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氯化镉暴露对罗非鱼血液指标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血液是脊椎动物的重要组织之一,鱼类血液指标变化可反映机体健康状况、行为能力及环境胁迫等.开展了罗非鱼氯化镉(CdCl2)短期(7 d)半静态暴露试验,浓度梯度为0、0.05、0.50、5.00 mg/L,通过鱼血液生理指标、血气及血浆生化指标评估氯化镉暴露对罗非鱼血液系统干扰效应.结果表明,氯化镉暴露导致罗非鱼血液嗜中性粒细胞水平降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单核细胞比例、嗜碱性粒细胞比例、红细胞数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较对照组无显著变化;血红蛋白含量和红细胞比容呈显著下降趋势.高浓度处理组中血浆pH值降低,但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变化;二氧化碳分压和红细胞积压较对照组显著降低;0.05、5.00 mg/L处理组中血氧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生化指标结果表明:重金属暴露导致血浆尿素含量升高,其中高浓度组与对照组相比呈显著升高趋势;葡萄糖和总蛋白含量仅在0.05 mg/L处理组中存在显著性变化.结果表明,重金属镉暴露可引起鱼类血液系统紊乱.


基于CAN总线的播种深度监测评价系统研究
《农业机械学报 》 2019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已有播种深度检测技术测量精度有待提高、缺乏有效实时播种深度评价系统且通信方式不易扩展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CAN总线的播种深度监测评价系统。系统主要由车载平板计算机、数据采集评价单元(ECU)和播深测量装置等组成,阐述了播种深度测量原理,设计了基于限深轮摆动角度的播深测量装置并建立相应测量模型,基于ISO 11783标准制订了智能化总线通信协议,开发了基于Lab VIEW的实时监测评价上位机界面。为研究播种深度变化特性,以耕作方式和作业速度为试验因素,开展了二因素裂区试验。对数据进行了频谱分析,结果表明,播种深度变化主频幅值随车速增加呈减小趋势,且免耕地变化大于旋耕地,而振荡频率受耕作方式和车速变化影响较小,主要集中在0. 4 Hz以下。田间监测评价试验结果表明,所得播种深度监测图可在一定程度上表征地块土壤信息,相比人工测量方式,系统监测的稳定一致性较好,在6~10 km/h车速下,其对平均播深、合格率、标准差和变异系数最大值分别为50. 01 mm、78. 95%、8. 95 mm和17. 90%,相对误差分别处于4. 20%~9. 74%、6. 11%~17. 92%、10. 93%~16. 32%和18. 83%~19. 79%之间,满足实际播种深度监测评价需求。


信息化引领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现代农业园区是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抓手。以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农业园区中广泛应用,已成为引领农业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梳理了信息技术和产品在现代农业园区中设施农业、大田生产、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和现代农业管理服务等领域的应用现状,指出园区信息化发展存在区域发展不均衡、关键技术研发不成熟、技术标准体系不完善和产品推广难度大等问题,提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加快技术研发创新、加强标准体系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和培育专业人才队伍等政策建议,以期为提升现代农业园区的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提供参考。


温室智能装备系列之一百二十 大型温室自动化采摘装备研究进展
《农业工程技术 》 2019
摘要:背景大型温室的快速发展对设施农业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一方面规模化生产显著降低了生产成本;另一方面规模化生产对设施智能装备提出了很大的需求。近年来,设施智能装备在大型温室发展的同时也随之蓬勃发展,其中自动化采摘、工厂化育苗等领域的智能装备最具有代表性。自动化采摘技术是精准机械化作业、识别定位方法、智能移动平台的高度统一,该技术是工业技术与农业应用融合后的杰作。大型温室的发展对此类技术成果需求很大,究其原因是随着劳动力短缺的问题


2008—2017年北京市小麦区域试验品种产量性状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 2019
摘要:采用近10年北京市小麦区域试验高水肥组试验数据,分析了参试品种的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表现和变化趋势,以及参试品种性状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品种育成年份的延后,抽穗期和成熟期呈提前趋势,株高呈降低趋势,穗粒数、千粒重和生育期天数呈减少趋势,籽粒灌浆时间、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产量呈增加趋势。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三要素中穗粒数与千粒重呈正相关,有效穗数与穗粒数、千粒重均呈负相关,说明有效穗数和穗粒数之间、有效穗数和千粒重之间均为相互制约的关系。产量与其构成三要素间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由高到低依次为千粒重、穗粒数、有效穗数,说明在产量构成三要素中,千粒重对产量的贡献最大,其次是穗粒数,有效穗数的贡献最小。因此,北京地区在选育小麦高产品种时应重点考虑千粒重对产量的影响,适当增加穗粒数,同时注意协调有效穗数和穗粒数的矛盾。


基于数码相机的草地覆盖度现场测量方法研究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 2019
摘要:草地植被覆盖度是表征生态系统植被生长状况及环境质量的重要参数。选取普通数码相机,并通过改变滤光片调整为近红外数码相机,在此基础上利用普通数码和近红外数码两台相机对草地样方进行同步拍摄,采用HSV(Hue,Saturation,Value)空间色彩转换法和基于超绿特征法、归一化超绿特征法、近红外波段提取法提取草地覆盖度,以人工目视解译为参考对两种数码相机覆盖度计算结果进行了精度分析。结果表明,近红外相机的R2=0.92,基于数码相机的R2=0.84,同时近红外相机的均方根误差0.064,平均绝对误差0.05,正规化均方根误差0.003,其误差都小于数码相机。本研究提出的基于近红外相机的草地覆盖度估测系统能更准确地提取植被覆盖度,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3种发酵因素对蔬菜废弃物降解与产物特性的影响
《中国蔬菜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以甘蓝类叶菜残株和番茄残株鲜样为原料,选取固水比、C/N、微生物菌剂3个因素进行正交试验,通过分析蔬菜残株降解率,确定发酵参数对蔬菜废弃物降解效果影响的主次顺序,并结合发酵液态产物的养分含量、发芽指数(GI),研究适合蔬菜废弃物处理的发酵参数组合。结果表明:C/N是影响蔬菜残株降解效果的首要因素,其次是固水比和微生物菌剂;试验9个处理中,处理7(固水比1∶9+C/N 20∶1+秸秆发酵菌剂)的降解效果最好,降解率为93.02%;处理3(固水比3∶7+C/N 35∶1+胶质芽孢杆菌)的发酵产物总养分含量最高;处理1(固水比3∶7+C/N 20∶1+发酵剂)的发芽指数最高。


京郊荒滩地短期植被恢复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水土保持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揭示京郊荒滩地植被恢复初期土壤理化性质与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特征,以补播苜蓿(Medicago sativa L.)、补播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 Leyss)为研究对象,自然撂荒地为对照,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研究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土壤细菌与真菌的群落结构.结果表明:(1)2种植被恢复方式下土壤全氮含量显著高于对照,补播无芒雀麦土壤全磷含量最高;(2)2种植被恢复方式短期内显著改善了土壤物理性质,土壤容重显著低于对照,补播无芒雀麦土壤田间持水量、毛管持水量与最大持水量最高,补播苜蓿土壤饱和导水率最高;(3)2种植被恢复方式短期内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产生影响,真菌中的子囊菌门、细菌中的蓝细菌门相对丰度增加,真菌与细菌的生物多样性降低;(4)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与真菌中的子囊菌门、细菌中的变形菌门、蓝细菌门数量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2种植被恢复方式短期内均不同程度的改善了土壤理化性质,增加了固氮及降解有机质的微生物的数量及活性.


基于受众视角的中国农村地区信息传播能力评价研究——以京津冀鲁为例
《图书馆 》 2019 北大核心 CSSCI
摘要:文章基于传播要素视角,构建了基于受众视角的农村信息传播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李克特量表与层次分析法,对京津冀鲁四省市660个村民样本进行了评价,分析比较了京津冀鲁农村地区信息传播能力综合水平。结论表明,2017年农村地区受众对当地信息传播能力评价水平较好,综合水平得分0.6647,位于中等发展水平。最后文章从加大农村信息供给能力建设、重视对农传播效果反馈、加强农民信息素养能力建设等方面提出相关政策启示。
关键词: 农村 信息传播能力 综合评价 李克特量表 层次分析 受众


母鸽血清中谷氨酰胺含量与生产性能关系的试验研究
《中国饲料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母鸽饲粮中添加不同剂量谷氨酰胺(Gln)对母鸽月产蛋数、孵化率、乳鸽数的影响,并测定母鸽产蛋后不同时间段内血清中的Gln值。试验分为4组,每组100对种鸽,试验Ⅰ组、Ⅱ组、Ⅲ组每天分别饲喂0.1、0.2、0.3 g/d的Gln,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生产模式各组均为自然孵化。试验结果表明:在同一组不同产蛋时间段内,Ⅰ组母鸽血清Gln值产蛋后17 d较产蛋后1 d提高26.18%(P <0.01);Ⅱ组产蛋后17 d较产蛋后8 d降低18.01%(P <0.05);Ⅲ组和对照组产蛋后各时间段差异不显著(P> 0.05)。其生产性能上,Ⅰ组母鸽月产蛋总数较对照组、Ⅱ组、Ⅲ组提高16.7%(P <0.01)、22.5%(P <0.01)、17.1%(P <0.01)。Ⅰ组母鸽月孵化率较对照组、Ⅱ组提高8.7%(P <0.01)、8.2%(P <0.01),Ⅲ组较对照组、Ⅱ组提高8.8%(P <0.01)、8.3%(P <0.01)。Ⅰ组母鸽月产乳鸽数较对照组、Ⅱ组、Ⅲ组提高25.9%(P <0.01)、32.7%(P <0.01)、17.3%(P <0.01),Ⅱ组较对照组、Ⅲ组降低4.9%(P <0.05)、11.4%(P <0.01);Ⅲ组较对照组提高了7.3%(P <0.01)。产双蛋、单蛋及间歇产蛋母鸽血清Gln值进行对比分析表明,母鸽只在产第1枚蛋后血清Gln与产蛋相关,产双蛋Gln值[(3.12±0.24)mmol/L]为正常生产值,Gln值高于2.89mmol/L(3.12-0.24=2.89 mmol/L)的可以在48 h内产第2枚蛋。综上,母鸽血清中Gln的含量与其生产性能有关,在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Gln,可改善肉种鸽的生产性能,每只种鸽每日添加Gln 0.1 g最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