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减压处理对新疆白杏果实软化和细胞壁代谢的影响
《农业工程学报 》 201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减压贮藏对新疆白杏的保鲜效果,以新疆白杏果实为试料,研究了0℃贮藏条件下减压处理对白杏果实成熟软化和细胞壁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减压处理不仅抑制了白杏果实呼吸作用和乙烯释放量的上升,还抑制了果实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果胶甲酯酶(PE)和纤维素酶活性的增加,从而延缓了原果胶和纤维素的降解以及水溶性果胶含量的增加,较好地保持了果实的硬度,延缓果实的软化进程,延长贮藏期。其中,50kPa压力处理效果较好。研究结果为减压贮藏对新疆白杏果实贮藏作用机理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覆盖透湿性反光膜对桃品质的影响
《浙江农业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水蜜桃品种‘湖景蜜露’和油桃品种‘紫金红1号’为材料,研究覆盖透湿性反光膜后对不同时期桃果实可溶性糖、有机酸,主要生物活性物质(总酚,花青苷)含量变化的影响,同时采用DPPH法,FRAP法二种抗氧化活性评价方法比较处理与对照果实抗氧化能力差别。结果表明,覆盖透湿性反光膜提高了成熟桃果实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降低了可滴定酸(TA)含量,提高了桃果实总酚含量及抗氧化能力。相关性分析表明,果实总糖含量与蔗糖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TA含量与奎宁酸和异柠檬酸呈显著正相关。由此认为反光膜处理下桃果实TSS升高主要是蔗糖含量增加所致,果实TA含量下降主要是降低了奎宁酸和异柠檬酸含量所致。结果还表明,总酚含量与果糖含量、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铁离子还原能力均呈显著正相关。由此推断覆膜提高了果实果糖含量且促进酚类物质的合成,提高了果实抗氧化活性。覆膜还提高了果皮中花青苷含量,促进了果实着色,提高了果实光亮度,表现为覆膜后果实L*值,a*值显著高于对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稻米中毒死蜱及其代谢物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提出了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稻米中毒死蜱及其代谢物3,5,6-三氯-2-羟基吡啶(TCP)含量的方法。样品经含体积分数为1%盐酸的乙腈提取,盐析并浓缩至近干后,残渣用乙酸乙酯溶解TCP用N-甲基-N-叔丁基二甲基硅基三氟乙酰胺衍生化,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外标法定量。毒死蜱及TCP的质量浓度与峰面积均在0.02~0.4mg.L-1范围呈线性关系,测定下限(10S/N)依次为0.5,0.2μg.kg-1。在3个浓度水平下进行了回收和精密度试验,毒死蜱和TCP的回收率分别在94.3%~111.9%和95.1%~109.6%范围内,相对标准偏差(n=5)分别在1.7%~4.0%和3.1%~11.6%范围内。
关键词: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稻米 毒死蜱 3,5,6-三氯-2-羟基吡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茶叶挥发物对白斑猎蛛觅食行为的影响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明茶树叶片挥发物在白斑猎蛛(Evarcha albaria)选择觅食斑块过程中的作用,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研究了其猎物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取食对茶树叶片挥发物释放的影响,同时利用蜘蛛行为观测平台研究了白斑猎蛛在不同味源侧(觅食斑块)的活动行为。结果表明,未损伤叶片(对照)仅释放出微量挥发物,而假眼小绿叶蝉成虫取食后的茶树叶片释放出14种挥发物;雌、雄蛛在进入处理味源(假眼小绿叶蝉取食后的茶树叶片)侧和对照侧的初次选择及进入频次上均无显著差异,但与对照相比,雌、雄蛛在虫害处理叶片中的停留时间显著增加。研究表明,假眼小绿叶蝉取食诱导了茶树叶片挥发物的释放,而挥发物种类和含量的变化造成了白斑猎蛛在不同味源侧停留时间的差异。
松散型花椰菜新品种‘浙017’
《园艺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浙017’是花球松散型花椰菜杂交一代,其亲本均来自小孢子培养DH再生植株。植株直立,株形紧凑,叶色深绿,叶面蜡粉多。花球偏平圆形,乳白色,松大,花层薄,球径约23cm,单球质量1.2kg以上,花梗淡绿色。花球含粗蛋白1.0%,维生素C604mg·kg-1,可溶性糖2.6%,可用于鲜食及脱水加工。移栽至定植约65d,适宜华东地区种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半番鸭羽色相关基因均一化差减文库的构建和鉴定
《中国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离半番鸭羽色相关基因,探索半番鸭羽色基因表达调控的分子机制。【方法】以半番鸭白羽皮肤和黑羽皮肤分别作为试验组(tester)和驱动组(driver),利用双链特异性核酸酶(duplexspecificnuclease,DSN)介导的均一化消减杂交方法,构建半番鸭羽色相关基因消减cDNA文库,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文库质量进行验证。【结果】①从文库中随机选取144个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分析,最终共获得64条有效序列,平均长度为1 031 bp;经BLAST比对发现,21条具有同源序列,且同源性平均为92.8%;43条未找到匹配序列,推测可能为羽色相关新基因;②Geneontology功能分析表明,已知基因参与信号转导、细胞结构、物质转运、细胞凋亡、细胞与机体防御、转录与表达调控等诸多生物学过程,并且与色素形成和转运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结论】经实时荧光定量PCR鉴定后,所建文库质量良好,能够有效地富集白羽皮肤特异表达基因。
关键词: 半番鸭 羽色基因 双链特异性核酸酶(DSN) 消减杂交 荧光定量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来源于疣粒野生稻高抗白叶枯病水稻新种质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英文)
《浙江农业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Y73是一个疣粒野生稻和栽培稻不对称体细胞杂交的后代株系,它兼具了野生稻高抗白叶枯病的特性和栽培稻优异的农艺性状。本研究以Y73和易感白叶枯病的水稻品种IR24为亲本创制了重组自交系群体,并利用该群体构建了Y73特异的遗传连锁图谱。该图谱包含155个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s,SSR)标记和56个序列标签位点(sequence-tagged site,STS)标记,覆盖约1 540.0 cM的水稻基因组区域,平均图距为7.89 cM。该遗传图谱的构建为水稻白叶枯病抗性和其他农艺性状相关的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s)的定位、重要基因的分离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了基础。
关键词: 分子标记 重组自交系 遗传连锁图谱 水稻白叶枯病 疣粒野生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青花菜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基因BoAPX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NCBI基因数据库提供的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ate Peroxidase,APX)基因序列设计简并引物,以青花菜(Brassica oleracea var.italica)叶片cDNA和DNA为材料进行PCR扩增,基因定名为BoAPX(Gen-Bank登录号:HQ871864).BoAPX的基因组全长为1 394bp,具7个内含子,编码区全长为753bp,编码250个氨基酸残基.序列分析结果表明,BoAPX的N端中没有信号肽序列,为胞质型APX,BoAPX与已知APX具有较高的同源性.RT-PCR结果表明,BoAPX的表达受霜霉菌(Hyaloperonospora parasitica)诱导,在96h时达最大值,说明BoAPX与霜霉菌抗性相关.以pBI121为植物表达载体,BoAPX为目的基因,成功构建了重组表达载体pBI121-BoAPX.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RFP标记进行水稻籼粳杂种偏分离的遗传分析
《浙江农业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水稻籼粳杂种偏分离的遗传基础,用转化红色荧光蛋白(RFP)的7个粳稻株系与籼稻杂交,以整合在不同基因组位点的RFP为可视遗传标记,对F1花粉及F2植株进行遗传分析。根据‘7F5’转基因系的研究结果,在粳稻‘日本晴’和籼稻‘9311’杂交的遗传背景中,水稻基因组chr02:33465170位置附近存在一个花粉偏分离位点。‘9A2’转基因系组配的籼粳杂种产生1∶1(RFP+∶RFP-)比例的花粉,并且其F2植株群体发生偏分离,说明相应RFP位点(chr04:29587748)附近有一个控制F2植株偏分离的连锁位点,该位点的遗传机制与F1的花粉比例无关。RFP标记提高了籼粳杂种花粉及后代植株的研究效率,为探索偏分离遗传机理提供了新的研究手段。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