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苋菜主要品种DNA指纹图谱构建与遗传多样性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基因组DNA的RAPD、ISSR与SRAP等3种分子标记技术,对来自不同地区具有代表性的10个苋菜品种进行DNA指纹图谱构建与遗传多样性分析。8个RAPD引物共产生多态性条带25条,多态率为52.1%;6个ISSR引物共产生28条清晰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5条,多态率为53.6%;10个SRAP引物组合共产生144条带,其中多态性谱带83条,多态性比率为57.6%,说明品种间的多态性不高。综合3种标记10个品种,获得各自特异的DNA指纹数据。基于3种标记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0个材料可以分为4大类,与叶片形状、颜色等性状相符,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品种之间园艺学性状的相似性及亲缘关系远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SYBR Green Ⅰ荧光定量PCR建立生乳及乳制品沙门氏菌快速检测技术
《浙江农业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生乳易受沙门氏菌污染,并大量繁殖;经加工的乳制品细菌数大大减少,但仍存在沙门氏菌污染的风险。试验按生乳及乳制品沙门氏菌污染水平研究样品前处理方法,采用煮沸裂解法快速提取总DNA,针对沙门氏菌invA基因建立SYBR Green Ⅰ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技术。建立的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较高的灵敏度,其中生乳沙门氏菌检出限为102cfu.mL-1,方法的检测线性范围为102~108cfu.mL-1,相关系数(R2)为0.999,扩增效率为103%;乳制品沙门氏菌经16 h增菌后检出限达到1 cfu.[25 g(mL)]-1。该技术可用于生乳中沙门氏菌的高效筛查及定量检测,检测一个样品仅需3 h;同时,可用于乳制品的准确定性检测,检测周期为1 d;且方法重复性好、准确度高、操作简单,为乳制品企业快速检测沙门氏菌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
关键词: 沙门氏菌 荧光定量PCR SYBR Green Ⅰ DNA提取 生乳 乳制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番鸭血管活性肠肽受体-1基因(VIPR-1)的cDNA克隆及其组织表达特性分析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最近的研究表明,血管活性肠肽(VIP)与家禽的就巢习性密切相关。本研究采用反转录PCR方法从黒番鸭(Cairina moschata)母鸭下丘脑组织中克隆了血管活性肠肽受体(VIPR-1)基因的cDNA序列,长度为1125bp,编码355个氨基酸(GenBank登录号:JN625215)。序列比对结果表明,该序列与家禽(鸡、火鸡、鹌鹑)和哺乳动物(人、小鼠、猪、牛)的基因序列分别有93%~94%和69%~71%的同源性,而相应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6%和70%~72%。荧光定量PCR结果发现,黒番鸭VIPR-1基因的表达量在产蛋期、就巢期和休产期差异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就巢期表达量最高,休产期次之,产蛋期表达量最低,表明VIPR-1基因与繁殖阶段变化密切相关;对不同组织VIPR-1的表达量分析发现,VIPR-1在垂体、下丘脑和卵巢中均有表达,其中垂体最多,其次是下丘脑,卵巢中的表达量最低,差异极显著(P<0.01)。研究结果提示,VIPR-1基因具有高度保守性,参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特别是垂体)对黑番鸭就巢行为的调控。
关键词: 黑番鸭 血管活性肠肽受体基因(VIPR-1) 就巢 实时荧光定量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观赏凤梨烯醇酶基因的克隆及分析
《西北植物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烯醇酶催化着糖酵解途径中的唯一一步脱水反应,与植物的抗逆性有着密切的联系.基于前期从擎天凤梨全长cDNA文库中获得的烯醇酶基因的EST单克隆,进行引物步移测序,获得其全长cDNA序列.序列长1 703bp,编码445个氨基酸残基,命名为GoEnolase1(GenBank登录号JN896863),蛋白质理论分子质量为47.9kD,等电点为5.7,包含1个TIM磷酸结合超家族保守区,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44.49%)、随机卷曲(33.71%)、延伸链(13.71%)和β转角(8.09%)组成.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GoEnolase1蛋白与水稻、玉米、油棕等的烯醇酶蛋白聚为一类,它们的亲缘关系最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枝叶凋萎病对杨梅根际菌根的影响
《浙江农业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探讨了枝叶凋萎病对其根围菌根的生长及侵染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之健康杨梅的须根和菌根,发生枝叶凋萎病的杨梅其根部须根受到严重破坏,内部菌根菌丝多数崩解,根围土壤内的菌根孢子多数破裂、内容物泄露,病树根围分离到的饱满孢子与从健康杨梅树根围分离到的孢子相比其侵染西瓜和三叶草的能力大大下降,具体原因尚需进一步研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小麦叶片SPAD值预测成熟期籽粒蛋白质含量的研究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 2012 EI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和建立在收获前对小麦籽粒品质快速无损预测的技术,本文利用31个小麦品种材料,对五个不同时期所测小麦顶一叶至顶四叶的SPAD值进行分析,获得SPAD值随取样时期及叶位的变化规律;利用近红外光谱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方法获得材料的籽粒蛋白质含量,建立叶片SPAD值与成熟期籽粒蛋白质含量的相关关系。发现顶一叶SPAD递减速率与籽粒蛋白质含量之间呈现明显的负相关,直线拟合方程为y=-3.210 9x+14.286,相关系数r=-0.849 0。经显著性分析推断顶一叶SPAD值的递减速率与籽粒蛋白质含量存在着十分显著的直线相关关系。因此可以利用顶一叶SPAD值的递减速率来对籽粒蛋白质含量进行预测,以减轻品质育种工作量,指导育种实践。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兔巴氏杆菌和波氏杆菌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中国兽医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参考GenBank中兔巴氏杆菌16SrRNA和波氏杆菌的fim2的基因序列,应用Premier 5.0软件在二者高度保守区设计了2对引物,建立了适合巴氏杆菌和波氏杆菌快速检测的多重PCR检测方法。以该方法对巴氏杆菌和波氏杆菌参考菌株进行PCR扩增,分别能从各自的基因组中扩增出与试验设计相符的644bp和425bp的特异性DNA片段。将扩增所得的DNA片段进行克隆测序,测序结果表明分别为巴氏杆菌16SrRNA和波氏杆菌fim2基因序列。该方法对波氏杆菌的检测下限为4×102 CFU,对巴氏杆菌的检测下限为6×101 CFU。对兔源性沙门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魏氏梭菌扩增结果为阴性。表明所建立的RT-PCR检测技术具有特异、快速和敏感的特点,可用于鉴别诊断兔巴氏杆菌和波氏杆菌以及2者混合感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核桃油的超临界C02流体萃取及其脂肪酸成分分析
《中国粮油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对核桃仁中核桃油的提取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萃取压力、温度、时间以及CO2流量对核桃油萃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用正交试验进行了工艺参数优化,其最佳萃取条件为:压力30MPa、温度45℃、时间3h、CO2流量4L/rain,在此条件下萃取率达到了50.1%.最后,通过气相色谱仪测定了核桃油的脂肪酸组成成分,结果表明,不饱和脂肪酸的质量分数92.2%,其中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的质量分数分别为36.1%、14.2%和1.4%.
关键词: 超临界CO2 流体萃取核桃油 萃取率 脂肪酸成分 extraction of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fluid, walnut oil, extraction rate, fatty acid components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