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3753条记录
玉米苗期根部比较转录组分析揭示耐盐性差异机制

玉米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耐盐自交系郑58和盐敏感自交系昌7-2为材料,分析供试材料在无胁迫(CK)和200 mmol/L NaCl溶液胁迫下5 h的转录组数据。与无胁迫(CK)相比较,在郑58和昌7-2分别鉴定出390和421个上调、390和421个下调差异基因。对耐感材料间共同上调和郑58特有上调DEGs进行GO富集、REVIGO分析和KEGG富集分析以及重点通路分析结果表明:郑58和昌7-2间共同上调DEGs显著富集的条目包括对活性氧代谢过程的调节、内质网应激反应等GO条目;郑58特有上调显著富集含氧化合物的反应、对化学物质的反应等GO条目。共同上调DEGs仅在共单萜生物合成的代谢通路上显著富集;郑58特有上调DEGs在植物激素信号转导、苯丙烷生物合成等6个通路上显著富集。在植物激素信号转导、苯丙烷生物合成两个通路上分别有9和7个相关基因,耐盐自交系郑58上调的转录因子在MYB和NAC家族分布数量较多。植物激素信号转导、苯丙烷生物合成通路相关的基因以及MYB和NAC家族基因可能与玉米耐盐性密切相关。

关键词: 玉米 苗期 耐盐 转录组 基因挖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羊草种子胚性组织培养高频再生体系的研究

草地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羊草(Leymuschinensis)是禾本科优良牧草,构建羊草“外植体—体细胞胚—分化芽”的高频组培再生体系,为后续遗传转化提供技术支撑并为扩繁育种建立基本体系。本研究以羊草成熟种子为外植体,开展了外植体处理、组培污染率控制、改善愈伤组织生长状态,提高其分化能力等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种子去稃后并在100 mg·L-1赤霉素(GA3)浸泡24 h,可减少组培内生菌污染和外植体褐化;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为添加2.0 mg·L-12,4-D和0.5 mg·L-1 KT的MS培养基,诱导率为83.11%;在添加2.0 mg·L-12,4-D的MS培养基上继代,胚性愈伤诱导率为53.26%;最佳分化培养基为添加1.0 mg·L-16-BA和0.5 mg·L-1 NAA的MS培养基,分化率为84.29%,成苗率达52.86%;不定芽移栽至1/2MS培养基上成活率为100%。利用简单重复序列间扩增(Inter simple sequence repeat, ISSR)分子标记技术,在DNA水平上对再生株进行遗传变异鉴定,未检测出遗传变异,表明再生植株能够保持遗传上的稳定性。

关键词: 羊草 成熟种子 再生体系 ISS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苜蓿花叶病毒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在大豆病毒调查和抗性资源鉴定中的应用

植物保护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苜蓿花叶病毒(alfalfa mosaic virus, AMV)是一种世界性分布、宿主范围广、具有严重危害性的植物病毒,能引起大豆的严重病害。本研究利用原核表达的AMV CP蛋白制备的抗血清,建立了高效、准确的AMV间接ELISA检测方法,并应用于病害调查和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制备的3份抗血清对重组蛋白和AMV感染的大豆植物粗提液的效价均达到256 000倍,血清特异性分析结果显示3份抗血清仅识别感染AMV的大豆叶片,不识别感染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 SMV)的大豆叶片。通过建立的AMV间接ELISA与常规RT-PCR同时对采集的50份疑似感染AMV的大豆样品进行检测,有46份样品检测结果一致,符合率达92%。利用建立的AMV ELISA方法和课题组已建立的SMV ELISA方法对吉林省大豆主产区的大豆样品进行病毒检测的结果表明,病毒检出率为38.30%,SMV的检出率达30.85%,AMV的检出率达17.06%,复合侵染率为9.61%。对接种AMV的40个大豆品种进行抗性鉴定,结果显示40份大豆全部感染AMV,但是病毒载量存在差异,部分品种表现出AMV抗性,其中大豆抗性资源11份,首次发现AMV造成的大豆病害已经成为吉林省大豆的主要病害之一。

关键词: 大豆 苜蓿花叶病毒 抗性鉴定 间接ELIS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田秸秆基质对马铃薯微型薯产量的影响

东北农业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吉林省玉米秸秆及花生壳等农业废弃物年利用率低且资源丰富,本试验研究探讨使用玉米秸秆和花生壳做马铃薯微型薯生产基质的可能性及效果.以吉林省主推品种吉薯1号、尤金、费乌瑞它为试验材料,试验设置3种基质处理(蛭石、玉米秸秆、玉米秸秆与花生壳1∶1混合);3个密度梯度试验(20株/箱、25株/箱、30株/箱).结果表明:试验品种吉薯1号以玉米秸秆作为栽培基质,栽培密度为25株/箱时,微型薯产量最高;尤金品种以玉米秸秆与花生壳1∶1混合为基质时,在30株/箱的密度下微型薯粒数最多.

关键词: 微型薯 基质 密度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19-2020山东小麦区试品系55个基因的等位基因分布

核农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分析2019—2020年山东省小麦区试参试品系携带优异等位基因情况,利用产量、品质、抗性、开花期等55个基因的64个竞争性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KASP)标记对126份参试品系进行分子标记检测。结果表明,90%以上KASP标记具有较好的分型结果,可高效地进行基因型鉴定。20个基因的优异等位基因频率高于80%,包括Vrn-A1、Vrn-B1、Vrn-D1、Ppd-A1、Ppd-B1、Ppd-D1、Psy-D1、Glu-A3g、Rht-D1、Pinb-D1、TaCwi-A1-1、TaGW2-6B、TaSus1-7B、TaGASR7-A1、1-feh-w3、TaDreb-B1、PRA1、PRR-B1、TaFT3-B1和TaMOT1-D1;26个基因的优异等位基因频率低于30%,包括Vp1-B1、Ppo-D1、TaPds-B1、Zds-A1、TEF-7A、Lr46、Glu-B3g、TaGS5-A1、TaCwi-4A、1B/1R、Rht-B1、Lr68、TaELF3-B1、Pina-D1、Sbwm1、TaPHS1、Pm21、COMT-3B、TaCKX-D1、TaSdr-B1、Pch1、Lr34、Yr15、Fhb1、TaMoc-7A和TaGS-D1,其中TaMoc-7A、Lr34、Fhb1、Pch1、Yr15和TaSdr-B1未检测到优异等位基因;9个基因的优异等位基因频率介于30%~80%,包括Pinb2-V、TaPod-A1、Lox-B1、Glu-A1、Glu-D1、TaGS2-B1、TaGW2-6A、TaSus1-7A和Lr14a。55个基因的优异等位基因型占比呈两极分化趋势。所有参试品系中仅济农CH03、CG086和济农CH01分别携带TaCKX-D1、Pm21和COMT-3B基因的优异等位基因,可作为基因供体用于粒重、抗白粉病和茎秆木质素含量改良和品种选育。本研究明确了126份参试品系的基因型信息,基本摸清了山东参试小麦品系在重要农艺性状基因上的等位基因分布特征,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小麦品系 分子标记 等位基因 区域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SRAP分子标记的春大豆杂交种核心亲本杂种优势群划分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杂交大豆核心亲本的遗传多样性特点及群体结构特征,以来源中国东北和国外的100份杂交大豆核心亲本为材料,通过SRAP分子标记多态性分析和UPGMA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SRAP标记共扩增出2 135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2 130条,多态性位点占比99.76%,每对引物组合扩增出的多态性谱带数为137~204条,平均为178条,引物的多态性信息含量范围在0.074 0~0.153 7,平均值为0.125 7;2)根据遗传相似系数于0.450 0处划分为2个类群,在遗传相似系数0.460 0处将类群Ⅰ划分2个亚群,又在遗传相似系数0.480 0处将类群Ⅱ划分2个亚群,并将主要来源于中国东北的保持系材料划分为类群Ⅰ,主要来源于美国的恢复系材料划分为类群Ⅱ;3)通过对10个已审定强优势杂交种的13个亲本进行分析发现,杂交种亲本间的遗传相似性多分布在0.329 2~0.637 6;4)通过遗传多样性分析发现,类群I与类群Ⅱ内遗传多样性相似,4个亚群中的亚群Ⅰ-1和Ⅱ-2遗传多样性均大于亚群Ⅰ-2和Ⅱ-1;通过主坐标分析,亲本同样被划分为2个类群,验证了聚类分析的结果。综上,基于SRAP分子标记成功将100份春大豆杂交种核心亲本划分为两大类群;其中,类群Ⅰ的中国东北材料与类群Ⅱ的国外材料之间杂交配制组合存在较强的杂种优势。

关键词: 大豆 杂种优势 SRAP分子标记 杂种优势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日龄肉鸡日粮中米糠粕的有效能及能量利用率分析

中国畜牧杂志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试验旨在通过间接测热法结合套算法评价2种米糠粕原料在不同日龄阶段AA肉鸡饲粮中有效能及其能量利用效率差异。试验采取完全随机设计,分为3种试验饲粮,即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2种米糠粕试验饲粮(米糠粕原料按20%比例替代基础饲粮能量部分)。14~17日龄,选取72只AA肉鸡,随机分为3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鸡;28~31日龄,选取36只AA肉鸡,随机分为3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2只鸡。试验周期为7 d(预试期3 d,转入呼吸测热室适应1 d,正试期3 d)。结果表明:AA肉鸡14~17日龄,2种米糠粕原料的表观代谢能值分别为8.73、8.23 MJ/kg DM,氮校正表观代谢能值分别为8.52、8.10 MJ/kg DM,净能值分别为6.37、5.98 MJ/kg DM,净能/表观代谢能分别为72.85%、72.58%;AA肉鸡28~31日龄,2种米糠粕原料的表观代谢能值分别为8.53、9.90 MJ/kg DM,氮校正表观代谢能值分别为7.85、9.18 MJ/kg DM,净能值分别为6.21、7.28 MJ/kg DM,净能/表观代谢能分别为72.76%和73.52%。米糠粕有效能推荐值:14~17日龄阶段肉鸡氮矫正表观代谢能和净能的参考范围分别为8.10~8.52 MJ/kg DM和5.98~6.37 MJ/kg DM;28~31日龄阶段肉鸡氮矫正表观代谢能和净能的参考范围分别为7.85~9.18 MJ/kg DM和6.21~7.28 MJ/kg DM。

关键词: 肉鸡 米糠粕 代谢能 净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公主岭设施草莓品种引种试验

东北农业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草莓是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较高的浆果,筛选适宜吉林省推广的草莓品种,对丰富吉林省设施草莓品种结构,促进吉林省草莓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试验以‘艳丽’和‘红颜’为对照,对‘承德公主’‘海丽甘’‘申琪’‘通州公主’和‘桃薰’5个草莓品种的引种表现进行比较,对其物候期、生长习性、开花结果习性、果实品质、抗病虫性及畸形果率等进行调查和测定。结果表明,‘承德公主’表现较好,适合在吉林省进行大面积推广,‘桃薰’虽果实成熟晚、硬度低、对灰霉病抗性差、畸形果率高,但经济价值较高,可以小范围推广,增加草莓种植户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 草莓 品种 公主岭 引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产γ-氨基丁酸酿酒酵母CLNJ1的鉴定及基因组改组选育研究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该研究采用基因组改组技术对筛选鉴定的产γ-氨基丁酸酵母进行选育,提高γ-氨基丁酸产量,并对改组后的菌株进行了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筛选出的产γ-氨基丁酸菌株CLNJ1为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产量为1.72 g/L.对菌株CLNJ1进行LiCl诱变,得到菌株CLNJ1-Y,γ-氨基丁酸产量为5.96 g/L,比出发菌株CLNJ1的γ-氨基丁酸产量提高247%.对菌株CLNJ1-Y进行基因组改组得到菌株CLNJ1-YC,γ-氨基丁酸产量为12.28 g/L,比出发菌株CLNJ1提高614%.改组菌株进行菌株溶血试验和抗生素敏感性试验,CLNJ1-YC没有溶血环出现,无溶血性,对大多数抗生素均敏感,菌株安全性良好.酿酒酵母CLNJ1通过基因组改组后可以提高γ-氨基丁酸产量,具有较好的应用开发价值,为其作为一种功能因子应用于食品和医药行业奠定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关键词: 酿酒酵母CLNJ1 γ-氨基丁酸 鉴定 诱变 基因组改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摘心高度对菜豆"九月青"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东北农业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菜豆“九月青”为试验材料,在塑料大棚中进行栽培比较试验,综合分析菜豆“九月青”的生物学性状和产量结构,筛选出最适宜菜豆摘心的高度为1.5 m。结果表明摘心对菜豆“九月青”的茎粗影响不大,摘心高度1.5 m时能够使菜豆提早上市13 d左右,同时叶面积指数最大为6.42,单株侧枝产量、前期产量和总产量最大,以期通过本试验进一步明确菜豆的摘心高度,同时为完善菜豆摘心机理提供理论条件。

关键词: 摘心 高度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