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罗布麻生物学特性的观察
《江苏农业科学 》 1986
摘要:罗布麻是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生长在我国北方广大盐碱沙荒地区,东至大海之滨,西至西北高原,北至内蒙沙漠边缘和严寒黑龙江等地。罗布麻是医药、纺织、造纸等工业的原料,又是很好的蜜源,为开发盐碱荒地的很有发展前途的野生植物。 罗布麻耐盐碱,耐涝,抗干旱,抗风沙,生长期可达20年左右,但在一年之中,生长期为7个月,开花期长达两个多月。 春季(3~4月):随气温回升,呈休眠状态的地下新芽开始萌动,并陆续出土。出土后的幼芽呈火红色,两天后逐渐放出新叶,植株呈绿色,慢慢地长出新的分枝,株高一


角蛋白、胶原蛋白和麦草木素的制备工艺与利用
《江苏农业科学 》 1986
摘要:1978~1982年,我所和市环保局、造纸厂、制革厂等单位协作,共同研究利用工业废渣提制角蛋白、胶原蛋白和麦草木素等三种蛋白质饲料,并进行畜禽的饲养试验。1983年5月通过小试鉴定,在此基础上,开展中间扩大试验,1985年11月经省级鉴定通过。 几年的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新工艺、新设备生产的角蛋白、胶原蛋白和麦草木素等饲料,含有粗蛋白质40~60%,含有氨基酸17~19种。试用这三种蛋白饲料3~8%配入饲料喂蛋鸡、肉猪和毛兔是安全的,可节省饲料9~16%,提商产肉率3~9%,


水稻干尖线虫病的隐症率调查
《江苏农业科学 》 1986
摘要:近年来,水稻干尖线虫病的危害较为严重,成为我省粳、糯稻生产的突出问题。 为了做好防治工作,各地开展了病情调查与产量损失率测定。句容、武进等地的调查结果表明,田间能够查见该病症状的发病田块占调查总数的71%以上,虽然平均病株率只有3.72~14.43%,但其产量损失,一般病田在8%左右,严重病田减产率高达35.4%。为何田间查见的病株率较低而产量损失较大?


豆科作物对氮肥施用的反应
《土壤通报 》 1986
摘要:提高作物单位面积产量,施肥是一个突出问题,特别是氮肥施用更受到极大注意.但是,豆科作物与禾谷类等其它作物不同,它本身有能固氮的根瘤,它对氮素肥料的要求就有自己的规律.


加强中后期管理 夺取棉花高产
《江苏农业科学 》 1986
摘要:今年我省的棉花生产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一是晚茬面积较大,约占棉田面积30%左右;二是部分套种棉田前茬麦幅面积增大,由过去占35%增大到50%,这对今年棉花早发和优质高产均有一定影响。现在棉花已普遍进入现蕾期,七、八月份是我省光、热、水资源比较丰富的时期,也是棉花生育过程中的重要转折时期,同时又是自然灾害比较频繁的时期,因此必须运用各项有效措施,使棉花中后期管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促进棉花发棵稳长,早结桃,多结桃,夺取优质高产。现就棉花中后期管理的主要措施,提一些看法。


免耕(浅耕)法在沿海棉田应用的效果
《江苏农业科学 》 1986
摘要:苏北沿海棉早区历史上有刨耕毛种的习惯,它是按盐土演化规律而采用的覆盖耕作方法,但是采用传统的自然植被覆盖耕作法,生产效益比较低。为了探讨以人工植被代替自然植被的覆盖耕作方法对改善培肥改土的效应,我们于1976~1985年在潮盐土亚类的壤性轻盐土上,以棉田套种冬绿肥一熟制进行了长期定位试验。试验设4个处理:(1)


开展技术承包加速推广应用花生根瘤菌
《江苏农业科学 》 1986
摘要:在农业生产实行责任制后,为了推广科研成果,1983年省科委组织成立了全省技术指导组,采取分层次承包办法,进行了推广应用科研成果的尝试。这一年,我们与宿迁县农业局签订了花生根瘤菌的技术承包合同,县农业局又在晓店乡和曹集乡成立应用技术承包组,分别和农户签订承包合同。现将我们的做法和效果介绍如下:


蛋白质碱水解管的制作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 1986 SCI
摘要:测定蛋白质中的色氨酸时,常要用LiOH、NaOH、Ba(OH)_2等作水解(催化)剂.如用一般玻璃管封口来水解,会产生很多硅酸盐,其中有些是溶于水的,如Na_2SiO_3等,它将污染分离柱中的离子交换树脂,使分离率下降.水解管普遍推荐使用聚四氟乙烯材料制作,但要解决好以下两点:一是在高温下必须密封良好.二是水解前后的样品要便于转移.我们设计了一种水解管,能满足上述要求.该管由管体、锥形垫圈、盖三部分组成(图1).因聚四氟乙烯材料硬度较高,可购棒料用车床加工制成.


优良绿肥、牧草——黑麦草
《农业科技通讯 》 1986
摘要:“黑麦草”是禾本科黑麦草属植物,该属全世界有二十多个种,其中有经济价值的为多年生黑麦草与意大利黑麦草,原产于欧洲地中海沿岸、北非及亚洲西南。目前在欧洲大陆的温带及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美国等许多国家广泛种植,对这些国家畜牧业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我国从四十年代开始从国外引进,并在华中、华东及东北等地区试验、示范,鉴定结果以意大利黑麦草耐盐、耐湿,适应性强,植株较高,分蘖多,是适合我国长江流域的优良禾本科肥、饲兼用的绿肥、牧


小麦幼穗发育及籽粒形成过程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 1986
摘要:随着小麦产量水平的提高,每穗粒数在产量三因素中的地位显得日益重要。特别是在高产条件下,产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单穗生产力。因此,在稳定穗数的前提下争取大穗大粒,是进一步提高小麦单产的主攻目标。为了探索穗大粒重的高产栽培途径,我们从1979年起,对不同条件下的小麦幼穗发育及粒数形成进行了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