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3753条记录
福建甘薯病毒病病原鉴定及主要病毒多样性

微生物学通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背景】病毒病是甘薯的一种重要病害,给甘薯生产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而生产中甘薯病毒病病原种类复杂多样。【目的】明确福建甘薯病毒病种类、分布及流行,对主要病毒进行多样性分析。【方法】从福建主要甘薯种植区采集病毒病样品,利用PCR/RT-PCR的方法对采集的样品进行病原检测,获得病毒序列,利用MEGA 6.0构建系统进化树进行遗传分析。【结果】从福建7个甘薯产区鉴定12种甘薯病毒,包括9种RNA病毒: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weet potato feathery mottle virus,SPFMV)、甘薯褪绿矮化病毒(Sweet potato chlorotic stunt virus,SPCSV)、甘薯G病毒(Sweet potato virus G,SPVG)、甘薯C病毒(Sweet potato virus C,SPVC)、甘薯2号病毒(Sweet potato virus 2)、甘薯褪绿斑病毒(Sweet potato chlorotic fleck virus,SPCFV)、甘薯潜隐病毒(Sweet potato latent virus,SPLV)、甘薯轻型斑点病毒(Sweetpotatomildspeakingvirus,SPMSV)、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3种DNA病毒:甘薯卷叶病毒(Sweet potato leaf curl virus,SPLCV),甘薯无症状1号病毒(Sweet potato symptomless virus 1,SPSMV-1),甘薯杆状DNA病毒B (SPBV-B)。SPFMV、SPCSV、SPVG和SPLCV检出率最高,分别为50.28%、41.90%、35.75%和24.58%,CMV检出率最低,为2.79%,未检测到甘薯C-6病毒(SweetpotatoC-6)和甘薯轻型斑驳病毒(Sweetpotatomild mottle virus,SPMMV)。福建甘薯主要以2-6种病毒复合侵染为主,单一侵染率占14.39%,2种以上复合侵染占85.61%。福建SPFMV分离物存在EA、O和RC3种株系,SPCSV分离物存在WA1种株系,未发现EA株系,甘薯卷叶病毒分属于2个不同的株系群。【结论】福建甘薯病毒种类多样,以复合侵染为主,且存在多种株系,遗传结构复杂。

关键词: 甘薯病毒病 鉴定 复合侵染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薯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南方农业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利用ISSR分子标记分析不同类型甘薯种质的遗传多样性,为甘薯种质资源的传播途径分析、分类鉴定、有效利用及杂交亲本选择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10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多态性好、扩增条带清晰且重复性好的ISSR引物,利用其对129份甘薯种质材料进行扩增,通过DPS 7.05计算不同种质间的遗传距离,并采用非加权配对算术平均法(UPGMA)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以筛选获得的20条ISSR引物对129份甘薯种质材料进行扩增,共获得232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230条,多态性条带比例达99.14%,平均每条ISSR引物扩增出11.60条条带。基于ISSR分子标记的5份野生种平均遗传距离为0.4637,124份甘薯栽培种平均遗传距离为0.1805。野生种与地方品种、引进品种和育成品种间的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0.4688、0.4618和0.4643;而在124份栽培种中,地方品种与引进品种间的平均遗传距离最大(0.2024),引进品种与育成品种间的平均遗传距离最小(0.1673),地方品种与育成品种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1978。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当在遗传距离为0.3200时可将野生种与栽培种完全区分开;5份野生种在遗传距离为0.3200时又被划分为4个类别;124份栽培种在遗传距离为0.2000时可划分为6个类别,其中,新种花、福菜薯18号和黄皮9号3个品种各自单独组成一个类群(第Ⅰ、Ⅱ和Ⅴ类),金山57、豫薯8号和瑞薯1号组成第Ⅲ类;第Ⅳ类包含93个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第Ⅵ类由25个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组成。【结论】不同类型和不同来源地的甘薯种质资源间存在较大遗传差异,以野生种与栽培种间的遗传差异最大,而栽培种间又以地方品种和引进品种间差异较大,即地方品种资源在我国甘薯育种亲本选择利用方面还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ISSR分子标记是一种适用于甘薯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的理想分子标记。

关键词: 甘薯 种质资源 ISSR分子标记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张天福先生茶叶科研创新思想的时代意义——以“乌龙茶做青工艺与设备研究”成果为例

茶叶学报 2019

摘要:1983-1989年,张天福先生在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牵头开展"乌龙茶做青工艺与设备研究"项目攻关,该项目于1990年获得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它的推广应用对我国乌龙茶的持续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从始终自觉树立绿色发展质量兴茶的科研导向、注重利用现代技术装备提升茶学研究水平和在岗位实践中培养研究团队等3个方面阐述了张天福先生的科研创新思想,旨在为当代科技工作者提供借鉴。

关键词: 张天福 科研创新思想 科技进步 科研导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巨菌草(Pennisetum giganteum)研究进展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巨菌草是一种优质、高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狼尾草属植物.巨菌草自引进、驯化成功后,已在食药用菌栽培、动物饲养和生态治理等领域获得广泛的应用.通过综述近10年来巨菌草生物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其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目前巨菌草研究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为将来巨菌草的进一步研究和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巨菌草 生物学特征 生理生化特性 生态治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取汁工艺对青竹梅出汁率及品质的影响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9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取汁工艺对青竹梅出汁率及品质的影响。方法以新鲜青竹梅为实验材料,研究水浴提取法、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和复合酶法对青竹梅出汁率的影响,对比分析3种方法在最优条件下的出汁率、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总糖、类黄酮和总酚等指标差异。结果水浴提取法最优工艺料液比1?4(g:mL),水浴温度80℃,水浴时间60min,出汁率52.4%;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最优工艺:料液比1?4(g:mL),超声波功率140 W,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20 min,出汁率53.2%;复合酶解法最优工艺:果胶酶添加量为0.6%,纤维素酶添加量为0.2%,酶解温度40℃,酶解时间90 min,出汁率66.6%。结论 3种方法均可有效提高青竹梅出汁率,但复合酶法出汁率最高且综合营养成分提取效果最好。

关键词: 青竹梅 出汁率 水浴提取法 超声波辅助提取法 复合酶解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ISSR标记鉴定双孢蘑菇的传统菌株类型

食药用菌 2019

摘要:具有优质或高产性状的双孢蘑菇传统菌株是品种改良的重要亲本来源。通过对双孢蘑菇具有代表性的24个优质类型和24个高产类型传统菌株的ISSR-PCR分析,发现引物ISSR834、ISSR835、ISSR807共扩增产生7条能判别传统菌株优质类型或高产类型的特异性标记条带,可以在双孢蘑菇定向杂交育种中方便地区分和鉴定传统菌株亲本的优质或高产性状。

关键词: 双孢蘑菇 菌株类型 ISSR 特异条带 DNA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鸭源多杀性巴氏杆菌对磺胺类药物的耐药性检测及耐药基因分析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为明确鸭源多杀性巴氏杆菌对磺胺类药物的耐药性及耐药基因的分布特征,试验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对分离自福建、广东和江西等地的89株鸭源多杀性巴氏杆菌进行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的耐受性检测,用PCR法检测各耐药菌株的磺胺类耐药基因(sul1、sul2和sul3),并利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分析耐药菌株间的亲缘关系。结果显示,33株鸭源多杀性巴氏杆菌对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耐受,耐药率为37.1%(33/89);在耐药菌株中,sul1、sul2和sul3基因检出率分别为100%(33/33)、97.0%(32/33)和21.2%(7/33),其中sul1和sul2基因同时检出率为97.0%(32/33),sul1、sul2和sul3基因同时检出率为21.2%(7/33);所有耐药菌株均属于ST129型。以上结果表明,鸭源多杀性巴氏杆菌对磺胺类药物具有一定的耐药性,其中的耐药菌株都属于同一序列型ST129,均携带有sul1耐药基因,且绝大多数耐药菌株同时携带sul1与sul2两种耐药基因,提示在福建、广东和江西等地需慎用磺胺类药物来防治该细菌的感染。

关键词: 多杀性巴氏杆菌 磺胺类药物 多位点序列分型 sul1基因 sul2基因 sul3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产优质文心兰新品种金辉的选育

福建农业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选育产量高、品质优、抗逆性强的文心兰切花新品种,为优化福建文心兰品种结构提供候选品种。【方法】以主栽品种南西组培移栽苗为材料,利用植物体细胞无性系变异,于花期经田间优株初选、组培扩繁及株系比较试验后,再次优株复选、分子鉴定、组培扩繁和多点试验,选育文心兰切花新品种。【结果】选育出文心兰新品种金辉,该品种在福建种植时主花期为11月至翌年1月,次主花期为5~6月;盛花期时平均假鳞茎长、假鳞茎宽、花序梗长、花序长分别为10.96、4.11、40.14、78.14 cm,分枝数11.15个,分别比对照南西显著提高了21.64%、18.10%、18.58%、29.18%和22.66%;切花产量每667 m~2达3.07万支,比对照南西显著提高了17.18%;新芽生长位置明显低于对照南西,适应性好,抗逆性强,适宜福建冬季无霜冻及具相似气候条件的地区推广种植。【结论】利用植物体细胞无性系变异从南西组培移栽苗中筛选出了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文心兰切花新品种金辉,研究证实了植物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结合组织培养技术应用于切花文心兰新品种的选育是可行的。

关键词: 文心兰 金辉 选育 特征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常态下绿色现代农业创新发展对策

福建稻麦科技 2019

摘要:总结了清流县紧跟现代农业发展的时代脉搏,围绕地方农业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通过积极创建农业现代示范园区,带动新型经营主体、传统粮食产业、品牌特色产业等方面的创新发展,挤进山区现代农业较快的发展行列。针对清流县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中,农机装备、成果转化、品牌效应、经营群体、三产融合等方面存在的差距,提出了"发展前沿农业、提升传统农业、打造特色产业、培育新型农民、融合三产发展"的对策建议,找准自己的"短板"发力作为,创新推进现代农业可持续的绿色发展道路。

关键词: 现代农业 绿色 创新发展 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众筹出版的发展优势与前景探析

传播与版权 2019

摘要:众筹出版演变至今已不仅是一个时代特有的产物,更是每个出版商必须认真考量的一种出版形式。文章分析了国内外的众筹出版模式,指出众筹出版相较于传统出版在生产模式、营销模式、传播方式具有极大的优势,提出更扎实的社会基础、更成熟的投资模式、更完善的监管机制是当前形势下众筹出版的发展基础,认为未来众筹出版的发展趋势为众筹平台更加细分专业,众筹形式更加移动社交,众筹内容更加融合拓展。

关键词: 众筹出版 模式 优势 趋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