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9911条记录
大麦网斑病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初报

大麦通讯 1986

摘要:大麦网斑病为我区大麦的主要病害之一,发生普遍为害较重,近几年随着品种的更换和施肥水平的提高,更有利于病害的发展,给大麦生产造成一定的影响,为此我们对大麦网斑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作了初步调查和研究。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一、大麦网斑病发生规律: (一)调查方法: 选择盐辐矮早三和盐7521大麦田两块采用平行直线取样法每块田取10个点,每点定20株,自3月初开始每隔10天、3月20日后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生育过程中核酸动态及其和器官发生关系的研究

作物学报 1986

摘要:单株核酸、蛋白质和干物质总量在水稻生长发育中都经历着逐步增加,达到高峰,然后下降的变化过程。其中核酸积累最快,在穗分化始达高峰。而蛋白质和干物质稍慢,于抽穗时达峰值。核酸总量在水稻器官间的分配重点随生育过程而不断转换,依次为叶和鞘→根→茎→穗,但始终重点分配在当时生长最旺盛器官。而蛋白质总量的分配重点则减数分裂前一直在叶片,抽穗后转到穗。单位干重核酸含量在幼穗分化始期最高,开始发生分蘖的4叶期次之,而蛋白质含量则以4叶期为最高,以后随生育进程而逐渐下降。由此可见,核酸和器官发生及生长的关系比蛋白质更密切,它可作为生长状况的指标,并与蛋白质,淀粉和骨架构成物质(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果胶等)并列为水稻体四种重要大分子化合物之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遥感技术在农业和土地资源上的应用

农业区划 1986

摘要:应用飞机或卫星提供的地面信息,进行农业、林业、地质、水文、探矿、军事、气象等工作的勘测研究,统称遥感技术。遥感技术在测量、地质等部门的应用已颇有历史,但在农业上的应用时间较短。但根据已有实践证明,不管是航空或航天遥感,在农业上均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因为: 第一、农业生产的地域范围广,需要宏观的获取信息; 第二、农业生产情况复杂,与环境因素有密切的关系。而不同地区的环境因素又是千差万别,靠常规的调查统计不能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分析和评价适度规模经营的方法

农业技术经济 1986

摘要:研究工作中采用何种方法,应当服从于和服务于总体设计的要求,同时还应根据可能收集到的数据资料来确定。规模农业经营的研究。一般来说应当是宏观与微观相结合,以微观分析为主;定性与定量研究并用,适当侧重定量研究;定点分析与而上调查研究并重,视不同专业确定其侧重点,在前期以调查研究为主,通过调查选择典型,后期以定点研究为主。在数量分析中,根据有关文献介绍,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太湖地区稻茬麦高产栽培配套技术

作物杂志 1986

摘要:为了促使太湖地区小麦、大麦大面积实现中产变高产,我们于1981~1985年在太湖地区农业现代化综合实验基地上,与太湖地区农科所、苏州市农业局、无锡市农业局组织了小麦大麦省力、高产增效机械化配套适用技术的研究。5年来,这项适用技术已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苏宁镇低山丘陵牧草栽培试验报告

草与畜杂志 1986

摘要:江苏省低山丘陵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15%,约2000余万亩。除现种植有林、竹、果、茶、桑之外,还有较大面积未开发利用,仍处于荒山草坡状态,估计有300—400万亩。植被中的野生草种主要有黄背茅、荩草、白茅、夏枯草、鸡眼革以及野蒿等。草质差,产量低,平均亩产鲜草仅450—550公斤。本试验的目的是通过种植牧草,筛选出适宜低山丘陵地区种植的优良牧草品种,建立人工草场,提高草质和产量,为发展草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番茄喷施稀土的效果

江苏农业科学 1986

摘要:稀土作为微肥应用在粮食作物上,其增产效果已有很多报道。为了探明稀土微肥对蔬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1985年在南京市红花乡蔬菜科技站进行了番茄喷稀土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稻赣化2号高产群体的建立与调节

作物学报 1986

摘要:1979—1983连续五年研究杂交籼稻赣化2号的栽培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采取了以早播早栽并建立较大群体夺高产的栽培途径。从实际取得亩产850公斤的资料分析,确立高产群体主要指标:每亩最高茎蘖数40万,最大叶面积指数9—10,一生总干重1650公斤,每亩17万穗,每穗240粒,每亩总粒数4000万,结实率85%,千粒重25—26克。以及在不同条件下实现上述指标相应的看苗诊断和肥水调节的技术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花的合理化控和经济施肥

中国棉花 1986

摘要:近年来,江苏沿海棉区,存在着超量施肥和超量化控的现象,亩施纯氮多达15~25公斤,化控次数达6次之多,亩用药量5克以上,造成亩投入过大,经济效益降低。为探明最佳用肥和最适化控量次,1983~1985年进行了合理经济施肥和定量定次化控试验。试验设亩施氮素7.5公斤、10公斤、12.5公斤、15公斤四个等级,每处理又分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田玉米螟防治新途径

江苏农业科学 1986

摘要:玉米螟为害棉花虽早有记载,但作为棉花现蕾期的主要害虫,则是近年来耕作制度和作物布局发生重大变化的结果。 棉田玉米螟发生的新特点 玉米螟在本地一年三代,过去以第三代幼虫为害棉铃为主,重者30%以上,一般1%以下,第一、二代幼虫为害茎叶仅零星发生,因而并不视为主要棉花害虫。但据1984、1985两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