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新疆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0512条记录
生物炭基肥和木醋液对干旱区土壤养分及棉花产量的影响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2018

摘要:为明确生物炭基肥配合木醋液在棉花生产上的应用效果,在大田条件下,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常规施肥(CK)、施生物炭基肥木醋液追肥(BP)、施生物炭基肥常规追肥(BN)和不施基肥(TD)4个施肥处理,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在棉花的苗期、蕾期、花铃期、吐絮期内对棉田0~40 cm土层土壤养分和棉花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棉花生长的4个生育期内,BP处理和BN处理的土壤养分含量均高于CK处理和TD处理,具体为有机质含量提高了15.00%、碱解氮含量提高了39.71%,有效磷含量提高了22.87%,速效钾含量提高了5.75%,产量提高了15.50%。表明短期施用生物炭基肥配合木醋液追肥相较常规化肥有优势,在新疆棉田生产中可以施用生物炭基肥作为基肥替代常规化肥。

关键词: 生物炭基肥 干旱绿洲农田 土壤养分 棉花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南疆农业社会化服务评价体系的影响因素分析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 CSSCI

摘要:近年来,新疆南疆面临着农业结构调整、现代化农业建设的新趋势,为了达到精准脱贫、以产促稳、全面提升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户积极性的目的,急需构建"多元化服务主体协同发展、服务模式多样化、服务内容全程化",且具有南疆特色的农业社会化服务评价体系,并以此作为新疆南疆农业发展的核心骨架。因此,文章通过理论梳理,从农资供应服务、产品的流通服务、农业社会的基础性服务和保障性服务等几个方面总结了21个影响子因素,运用层次分析方法,得出这些因素对新疆南疆农业社会化服务影响的权重,从而得到影响新疆南疆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主要影响因素。同时,为提升新疆南疆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提出了完善新疆南疆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实施对策。

关键词: 新型农业社会化 农业社会化服务评价指标 种植规模 层次分析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有机肥用量对设施番茄生长发育的影响

新疆农垦科技 2018

摘要:为探究设施基质槽式栽培条件下施入有机肥对番茄生长特性的影响,以番茄品种"靓粉T70"为试材,共设3个处理,即在基质中施入羊粪10 kg/m~3、18 kg/m~3和不施有机肥的对照处理。结果表明,在设施基质槽式栽培条件下,增施有机肥对番茄株高、叶长、根长、单果质量和产量增加显著,其中以基质拌施羊粪18 kg/m~3处理番茄的株高、茎粗和根长最大,同时促进了叶片SPAD和氮含量,最终获得较高的单株结果数和产量。

关键词: 番茄 基质 有机肥 生长发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骏枣木质化枣吊发育特性及其农艺调控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新疆骏枣木质化枣吊的发育特性及不同农艺调控效果,为生产上利用木质化枣吊实现骏枣优质丰产栽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观察不同类型枣吊物候期、生长量、坐果及果实品质,研究木质化枣吊的发育特性;分析不同农艺措施对木质化枣吊枣果品质的影响,提出最佳调控措施。【结果】木质化枣吊比脱落性枣吊的花期持续时间长12 d左右,生长发育期长20 d左右、果实成熟期晚15 d左右。骏枣木质化枣吊的生长量、果吊比等指标显著高于脱落性枣吊。不同农艺措施对枣吊、叶片、枣果品质的调控效果存在差异。枣头重摘心、叶面喷施尿素和KH_2PO_4均能显著促进木质化枣吊的生长和提高单果重,其中叶面喷施KH_2PO_4能明显改善品质。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叶面喷施CCC可以显著增大叶片宽度和枣吊粗度,叶面喷施ABA抑制了枣吊的正常发育且降低了枣果品质,而叶面喷施GA_3可促进枣吊发育,提高单果重,但降低了可溶性糖含量。【结论】相比脱落性枣吊,骏枣木质化枣吊发育时间长,生长量大,坐果能力强。骏枣利用木质化枣吊坐果,能增大果个且枣果品质仍能保持在较高水平。枣头重摘心和叶面喷施KH_2PO_4可以促进枣吊发育和提高果实品质。

关键词: 骏枣 木质化枣吊 发育特性 农艺调控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棉花主栽品种对2种棉花苗期病害抗性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新疆当前棉花主栽品种对红腐病和立枯病的抗性,为病害的高效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选用拟轮枝镰孢霉和立枯丝核菌新疆菌株,通过人工接菌条件下的室内盆栽鉴定和田间小区试验,分析新疆20个棉花主栽品种对红腐病和立枯病的单一抗性水平和兼抗水平。【结果】大多数棉花品种对2种病害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抗性差异;供试品种中没有表现为免疫或高抗的品种,多数品种对2种病害表现为感病或高感,仅有少数品种对红腐病或立枯病表现为抗病或中抗;对红腐病表现为抗病的有中棉72号和新陆早53号,表现中抗的有中棉50号、新陆早57号和新陆早61号等5个品种;对立枯病表现为中抗的有新陆早53号、中棉72号和中棉50号等6个品种;对2种病害的兼抗性表现为中抗的有新陆早53号、中棉72号和中棉50号等6个品种。【结论】当前新疆棉花主栽品种中,对红腐病和立枯病均存在显著的抗性差异,缺乏对红腐病和立枯病高度抗病品种;对2种病害的抗性存在一定程度的关联,对立枯病表现为中抗的品种多数兼具对红腐病的抗性。

关键词: 棉花 红腐病 立枯病 拟轮枝镰孢霉 立枯丝核菌 品种抗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外源5-氨基乙酰丙酸对加工番茄叶光合色素及果实产量品质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外源5-氨基乙酰丙酸(ALA)对加工番茄的影响,为其在加工番茄上推广应用提供基础理论依据。【方法】以加工番茄品种H1015和H3402为材料,分析叶面喷施ALA对功能叶的光合色素含量动态变化及果实产量品质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随着叶面喷施ALA浓度增加,加工番茄功能叶的光合色素含量增加。50. 0 mg/L的ALA处理下,H1015的平均产量比对照增加15. 12%,而H3402的平均产量比对照增加12. 01%; H1015的可溶性固形物增加10. 43%; H3402的番茄红素和a/b色差值分别增加14. 06%和13. 86%。【结论】在加工番茄幼果期叶面喷施ALA后,外源ALA参与了加工番茄叶光合色素的合成过程,促进了叶光合色素的合成,提高了加工番茄叶的光合色素含量,不仅促进叶光合作用效率,促进叶光合物质积累,促进加工番茄果实的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影响了各组织器官中光合物质的分配,不同程度地改善了加工番茄部分品质。

关键词: 加工番茄 5-氨基乙酰丙酸 光合色素 产量 果实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急慢性膳食摄入评估新疆酿酒葡萄农药残留风险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2018

摘要:为了评估新疆酿酒葡萄农药残留风险,本研究对采自主产区的55个酿酒葡萄进行农药残留检测,分别用%ADI和%ARf D进行农药残留急慢性膳食摄入风险评估,并对酿酒葡萄中农药残留进行风险排序。在所采集的55个酿酒葡萄中共检出18种农药,其中6种农药尚未制定MRL值, 10种农药未在葡萄上登记,分别占检出农药种类的33.3%、 55.6%,因此,亟需制定相关MRL值和进行农药登记。根据农药残留风险得分可知, 18种农药残留均为低风险农药;高风险样品占1.8%,中、低和极低风险样品占98.2%。

关键词: 酿酒葡萄 农药残留 风险评估 急慢性膳食摄入风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陆地棉铃柄长与棉花产量及纤维品质的关系

中国农学通报 2018

摘要:为分析新疆棉花铃柄长与主要农艺性状、产量性状以及纤维品质之间的关联关系,通过2年比较试验,跟踪调查了棉花主栽品种(系)的主要农艺性状、产量性状以及纤维品质,总结了2年的主要气候数据,并将这些与铃柄长做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棉花各品种的铃柄长与棉花主要生长阶段6—8月的平均最高气温呈负相关的关系;与平均最低气温和平均日照时数呈正相关;与有效果枝、单株铃、果枝始节和始节高度成正相关,与株高、无效果枝成负相关;与衣分、果枝数和折合产量均呈正相关的关系,与单铃重呈负相关;与纤维的上半部平均长度、马克隆值呈正相关,与整齐度指数大致呈正相关,50%参试棉花品种(系)的铃柄长与纤维断裂比强度呈正相关的关系,剩余50%呈负相关的关系。

关键词: 新疆 陆地棉 铃柄长 性状 产量 纤维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漫灌和滴灌棉花土壤有效磷丰缺指标与临界值研究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土壤有效磷含量是棉花施用磷肥的重要依据,由于连续多年施用磷肥,新疆棉花土壤有效磷含量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但对棉花土壤有效磷的评价仍然使用以前的标准,磷肥推荐用量不能适应棉花生产。因此,明确土壤有效磷的临界值,能为有效指导棉花合理施用磷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新疆281个试验点,建立缺磷区相对产量与土壤有效磷含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对数方程模拟,分别将相对产量带入相应的对数方程,求出对应的土壤有效磷分级指标值,同时采用线性+平台模型拟合求出土壤有效磷临界值,根据有效磷分级推荐施用磷肥。【结果】对棉花产量和土壤有效磷的相关性进行直线、指数和对数模拟,3种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都达到了1%显著水平,其决定系数R~2分别为0.500、0.470和0.590,以对数回归方程相关性最高。采用线性+平台模型拟合棉花相对籽棉产量和土壤有效磷的关系,棉花相对籽棉产量对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反应分成2段,拐点即为土壤有效磷临界值,此时棉花土壤有效磷的临界值为22.0 mg/kg。当土壤有效磷≥22.0mg/kg时,y=93.77,表明随土壤有效磷的增加,棉花相对籽棉产量不变,此时施用磷肥几乎没有增产作用;当土壤有效磷<22.0 mg/kg时,y=62.86+1.405x,施磷肥可以促进棉花增产(R~2=0.63**)。棉花的磷肥利用率随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增加而大幅度降低。当土壤有效磷<5 mg/kg时,漫灌条件下磷肥的利用率为25.7%,滴灌为21.6%,二者差异不显著;当土壤有效磷5~12 mg/kg时,漫灌和滴灌条件下磷肥的利用率也没有显著差异;当土壤有效磷12~25 mg/kg时,滴灌条件下磷肥的利用率为15.0%,比漫灌显著增加4.6个百分点;当土壤有效磷为25~38 mg/kg和>38 mg/kg时,漫灌和滴灌条件下磷肥的利用率差异又变得不显著。不论漫灌和滴灌,棉花磷肥的平均利用率约为15.9%。【结论】根据棉花相对产量的<70%、70%~80%、80%~90%、90%~95%、>95%,将土壤有效磷划分为5个等级,即<5 mg/kg、5~12 mg/kg、12~25 mg/kg、25~38mg/kg和>38 mg/kg,土壤有效磷临界值为22.0 mg/kg。漫灌条件下磷肥的平均利用率为15.2%,而滴灌条件下磷肥的平均利用率为17.1%,差异不显著。棉花土壤有效磷丰缺指标为极低、低、中、高、极高,获得了土壤有效磷临界值及不同棉花产量下的推荐施磷量。

关键词: 漫灌 滴灌 棉花 土壤 有效磷丰缺指标 临界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配置模式对南疆机采棉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调控效应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2018

摘要:在南疆阿瓦提县设置3种植密度一致的机采棉花株行距配置模式:一膜三行(76+76+76) cm,平均行距76 cm,平均株距5.8 cm;一膜四行[(66+10+66)+86] cm,平均行距57 cm,平均株距7.7 cm;一膜六行(10+66+10+66+10+66) cm,平均行距38 cm,平均株距11.6 cm,分析不同配置模式对南疆机采棉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不同机采棉配置模式对棉花生长发育、干物质积累及产量有显著影响,一膜三行的株高、叶片数、果枝数、单株结铃数分别高出一膜六行15.4%、16.5%、21.6%、16.7%,高出一膜四行10.2%、15.0%、16.5%、8.3%,且均达到显著差异(P<0.05)。一膜三行籽棉产量最高,为6 507.5 kg/hm~2,分别较一膜四行和一膜六行处理高10.7%和23.1%。本试验条件下,一膜三行有利于机采棉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提高。

关键词: 机采棉 配置模式 生长发育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