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5348条记录
不同肥料对苗期干旱胁迫油菜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不同肥料试验,研究油菜苗期干旱胁迫下肥料对油菜产量和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肥料处理可以显著提高油菜的产量和单株有效角果数,对每角粒数、千粒重影响不显著,同时不同肥料处理使根颈增粗,有效分枝部位降低,有效分枝数增加,在促进主花序伸长的同时降低了结角密度;叶面喷施尿素油菜籽粒含油量下降,其余处理含油量上升。因此,油菜苗期遇干旱时可通过叶面喷施肥料来缓解旱情,提高产量,降低旱灾造成的损失,采取合理的平衡施肥措施尤为重要。

关键词: 油菜 苗期 干旱 施肥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吲哚族芥子油苷的代谢调控网络

浙江农业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十字花科植物中吲哚族芥子油苷(indole glucosinolates,IGS)是一类色氨酸来源的重要次生代谢产物。目前,吲哚族芥子油苷的生物合成和修饰已经阐明,代谢网络中既有不同类型转录调控因子的参与,又受到水杨酸、茉莉酸、乙烯等植物激素调控和外界环境因子的影响。吲哚族芥子油苷的降解存在典型的芥子油苷—黑芥子酶系统和非典型的黑芥子酶代谢途径。文章主要对吲哚族芥子油苷代谢途径、调控网络以及代谢产物进行综述。

关键词: 吲哚族芥子油苷 代谢途径 植物激素 防御 调控 黑芥子酶 植物抗毒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PEG6000模拟研究干旱胁迫对褐飞虱取食和产卵的影响

中国水稻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实验室条件下,以感虫品种TN1、抗虫品种IR36和抗旱品种旱优3号为材料,采用聚乙二醇6000(PEG6000)模拟干旱处理水稻植株,研究干旱胁迫对褐飞虱取食和产卵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水稻品种上,褐飞虱雌成虫在稻株上数量随着PEG6000浓度的上升而显著减少(P<0.001),而褐飞虱若虫在不同PEG6000浓度处理的水稻植株上数量无显著差异(P=0.093)。褐飞虱雌成虫在48h内的蜜露分泌量和在稻株上72h内的产卵量均与PEG6000浓度呈显著负相关。在感虫品种TN1上,褐飞虱若虫在不同浓度PEG6000处理稻株上的分布无显著差异;而在抗旱品种旱优3号和抗虫品种IR36上,随着PEG6000浓度的上升,水稻基部的褐飞虱若虫数量明显增多。在TN1和旱优3号上,褐飞虱雌成虫蜜露分泌量随PEG6000浓度上升而显著减少;而在IR36上,褐飞虱雌成虫在不同浓度PEG6000处理水稻植株上的蜜露分泌量均很少且无显著差异。

关键词: 褐飞虱 干旱 取食行为 产卵选择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与白叶枯病菌互作机制研究进展

生物技术通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稻白叶枯病由Xanthomonas oryzaepv.Oryzae(Xoo)致病菌引起,为水稻三大病害之一,对世界水稻生产造成了严重危害。水稻与Xoo互作符合"基因对基因"假说,是研究植物与细菌互作的典型模式系统。水稻基因组以及Xoo基因组测序的完成,极大地推动了水稻-Xoo互作分子机理的研究。就有关水稻与Xoo互作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关键词: 水稻 白叶枯病菌 TAL效应分子 互作机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浙恢7954农杆菌介导法遗传转化培养基的优化

江苏农业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综合性状优良的籼稻品种浙恢7954的成熟胚为材料,比较了在遗传转化不同阶段培养基成分对愈伤组织生长及植株再生的影响,进行遗传转化体系的优化。结果表明,最优的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Y1、愈伤组织抗性选择培养基为J3、愈伤组织分化培养基为D6,在此条件下,GFP转化率达26.8%。

关键词: 籼稻 成熟胚 根癌农杆菌 遗传转化 绿色荧光蛋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纳米氧化锌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肠黏膜屏障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旨在研究纳米氧化锌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肠黏膜屏障的影响及其机理。选用96头平均体重为(5.7±0.2)kg的21日龄"杜×长×大"断奶仔猪,随机分成3组:1)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2)氧化锌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3 000 mg/kg锌(氧化锌)的试验饲粮;3)纳米氧化锌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300 mg/kg锌(纳米氧化锌)的试验饲粮。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仔猪,试验期14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纳米氧化锌组断奶仔猪平均日增重提高了7.26%(P<0.05),腹泻率降低了70.82%(P<0.05),但与氧化锌组差异不显著(P>0.05)。2)与对照组相比,纳米氧化锌组仔猪28和35日龄绒毛高度分别提高了12.64%和10.80%(P<0.05);28日龄隐窝深度降低了15.42%(P<0.05);28和35日龄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分别提高了33.61%和17.11%(P<0.05);28和35日龄血浆D-乳酸含量分别降低了28.97%和20.23%(P<0.05),二胺氧化酶活性分别降低了28.61%和24.92%(P<0.05)。氧化锌组和纳米氧化锌组之间各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提示,断奶仔猪饲粮中添加300 mg/kg锌(纳米氧化锌)可提高平均日增重,降低腹泻率,改善肠黏膜形态,降低肠黏膜通透性,其效果与添加3 000 mg/kg锌(氧化锌)相当。

关键词: 纳米氧化锌 断奶仔猪 腹泻率 肠黏膜屏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镉、铅、砷低含量基因型的筛选

浙江农业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筛选低重金属含量水稻品种或减少水稻对种植土壤中重金属的吸收是控制稻米重金属含量的最直接有效的办法。本研究采用ICP-MS法测定了78份水稻品种的糙米中镉(Cd)、铅(Pb)、砷(As)含量。同时比较其中的20份品种在3个试验点的糙米Cd,Pb,As含量。结果表明:水稻籽粒中Cd,Pb,As的积累存在着明显的品种差异,其中Cd和Pb积累的基因型明显较As积累的基因型丰富;相关性分析表明,糙米中Cd和Pb含量存在极显著相关性(P<0.01);筛选得到Cd,Pb含量低的基因型5个,Cd,As含量低的基因型1个,As,Pb含量低的基因型2个,Cd,Pb,As含量均低的基因型1个;土壤Cd,Pb,As含量对糙米Cd,Pb,As含量有较明显的影响;且糙米Cd,Pb和As含量对土壤环境的反应也各不相同。

关键词: 水稻 基因型 筛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系20118A的育性遗传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作物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20118A不育系和临保系与20个油菜品种(系)杂交测交后代为材料,采用经典遗传学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方法,验证该不育系统遗传控制体系及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探索利用连锁共显性标记筛选两型系和临保系基因型的高效性和准确率。研究表明,6个品种(系)与20118A测交产生的F2世代,所有组合可育株:不育株均符合3:1或13:3分离规律,而与20118A-TAM杂交产生的6个F2中1个呈13:3分离,其余均为全可育,育性符合1对隐性不育基因和1对隐性上位抑制基因互作控制的遗传模式。进而采取反向验证方法,从1059个F2分离单株中,用新开发的BnmsЗ/Bnrf连锁共显性标记跟踪选择,直接获得临保系(msЗmsЗrfrf)、纯合不育株(msЗmsЗRfRf)和两型系可育株(MsЗmsЗRfRf)70、69和135株,经测交或互交验证,准确率均达95%以上。根据20个测交品种的后代分离,曰n对位点上只出现Rf和rf,两个等位基因,推测第3个等位基因存在的频率很低,基本可以根据两基因各2对等位基因互作原理开展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隐性上位核不育 分子标记辅助选育 两型系 临保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提取方法对葡萄柚精油性质与组成的影响

浙江农业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葡萄柚精油是柑橘精油的重要类别,具有清新、浓郁的特征果香,是一种广受欢迎的天然香精。为了研究提取方法对葡萄柚精油表观特征、物理性质及化学组成的影响,文章分别以蒸馏法和冷榨法制备葡萄柚精油,采用气质联用(GC-MS)分析其化学组成。结果表明蒸馏法的精油得率远高于冷榨法,但冷榨法所得精油的色泽和气味更接近天然葡萄柚,折光率和相对密度也更高;蒸馏法所得精油含有39种可检测化合物,其中含氧化合物18种,相对含量为14.11%,而冷榨法所得精油含37种可检测化合物,16种为氧化物,相对含量达17.18%,尤其是芳樟醇、葵醛、柠檬醛等特征香气成分的含量明显高于前者,表明冷榨法比蒸馏法更适宜制备高品质葡萄柚精油。

关键词: 葡萄柚 精油 提取 性质组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病毒病发病流行原因分析与防控对策

中国农学通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玉米病毒病是系统侵染性病害,是玉米上危害损失重而难以防治的病害。为了探明浙江西北部地区新近大面积发生的玉米病毒病病原和灾发流行规律,研究提出防治技术。于2008—2011年对该病的病原、传毒媒介、发病流行规律、致灾因子和综合防治技术进行调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浙江临安等地发生的玉米病毒病为玉米矮缩病,又称玉米粗缩病,是由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BSDV)引起,灰飞虱为传毒媒介;病害发生流行与介体灰飞虱发生量和带(传)毒率、气候条件、玉米品种抗病性、播栽期,以及水稻发病状况等具有密切关系;提出了病害防控对策和综合防治技术,并在生产上示范和大面积推广应用,有效地控制了病害发生危害,保障了玉米的丰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 玉米病毒病 病原 发生危害 灾发因子 防控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