科研产出
全果发酵生产杨梅果酒工艺条件及品质的研究
《浙江农业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浙江兰溪‘木叶’杨梅为原料,研究利用全果发酵生产杨梅果酒的工艺,采用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优发酵条件:发酵温度24℃,酵母接种量0.15%,加糖量14%,天然色素添加量0.3%。并对全果发酵酒进行品质分析,所得全果发酵的杨梅果酒各项理化指标均较优,达到优质杨梅发酵酒的标准,具有良好的杨梅果香和典型的发酵酒香,色泽深红,澄清透明,口味柔和清爽,风味独特。产品含有14种游离氨基酸,总量达到830 mg·L-1,陈酿4个月后检测到主要香气成分17种,其中酯类4种,占被鉴定成分的29.78%,醇类9种,占被鉴定成分的47.51%,其他风味物质如酮类、呋喃等4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酶解一发酵偶联柑橘脱囊衣工艺的研究
《浙江农业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酶解脱囊衣用于柑橘片罐头生产是替代酸碱脱囊衣节水降耗的研究重点,但是采用酶解工艺生产成本高、脱囊农后废水中有机质的排放量并没有降低.脱囊衣后废水中含有果胶、纤维素等,以此为基质筛选得到一株高产果胶酶的菌株黑曲霉,通过试验得到优化后的发酵条件为脱囊农废水中加入0.5%明胶为氮源,接种量6%,pH 7.0,28℃,48 h果胶酶酶活可达到9.32*103 U·mL-1.发酵产生的果胶酶可提供相当于原料2倍以上的柑橘脱囊农,该研究提供了一条成本低,污染小的酶解脱囊衣清洁工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预处理方法对菜籽蛋白酶解效果的影响
《浙江农业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不同加热温度、超声波功率、三磷酸钠和琥珀酰酐对浓度为40 mg.mL-1菜籽蛋白液进行预处理,将处理后的菜籽蛋白液用碱性蛋白酶酶解3 h,通过比较酶解液中肽的质量分数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得出结论为:在4种酶前预处理中,酶解效果最佳条件为温度60℃、超声功率500 W、三磷酸钠添加量为蛋白质量3倍和琥珀酰酐添加量为蛋白质量0.05倍,其肽质量分数分别为(35.00±0.18)%,(41.48±0.66)%,(39.27±0.74)%和(40.39±0.34)%;4种改性菜籽蛋白酶解液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效果均比对照组的高。
关键词: 酶解液 蛋白酶 预处理 菜籽蛋白 肽质量分数 DPPH自由基清除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组培产业化生产中污染防控技术研究
《浙江农业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浙江省植物组培产业生产中心的主要污染微生物的防控技术进行了研究,从11个杀菌剂和消毒剂中筛选出了对污染细菌德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delafieldii)、丁香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yringae)、蜡状芽胞菌(Bacillus cereus)和污染真菌指状青霉(Penicillum digitatum)、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预防效果好,且对组培植物安全的药剂为乙蒜素和链.土霉素。乙蒜素可以在培养基分装前加入,与培养基同时灭菌使用;而链.土霉素在培养基使用前加入可有效预防污染物生长,该药剂对组培器皿和环境也有较好的消毒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叶片氮素及籽粒蛋白质含量的高光谱估测模型
《核农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水稻叶片氮素和籽粒蛋白质含量的高光谱快速、无损监测方法,对于水稻营养诊断、籽粒品质监测及氮肥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水稻盆栽试验,测定水稻叶片氮素、籽粒蛋白质含量和冠层光谱,采用不同的光谱建模方法来提高氮素、籽粒蛋白质含量的估测精度。先用主成分分析(PCA)方法进行特征波段的提取,再用多元线性回归(MLR)、人工神经网络(ANN)和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进行建模。结果表明,水稻叶片氮素和籽粒蛋白质含量与特征光谱存在很好的模型关系,3种模型预测的决定系数(R2p)均在0.847以上,并以PLSR模型的预测效果为最好,可以实现水稻氮素营养和籽粒品质的高光谱估测。
关键词: 水稻氮素 主成分分析 偏最小二乘回归 神经网络 特征波段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改良剂降低富磷蔬菜地土壤磷和氮流失的作用
《水土保持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不同改良剂对土壤中磷和氮的稳定作用,进行田间试验研究在施用量为2.5t/hm2时氢氧化铝、石灰石粉、石膏、氯化钙和粉煤灰5种改良剂对蔬菜地地表径流中磷和氮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改良剂施用可明显降低土壤有效磷和水溶性磷含量,轻微增加土壤中NH4+-N含量,但对土壤中NO3--N影响不大。施用改良剂可显著降低蔬菜地地表径流中总磷、溶解态磷、颗粒态磷和NH4+-N的浓度,增加水溶性有机氮浓度,但对水溶性总氮和NO3--N浓度影响不明显。与对照比较,施用氢氧化铝、石灰石粉、石膏、氯化钙和粉煤灰5种改良剂的地表径流中总磷浓度下降比例平均分别为13.68%,35.54%,38.72%,43.77%和45.02%,溶解态磷浓度下降比例平均分别为16.05%,32.42%,48.75%,55.38%和38.98%;NH4+-N浓度下降比例平均分别为24.21%,37.84%,11.31%,10.08%和55.56%。总体上,施用氯化钙和粉煤灰降低地表径流中磷浓度的效果好于其他改良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DMPP添加水平对土壤有机氮素转化的影响
《水土保持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单施有机肥模式下,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DMPP)对土壤有机氮素转化的影响,为土壤氮素高效利用和减少损失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土壤恒温培养试验,研究单施有机肥条件下不同DMPP添加水平对土壤中有机氮素转化及硝化抑制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施有机肥条件下,DMPP可明显抑制土壤硝化反应的进程。培养期间DMPP最佳硝化抑制效果出现在14d,与不添加DMPP的处理相比,添加DMPP的处理铵态氮含量增加2~3倍,硝态氮含量减少2~3倍。14d后DMPP硝化抑制效果逐渐减弱。DMPP对硝化反应的抑制效果及有效抑制时间随着DMPP用量的增加而不断增强,但是当用量增加到2%以上水平时,硝化抑制剂效果不再明显增强。综合用量水平和抑制效果,施用有机肥模式下DMPP添加量以氮素含量的1%~2%较为适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鸭疫里默氏杆菌PCR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浙江农业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对养鸭业危害严重,传统及常规检测方法均有不足,因此有必要建立起一种更加快速简捷、敏感实用的菌落PCR法。根据GenBank公布的鸭疫里默氏杆菌ATCC株OMPA基因序列,在基因保守区设计特异性引物,直接挑取单菌落作为模板,从分离鉴定的1,2,10,11型15株菌及1,2,10,11型4株参考菌株中均能扩增出大小为670 bp的特异性核酸片段,而对照的大肠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将培养菌用TE作10倍梯度稀释,最低检出限量为80个鸭疫里默氏杆菌;建立的菌落PCR与常规PCR法比较,两种方法均能扩增出相同的特异性条带。结果表明,菌落PCR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与常规PCR法结果完全一致,且更加快速简捷,在临床应用上具有更好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 菌落PCR 常规PCR 鸭疫里默氏杆菌 OMPA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