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6864条记录
有机肥和秸秆还田对河套灌区盐渍化土壤养分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施用有机肥和秸秆还田对盐渍化耕地土壤的培肥效果及改土效应,以河套灌区典型盐渍化土壤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不施肥(CK)、化肥(CF)、化肥+有机肥(CFM)、化肥+秸秆还田(CFS)对土壤pH、有机碳、全氮含量、速效氮磷钾含量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并通过简单相关分析和冗余分析研究等氮条件下浅层(0~20 cm)土壤化学性质与土壤微生物数量间的相关关系,揭示不同培肥措施下土壤微生物数量差异的驱动因子,明确施用有机肥和秸秆还田这2种主要培肥措施下土壤肥力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CFM和CFS处理的土壤p H分别降低了1.36%~1.78%和1.02%~1.44%,土壤盐渍化得到改善;CFM和CFS处理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也显著增加,且施用有机肥的提升效果优于秸秆还田;在土壤微生物方面,CFM处理可显著提高土壤细菌数量(53.44%~59.78%)和放线菌数量(10.08%~16.79%),CFS处理可显著提高土壤真菌数量(29.99%~49.06%)。综上所述,增施有机肥和秸秆还田可有效降低土壤pH,增加土壤有机碳和速效养分;同时改善了土壤微环境,显著增加了土壤微生物数量。该研究结果可为河套灌区盐渍化土壤的改土培肥提供参考。

关键词: 盐渍土 有机物料 土壤养分 土壤微生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药剂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防效

北方农业学报 2023

摘要:【目的】明确常用杀线剂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室内毒力及田间防效,筛选具有高触杀活性的药剂。【方法】选取5种化学药剂利用直接触杀法分别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成虫和幼虫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并对5种化学药剂、3种微生态制剂进行田间防效测定。【结果】稀释100倍、72 h后,10%噻唑膦颗粒剂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成虫和幼虫的毒力最高,LC50分别为2.201、2.182 mg/L;其次是41.7%氟吡菌酰胺悬浮剂,LC50分别为2.999、2.952 mg/L。5种化学药剂中,20%噻唑膦水乳剂防治效果最佳,为89.49%;41.7%氟吡菌酰胺悬浮剂增产率最高,为14.57%。3种微生态制剂中,芽孢杆菌TB918液体菌剂防治效果最佳,为48.20%;增产率最高,为5.51%。【结论】5种化学药剂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校正死亡率均随着药剂浓度的增加和用药时间的延长而提高。化学药剂中,20%噻唑膦水乳剂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田间防效最佳;微生态制剂中,芽孢杆菌TB918液体菌剂的田间防效最佳。

关键词: 马铃薯腐烂茎线虫 化学药剂 微生态制剂 室内毒力测定 防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乳苣人工栽培技术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3

摘要:乳苣药食同源、市场需求逐年增大,从播前准备、栽培方式、田间管理、采收方面阐述乳苣人工栽培技术要点,为乳苣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乳苣 人工栽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一年生牧草在毛乌素沙地的适应性评价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3

摘要:[目的]筛选适宜毛乌素沙地种植推广的高产优质一年生牧草品种.[方法]以菌草、饲用甜高粱、饲用玉米等 12 个牧草品种为试验材料,对其物候期、农艺性状、营养品质进行观察和测定,通过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和隶属函数进行适应性综合评价.[结果]12 个牧草品种均能够适应当地生长环境,完成营养期生长并可收获牧草;巨菌草的鲜草产量最高,其次为饲用甜高粱品种绿巨人;各牧草品种干草产量表现与鲜草产量相似;粗蛋白产量最高的为巨菌草,其次为菌草品种绿洲 1 号;12 个引进牧草品种的主要性状中,株高与鲜干草产量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株高、干草产量与粗蛋白含量、相对饲料价值呈显著(P<0.05)负相关;隶属函数分析得分由高到低排名前三的品种依次为巨菌草、一年生草木樨、高丹草品种巨浪.[结论]经综合评价分析,在 12 个牧草品种中,巨菌草、一年生草木樨、高丹草品种巨浪的适应性较好.研究结果为毛乌素沙地引进适宜牧草品种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牧草 引种评价 农艺性状 隶属函数 适应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谷子新品种蒙谷2号选育报告

寒旱农业科学 2023

摘要:为解决内蒙古大面积种植的地方谷子品种小香米生育期长、不适宜机械化收获、不抗除草剂、易感白发病等局限性,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谷子课题以小香米为母本,以中矮秆、抗除草剂的中熟夏谷材料15K1206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通过南繁北育选育出兼具小香米优点且抗除草剂的谷子新品种蒙谷2号.在2020—2021年进行的内蒙古自治区谷子新品种(系)多点试验中,蒙谷2号平均折合产量为5142.30 kg/hm2,较对照品种小香米增产10.85%.在2021年进行的生产试验中,蒙谷2号平均产量为4118.70 kg/hm2,比对照品种晋谷21号增产11.66%.该品种生育期126 d,株高143.2 cm,茎粗0.87 cm,穗长25.6 cm,穗粗2.99 cm,单株穗重37.84 g,单穗粒重30.83 g,出谷率81.49%,穗码松紧适中.黄谷黄米,米质粳性,千粒重3.11 g.籽粒粗蛋白含量11.4 mg/g,粗脂肪含量3.8 mg/g,总淀粉含量75.3 mg/g,支链淀粉占总淀粉的77.4%,赖氨酸含量0.28 mg/g.中抗谷锈病、黑穗病、白发病.适宜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鄂尔多斯市及同类生态区≥10℃的活动积温在2650℃以上的地区春播.

关键词: 蒙谷2号 谷子 新品种 优质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寒锻炼中紫花苜蓿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转化转运与抗寒性关系

草业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抗寒锻炼过程中紫花苜蓿根、叶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转化转运与抗寒性的关系,以抗寒性强的苜蓿品种肇东和抗寒性弱的赛迪10为对象,刈割7 d后,分别进行降温处理(CH1)和低温处理(CH2),并以再生7 d的植株(CK)和正常生长植株为参照,分析抗寒锻炼过程中苜蓿根、叶中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变化及品种间差异。结果表明:抗寒锻炼后苜蓿根、叶的半致死低温(LT50)随可溶性糖、淀粉含量的增加而降低,根、叶LT50与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在正常生长条件下再生14 d,2个品种根、叶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均降低。而CH1处理下苜蓿根、叶可溶性糖含量增加、叶淀粉含量降低,根淀粉含量变化较小,赛迪10根、叶中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肇东,叶淀粉含量显著低于肇东。CH2处理后肇东根中可溶性糖含量增加,淀粉含量降低,赛迪10的变化相反,赛迪10根中可溶性糖含量低于肇东。抗寒锻炼改变了苜蓿可溶性糖在地上、地下的转运方向,正常生长植株根中淀粉转化成可溶性糖,转运到叶中,与叶中由淀粉转化形成的可溶性糖一起用于地上器官的再生。抗寒锻炼初期(CH1)2个品种叶中淀粉降解成可溶性糖,并向根部转运,根、叶中可溶性糖含量增加,在此阶段赛迪10比肇东消耗较多叶淀粉;抗寒锻炼后期(CH2),不同抗寒性品种根中淀粉与可溶性糖的转化方向不同,肇东根中淀粉向可溶性糖转化,赛迪10根中可溶性糖向淀粉转化。以上结果表明,苜蓿在抗寒锻炼初期消耗较少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后期根中淀粉向可溶性糖转化,有利于品种抗寒性增加,这为揭示苜蓿品种抗寒性差异提供了重要线索。

关键词: 紫花苜蓿 抗寒锻炼 可溶性糖 淀粉 转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绵羊繁殖相关编码RNA和非编码RNA的研究进展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的发展及应用,已有诸多研究从影响绵羊卵巢发育、排卵、产羔、睾丸发育和精子发生等主要繁殖活动相关编码RNA和非编码RNA方面着手,对绵羊繁殖相关的编码和非编码RNA进行筛选和鉴定.本文对影响绵羊繁殖的编码RNA和非编码RNA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梳理,共整理了 61个关键mRNAs、9个miRNAs、17个lncRNAs和4个circRNAs,并进一步阐述RNA的发展历史和生物学功能,以及编码RNA与非编码RNA构成调控绵羊繁殖的复杂ceRNA网络.结果表明:1)不同年龄公羊睾丸和母羊卵巢在繁殖过程中mRNA呈动态变化;2)非编码RNA与DNA、RNA或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调控转录、翻译以及翻译后修饰等过程,实现不同品种、年龄和饲喂水平绵羊对精子发生和卵泡发育等过程的调控;3)编码RNA和非编码RNA形成稳定的ceRNA调控机制使繁殖活动趋于动态平衡.本综述为挖掘绵羊繁殖性状分子标记基因、开展分子育种工作、改善绵羊繁殖性能及提高羊产业经济效益打下基础.

关键词: 绵羊 繁殖性状 编码RNA 非编码RN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野生葱属4个品种种子形态比较和种皮微结构观察

种子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解野生葱属植物种子形态结构,采用体视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野生葱属植物种子形态和种子表面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4个品种种子属于瘦果,外形呈倒卵形,种皮黑色带有光泽;多根葱和细叶韭种子长度与山韭和野韭种子间差异显著,多根葱和山韭种子宽度与细叶韭和野韭种子间差异显著,千粒重和长宽比在不同品种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酸蚀和完整种子种皮微结构在不同品种间差异明显;酸蚀种子表面出现不规则破损,比完整种子表面变得平整,纹饰清晰度下降,说明酸蚀处理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种子解除休眠。对不同品种完整种子种皮微结构比较后发现,细叶韭和山韭种子种皮稍凸起,山韭种子种皮网脉较厚,间距较大;多根葱和野韭种子种皮网状结构较紧密。

关键词: 野生葱属植物 种子形态 种皮微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影响绵羊肉质因素的研究进展

饲料研究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羊肉作为人类膳食优质蛋白质来源,消费者对其品质要求越来越高.肉品质包括肉色、风味、嫩度、肌内脂肪含量等指标,其受营养和遗传等多种因素影响.嫩度是感知肉类食用质量的最重要因素,主要通过剪切力评价,主要受肌内脂肪含量和肌纤维状态的影响.风味也是影响消费者接受程度的因素,主要与肉中挥发性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有关.文章综述了影响绵羊肉嫩度和肉风味的营养因素(饲料种类、饲喂方式、饲料添加剂)与遗传因素(品种、年龄、基因),以期为生产优质羊肉绵羊的饲养管理及遗传育种提供参考.

关键词: 绵羊 肉品质 嫩度 风味 遗传因素 营养因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期施肥对农牧交错带旱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的影响

环境科学 202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长期不同施肥模式对农牧交错带旱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以农业农村部内蒙古耕地保育科学观测试验站的长期定位施肥试验为研究对象,选取不施肥(CK)、单施氮肥(NF)、单施化肥(CF)和有机肥+化肥配施(CFM)这4个处理,于试验开展16 a后(2019年)的马铃薯成熟期分取各处理0~10 cm和10~20 cm土层土壤,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进行测定,以期从微生物学的角度探究农田不同施肥措施对土壤质量的影响,并通过偏最小二乘路径模型(PLS-PM)揭示了施肥模式转变中旱地土壤微生物群落演替和作物产量提升的关键环境驱动因子.结果表明:①CF和CFM处理均改善了土壤肥力,但后者效果明显优于前者,CFM处理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分别提高131.9%~174.7%、216.9%~283.3%和103.3%~109.3%,有机质和全氮也显著增加;CF处理仍保持了较高的土壤pH,而NF处理土壤pH显著降低,对土壤肥力的提升效果微弱.②与CK相比,NF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细菌的Chao1和Shannon指数,CFM处理显著增加了细菌的物种丰富度、Chao1指数和土壤真菌的Shannon指数,而CF处理土壤细菌和真菌的多样性与CK处理间未达到显著差异水平.③0~10 cm和10~20 cm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组成相似,CFM处理提高了土壤有益菌群的相对丰度,降低了病原菌群的相对丰度,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等优势菌门的相对丰度增加,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的相对丰度降低,NF和CF处理则与之相反.④PLS-PM分析表明,随着施肥模式由CK→NF→CF→CFM的转变,影响微生物群落演替和产量提升的主要驱动因子也由土壤pH→土壤NPK含量→土壤pH、SOM和NPK含量的环境多因子调控转变.总体而言,长期施肥对农牧交错带旱地土壤化学性质和微生物群落有显著影响,作为最优施肥选择,CFM在提高土壤肥力和抑制病原微生物生长方面明显优于NF和CF处理.长期不施肥和不均衡施肥土壤中病原菌数量明显提高,作物侵染土传病害的风险增加.研究结果可为北方农牧交错带农田养分平衡管理和农业生态系统土壤微环境改善提供科学参考.

关键词: 长期施肥 农牧交错带 土壤化学性质 微生物群落 偏最小二乘路径模型(PLS-PM)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