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8921条记录
不同溶解氧水平下厚壳贻贝的贝壳开放行为和呼吸代谢

中国水产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溶解氧浓度变化对厚壳贻贝(Mytiluscoruscus)摄食和代谢的影响,分析贝壳开放行为和呼吸代谢的相关关系,观察测定了8 mg/L、6 mg/L、4 mg/L、2 mg/L和1 mg/L溶解氧水平下厚壳贻贝贝壳开放程度、滤水率、耗氧率和排氨率,并计算了氧氮比值。结果显示,溶解氧浓度在4mg/L及以上水平时,厚壳贻贝的贝壳持较大程度开放,而当溶解氧浓度降至2 mg/L及以下后,贝壳逐渐关闭;溶解氧浓度降至4 mg/L后,贻贝滤水率显著下降;溶解氧浓度在2~8mg/L间,贻贝耗氧率无显著变化,降至1mg/L后,耗氧率显著下降;排氨率与滤水率和耗氧率呈相反趋势,溶解氧浓度降至2mg/L后,贻贝排氨率显著上升;降至4mg/L后,氧氮比值显著下降;贝壳开放程度与滤水率、耗氧率之间呈正相关关系。研究表明,厚壳贻贝可以适应一定范围内溶解氧浓度的波动,保持机体代谢水平相对稳定;当环境溶解氧降至1mg/L以下,机体无法再维持正常的代谢,厚壳贻贝部分关闭贝壳,以降低能量消耗,应对低氧胁迫。本研究可为厚壳贻贝低氧适应机制研究和养殖提供参考。

关键词: 厚壳贻贝 能量代谢 滤水率 贝壳开放程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优化灰色模型的南海鸢乌贼资源丰度预测

南方水产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是南海重要的经济头足类之一,巨大的开发潜力与经济价值使其在我国南海海洋渔业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为深入了解南海鸢乌贼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atch per unit effort, CPUE)变化情况并作出科学预测,文章选择构建灰色预测模型GM (1,N),结合海洋环境因子,对2013—2019年春夏季南海鸢乌贼生产数据进行拟合预测,使用Simpson公式和Fourier级数改造原模型背景值并对拟合值残差做修正。结果显示,在鸢乌贼CPUE预测上,普通GM (1,N)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为7.78%,优化灰色GM (1,N)模型为2.54%;在2019年鸢乌贼CPUE预测上,优化灰色GM (1,N)模型将相对误差从普通GM (1,N)模型的4.79%降至1.87%。结果表明,优化的灰色模型较普通多因素GM (1,N)模型的预测精度更高,为准确预测鸢乌贼资源相对丰度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关键词: 鸢乌贼 资源丰度 灰色模型 残差修正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下金属的腐蚀电场诱发西伯利亚鲟摄食行为反应

中国水产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鲟具有古老的电感受系统,但鲟的电感受功能一直是有争议和被忽略的研究方向。为确定西伯利亚鲟(Acipenserbaerii)电感受在摄食中的作用,本研究通过行为学的方法,研究了人工养殖的西伯利亚鲟对水下铝棒、绝缘铝棒和塑料棒的行为反应。西伯利鲟对水下铝棒、绝缘铝棒和塑料棒都产生了类似觅食的绕棒反应,且绕棒次数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鲟对铝棒比对绝缘铝棒和塑料棒有更强烈吸吮棒表面的行为反应(P<0.01),鲟对铝棒的摄食偏好强度为2,而对绝缘铝棒和塑料棒的摄食偏好强度为0.96和0.28,表明水下腐蚀电场诱发了西伯利亚鲟摄食反应,鲟的电感受在摄食行为的最后阶段起到了饵料判别的作用。本研究结果也表明,对金属腐蚀电场的反应可以作为验证鲟电感受是否存在的一个行为模型,同时也对鲟资源的保护提出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 水下电场 电感受 行为谱 摄食行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四种不同引进群体的凡纳滨对虾种虾形态差异性分析

渔业科学进展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种虾资源的好坏影响着整个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产业的发展,从国外引进不同的种虾群体可以在一定程度改善我国的种虾资源.本研究以凡纳滨对虾种虾(所选种虾均为雌虾,在12~15月龄之间)为研究对象,运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等方法对4种不同来源的引进群体(PRIMO群体、SIS群体、厄瓜多尔群体和API群体)进行形态差异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各性状的变异系数除了体质量外,其他均低于15.000%.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在10个性状的比例参数中,头胸甲宽/头胸甲长和腹部宽/腹部长在4个种虾群体中无显著差异.聚类分析结果显示,PRIMO与SIS群体形态差异最小,与厄瓜多尔和API群体的趋异程度逐渐增加.主成分分析构建了4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88.861%,其中,主成分1、2、3和4的贡献率分别为32.606%、23.982%、17.569%和14.704%.判别分析建立了4种不同来源的引进群体的判别函数,判别准确率P1为33.3%~67.1%,P2为30.8%~69.5%,综合判别准确率为52.1%.4个凡纳滨对虾种虾群体在某些性状比例参数上差异显著,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形态差异,但尚未达到亚种水平.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形态差异;多元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fbxo32基因在traf6缺失斑马鱼肝脏中的表达分析

水生生物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进一步研究fbxo32在肝脏相关疾病中的作用,进行了traf6缺失斑马鱼Danio rerio肝脏的组织切片分析,结果显示斑马鱼traf6缺失个体表现出明显的肝萎缩特征,包括肝脏组织结构松散、肝细胞排列不规则及缺少肝脂肪滴等症状。同时荧光定量实验表明fbxo32 mRNA在检测过的野生型斑马鱼组织中均有一定量的表达,在肝脏中表达量较低而在卵巢中表达量较高。而与野生型斑马鱼相比, fbxo32 mRNA在traf6突变体斑马鱼肝脏中的表达量上调超过100倍。进一步原位杂交结果显示, fbxo32 mRNA的信号主要集中于肝脏细胞,而在血细胞中则没有检测到信号。特别是与野生型斑马鱼相比, fbxo32 mRNA在traf6突变型斑马鱼肝脏中的信号明显增强。实验结果表明traf6缺失能引起fbxo32基因的上调表达,并会导致traf6突变型斑马鱼肝脏发育异常并发生萎缩。

关键词: 肝脏萎缩 fbxo32 traf6突变体 原位杂交 斑马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声呐数据提取磷虾捕捞深度方法研究

南方水产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快速确定拖网深度、提高捕捞效率、降低渔业生产成本,文章根据声呐设备元数据(Metadata)提出一种提取指定鱼类目标最佳捕捞深度的方法。声呐设备元数据结构较为复杂且包含大量与目标捕捞对象无关的冗余数据,该研究通过分析简化了原始数据,计算和提取出海底深度、目标强度等信息,根据目标渔业资源类型确定有效数据范围及噪声数据范围,过滤噪声数据后以统计图形式展示有效数据,统计各个深度下的目标渔业资源量,构建深度与目标渔业资源量的关系,由多种方法计算并预测最佳捕捞深度。结果显示,在实验数据调查区域内,磷虾(Euphausia superba,目标强度-69.5~-40.8 dB)的最佳捕捞深度为172.9~187 m。由一段时间内某海域中探测到的声呐数据,可快速计算出该海域内目标渔业资源的最佳捕捞深度。

关键词: 磷虾 渔业资源评估 水声学 目标强度 拖网深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产品中六溴联苯测定方法的建立及应用分析

食品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水产品中痕量水平六溴联苯(hexabromobiphenyls,HexaBBs)的气相色谱检测方法,并对HexaBBs在不同水产品中的蓄积差异性进行特征分析。对前处理方法的提取试剂、超声时间、固相萃取小柱以及毛细管色谱柱的类型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乙酸乙酯为提取试剂、超声时间为10 min,采用硅胶柱净化,经配有DB-17MS色谱柱的气相色谱分析效果最佳。5种HexaBBs在0.20~10.00 ng/m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8,方法检出限为0.50 μg/kg,定量限为1.00 μg/kg。在1.00、5.00 μg/kg水平下加标回收率在77.15%~118.14%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0.56%~13.32%之间。本方法可用于定量分析水产品中残留的痕量HexaBBs,并且发现HexaBBs在不同营养级的水产品间存在蓄积性差异。

关键词: 水产品 六溴联苯 分析 气相色谱 蓄积差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几种水生模式生物在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毒理学评价中的研究进展

环境化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对环境及生物体产生的危害已引起全球范围内的持续关注.此类物质能够富集在生物体内,并通过食物链传递产生生物放大效应,进而引发"三致"作用、发育毒性、内分泌干扰效应等.水生模式生物具有饲养成本低、生理周期较短、繁殖量大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POPs毒理学评价.本文聚焦斑马鱼、青鳉鱼、非洲爪蟾等几种水生模式生物,对其在POPs毒性效应研究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包括POPs所致骨骼发育畸形、心血管系统病变、性腺发育异常等发育毒性,卵黄蛋白原的诱导、性腺指数、甲状腺激素水平的改变等内分泌干扰效应以及神经行为异常等相关研究内容,希望为POPs污染现状评估以及毒理效应的深入探索、疾病预测模型的建立提供资料参考,并对该领域研究过程中生物模型的筛选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水生模式生物;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斑马鱼;青鳉鱼;非洲爪蟾;毒理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凡纳滨对虾育种基础群体收获体重的未知亲本组效应分析

中国水产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由于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属国外引进种,国内引进群体间(内)的亲缘关系及其遗传背景不清楚。为分析凡纳滨对虾基础群体中这些未知亲本组(unknown parent group,UPG)的效应,本研究收集生长速度和养殖存活率差异较大的3个凡纳滨对虾群体作为奠基者群体,通过双列杂交方法构建育种基础群体,利用pBLUP(best linear unbiased prediction based on pedigree)、包含遗传组的 pBLUP-GG (pBLUP with genetic groups),ssGBLUP(single step genomic BLUP)和包含 Metafounders 的 ssGBLUP-MF (ssGBLUP with Metafounders)等 4 种模型,对比分析UPG对基础群体收获体重遗传参数和育种值估计值的影响。结果显示,利用pBLUP模型获得的加性遗传方差(22.58±4.39)和遗传力(0.91±0.10)最高,与之相比,pBLUP-GG、ssGBLUP、ssGBLUP-MF模型获得的加性遗传方差降低了 16.25%~61.20%,遗传力降低了 15.38%~46.15%。5折交叉验证结果表明:pBLUP模型的预测准确性最低(0.64~0.68),与之相比,其他3种模型的预测准确性高7.25%~10.53%;pBLUP模型的预测偏差较大(1.06~1.19),其他3种模型的预测偏差降低了 2.83%~7.56%。综上所述,与pBLUP模型相比,在模型中考虑UPG效应可避免基础群体收获体重加性遗传方差组分被高估,且进一步提高了 EBV (GEBV)的预测准确性。本研究旨在为准确评估凡纳滨对虾育种基础群体的遗传参数提供可借鉴的遗传评估模型和方法。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生长 未知亲本组效应 遗传参数 单步基因组评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庆七里湖湿地鱼类群落多样性特征及其影响因子

生态学杂志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水位、水温等因子对七里湖鱼类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本研究于2019—2020年分别在高水位(丰水期)、平水位(平水期Ⅰ、Ⅱ)和低水位(枯水期)对七里湖展开4次鱼类调查,同步进行水域生态环境采样。本次调查共采集鱼类47种,隶属4目10科36属,鲤科鱼类占65.96%,60%以上为淡水定居性鱼类,主要栖息在中上层水域,以浮游生物食性鱼类为主,其中似鳊(Pseudobrama simoni)为第一优势种。丰水期和平水期鱼类平均物种数分别为35和33种,均显著多于枯水期的22种(P<0.05);丰水期平均渔获数量为1008尾,显著高于平水期、枯水期的662尾、594尾(P <0.05),平均渔获重量不同水期间无显著差异(P>0.05)。丰水期鱼类多样性和丰富度指数均显著高于枯水期(P<0.05),但优势度指数仅0.14,显著低于枯水期(P<0.05)。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枯水期鱼类物种组成为类群Ⅰ,丰水期与平水期为类群Ⅱ,且类群Ⅰ与类群Ⅱ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总体上,丰水期鱼类群落多样性高于平水期和枯水期,水位、水温、总磷和透明度是影响鱼类群落结构重要环境因子(P<0.05)。

关键词: 七里湖湿地 群落结构 多样性 影响因子 聚类分析 冗余性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