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福建作物种质资源与共享利用问卷调研
《中国农学通报 》 2018
摘要:为了解福建作物种质资源研究与共享利用状况。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福建省9个省级、7个地(市)科研单位(推广中心)进行种质资源研究和共享利用问卷调研。结果表明:科研人员整体素质普遍较高,其中从事与种质相关的人数占比64.78%;种质品质、产量性状最受关注;科研人员主要通过查找文献资料并通过单位间种质交换和自行收集获取种质;高达75.03%认为科研经费不足、试验条件和科研协作机制等是制约农作物种质研究的主要因素;加强科研合作交流、提高共享利用服务水平为优化农作物种质资源信息共享服务主要途径。当前农作物种质资源信息共享服务尚不能完全满足科研需求,建议依托福建丰富区域特色农作物种质资源,整合、集成福建作物种质资源数据平台,构建福建省种质信息共享与管理互联服务中心,实现优良、特色种质高效共享,提高资源利用率。


低温胁迫对茶树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茶叶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白鸡冠F1代新品系(0306I、0306F、0306D)及黄旦的扦插苗为试验材料,测定低温(0℃)胁迫下茶树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温下各品种(系)叶片电导率、过氧化氢及丙二醛含量都显著增加,其中0306F与0306D增加幅度明显大于黄旦与0306I;谷胱甘肽还原酶(GR)、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过氧化物酶(POD)与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都显著增加,其中黄旦与0306I低温下GR、APX、POD、SOD增加幅度远大于品系0306D与0306F。低温下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DAR)、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ASC)与谷胱甘肽(GSH)活性显著下降,其中0306F与0306D品系叶片的MDAR与CAT低温下下降幅度远大于黄旦与0306I。回归分析发现,叶片双氧水含量与APX(y=601.8-59.1x)及CAT(y=5.45-0.77x)活性呈负相关,电导率与ASC(y=7.45-10.35x)也呈负线性相关。以上结果表明,茶树品种(系)0306F与0306D抗寒性弱于0306I与黄旦。


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对CSSL37的YSA基因进行定点编辑
《分子植物育种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稻是中国乃至世界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作物染色体片段置换系群体是作物新资源的挖掘、数量遗传研究和杂种优势利用研究的理想工具和材料。CRISPR-Cas9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快速基因编辑技术,通过该技术已对多种植物的基因组进行了编辑。YSA的突变体ysa,由于在编码区5个碱基的缺失导致白化的性状,ysa在3叶期以前发育出白化叶,之后叶片逐渐变绿,到6叶期完全恢复成正常绿色。本研究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同时含有2个sg RNA载体,以CSSL37株系为材料,通过对YSA基因进行定向编辑和修饰。结果表明,获得CSSL37株系的转基因苗20株,有18个株系在目标区域内序列均发生变化,其中有2个株系在T0代已经纯合,出现目标性状的表型。该研究为进一步利用基因编辑体系和创制优异的水稻新材料提供了帮助。
关键词: 水稻 染色体片段置换系(CSSL) 基因编辑 新材料


绵羊肺炎支原体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建立一种快速检测绵羊肺炎支原体(Mo)的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GenBank登录的Mo Y-98株(KR021380.1)黏附素基因p113基因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建立了针对Mo的TaqMan荧光定量检测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可以特异性检测Mo,对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山羊支原体山羊肺炎亚种、莱氏无胆甾原体及羊传染性脓疱病毒(ORFV)等羊常见病原扩增结果均为阴性;该方法最低检测限为10拷贝/μL;组内和组间变异系数均小于2%;采用该方法对96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结果 Mo的阳性率为67.7%(65/96),比常规PCR法及支原体分离鉴定法更加敏感。以上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Mo TaqMan荧光定量PCR方法可以用于Mo的准确快速检测及羊支原体性肺炎的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谢华安院士带领水稻所专家团队助力宁化河龙贡米产业
《福建稻麦科技 》 2018
摘要:2018年3月6日,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谢华安带领福建省农科院水稻所水稻首席专家郑家团研究员、副所长黄庭旭研究员、副所长张建福博士研究员,姜照伟博士、院培训中心书记黄献光等专家团队来到宁化县河龙乡,对河龙贡米品种筛选及稻田彩绘等工作进行现场调研,并召开座谈会。宁化县农业局、


秀珍菇栽培配方优化及经济效益分析
《中国食用菌 》 2018
摘要:以秀珍菇主产区福建省罗源县的秀珍菇栽培配方为基础,通过杂木屑、棉籽壳等主要栽培基质的配比调整,设计了8个试验配方,进行菌丝生长情况、子实体产量、生物学效率和经济效益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的8个配方秀珍菇均能正常发菌和出菇,但对秀珍菇的培养周期和产量影响不同。综合比较试验配方5(陈化木屑50%、棉籽壳35%、麸皮15%)栽培效果最好,其满袋时间(31 d)、后熟时间(16 d)和子实体产量(433.83 g·袋~(-1))均优于对照配方,同时其产出投入比最高(1.47)。通过平均单产、产出投入比、单袋净利润的比较建议企业在生产中应进行严格的成本核算和比较,选择栽培秀珍菇经济效益最高的配方。


福建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参与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台湾农业探索 》 2018
摘要:构建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参与度的影响因素理论模型,基于福建省的调查,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年龄、兼业水平与社员参与度显著负相关。受教育年限、农业收入占家庭收入比重、农业生产经营规模、社员身份、社员经商或做生意的年数、合作社获得的支持力度、合作社级别,与社员参与度显著正相关。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氰戊菊酯抗性小菜蛾雌成虫对15种植物挥发物的行为反应
《西北农业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小菜蛾对植物挥发物的行为反应与抗性水平之间的关系,采用昆虫Y形嗅觉仪,测定氰戊菊酯抗性和敏感品系小菜蛾雌成虫对15种植物挥发性物质的行为反应。结果表明:抗性品系小菜蛾和敏感品系小菜蛾均对5种绿叶气味(反-2-己烯醛、顺-3-己烯醇、顺-3-己烯乙酸酯、正己醇和正己醛)以及苯甲醛、桉树脑的趋向反应率显著高于石蜡油(P<0.05,χ2检验),表明这7种物质对小菜蛾雌蛾均有一定的诱集作用。在8种萜烯类物质中,敏感小菜蛾雌蛾分别对2种物质(牻牛儿醇、D-柠檬烯)的趋向反应率与石蜡油间无显著差异(P>0.05,χ2检验);而抗性小菜蛾雌蛾分别对4种物质(牻牛儿醇、(R)-(-)-香芹酮、里那醇、(1R)-(+)-α-蒎烯)的趋向反应率与石蜡油均无显著差异。抗性品系小菜蛾停留在Y形管主臂上的比例均少于敏感品系,与敏感品系相比,在较低的氰戊菊酯抗性种群水平下(6.52倍),并没有显著改变小菜蛾雌蛾对寄主植物挥发物的行为反应趋势,但是抗性水平下却加剧小菜蛾趋向反应的比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