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中草药添加剂对热应激奶牛产奶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中国饲料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旨在研究复方中草药添加剂对热应激奶牛干物质采食量、泌乳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挑选60头体况、产奶量、泌乳日龄和胎次相近的荷斯坦奶牛,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随机分为4组,每组15头奶牛,每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100、200和300 g/头·d的复方中草药添加剂,预饲期1周,正试期8周。结果表明,200和300 g/头·d添加组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和产奶量显著高于0和100 g/头·d添加组奶牛(P<0.05)。复方中草药添加剂对热应激奶牛的乳成分无显著影响(P>0.05)。复方中草药添加剂显著提高了热应激奶牛血液甲状腺激素和皮质醇浓度(P<0.05),其中以200 g/头·d添加组浓度最高。复方中草药添加剂显著提高了热应激奶牛血液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了血液丙二醛含量。综上所述,本试验条件下使用的复方中草药添加剂以200 g/头·d的添加剂量具有最佳效果,可以显著改善热应激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和泌乳性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金太龙叶面肥对强筋小麦品种产量和品质的效应分析
《种子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究叶面追肥对冬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通过品种、喷洒时期的2因素随机区组试验,对不同施用时期和施用次数处理的旗叶叶绿素含量、产量和品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冬前和拔节期喷洒金太龙叶面肥提高了旗叶叶绿素,灌浆期喷洒处理叶绿素含量无明显变化。从产量来看,金太龙叶面喷施肥最佳喷施时期是小麦苗期和拔节期;冬前+拔节+灌浆3次喷洒,可显著提高产量。从品质来看,喷洒金太龙叶面肥对小麦品质提高具有一定作用,拔节期、抽穗期喷洒金太龙叶面肥对品质的提高作用更强;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多次喷洒金太龙叶面肥虽然会提高产量,但对品质有负面影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新品种国审周麦22号生长发育、生理特性及灌浆规律研究
《农业科技通讯 》 2018
摘要:为更好地促进小麦新品种的推广利用,试验以豫麦49和新麦18号做为对照品种,对小麦新品种国审周麦22号的生长发育、产量构成因素、灌浆和光合规律、生理生化特性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周麦22号产量的主要贡献来自千粒重(46.5 g)和穗粒数(34.7粒)的协同提高;冬前大分蘖较多和成穗率(47.3%),减少了无效分蘖对养分的消耗;较稳定的净光合速率及较低的气冠温差有利于保持较高的灌浆强度(1.27 g/d·千粒);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特别是扬花期可溶性蛋白含量(69.40 mg/g)较高表明周麦22号具有较强的源叶碳氮代谢活性;另外,周麦22号在灌浆中期SOD含1 752.4 U/g,显著高于豫麦49和新麦18号。周麦22号良好的生理生化特性,保证了源、库、流协调高效,为周麦22号高产、抗病、抗逆、广适奠定了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贮藏方式下花生种子萌发能力及生理变化研究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不同贮藏条件下的花生种子萌发规律,对不同贮藏条件做出评价,并为花生种子贮藏条件及种子萌发生理生化机制提供理论依据,以大果(豫花9326)和小果(远杂9102)花生品种为研究材料,采用真空、低温和室温3种贮藏方式贮藏1年,以当年收获的种子为对照,测定供试种子的初始含水量、重量及体积。对不同处理种子的活力及萌发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贮藏条件,影响了种子萌发能力及生理特性;相比当年种子,不同贮藏方式均影响了种子的吸水能力,不同程度的降低了发芽能力;当年种子的发芽势为23.12%~25%、发芽率为98.37%~100%、发芽指数为13.93~14.28,表现出很强的萌发能力;真空贮藏1年的种子发芽指数为6.07~6.78,低温贮藏发芽指数为12.14~13.57,室温贮藏发芽指数为1.78左右;相比当年种子,室温贮藏、低温贮藏、真空贮藏种子浸出液相对电导率增加99.18%、31.50%、54.78%;MDA含量增加36.22%、81.94%、169.02%;经过不同方式贮藏后,2品种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室温贮藏下降幅度最大,分别较当年收获的种子下降了57.35%、30.47%;低温贮藏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了28.67%、16.94%,降幅较小;不同品种比较,小果品种的耐贮性要好于大果品种。不同贮藏方式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花生种子的生理活性和萌发能力,3种贮藏方式比较,低温贮藏条件对种子活力及各项生理指标影响相对较小,表现出较好的贮藏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Cd胁迫对不同砧穗组合葡萄植株光合作用、膜脂过氧化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3年生矢富罗莎(Y)不同砧穗组合葡萄植株为供试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Cd胁迫(15 mg/kg)对不同砧穗组合葡萄植株光合参数、膜脂过氧化程度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Y/99R和Y/8B葡萄植株表现出较高的净光合速率(Pn),显著高于对照(矢富罗莎自根苗)和其他砧穗组合;Y/99R、Y/5BB葡萄叶片的SOD和CAT活性分别为9.35 U/g和13.27 U/(g·min)、8.42 U/g和9.92 U/(g·min),显著高于对照和其他组合,POD活性以Y/110R、Y/99R和Y/8B较高,Y/华佳8号和Y/5BB组合居中,Y/巨峰和Y/SO4组合最低;所有砧穗组合葡萄植株(Y/99R除外)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嫁接降低了葡萄植株叶片的膜脂过氧化程度,所有嫁接组合的丙二醛(MDA)含量均低于自根苗,以Y/110R组合葡萄植株叶片的MDA含量最低,仅为对照含量的35.0%。在Cd胁迫条件下,与矢富罗莎自根苗相比,嫁接提高了葡萄叶片的光合参数、抗氧化酶活性和细胞膜的完整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肠杆菌热稳定肠毒素Ⅰ和卵清蛋白融合蛋白的表达及免疫原性分析
《河南农业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大肠杆菌热稳定肠毒素Ⅰ(Heat-stable toxin typeⅠ,STa)和鸡卵清蛋白(Chicken ovalbumin)串联表达的3×STa-ovalbumin重组融合蛋白的免疫原性,原核表达融合蛋白后,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方法鉴定,将表达的融合蛋白纯化后免疫小鼠,利用ELISA方法测定免疫小鼠血清中抗STa抗体的滴度,应用体外中和试验检测抗体对STa毒素的中和作用。SDSPAGE检测结果显示,融合蛋白分子质量约42 ku;Western blot分析结果显示,融合蛋白可被STa阳性血清特异性识别。小鼠免疫试验结果表明,融合蛋白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诱导机体产生的抗STa抗体滴度达到2.33,并且产生的抗体能在体外中和STa的毒性作用。以上结果表明,3×STaovalbumin融合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关键词: 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 STa毒素 融合蛋白 免疫原性 疫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小麦品种的生理和产量特性对灌浆期干旱胁迫的响应
《河南农业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阐明小麦生理和产量特性对灌浆期干旱胁迫的响应,以周麦18和众麦1号为材料,在正常和干旱处理下,测定了小麦品种的生理指标和单株产量相关性状。结果表明,众麦1号的抗旱特性显著优于周麦18,正常处理下周麦18与众麦1号的各项生理和产量指标均无显著差异,干旱胁迫后2个品种的净光合速率(Pn)分别降低37.86%和27.68%,Fv/Fm分别降低23.15%和15.12%,K点相对可变荧光(Wk)分别升高41.94%和25.31%,J点相对可变荧光(Vj)分别升高54.51%和26.98%,脯氨酸(Pro)含量分别升高19.43%和26.60%,叶绿素a+b含量分别降低30.96%和17.51%,丙二醛(MDA)含量分别升高59.66%和38.52%,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分别上升15.81%和24.89%,根干质量分别降低37.76%和21.21%,众麦1号的各项生理指标均优于周麦18。灌浆期,干旱胁迫后2个品种的单穗粒数较正常处理分别降低13.52%和7.36%,千粒质量分别降低13.76%和6.04%,单株产量分别降低25.53%和16.16%,单穗粒数和千粒质量的降低是产量降低的原因。综合分析表明,灌浆期干旱胁迫下众麦1号具有更高的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抗氧化酶活性、根干质量,这可缓解逆境下小麦受伤害程度,延缓叶绿素降解,维持较高的光合效率,最终获得较高产量,这是其具有优良抗旱特性的主要原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亚精胺对水分胁迫下稻茬小麦幼苗抗氧化特性及根系活力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亚精胺对水分胁迫下小麦幼苗生理的影响,以信麦9号小麦品种为材料,在Hoagland营养液培养条件下进行盆栽试验,设置正常供水(CK)、水分胁迫(WL)和水分胁迫+1 mmol/L亚精胺(WL+Spd)3个处理,分析了水分胁迫对小麦根系活力、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下小麦幼苗的相对干质量增长速率、可溶性蛋白含量、根系活力和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均显著下降,而叶片的丙二醛(MDA)含量、相对电解质渗透率(RELR)和游离脯氨酸(Pro)含量均显著上升。喷施Spd后小麦幼苗的相对干质量增长速率、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根系活力均有明显提高,MDA含量和RELR下降,而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和Pro的增幅不显著;与水分胁迫处理相比,WL+Spd处理的小麦幼苗相对干质量增长速率、SOD活性、POD活性和根系活力分别提高了17.4%、24.8%、12.3%、45.1%,MDA含量和RELR分别下降了34.8%、11.8%。试验表明,Spd通过提高小麦叶片中抗氧化代谢酶活性来降低MDA含量,提高可溶性蛋白和Pro的积累量,从而缓解水分胁迫对小麦幼苗的伤害。
关键词: 稻茬小麦 亚精胺 水分胁迫 抗氧化酶活性 根系活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