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大麦核心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的综合分析和评价
《种子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60份大麦种质资源为试材,对其13个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的变异系数在15.46%~40.91%之间,其中主穗粒数变异系数最大,其次为主穗粒重、单株主穗粒重、单株分蘖重,千粒重的变异系数最小,说明大麦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的差异主要是由主穗粒数、主穗粒重、单株主穗粒重等因素决定的,故这些性状的改良对提高大麦产量具有重要意义.主成分分析表明,大麦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多数信息包含在前3个主成分因子,累积贡献率为85.93%,主要因子为总重、单株粒数、分蘖重、单株分蘖重,单株穗数、千粒重、穗长和株高.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产量与株高、穗长、分蘖重、单株分蘖重、总重、单株粒重及千粒重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与单株穗数、主穗粒数、单株粒数相关性不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60份大麦种质资源在卡方距离3.5处可聚为三大类群,第Ⅰ类为高秆多粒高产组,第Ⅱ类为矮杆穗小低产组,第Ⅲ类为高秆大穗大粒高产组,反映了不同生态区大麦种质材料的品种特征.


不同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中性洗涤纤维日粮瘤胃体外发酵产气量模型的评估
《中国畜牧杂志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试验旨在通过分析体外瘤胃发酵动力学的累积气体生成曲线,对比研究指数模型(Exponential)、冈珀茨模型(Gompertz)、逻辑模型(Logistic)、双池-逻辑模型(Dual-pool Logistic)的拟合效果及预测能力。配制3种不同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与中性洗涤纤维比例(NFC/NDF)(0.60、0.90、1.11)全混合日粮(TMR),以产气量观测值和预测值、均方误差(MSE)、确定系数(r2)、残差平均绝对偏差(RMAD)、平均百分比误差(MPE)以及相对效率(RE)等指标作为评判标准,筛选最佳TMR体外发酵产气量评估预测模型。结果表明:Dual-pool Logistic、Logistic、Gompertz、Exponential模型均可作为筛选不同NFC/NDF比例日粮的评估手段;Exponential模型和Dual-pool logistic模型的r2最高,MSE和MPE最低;Dual-pool Logistic模型的RMAD最低,RE最大。综合来看,Dual-pool Logistic模型的效率最高,拟合度最好,评估瘤胃体外发酵产气量最为有效。


内蒙古特色农产品托县辣椒栽培历史及传播来源考证
《辣椒杂志 》 2024
摘要:托县辣椒是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的地方农家品种,地理标志产品,其干制辣椒香而不辣,在内蒙古具有较高的知名度.本文通过查阅清朝以来内蒙古地方志史、相关史料和专业书籍,对托县辣椒栽培历史以及传播来源进行了考证.初步得出托县辣椒栽培历史应该在19世纪60年代前,种植历史约 160年.托县辣椒来源应由山西或者陕西传入.


平衡施肥对阴山北麓滴灌春小麦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现代农业科技 》 2024
摘要:为探明不同施肥处理对阴山北麓滴灌春小麦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于2022年以永良4号为供试品种,设置常规施肥、平衡施肥、不施氮肥、不施磷肥和不施钾肥5个处理在武川县大青山乡干只汗村开展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阴山北麓滴灌条件下,春小麦施氮可增产113.5%,施磷可增产42.8%,施钾可增产22.2%。钾肥的肥料利用率、农学利用率和肥料效益均最高。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平衡施肥春小麦增产34.6%,化肥偏生产力提高3.8%。这表明合理的氮磷钾肥配比有利于促进春小麦对养分的吸收和利用,能够提高产量和肥料利用率。阴山北麓滴灌条件下种植春小麦应重视钾肥的施用。
关键词: 春小麦 滴灌 平衡施肥 产量 肥料利用率 阴山北麓


96份加工番茄种质资源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和InDel标记分析
《中国蔬菜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在加工番茄育种进程中,遗传多样性丰富的材料有利于进一步培育符合目标性状的品种。对96份加工番茄种质资源的16个质量性状和8个数量性状进行变异水平评价,并结合插入/缺失(insertion-deletion,InDel)标记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的表型性状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在质量性状中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最高的是果形,达到1.66;数量性状中遗传多样性指数(H’)在1.67~4.56之间变化,最高的是单果质量和果肉厚,均为4.56。48对InDel标记检测有效等位基因数(Ne)平均值为1.710,多态性信息含量(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PIC)范围在0.041~0.540之间,均值为0.330。InDel标记聚类分析将96份材料分为3类,第Ⅰ类群包含39份,表现为生长势强,果实硬度大;第Ⅱ类群包含1份,各性状表现中等;第Ⅲ类群包含56份,表现为植株矮小,果实硬度小。因此,可通过目标性状从以上类群中筛选亲本材料,为加工番茄的种质资源利用和育种提供更为准确、全面地科学依据。


乌珠穆沁绵羊ABCD4基因点突变与多脊椎性状关联性分析
《动物医学进展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ABCD4基因在乌珠穆沁羊群体中基因的多态性与脊椎数的关联,从339只乌珠穆沁绵羊采集静脉血提取DNA,并且通过DR成像检测技术将乌珠穆沁绵羊的胸椎数和腰椎数进行了统计,PCR技术和Sanger测序技术等方法对ABCD4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SNPs)位点分别是SNP1(Chr7:89387652,C>T)和SNP2(Chr7:89393414,G>A)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NP1与SNP2位点的突变结果基本一致,统计变异位点基因型以及等位基因型在乌珠穆沁绵羊群体的分布,并与脊椎数进行关联分析。在339只乌珠穆沁绵羊群体中,通过DR成像检测技术,确定出有普通脊椎羊55只,多脊椎羊为284只,通过Sanger测序技术,确定有普通脊椎羊50只,多脊椎羊为289只。SNP1(89387652,C>T)和SNP2(89393414,G>A)位点所检测出基因型与DR检测的吻合率为87.32%。说明关联显著的ABCD4基因的SNPs位点SNP1(Chr7:89387652,C>T)和SNP2(Chr7:89393414,G>A)可以作为乌珠穆沁绵羊脊椎数变异的候选基因功能位点。
关键词: 乌珠穆沁绵羊 多脊椎性状 ABCD4基因 DR检测技术 Sanger测序


金融支持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北方经济 》 2024
摘要:做好金融服务农牧业高质量发展,是推动内蒙古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大文章,也是内蒙古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重要任务.本文对内蒙古农牧业及金融支持农牧业发展情况进行分析,找出金融支持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创新金融服务、健全农牧业企业信用风险分担机制、提高上市积极性的对策建议.


种衣剂和生物菌剂对连作大豆结瘤和生长的影响
《北方农业学报 》 2024
摘要:【目的】探究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大豆主产区种衣剂和生物菌剂的使用对连作大豆结瘤和生长的影响,为消减大豆连作障碍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蒙科豆8号为试验材料,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连作地块上设置多福克种衣剂包衣(DFK)、亮盾种衣剂包衣(LD)、锐胜种衣剂包衣(RS)、生物种衣剂包衣(BIO)、丛枝菌根真菌拌种(AMF)、大豆根瘤菌拌种(SR)和清水拌种(CK)7个处理,分析不同处理对生育期内连作大豆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和根瘤干物质积累量的变化规律、生长动态,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生育期内各处理大豆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和根瘤干物质积累量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在鼓粒期(R6)达到最大值。与CK相比,R6期各处理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增加7.54%~39.40%,增幅次序为LD>SR>AMF>BIO>RS>DFK;根瘤干物质积累量增加8.80%~187.71%,增幅次序为AMF>SR>LD>BIO>RS>DFK。各处理(除LD处理外)地上部干物质快速积累期的起始时间(t1)较CK延迟,各处理根瘤t1较CK提前;DFK、RS处理地上部干物质快速积累期持续时间(Δt)较CK更长,各处理根瘤Δt较CK更长;LD、RS、BIO、AMF、SR处理地上部干物质快速积累期的平均积累速率(Vmean)较CK更快,AMF、SR处理根瘤Vmean较CK更快。种衣剂包衣处理和生物菌剂拌种处理均能增加连作大豆产量,LD、BIO、AMF、SR处理较CK分别显著增产13.55%、12.98%、12.81%、7.80%(P<0.05)。【结论】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大豆主产区,使用亮盾种衣剂包衣和丛枝菌根真菌拌种处理下连作大豆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根瘤干物质积累量较高,连作大豆增产效果较好,可以有效消减大豆连作障碍。
关键词: 大豆 种衣剂 生物菌剂 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 根瘤干物质积累量 产量


内蒙古草原固碳现状评估与碳汇实现路径建议
《草原与草业 》 2023
摘要:为评估内蒙古草地生态系统碳储量,提出实现草原碳汇潜力的路径建议。本文基于草原碳库的形成机理,从草原生物量和草原土壤固碳两方面评估草原固碳潜力。草原生物量固碳潜力计算采用净生态系统生产力法,草原土壤固碳潜力采用草原土壤有机碳含量计算,得出以下结果:2020年内蒙古草原固碳总量为473 990.92万t,草原土壤固碳量占草原固碳总量的96.43%,草原生物固碳量占草原固碳总量的3.57%,草原土壤固碳在草原固碳潜力中发挥主导作用。内蒙古草原固碳量分布不均,东部盟(市)草原固碳量高于西部盟(市),锡林郭勒盟和呼伦贝尔市草原固碳量较高,分别为139 534.35万t和138 918.71万t,占全区的比例分别为29.44%和29.31%。本研究的结论为内蒙古草原是巨大的碳库,聚焦草原碳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具有重要意义;进一步摸清草原碳汇家底,增加草原碳汇资源,加快研究与发展草原碳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