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聚丙烯酰胺和生物炭共施对土壤细菌群落、理化因子和玉米产量的影响
《微生物学通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背景】细菌群落在土壤养分循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并且土壤理化性质及作物产量会对其产生一定的影响。【目的】明确河套灌区滴灌条件下聚丙烯酰胺和生物炭共施对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及结构组成、理化因子和玉米产量的影响。【方法】设置对照(CK)、聚丙烯酰胺22.5 kg/hm~2+生物炭9000kg/hm~2(PB1)、聚丙烯酰胺22.5kg/hm~2+生物炭13500kg/hm~2(PB2)和聚丙烯酰胺22.5 kg/hm~2+生物炭18 000 kg/hm~2(PB3)这4个不同处理,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土壤细菌群落与环境因子和玉米产量的相互关系。【结果】与CK相比,PB1和PB2处理均提高了土壤细菌群落的α多样性指数(Chao1指数和Shannon指数)。聚丙烯酰胺和生物炭共施可改变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组成,不同处理的土壤细菌优势类群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Subgroup_6。PB1处理的土壤水解氮和PB2处理的有效钾含量增加较为明显,且PB2处理的综合土壤肥力排名位于首位。冗余分析表明pH是影响细菌群落结构(门、属水平)的主要环境因子。PB2处理玉米的穗长、秃尖长、行粒数和百粒重均为最高。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Subgroup_6和RB41对玉米行粒数的增加起正向促进作用,Skermanella对玉米穗长的增加起正向促进作用。【结论】滴灌条件下聚丙烯酰胺和生物炭共施可通过改变土壤理化性质直接或间接增加细菌群落的多样性并改变细菌群落结构,从而提高玉米产量,且PB2处理效果最为明显。
关键词: 微生物群落结构 聚丙烯酰胺 生物炭 滴灌 高通量测序 理化因子


缺硼对大豆幼苗生长及保护性酶活的影响
《大豆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豆植株对缺硼十分敏感,为了探明缺硼处理下大豆幼苗生长发育及保护性酶活的变化规律,本研究以蒙科豆9号为试验材料,在大豆苗期设置缺硼(B-)和全营养(CK)两种处理,比较分析不同处理间光合生理参数、干物质积累量以及保护酶活性的变化规律,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缺硼会显著降低大豆株高、SPAD值、荧光值和干物质积累量,处理8 d后B-处理较对照大豆株高降低12.54%,SPAD值较对照降低27.33%,荧光值较对照降低4.41%,干物质积累量较对照降低28.25%.大豆幼苗在缺硼处理和全营养条件下保护性酶活性(SOD、APX、CAT、POD)均表现为随着时间的递进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而丙二醛(MDA)含量表现为持续增加,其中植株酶活性表现为根部>叶部.大豆干物质积累量与株高、SPAD值、荧光值、APX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与SOD、CAT、POD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与MDA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综上,缺失硼素后会抑制大豆幼苗生长发育,在胁迫早期,保护酶活性增加,维持了大豆的正常生长;然而,随着胁迫时间的推移,酶的活性显著下降.


贮藏时间与蒙药黄芩对紫花苜蓿草颗粒维生素和化学成分的影响
《草地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有效保全苜蓿草颗粒贮藏过程中维生素及营养品质,本研究以紫花苜蓿草颗粒为研究材料,研究贮藏时间(0,60,120,180,240 d,冷冻240 d)与蒙药黄芩(0%,0.5%,1.0%,1.5%)对其维生素含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贮藏过程中,与其他添加量相比,添加1.5%黄芩有利于保存苜蓿草颗粒维生素B5、维生素C和α-维生素E含量。贮藏60 d及以上显著降低了苜蓿草颗粒维生素B1、维生素B3、维生素C和维生素E含量;贮藏120 d时苜蓿草颗粒DM含量趋于稳定;苜蓿草颗粒贮藏180 d后其CP含量显著降低;贮藏0~180 d期间,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苜蓿草颗粒NDF和ADF含量显著升高。与常温贮藏240 d相比,冷冻贮藏相同时间有利于保存苜蓿草颗粒中维生素B1、维生素B5、α-维生素E和OM含量,显著降低DM、NDF和ADF含量。因此,1.5%黄芩添加剂有利于保存苜蓿草颗粒维生素含量,且常温贮藏时间不宜超过60天。


荷斯坦奶牛与和牛活体采卵-体外受精(OPU/IVF)体系的建立及应用
《畜牧与饲料科学 》 2023
摘要:[目的]研究牛活体采卵-体外受精(ovum pick-up and in vitro fertilization,OPU/IVF)体系,建立高效的牛体外胚胎生产系统.[方法]以从屠宰场采集的健康牛新鲜卵巢为试验材料,进行卵母细胞体外成熟、体外受精、体外胚胎培养相关条件的摸索,重点考查体外胚胎培养液中添加瘦素(leptin)对囊胚率的影响.选取 13~15 月龄健康荷斯坦奶牛及和牛各 10 头作为供体,进行活体采卵、卵母细胞体外成熟、体外胚胎生产,记录可用卵数及可用囊胚数,统计卵裂率、囊胚率;2 个品种牛的体外冷冻胚胎解冻后,以荷斯坦奶牛为受体进行胚胎移植,移植后 45d统计妊娠率.[结果]添加 30 U/mL的leptin可以显著(P<0.05)提高屠宰场来源牛体外胚胎的囊胚率.随机选择供体牛活体采卵,平均每头荷斯坦奶牛获得可用卵 7.5 枚,平均每头和牛获得可用卵 8.1 枚;荷斯坦奶牛及和牛的卵裂率分别为 84.00%、82.71%,二者差异不显著(P>0.05).体外培养条件下,平均每头荷斯坦奶牛获得可用囊胚 4.3 枚,平均每头和牛获得可用囊胚 3.7 枚;荷斯坦奶牛的囊胚率(57.33%)显著(P<0.05)高于和牛(45.68%).体外胚胎解冻后移植,荷斯坦奶牛胚胎组的妊娠率为 54.17%,和牛胚胎组的妊娠率为 55.79%,二者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该研究建立的OPU/IVF体系可以有效提高优质母牛的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为牛体外胚胎生产系统的优化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荷斯坦奶牛 和牛 活体采卵-体外受精 体外胚胎生产


内蒙古多棱大麦种质资源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多样性评价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3
摘要:以79份六棱大麦种质为材料,进行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以期为新品种选育提供种质基础。通过相关性分析、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表型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各参试材料间各性状差异显著,变异范围在11.66%~26.82%之间,遗传多样性丰富;单株粒重变异系数最大,为26.82%,表明其遗传变异最为丰富,株高变异系数最小,为11.66%;不同性状间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布范围为1.91~2.09,多样性指数以主穗粒重最大,为2.09,单株穗数最小,为1.91;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株高、主穗长、主穗粒数、主穗粒重、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和千粒重在不同基因型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通过主成分分析,筛选出株高、主穗长、主穗粒数、主穗粒重、单株粒数、千粒重和单株粒重等适合作为六棱大麦种质评价指标;聚类分析将79份大麦种质材料分为4类。


氮肥减施与替代对马铃薯农田土壤理化性状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北方农业学报 》 2023
摘要:[目的]明确氮肥减施与替代对内蒙古阴山北麓马铃薯农田土壤理化性状以及马铃薯产量、品质的影响.[方法]试验于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武川旱作试验站进行,设置平衡施肥(NPK,对照)、不施氮肥(PK)、减施氮肥(RN)、减施氮肥+水溶肥(RN+WF)、减施氮肥+腐熟羊粪有机肥(RN+SM)、减施氮肥+生物有机肥(RN+BM)、减施氮肥+缓释尿素(RN+RUN)7个处理,分析减施氮肥与不同肥料配施替代部分氮肥对马铃薯农田土壤容重、总孔隙度、速效养分、有机质以及马铃薯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RN+BM处理土壤容重、总孔隙度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RN+RUN处理可显著提高 10~20 cm土层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P<0.05),分别较NPK处理提高 1.62%、2.38%、1.54%;RN+BM处理 0~1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最明显,较NPK处理提高 2.45%;RN+BM处理可显著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品质(P<0.05),产量较NPK处理提高 16.95%,VC、淀粉、粗蛋白和还原性糖含量较NPK处理分别提高 15.92%、2.96%、16.26%和6.67%,硝酸盐含量降低 7.89%.[结论]减施氮肥+生物有机肥处理能有效改善马铃薯农田土壤理化性状、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品质,是内蒙古阴山北麓马铃薯种植适宜的施肥模式.


内蒙古阴山沿麓马铃薯枯萎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内蒙古阴山沿麓地区马铃薯枯萎病病原菌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本研究以2018-2019年采集的463份马铃薯枯萎病植株为材料,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按照柯赫氏法则进行致病力检测,利用形态学特征结合延伸因子1α(elongation factor 1α,EF1α)测序结果明确病原菌种类及分类地位,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分离得到的139株镰刀菌属真菌均能引起马铃薯枯萎病,这些镰刀菌分属于10个种,分别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64株、木贼镰刀菌(F.equiseti)30株、轮枝镰刀菌(F.verticilloides)10株、锐顶镰刀菌(F.acuminatum)12株、芬芳镰刀菌(F.redolens)4株、茄病镰刀菌(F.solani)6株、三线镰刀菌(F.tricinctum)7株、层出镰刀菌(F.proliferum)2株、接骨木镰刀菌(F.sambucinum)3株、厚垣镰刀菌(F.chlamydosporum)1株,其中尖孢镰刀菌的分离率为46.0%,为优势分离菌株.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供试镰刀菌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平板上的适宜生长pH为7~9,锐顶镰刀菌、接骨木镰刀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5℃,其余镰刀菌种最适生长温度为30℃.通过致病力测定发现:鉴定出的10种镰刀菌的致病力差异显著,其中尖孢镰刀菌是引起内蒙古阴山沿麓地区马铃薯枯萎病的优势病原菌,发病植株病情指数为60.19,显著高于其他9种镰刀菌.


接受IVF-ET治疗的蒙古族与汉族女性主要临床及实验室指标的比较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 2023
摘要:目的 分析接受IVF-ET治疗的蒙古族与汉族女性主要临床及实验室指标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IVF助孕新鲜胚胎移植2597个周期与冻融胚胎移植2611个周期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女性民族不同分为新鲜胚胎移植蒙古族组302个周期、新鲜胚胎移植汉族组2295个周期;冻融胚胎移植蒙古族组320个周期、冻融胚胎移植汉族组2291个周期,分别统计新鲜胚胎移植与冻融胚胎移植中民族差异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 新鲜胚胎移植中,蒙古族就诊患者原发不孕比例、优质胚胎率高于汉族患者,蒙古族患者和汉族患者在活产率、临床妊娠率、囊胚率、胚胎种植率、卵裂率和受精率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冻融胚胎移植中蒙古族患者与汉族患者在活产率、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蒙古族和汉族女性患者接受辅助生殖助孕后,胚胎移植后妊娠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民族差异不影响妊娠结局。


黄瓜新品种唐秋杂3号的选育
《中国瓜菜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唐秋杂3号是以H3为母本、B25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黄瓜新品种。该品种在唐山地区春大棚和露地始花期为29~34 d,主蔓2~3节着生第1朵雌花,以后节节着生雌花,单株可结瓜15~20个,以主蔓结瓜为主。瓜短棒形,瓜纵径13.73 cm,瓜横径3.9 cm,瓜肉厚度10.97 mm,单瓜质量104.56 g,商品瓜率93.12%,平均667 m~2产量5 182.4 kg。刺瘤小而稀疏,皮色翠绿,肉脆清香,高抗白粉病,抗灰霉病。适宜在河北春秋露地或早春、秋延后大棚种植。2020年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