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生物质材料对盐渍化农田向日葵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农业科学研究 》 2024
摘要:为研究生物质材料对盐渍化农田中向日葵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向日葵为试验材料,设置3个不同生物质材料处理组:不施用生物质材料(C0)、玉米秸秆(C1)、生物炭(C2),以及3个不同的纯氮施肥量水平:0(N0)、97.5(N1)、195(N2) kg/hm2,共计9个处理组合。测定向日葵成熟期的产量和品质指标(棕榈酸、油酸、硬脂酸、粗蛋白、亚油酸、亚麻酸质量分数)。结果表明:施氮量增加对向日葵产量有提升作用,3种生物质材料处理的向日葵产量大小依次为N1、N2、N0,其中添加玉米秸秆与施氮肥的处理(C1N1、C1N2)在连续2年的试验中产量最高,分别达到5 197、5 113 kg/hm2。减氮处理的向日葵产量大小依次为C1、C2、C0,生物炭处理的硬脂酸和油酸质量分数最低,分别为5.57%、16.11%,与添加玉米秸秆处理、不施用生物质材料处理相比,添加生物炭处理显著降低了硬脂酸和油酸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2.4%、25.1%;添加玉米秸秆处理的粗蛋白质量分数最高,为4.87%,添加玉米秸秆、生物炭处理与不施用生物质材料处理相比,显著提高粗蛋白质量分数,分别提高23.7%、3.2%;生物炭处理的亚油酸质量分数最高,为70.84%,各处理亚油酸质量分数大小依次为C2N1、C0N1、C1N1,生物炭处理的亚麻酸质量分数最低,为0.28%。可见,施用生物质材料对于盐渍化土壤的改良和农业生产的促进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农牧业现代化扎实推进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国家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中的内蒙古农牧业"学术会议综述
《现代农业 》 2024
摘要:农牧业是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的根基,直接关系到农牧民共同富裕和城乡协调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农牧业发展势头强劲,已成为全国的“粮库”“肉库”“奶罐”“绒都”,在保障国家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中具有重要地位。但内蒙古农牧业发展仍面临资源与环境约束趋紧、农业基础设施薄弱、三产融合程度较低、科技支撑能力不强、农业保险制度不完善等突出问题,因此得到了政府部门和专家学者等的广泛关注。2024年7月12—14日,中国农学会农业现代化分会、内蒙古农业经济学会和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组织业内各领域专家、学者研讨交流内蒙古农牧业发展之策,为内蒙古完成“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这一任务、扛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大政治责任、加快建设农牧业强区提供指导。鉴于此,本期特稿整理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以期能引起学界对内蒙古农牧业的进一步思考。


绒山羊常见品种特性与繁殖技术应用
《中国动物保健 》 2024
摘要:为进一步提高我国绒山羊种质资源品种的创新利用和生产性能,促进绒山羊产业蓬勃发展.通过文献梳理并结合实践生产对我国常见绒山羊品种特性进行分析,并对常用的种羊选择技术、母羊同期发情技术和两年三产技术等高效繁殖技术进行综述,以期为养殖场户提供科学高效的饲养管理技术,促进我国绒山羊养殖业不断提档升级,增加养殖场户的生产效益.


传统发酵乳源短乳杆菌HQ1-1基因组特征与糖代谢表型分析
《食品与发酵科技 》 2024
摘要:该文探究传统发酵乳源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HQ1-1的基因组基本特征和糖代谢表型。经PacBio平台对短乳杆菌HQ1-1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并对基因组进行功能分类和注释。结果显示,短乳杆菌HQ1-1包含1条长度为2 376 708 bp的环状染色体和7个大小不同的质粒DNA,编码2 268个基因。通过KEGG数据库注释到参与代谢过程的基因有860个,其中,碳水化合物代谢相关基因的数量为142个,占比为16.51%。进一步用CAZy数据库注释到了糖苷水解酶类基因114个,占碳水化合物相关基因总数的45.24%。通过OmniLog微阵列表型芯片分析发现,短乳杆菌HQ1-1对L-阿拉伯糖、D-木糖、D-核糖、L-来苏糖等碳源的利用效率相对更高。因此,发酵乳源短乳杆菌HQ1-1基因组中包含碳水化合物代谢相关基因的数量较多,能够利用多种碳源。该文全面阐述了短乳杆菌HQ1-1基因组特征和代谢表型,为今后开发功能性发酵食品提供新型乳酸菌发酵剂。
关键词: 传统发酵乳 短乳杆菌HQ1-1 全基因组测序 功能基因 糖代谢表型


以新质生产力引领林牧渔草业现代化发展-中国林牧渔业经济学会2024年年会综述
《现代农业 》 2024
摘要: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更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支撑,在引领现代化大农业发展、实现农业绿色低碳转型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2024年8月10—11日,中国林牧渔业经济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内蒙古农业大学以及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等单位组织业内专家学者,围绕“以新质生产力引领林牧渔草业现代化”这一主题开展研讨交流,探讨林牧渔草等产业现代化发展的现状以及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林牧渔草业实现现代化等问题。中国林牧渔业经济学会会长魏后凯、浙江农林大学浙江省乡村振兴研究院副院长张俊飚、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璨、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副局长辛国昌,以及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洁分别围绕现代化大农业、农业绿色低碳发展、林业高质量发展、畜牧业发展,以及渔业现代化建设5个方面作大会主旨报告。大会设置林业经济、养殖业经济、草业经济、青年学者、硕博生、留学生专场论坛,分领域探讨如何促进林牧渔草业现代化发展。8月11日上午在畜牧业经济与政策论坛上,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智库首席科学家修长百等8位知名专家围绕畜牧业发展作了专题报告。8月11日下午,大会还举办了“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农业发展战略研讨会”,与会咨询专家从都市农业发展定位、农文旅融合发展等多个角度,为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农业经济发展提出了宝贵建议。鉴于此,本期特稿将精选汇编各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以期引起学界对林牧渔业现代化发展的进一步思考。


奶山羊胚胎无创回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探索
《畜牧兽医杂志 》 2024
摘要:本研究评估了不同给药途径(静脉注射与阴道内注射)对奶山羊胚胎无创回收效率的影响。通过注射苯甲酸雌二醇和催产素,成功促进了母羊子宫颈的松弛、扩张和子宫收缩,为胚胎回收创造了理想条件。在发情后6.5至7 d,采用经宫颈手术方式收集胚胎,并通过站立式保定架和严格的术前准备确保手术安全。实验结果显示,两种给药途径均表现出较高的胚胎回收率(平均93.75%至100%)和液体回收效率(平均96.28%至96.75%),同时回收的胚胎数量平均达到5.0至5.6枚,显示出良好的胚胎质量和数量。值得注意的是,阴道给药组取得了100%的回收率,显著优于静脉给药组。本研究为非手术经宫颈胚胎回收技术提供了有力数据支持,为畜牧业高效、安全的胚胎回收提供了重要参考,有助于推动畜牧业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施氮量和微生物菌肥对河套灌区盐碱地向日葵氮素吸收利用和产量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土壤盐碱化严重影响土壤养分利用与生产力提升,为阐明不同施氮量和微生物菌肥对盐碱地土壤盐分、向日葵氮素吸收利用规律和产量的影响,以河套灌区盐碱土壤为研究对象开展大田试验,设置微生物菌肥和施氮量两个因素,不施用微生物菌肥(A0),施用微生物菌肥[A1(7.5 t/hm2)];施氮量[0 kg/hm2(N0),210 kg/hm2(N1),420 kg/hm2(N2)]。结果表明:(1)低氮显著降低土壤电导率,低氮处理的土壤电导率较不施氮和高氮处理分别降低0.5~0.8和0.7~1.2 d S/m,而高氮显著提高土壤p H,高氮处理较不施氮处理的p H提高0.2~0.3;施用微生物菌肥土壤p H和电导率降低,与不施微生物菌肥处理相比,施用微生物菌肥显著降低了高氮处理的土壤电导率。(2)适量增施氮肥可显著增加向日葵产量,低氮较不施氮和高氮处理籽粒产量增加49.3%~72.6%和6.1%~8.9%,低氮配施微生物菌肥处理的籽粒产量最佳,为4695.0~4855.1kg/hm2。(3)施氮促进向日葵植株对氮素的吸收,达到一定施氮水平后,继续施用氮肥植株对氮素的吸收效果不显著,随着施氮量增加氮肥利用效率降低;施用微生物菌肥显著提高了不施氮处理的植株氮素含量,低氮配施微生物菌肥显著提高了氮肥利用效率。(4)低氮处理较高氮处理氮素损失减少175.7~177.7 kg/hm2,添加微生物菌肥进一步减少氮素损失19.9%~34.2%。综上所述,综合土壤脱盐和作物产量、氮肥利用效率及氮素表观平衡等因素,微生物菌肥配施210 kg/hm2施氮量是西北内陆盐碱化及相似区域农田的适宜施肥方式。
关键词: 盐碱地 施氮量 微生物菌肥 氮肥吸收利用效率 向日葵产量


彩色小麦品系农艺性状与营养品质分析
《麦类作物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鉴选彩色小麦优异种质,以29份彩色小麦品系为试验材料,测定其生育期、株高、穗粒重、穗粒数、千粒重、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铁含量、锌含量和钙含量等农艺性状与营养品质指标,并对测定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供试材料的生育期平均为99.45 d,株高为99.45 cm,穗粒数为49.15,穗粒重为2.12 g,千粒重为42.10 g,蛋白质含量为15%,淀粉含量为65%,Fe含量为33.59 mg·kg-1,Zn含量为35.05 mg·kg-1,Ca含量为309.88 mg·kg-1。蛋白质、淀粉和锌含量的遗传多样性最高,均为2.05。相关性分析表明,蛋白质含量与锌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58),与淀粉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0.30)。通过主成分分析将10个参数降维至3个主成分,第一主成分的主效因子为蛋白质含量,第二主成分的主效因子为株高,第三主成分的主效因子为千粒重、铁和钙含量。通过主成分因子的综合评分,评分较高的品系有20TS020-6、20TS116-1和20TSJ012。聚类分析表明,供试彩色小麦品系可划分为3大类群,第Ⅰ类群有9份品系,蛋白质含量、株高、千粒重、铁和钙含量较高;第Ⅱ类群有12份品系,蛋白质含量、株高、千粒重、铁和钙含量居中;第Ⅲ类群有8份品系,蛋白质含量、株高、千粒重、铁和钙含量较低。粒色对产量相关的农艺性状没有显著效应,但紫粒小麦和蓝粒小麦的淀粉和钙含量较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