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野生唇鲮肌肉中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的组成分析
《水产科技情报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解野生唇鲮肌肉的营养成分和品质,采用常规方法,对其一般营养成分、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的组成成分进行分析,并对其营养品质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每100 g野生唇鲮肌肉鲜样中的氨基酸总量为15.553 g,其中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的总量分别为6.606 g和5.827 g,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率(EAA/TAA)为42.47%,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率(EAA/NEAA)为80.30%,必需氨基酸指数为87.93。肌肉中水分、粗脂肪、灰分和粗蛋白的质量分数分别为72.80%、2.30%、3.20%和16.30%。微量元素分析得出,Fe的质量分数较高(57.6 mg/kg),其次为Zn(35 mg/kg)和Mn(1.7 mg/kg),Cd和Hg的质量分数极低,分别为0.003 mg/kg和0.076 mg/kg。研究结果表明,唇鲮是一种营养丰富,肉味鲜美的经济鱼类。


贵州不同生态区玉米地方种质资源籽粒的品质研究
《种子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挖掘地方种质资源的优质基因的方向和优质高产玉米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2009年从贵州的4个生态区(黔中及黔北,黔西北,威宁高寒,黔东及黔南边缘)搜集的123份材料,对其淀粉、蛋白质、油分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生态环境对玉米籽粒品质有一定的影响。1)黔西北地区收集的种质资源油分含量最高(5.26%),与黔中及黔北收集的和黔东及黔南边缘收集的呈现显著性差异;2)黔东及黔南边缘收集的资源蛋白质含量最高(11.87%),与黔西北和威宁高寒地区呈现显著性差异;3)4个生态区收集的地方种质资源淀粉含量差异不显著。


扁穗雀麦种质资源形态和农艺性状变异的初步分析
《草地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检测种质资源的多样性对于利用和有效管理种质非常重要。本研究对87份世界来源的扁穗雀麦种质利用常用的9个形态-农艺性状进行了统一田间评价。结果表明,所有采用的性状变异系数均表现出高度的变异,尤其以单株干物质产量、分蘖数和叶宽的变异幅度最大。反映株型大小的各性状之间呈显著相关,茎粗和第一节间长与其余8个性状之间存在显著相关(P<0.01),旗叶宽与倒二叶宽的正相关性最强(r=0.912,P<0.01)。主成分分析(PCA)表明前2个主成分可以解释总变异的74%。反映株型大小的性状以及分蘖数可能是扁穗雀麦种质形态变异的主要来源。基于欧氏距离的UPGMA聚类分析将供试材料分成3个主要的类群,第一类群具有最大的株型表现,茎干粗壮,旗叶和倒二叶宽大,分蘖数中等;第二类群具有中等的株型;第三类群具有较小的株型,叶片短而窄,但分蘖数较多。聚类分析很好地支持了前2个主成分分值的二维散点图的结果。总之,本研究表明扁穗雀麦是一种在西南平原和丘陵地区适应性极强的禾草,其表型多样性对于品种选育和资源收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规模化猪场伪狂犬病的免疫程序研究
《黑龙江畜牧兽医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猪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lesvirus,PRV)引起的猪和多种动物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PRV属疱疹病毒科甲型疱疹病毒亚科,其基因组为线状双链DNA,大小为180 kb,其中g B、g C、g D、g E和g I共5种蛋白与毒力有关,g B、g C、g D还与宿主的免疫应答密切相关[1]。该病已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B类动物疫病,我国也将其列为二类动


贵州省马铃薯区试品种产量与农艺性状的GGE双标图分析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GGE双标图对2010—2011年贵州省马铃薯区域试验中11个马铃薯参试品种在5个试点的产量和农艺性状进行分析,内容包括株高,单株块茎数,单株主茎数,单株块茎重量。结果表明,在参加马铃薯区试的11个品种中,品种(系)的丰产性表现较好的是G9(威薯001)、G2(宣薯2号)、G4(2005-1)、G6(0402-7)、G7(0402-2)、G5(W04-36),丰产性表现较差的是G8(盘薯1号),G10(黑美人)。品种(系)稳定性方面,G6(0402-7),G8(盘薯1号),G5(W04-36)的稳定性较好,G11(米拉)稳定性最差。总之,品种G5(W04-36),G6(0402-7)稳定性、适应性与丰产性表现良好。参加区试的5个试点中,区分力较强的试点为E2(毕节),E1(安顺),E3(凤冈),区分力较弱的试点为E4(六盘水),E5(威宁)。在代表性方面,试点E1(安顺),E4(六盘水)具有较强的代表性,试点E3(凤冈)的代表性最弱。所以,既具有强区分力又具有代表性的试点为E1(安顺)。


金线莲丛生芽增殖的液体悬浮培养条件优化
《江苏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金线莲液体悬浮培养的基本培养基和不同激素浓度配比对丛生芽增殖的影响,以筛选出金线莲丛生芽增殖液体悬浮培养的最优培养基和激素浓度配比,提高丛生芽增殖系数,为金线莲快速繁殖开辟一条新途径。结果表明:影响液体悬浮培养金线莲丛生芽增殖的主要因素是基本培养基和6-苄氨基嘌呤(6-BA),主次关系为6-BA>NAA>IAA>2,4-D。筛选得到的最佳培养条件是1/2MS+6-BA 2.5 mg/L+NAA 0.2 mg/L+IAA 0.3 mg/L+2,4-D 0.5 mg/L,外加蔗糖30 g/L,p H值5.8。


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四种牧草光合日变化特征研究
《浙江农业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英国Lcpro+光合仪研究了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白三叶、高羊茅、菊苣、饲用玉米等4种牧草晴天的光合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石漠化地区白三叶、高羊茅、菊苣、饲用玉米的净光合速率日均值分别为10.01,6.23,6.16,7.64μmol CO2·m-2·s-1;蒸腾速率日均值分别为5.11,5.44,4.35,3.36 mmol H2O·m-2·s-1;日均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1.94,0.98,1.40,2.09μmol CO2·mmol-1H2O。白三叶表现出高光合、高蒸腾的特点,其Pn值在4种牧草中最高,蒸腾速率仅次于高羊茅,水分效率稍低于饲用玉米;高羊茅表现出低光合、高蒸腾的特点,水分利用效率最低;菊苣的净光合速率在4种牧草中最低,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介于其他3种牧草之间;饲用玉米的净光合速率仅次于白三叶,蒸腾速率最低,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从牧草应充分利用石漠化地区稀缺的光能和土壤水分的角度考虑,建议饲用玉米同菊苣、白三叶、高羊茅间作套作,以充分利用光能和土壤水分,增加土壤N素,提高地表覆盖度,减少水土流失。


三叶木通优选单株果实的营养品质特性
《贵州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为明确三叶木通果实的营养成分和综合开发利用价值,对其优选单株的果实营养品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三叶木通果实含粗蛋白2.52g,粗脂肪1.4g,粗纤维6.7g,15种氨基酸总量为19.01mg/g,人体必需氨基酸占58.08%,药用氨基酸占53.60%,甜味氨基酸(Ser,Gly,Ala)占16.36%;三叶木通果实中矿质元素含量丰富,常量元素含量K>P>Mg>Ca>Na,微量元素含量Fe>Mn>Zn>Cu>Se,还含有糖、酸和维生素等,是一种集营养、药用、保健功能于一体的果品。


城郊乡级尺度菜地土壤氮素对蔬菜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城郊乡级尺度高强度利用菜地的土壤氮素管理提供依据,通过野外采样调查研究与室内化学分析,研究其土壤的有机质、氮素含量特征及其对蔬菜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菜地土壤有机质、全氮水平丰富,均值分别为67.72和3.11 g/kg,且变异程度较大,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35.30%和29.81%。不同蔬菜品种硝酸盐含量差异显著,依次为叶类蔬菜>根茎类蔬菜>瓜果类蔬菜,平均含量为606.56 mg/kg。蔬菜硝酸盐含量与土壤全氮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295。城郊乡级尺度下菜地土壤养分含量变异程度大,应采取精细化的氮素管理措施,对不同地块实行差异化管理,实现蔬菜的高产与高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