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辣椒土壤中Cd形态分布及其生态风险评价
《贵州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明贵州辣椒土壤中Cd的生态风险,利用盆栽试验,研究外源Cd进入土壤后的形态分布特征及辣椒土壤中Cd的生态风险程度。结果表明:1)辣椒土壤中Cd形态分布与土壤Cd添加浓度有一定的关联。当外源Cd浓度为0mg/kg时,苗期、花期土壤中Cd形态分布表现为残渣态>酸溶态>可还原态>可氧化态,果期中残渣态>可氧化态>酸溶态>可还原态;当Cd浓度为0.5mg/kg和1.0mg/kg时,辣椒生育期内土壤中Cd为残渣态>酸溶态>可还原态>可氧化态;Cd浓度为2.5mg/kg时,酸溶态>残渣态>可还原态>可氧化态;Cd浓度为5.0mg/kg时,酸溶态>可还原态>残渣态>可氧化态。2)辣椒不同生育期土壤中Cd污染风险程度为外源Cd浓度0mg/kg时风险低,0.5mg/kg时风险中度,1.0mg/kg时(苗期土壤中Cd对生态危害接近高风险的边缘)与2.5mg/kg时为高度风险,5.0mg/kg时达到极高度风险水平。结论,贵州辣椒土壤中Cd污染的生态风险偏高。


高羊茅航天诱变种质SSR分析
《贵州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为弄清高羊茅航天诱变种的性状,利用返回式卫星搭载黔草1号高羊茅种子进行航天诱变处理,结合田间形态学指标观测和SSR分子标记分析空间诱变处理对高羊茅农艺性状及DNA分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形态学变异分析中涉及到的8个农艺性状变异系数为0.030 5~0.199 5,其中株高、叶长、冠根比的变异最大;20对SSR引物在1份原始对照材料和110份航天诱变材料中共扩增出274条扩增带,其中271条具有多态性,引物的多态位点百分率为98.91%,供试材料间有效等位基因数范围为0.214 8~1.617 0,Shannon信息指数幅度为0.158 6~2.000 0,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范围为0.1336~0.3813,航天诱变株系与原始对照材料的遗传相似性系数范围为0.740 9~0.857 7。航天诱变使得黔草1号高羊茅在形态学与DNA分子水平上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遗传变异。


黔中石漠化地区造林密度对白刺花生长的影响
《湖北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对白刺花(Sophora davidii)年生长周期内苗高、地径及冠幅的调查,研究了在石漠化地区不同造林密度对白刺花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栽培密度为90 cm×90 cm时,白刺花的地径、苗高和冠幅达到最高,效果最好。方差分析表明,栽培密度对白刺花的苗高影响不显著,在一定密度范围内,对白刺花的地径和冠幅影响达显著水平。
关键词: 白刺花(Sophora davidii) 石漠化区 造林密度 生长指标


野生割手密种质资源的考察与收集
《湖北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为丰富我国甘蔗(Saccharum L.)育种基因资源库和发掘新型能源植物,对我国野生割手密(Saccharum spontaneum L.)种质资源进行系统的考察与收集具有重大意义。本次考察采用居群采集法,涉及我国7省71县,涵盖了我国野生割手密分布的大部分区域,共收集到33个居群、304份野生割手密材料,并对割手密野生状态下的形态特征、地理分布特点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表明,野生割手密在我国东经101°11′02″~111°02′29″、北纬18°33′47″~34°09′32″、海拔-11~2 155 m范围内都有分布;与其近缘种相比较,割手密生境丰富,野生状态下的形态特征差异明显,具有干旱、湿生环境的良好适应性,株高出现了1~4 m不等的变异,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研究与利用将有广泛的前景。
关键词: 割手密(Saccharum spontaneum L.) 种质资源 考察 收集


贵州及南方其他部分省区茶树小绿叶蝉种类调查与考订
《应用昆虫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进一步明确国内争议颇大的为害茶树的小绿叶蝉种类问题。【方法】通过网捕法采集贵州、重庆、海南、福建4省(区)茶园的小绿叶蝉昆虫标本,在体视镜下根据外部形态并结合雄性外生殖器特征进行种类鉴定。【结果】检视了44个茶园2 988号小绿叶蝉标本,共有7种:小贯小绿叶蝉Empoasca(Matsumurasca)onukii Matsuda、烟翅小绿叶蝉Empoasca(Empoasca)limbifera(Matsumura)、拟小茎小绿叶蝉Empoasca(Empoasca)paraparvipenis Zhang&Liu、广道小绿叶蝉Empoasca(Empoasca)hiromichii(Matsumura)、匀突长柄叶蝉Alebroides shirakiellus(Matsumura)、叉突长柄叶蝉Alebroides similis Dworakowska和里偏小叶蝉Asymmetrasca rybiogon Dworakowska,以小贯小绿叶蝉数量最多(98.90%),匀突长柄叶蝉(0.57%)和拟小茎小绿叶蝉(0.335%)次之,其余种类个体数量极少且分布狭窄。【结论】综合分析7种茶园小绿叶蝉的个体数量及分布范围后认为,小贯小绿叶蝉、匀突长柄叶蝉和拟小茎小绿叶蝉为茶树危害种,其中优势种是小贯小绿叶蝉。其他4种小绿叶蝉目前尚不能确定是否是茶树的危害种类。我国大量文献记载的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Empoasca)vitis(G?the)应系误鉴,并非中国茶区小绿叶蝉优势种发生了改变,建议及时更正。
关键词: 茶树 小绿叶蝉 小贯小绿叶蝉 危害种 检索表 鉴别特征 贵州


高产优质脱水快玉米杂交种煌单008的选育研究
《种子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煌单008是贵州省旱粮研究所选育的适宜西南山区种植的高产、优质、脱水快的玉米杂交种。2011~2012年参加贵州省玉米杂交种跨区C组区试,居参试品种第1位,2年17点次平均产量为10 288.5 kg/hm2,比对照增产8.82%,17个点次14点增产,年分别比对照增产6.7%和10.86%;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0 395 kg/hm2,较对照增产6.41%。该品种灌浆脱水快,抗旱耐瘠,综合抗性好,高产稳产,适应性较广,品质优良。2013年7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贵州主产区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添加鱼腥草粉对百宜黑鸡产蛋后期饲喂效果的影响
《饲料研究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索鱼腥草茎叶用作饲料添加剂的可能性。选择160只61周龄百宜黑鸡母鸡。试验采取单因子设计,按照笼位相等原则,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试验1组、试验2组和试验3组,每组40只鸡。对照组日粮添加杆菌肽锌25 mg/kg;试验1组、试验2组和试验3组分别日粮中添加1%、3%和5%鱼腥草茎叶粉。研究鱼腥草茎叶粉对百宜黑鸡产蛋后期生产效益影响和替代抗生素防治鸡白痢的效果。结果表明:3个试验组的饲喂效益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3组的饲喂效益最好,比试验1组高9.16%。鱼腥草茎叶粉用作饲料添加剂前景广阔。亦能减轻饲养户在用药方面的经济负担。


3个菊苣新品系的耐刈割特性
《贵州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为耐刈型菊苣新品种的选育奠定理论基础,以高产、耐刈割为育种目标选育的PA-82、PA-93、PA-95菊苣新品系和黔引普那菊苣(对照)进行了耐刈割特性研究。结果表明:PA-93刈割后全年总抽薹率仅为37.77%,全年死株率仅为27.89%,均显著低于黔引普那菊苣、PA-82和PA-95;全年鲜草总产量达101 074kg/hm2,极显著高于黔引普那菊苣、PA-82和PA-95;第3次刈割后的粗蛋白含量仍高达21.30%,粗脂肪达1.74%。PA-93是优良的航天诱变菊苣新品系,具有刈割后不易抽薹和化苗、高产耐刈割、营养价值高等特点。


西南地区小麦抗条锈病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及群体结构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全面了解西南地区小麦抗条锈病种质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信息,能有效提高抗病品种的育种效率。本研究利用基于基因分型测序(GBS)技术的DAr T-seqTM方法对134份小麦材料开展了全基因组基因分型,共获得了6919个多态性的SNP(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标记,其多态性指数(PIC,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的范围在0.01~0.50之间,平均值为0.32。根据SNP标记在134份小麦品种中的基因分型数据,计算了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GS),其变异范围为0.51~0.98,平均值0.61。非加权组平均法(UPGMA,unweighted pair-group method with arithmetic mean)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根据来源地和亲缘关系的不同,这批小麦品种(系)可划分为5个群。主坐标分析(PCo A)结果显示,小麦材料清晰地聚集形成了2个群。第1类群由不同来源的小麦材料组成,群体较大且分布更紧密。而第2类群几乎都由贵州小麦组成,品种数目较少但更加分散。在抗条锈病基因的分布上,大多数携带Yr9基因位点的小麦品系聚集在第1类群中,而绝大多数携带Yr26抗病基因位点的小麦品系则聚集在第2类群中。本研究从基因型多样性水平上阐释了西南地区小麦抗病种质遗传背景,为西南地区和我国小麦的抗条锈病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