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5348条记录
利用PCR-RFLP方法检测中国荷斯坦牛STAT4基因内含子20多态性

浙江农业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浙江省金华市伊康乳业奶牛场核心群357头中国荷斯坦牛为试验材料,旨在建立一种中国荷斯坦牛STAT4基因内含子20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简便检测方法。首先采用PCR-SSCP检测,结合DNA测序方法对STAT4基因内含子20的遗传多态性进行分析,并根据突变形式将PCR-SSCP检测方法转化为PCR-RFLP检测方法。结果发现STAT4基因内含子20内存在由g.95879 G>A和g.96013 G>C组成的完全连锁的单倍型模块。根据96013 G→C的突变可形成一个SduⅠ酶切多态位点的特性,建立了该单倍型的SduⅠ酶切检测体系。利用该体系检测到中国荷斯坦牛群体STAT4内含子20内存在GGGG,GAGC和AACC 3种不同的基因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0784,0.4538和0.4678,而GG和AC基因频率分别为0.3053和0.6947。

关键词: 多态性 STAT4 PCR-RFLP 中国荷斯坦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丽穗凤梨ISSR遗传多样性分析与指纹图谱构建

中国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丽穗凤梨品种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并建立其分子指纹图谱,为今后丽穗凤梨杂交育种和品种鉴定提供依据。【方法】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研究41个丽穗凤梨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并构建DNA指纹图谱。【结果】12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132个清晰可辩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125个,多态位点百分率达94.70%。41个丽穗凤梨品种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5311,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3101,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为0.4668,品种间的相似系数介于0.3561~0.9394之间;基于ISSR分子标记数据建立的UPGMA亲缘关系聚类图,41个丽穗凤梨品种在相似系数0.601处被划分为两大类群;同时利用4条多态性ISSR引物构建了41个丽穗凤梨品种的分子指纹图谱。【结论】供试41个丽穗凤梨品种遗传多样性丰富,其亲缘关系与叶片横纹的有无具有一定的相关性。ISSR分子标记技术可以有效地用于丽穗凤梨品种资源评价和指纹图谱构建。

关键词: 丽穗凤梨 ISSR 遗传多样性 指纹图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马唐生防菌Col-68发酵条件的筛选

浙江农业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最大程度增强马唐生防菌Col-68在发酵过程中产孢能力以及次生代谢产物除草活性,试验以Col-68发酵滤液对马唐种子根、芽生长的抑制率为活性指标,综合不同培养条件下菌株产孢的差异,利用单因素筛选试验筛选出了适合该菌株发酵的不同碳氮源、碳氮比及初始碳源适宜浓度。研究结果表明,在初始pH=6.5,每300 mL锥形瓶装液120 mL,接种100μL菌原液,28℃、160 r.min-1震荡培养10 d的最佳发酵条件下,菌株活性差异显著,以蔗糖为碳源时Col-68活性、产孢量以及对马唐根长抑制率最高,蔗糖浓度在30~50 g.L-1时菌株产孢量以及对马唐根长抑制率较高,发酵最适宜利用的氮源为硝酸钠,最佳碳氮比则为2.5∶1.0。同时,不同条件下的发酵滤液对马唐根生长的抑制率均明显高于对芽生长的抑制率。

关键词: 生物除草剂 Col-68 马唐 发酵条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铃虫成虫野生型与体色突变体的蛋白组成比较

核农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进一步了解棉铃虫体色突变体的成色和调控机理,利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技术、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串联飞行时间质谱技术(MALDI-TOF-TOF/MS)和生物信息学技术,对棉铃虫显性、隐性体色突变体与野生型成虫的蛋白质组成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发现:显性体色突变体与野生型之间差异不明显,而隐性体色突变体和野生型之间存在一些明显差异,选取其中比较明显的3条差异条带进行质谱分析,发现一些与能量代谢、细胞骨架相关的蛋白。结果表明,这2类蛋白可能与棉铃虫体色突变性状的发生和调控相关。

关键词: 棉铃虫 突变体 野生型 电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第二代测序技术用于水稻和稻瘟菌互作早期转录组的分析

遗传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稻瘟菌为了实现对水稻的有效侵染,在侵染水稻时可能通过表达和转运一定数量的效应蛋白进入到水稻细胞,抑制和干扰水稻的先天免疫机制。文章利用Solexa第二代测序技术,通过开展水稻和稻瘟菌互作早期转录组的测定和分析,克隆和鉴定在互作早期表达的稻瘟菌效应蛋白基因。利用序列同源比对,我们从总计约12.5 M条序列标签中,分离和鉴定了338 942条来源于稻瘟菌的序列,并最终定位到779个稻瘟菌预测基因。其中108个基因很可能参与了水稻和稻瘟菌互作过程,42个基因为预测的分泌蛋白基因。通过RT-PCR分析,最终确认了42个预测分泌蛋白基因中有12个基因在侵染水稻早期有显著的表达,而其中有4个基因表现为侵染早期特异表达。文章尝试利用第二代测序技术实现稻瘟菌侵染早期特异表达基因,尤其是分泌蛋白基因的快速克隆和鉴定,为稻瘟菌效应蛋白基因的克隆和功能鉴定提供了较为有意义的探索。

关键词: Solexa测序技术 分泌蛋白 转录组分析 表达特异性 稻瘟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加温促成栽培‘上野’温州蜜柑物候期与品质变化特性研究

果树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上野’温州蜜柑为试材,研究了加温促成栽培柑橘果实成熟期间着色变化与糖、酸积累特性及加温起始时间对柑橘物候期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2月13日加温可使柑橘1月开花,6月下旬成熟,比露地栽培成熟期提早4个月以上;加温延迟,物候期相应推迟。加温促成栽培柑橘果实的色差值随果实成熟而上升,但成熟时色差a*和b*值都比露地成熟果实低。促成栽培柑橘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糖分含量随果实成熟而上升,可滴定酸与有机酸含量随果实成熟而下降。促成栽培的柑橘果实以积累果糖为主,其次为葡萄糖,蔗糖含量最低,不到总糖含量的1/3。加温促成栽培柑橘着色不良与糖分构成的改变可能与果实成熟期间所处的高温环境有关。

关键词: ‘上野’温州蜜柑 加温促成栽培 物候期 着色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角蓟马属一传毒媒介新记录种记述(缨翅目:蓟马科)(英文)

昆虫分类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记述了分布在云南红河州的中国一新记录种番茄角蓟马Ceratothripoides claratris(Shumsher)(蓟马科:角蓟马属)。该种广泛分布在印度和泰国,主要危害番茄和瓜类作物,是东南亚园艺贸易中的重要潜在外来入侵害虫,同时该种还是辣椒褪绿病毒CaCV的重要传播媒介。研究玻片标本存放在云南农业大学。

关键词: 新记录种 辣椒褪绿病毒 番茄角蓟马 中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温度对西花蓟马生长发育、繁殖和种群增长的影响

昆虫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Pergande)是一种入侵我国的重要害虫,温度是决定蓟马能否建立稳定种群的最基本因素。为明确温度对西花蓟马种群增长的影响,本研究在室内观察了西花蓟马在15℃,20℃,25℃,30℃和35℃温度条件下的生长发育、存活与繁殖能力,并计算各温度条件下的种群增长参数。结果表明:在35℃条件下,西花蓟马不能完成发育,其他温度条件下西花蓟马从卵孵化至蛹羽化成成虫,以20℃条件下的存活率最高,为62.8%。西花蓟马发育速率随温度升高明显加快,在15℃下,完成发育需要近30d;而在30℃下,西花蓟马完成发育仅需10d左右。西花蓟马成虫寿命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缩短,在15℃下,平均寿命为36d,最长寿命达60d;在30℃下,西花蓟马的平均寿命为10d。西花蓟马在15℃,20℃和25℃条件下的平均繁殖力差异不显著,分别为37.70,32.56,37.80头1龄若虫/雌,但显著高于30℃条件下的平均繁殖力(9.36头1龄若虫/雌)。西花蓟马的种群增长参数净生殖率(R0)、内禀增长率(rm),在25℃时达最高值,分别为20.10和0.178d-1,而在15℃下分别仅为18.67和0.096d-1。据此得出,20~25℃是最适宜西花蓟马生长发育和繁殖温度范围,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西花蓟马种群增长。西花蓟马的发育起点温度为7.4℃,充分完成发育所需的有效积温为208.0日·度。不考虑其他阻碍生长发育因素的情况下,华南、华中、华北和东北地区的年发生代数分别为24~26,16~18,13~14和1~4代,西南地区昆明与丽江分别为13~15和8~10代。

关键词: 西花蓟马 温度 发育起点温度 有效积温 种群增长 年发生代数

平衡施肥对大棚茄子-水稻轮作土壤中作物生产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平衡施肥对长期大棚茄子-水稻轮作制中2季作物生长和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N是现阶段土壤的主要养分限制因子,P、K则不成为土壤养分限制因子,连续2季不施用P、K对作物产量、养分含量和吸收量无显著影响;轮作周期内最佳施肥量处理(OPT)的地上部N总累积量为314.2kg.hm-2,其中土壤N供应量分别占大棚茄子季和水稻季N累积量的63.0%和72.9%,N肥的当季利用率仅为10.85%和24.9%;2季地上部P2O5和K2O的总累积量分别为159.5和543.9kg.hm-2,土壤P和K的供应量均超过了90%,P肥和K肥的2季总表观利用率分别为11.5%和8.6%;减少总施N量和N肥后移至水稻季的施肥措施均可增加作物地上部养分累积量,大棚茄子季和水稻季的适宜施N量分别是450和150kg.hm-2,可比常规施肥量分别减少55%和33.3%;水旱轮作可有效地消耗土壤养分,但大棚茄子长期高量施肥累积的养分仍有向下层土壤迁移的趋势。

关键词: 平衡施肥 大棚栽培 水旱轮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转Cry1Ab水稻纯合体快速准确的PCR鉴定方法

浙江农业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转Cry1Ab基因水稻Bt22为一种新型的转基因抗虫水稻,本研究介绍了一种筛选纯合转基因植株Bt22的PCR方法。根据外源序列在Bt22中插入位点的两侧旁邻序列设计引物,建立了转基因抗虫水稻Bt22品系特异的定性PCR检测方法,该方法灵敏度可达0.01 ng,在此基础上组合各引物建立了筛选转基因水稻Bt22纯合体的多重PCR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高效,便于操作。

关键词: 转基因水稻 特异性定性PCR 多重PCR 纯合性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