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6030条记录
植物表皮蜡质的研究进展

贵州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植物的表皮蜡质覆盖于植物各器官和组织表面,是植物进行自我防护的一道屏障,在植物适应干旱环境以及各种非生物和生物逆境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对植物表皮蜡质的组成、形态结构、合成途径及其功能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并探讨其存在的问题与研究前景。

关键词: 表皮蜡质 化学组成 蜡质含量 蜡质结构 合成途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贵阳白云区工业园区周边水稻土重金属含量状况及风险评价

西南农业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工业园区周边水稻土重金属环境质量,以贵阳市白云区工业园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布点的方法采集77个水稻土,测定了7种重金属(Cr,As,Cd,Pb,Hg,Cu,Ni)的总量。应用单污染指数法、内梅罗污染指数法、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水稻土重金属含量进行了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土壤中Cr、As、Cd、Pb、Hg、Cu和Ni平均含量分别为86.54、27.52、0.411、53.12、0.213、57.74和39.61 mg/kg。7种重金属的变异系数为30.77%~89.08%,顺序为Hg>As>Cu>Ni>Cd>Pb>Cr。土壤中重金属的单项污染指数大小顺序为Hg>As>Cd>Cu=Ni>Cr>Pb,整个研究区域土壤环境质量内梅罗指数为0.88,表明该区域土壤尚清洁。土壤中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平均值大小顺序为Hg>Cd>As>Cu>Pb>Ni>Cr,平均潜在生态风险值为133.4,处于轻微生态危害等级。因此,该区域应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控水稻Hg、As、Cd污染。

关键词: 水稻土 重金属 污染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近两年贵州省白背飞虱的抗药性现状

植物保护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稻茎浸渍法测定了2013年和2014年采自贵州省贵阳、平坝、遵义、黔西、平塘及玉屏6地白背飞虱种群对8种杀虫剂的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白背飞虱对噻虫嗪的敏感性最高,LC50值为0.060~0.93 mg/L(平均0.33mg/L);其次为吡虫啉、毒死蜱、环氧虫啶和噻嗪酮,其LC50值分别为0.080~2.84mg/L(平均1.03mg/L)、1.09~3.89 mg/L(平均2.27 mg/L)、0.59~10.07 mg/L(平均2.71 mg/L)和0.28~18.15 mg/L(平均4.96mg/L);白背飞虱对敌敌畏、吡蚜酮和异丙威的敏感性相对较低,LC50值为0.89~57.96mg/L,LC50平均值分别为10.03、12.16和22.44mg/L。两年抗药性检测结果表明,贵州省6地白背飞虱种群对吡蚜酮、噻嗪酮和吡虫啉表现出低至中等水平的抗性,而对其余5种药剂仍较敏感。

关键词: 白背飞虱 杀虫剂 敏感性 抗药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个百合商业品种的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北方园艺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以东方百合商业品种‘Sorbonne’、‘Corvara’的球茎鳞片为试材,采用MS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研究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及蔗糖对百合组培苗生长的影响,筛选最合适配方。结果表明:最适外植体灭菌时间为10min。‘Sorbonne’最佳不定芽诱导培养基配方为MS+30g/L蔗糖+0.8%琼脂+6-BA 0.8mg/L+NAA 0.1g/L,增殖培养基配方为MS+30g/L蔗糖+0.8%琼脂+6-BA 0.8mg/L。‘Corvara’最佳不定芽诱导配方为MS+30g/L蔗糖+0.8%琼脂+6-BA 0.2mg/L+NAA 0.1g/L,增殖配方为MS+30g/L蔗糖+0.8%琼脂+6-BA0.6mg/L,使用高浓度蔗糖代替激素进行增殖,最佳培养基配方为MS+蔗糖60g/L+0.8%琼脂,最佳生根培养基配方为MS+30g/L蔗糖+0.8%琼脂+NAA 0.1g/L。

关键词: 百合 外植体 组织培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干旱胁迫对不同烤烟品种形态特征的影响

种子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贵州当前烤烟主栽品种抗旱性水平,通过盆栽控水处理在烤烟对水分最敏感的旺长期,模拟自然状态下的干旱胁迫环境,研究不同烤烟品种形态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烤烟品种在干旱胁迫下发生萎蔫时间不一致,吸水后恢复正常叶姿的能力存在差异;不同品种叶面积生长速率损失率为19%~47%,叶长生长速率损失19%~50%,株高生长速率损失率8.8%~46.9%,新叶发生速率降低程度18.8%~55%;不同品种单株平均叶片鲜重损失率为18.3%~42.5%,干重为21.2%~48.1%。不同品种不同部位叶片干、鲜重的影响程度大小分别为:中部叶>上部叶≥下部叶。不同烤烟品种在干旱胁迫下烟株形态特征抗旱能力表现有差异,各指标之间表现不尽一致。

关键词: 贵州 烤烟 品种 形态特征 水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贵州蔬菜病毒病主要病毒种类检测

广东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DAS-ELISA)法对采自贵州省3个蔬菜种植区的952份疑似蔬菜病毒病样品进行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芜菁花叶病毒(Turnip mosaic virus,Tu MV)、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TSWV)、蚕豆萎蔫病毒(Broad bean wilt virus,BBWV)和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ucumber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CGMMV)等6种病毒毒原检测。结果检出阳性样品273份,占总样品数的28.68%,其中CMV阳性检出率最高,占总样品数的16.49%,其余5种病毒的阳性检出率依次为2.63%、2.10%、1.05%、1.58%和0.53%,CMV为贵州省蔬菜上的主要病毒种类。就单一病毒侵染蔬菜的情况分析,供试12种蔬菜均检出CMV,Tu MV在茄子、白菜、萝卜和甘蓝中检出较多,而TSWV主要在番茄和辣椒样本中检出。存在CMV+TMV、CMV+Tu MV、CMV+TSWV、CMV+BBWV、Tu MV+BBWV和CMV+Tu MV+BBWV等6种复合侵染类型,其中CMV+TMV阳性检出率相对最高,达2.52%。城市近郊正季蔬菜区茄科和豆科蔬菜病毒侵染类型较多,十字花科病毒侵染类型最少,葫芦科在冬春喜温蔬菜区病毒侵染类型最多,表明贵州中、高海拔温凉山区比低海拔温热河谷区适于多种病毒发生。

关键词: 蔬菜病毒病 种类 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成熟度对紫红龙火龙果贮藏性能及品质的影响

广东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紫红龙火龙果外观色泽为标准,判断其采收成熟度,观察常温和冷库贮藏开始腐烂时间、腐烂率的变化,比较贮藏期内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可滴定酸、Vc含量的变化,确定其适宜采收期。结果表明:成熟度Ⅰ、Ⅱ采收的果实在常温下贮藏比成熟度Ⅲ采收的果实延长2 d,冷库贮藏延长9~10 d。常温贮藏10 d后,成熟度Ⅱ的品质最佳;低温贮藏至果实出现腐烂,成熟度Ⅱ的品质略优于成熟Ⅰ和Ⅲ,因此成熟度Ⅱ为紫红龙火龙果最适宜采收期。

关键词: 火龙果 成熟度 贮藏性能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酿造糯高粱黔高8号的选育及推广应用

贵州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黔高8号是贵州省旱粮研究所育成的早熟、优质、高产、稳产酒用糯高粱常规种。在2006-2007年的贵州省区域试验中,2年6点次平均产量为354.03kg/667m2,比对照(青选2号)增产13.91%,6个点次均增产,2年分别比对照增产30.90%和16.59%。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370.91kg/667m2,比对照增产12.63%。2009年6月通过贵州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黔审粱2009002-1)。黔高8号品质优良,符合酱香型酿酒用高粱对支链淀粉、丹宁、蛋白质等理化指标的要求,综合抗性好,从2010年开始在贵州省示范推广,至2014年已累计推广6.2万hm2。

关键词: 高粱 黔高8号 选育 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贵州不同苏麻资源种子性状及主要脂肪酸成分的相关分析

贵州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对贵州苏麻特异种质资源进行遗传改良筛选及应用开发提供参考,采取田间性状鉴定试验与品质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对贵州22份苏麻资源的种子籽粒性状、含油量、蛋白质含量及脂肪酸组成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22份贵州苏麻资源种子的籽粒直径为1.45~2.07mm,千粒重1.07~3.95g,含油量31.78%~49.00%,蛋白质含量为22.29%~27.77%,即贵州不同苏麻资源的种子直径、千粒重、含油量、蛋白质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2)总脂肪酸含量中棕榈酸占5.3%~8.0%,硬脂酸占1.4%~2.8%,油酸占10.2%~17.5%,亚油酸含量占11.8%~19.5%,α-亚麻酸含量占55.4%~68.1%,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89.3%~91.9%,α-亚麻酸、油酸、亚油酸是苏麻的主要脂肪酸成分;3)含油量与籽粒直径和千粒重间均呈显著正相关,而油酸与亚麻酸含量间呈极显著负相关,种子含油量与各脂肪酸含量间无显著相关性。

关键词: 苏麻 种子性状 含油量 脂肪酸含量 贵州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民族传统文化对农作物遗传多样性的影响——以贵州黎平县香禾糯资源为例

自然资源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贵州黎平县内丰富的香禾糯资源是侗族人民赖以生活的物质基础,孕育了侗族特有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而侗族的传统文化习俗也促进了香禾糯的持续种植和保护。通过研究黎平县香禾糯的历史发展情况,结合2013年对黎平县香禾糯品种资源的实地调查,发现黎平县至今仍保留了45个不同品质特征和用途的香禾糯品种,说明香禾糯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从侗族的饮食文化、节日庆典、宗教信仰、传统农作方式等方面,探讨传统文化习俗与香禾糯品种资源保护的关系,发现香禾糯是侗族油茶、扁米、腌制品等日常食品的必备原料,也是婚丧嫁娶、传统节日、礼尚往来、祭祀仪式的必需品,同时,侗族和谐共生的"稻-鱼-鸭"生产模式更提高了香禾糯的社会经济效益,文章揭示了侗族的传统知识和文化习俗是保持香禾糯高度遗传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最后,针对香禾糯资源消失的现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与建议,供相关部门参考。

关键词: 香禾糯 遗传多样性 侗族 传统文化 黎平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