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3527条记录
更义AcInv基因导入马铃薯遗传转化体系的优化

中国蔬菜 2007 北大核心

摘要:以马铃薯品种陇薯3号的茎段和微型薯为受体材料,对其再生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体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茎段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MS+6-BA2.5mg·L^-1+NAA0.5mg·L^-1+GA,5.0mg·L^-1+2,4-D1.0mg·L^-1,分化培养基为MS+6-BA3.5mg·L^-1+NAA1.0mg·L^-1+GA,10.0mg·L^-1,微型薯薯片再生培养基为MS+ZT2.0mg·L^-1+IAA1.0mg·L^-1;愈伤组织诱导和生根阶段的选择压分别为Kan50和75mg·L^-1,转化时不经过预培养,茎段农杆菌侵染10min,共培养3d;微型薯薄片侵染5min,共培养2d;共培养基中加入50肛mol·L^-1乙酰丁香酮,茎段抗性愈伤率和分化率分别提高14.29%和6.77%.通过该体系将反义AcInv基因导入马铃薯中,获得了具卡那霉素抗性的转化植株.经PCR检测,外源基因已导入马铃薯基因组中.

关键词: 农杆菌 基因转化 再生 马铃薯 反义 AcInv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马铃薯新品种陇薯5号的选育

中国种业 2007 北大核心

摘要:甘肃省是全国马铃薯生产第一大省,2006年播种面积56.7万hm~2,总产量910万t。马铃薯是甘肃省最重要的蔬菜和加工原料作物,基本上能实现周年供应,在全省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已被甘肃省政府确定为战略主导产业来抓。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开展马铃薯科研已近50年,近年来选育的陇薯系列马铃薯品种年播种面积占全省的一半。2005年审定的品种,现已经开始大面积推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条中32号及水源14致病类型在甘肃的流行与发展趋势

植物保护学报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小麦条锈菌新毒性小种的产生与发展是造成条锈病大流行及品种抗锈性丧失的主导因素。1999~2004年采用条锈菌生理小种变异监测、致病性及寄生适合度测定、毒谱分析、哺育品种调查等方法,对条中32号及水源14致病类型的流行预测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条中32号及水源14致病类型已经成为甘肃省第一、二位优势小种,两小种毒性谱宽、致病力强、寄生适合度高、哺育品种面积大,其流行趋势已超过条中31号,将继31号后成为危害甘肃省小麦生产的流行小种。小麦条锈菌毒性群体结构已进入以条中32号和水源14致病类型为代表的Hybrid46和水源11致病类群占优势的新时期,这也对全国小麦条锈菌群体组成产生重要影响。

关键词: 小麦条锈菌 生理小种 致病性 流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NaCl胁迫对兰州百合试管苗生长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2007 北大核心

摘要:用0、0.2%、0.4%、0.6%、0.8%、1.0%和1.2%的NaCl对兰州百合试管苗进行为期30 d的胁迫,发现随着NaC l浓度的升高,百合试管苗的抽叶率、叶片数及株高明显降低,分化倍数减少,盐害程度依次加重,从而导致试管苗生物产量降低。试管苗生物产量的降低与抽叶率、叶片数、株高及分化倍数的减少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百合试管苗可耐0.4%的NaC l胁迫。

关键词: 兰州百合 试管苗 NaCl胁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品质与苗期抗条锈性的关系初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国内现有小麦品种的抗条锈性及品质状况,对40个小麦品种(系)的品质参数,以及反映小麦条锈病发生程度的量化指标进行了测定,分析了小麦品质与抗条锈性的相关关系,同时筛选了影响小麦品种抗条锈性的主要品质参数。结果表明:(1)形成时间、稳定时间、评价值与小麦条锈病普遍率间存在正相关性,相关系数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2)品质性状中稳定时间是影响小麦条锈病的最主要自变量,加强小麦品种稳定时间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小麦品种(系)的抗条锈性水平。

关键词: 小麦品质 抗条锈性 稳定时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果袋对黄金梨果实套袋效果试验

北方园艺 2007 北大核心

摘要:选用7种不同类型的果袋,在西北高原地区栽培条件下对黄金梨果实进行套袋试验。结果表明:套袋可显著改善黄金梨果实外观品质,提高果实商品质量。套袋黄金梨果实硬度较对照提高4.47%~17.91%,平均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较对照降低0.73%~8.45%和1.99%~7.81%。综合比较认为,在7种供试果袋中,以爱农小蜡袋+双层纸袋效果最好。

关键词: 黄金梨 套袋 果实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应用臭氧·液体菌种生产无公害金针菇技术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了改变金针菇生产周期长、常规消毒药剂残留量大、对人体的刺激严重等缺点。[方法]试验设置臭氧消毒+液体菌种、甲醛消毒+液体菌种、臭氧消毒+固体菌种、甲醛消毒+固体菌种4个组合处理,以甲醛消毒+固体菌种为对照研究比较了臭氧和液体菌种的应用技术。[结果]臭氧+液体菌种组合比对照菌丝长满培养袋时间短10 d左右,产量和产品质量明显提高,污染率下降。[结论]液体菌种和臭氧消毒在金针菇生产上是值得推广的技术。

关键词: 臭氧 液体菌种 金针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贮藏条件对半夏种子寿命的影响

种子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不同贮藏条件下半夏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半夏种子无休眠期,遇到适宜条件即可萌发;采用低温沙藏处理对保持半夏种子的生活力效果最好,贮藏15个月后,发芽率仍然保持在83.4%以上,发芽势较室温贮藏处理高17个百分点;随贮藏时间的延长,种子发芽能力呈逐渐下降趋势。但在贮藏3个月至15个月期间,半夏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均没有显著下降,发芽率仍然保持在77%以上,表明半夏种子最少可以贮藏15个月。

关键词: 半夏 种子 寿命 贮藏条件 影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钾肥对籽瓜产量与效益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试验采用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根据土壤养分状况研究钾对籽瓜与瓜籽的经济性状、瓜籽产量及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钾改善了籽瓜的单瓜重、单瓜瓜籽重、单瓜产籽数、产籽率、瓜籽百粒重、纵、横径及出仁率;施钾提高了籽瓜产量,与不施钾比较,施钾后,瓜籽产量增加157~230 kg/hm2,增产幅度9.2%~13.5%;施钾提高了籽瓜的产值与纯收入,与不施钾相比,施钾后,新增加产值942~1375元/hm2,新增加纯收入818~1104元/hm2,边际效益分析结果表明,籽瓜最高产量与最大利润的钾用量为135 kg/hm2。

关键词: 籽瓜 钾肥 土壤养分系统研究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陇东旱塬冬小麦品种抗晚霜冻能力鉴定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熟性不同抗晚霜能力不同的15个冬小麦品种,采用塑料大棚(返青后)和露地两种栽培方式,在2006年两次自然晚霜冻条件下,分别调查、镜检叶片和幼穗的受冻状况,并同步测定冻前冻后叶片汁液可溶性固形物浓度。结果表明:大棚小麦的抗霜力弱于露地;前期生长发育越快的品种,抵御晚霜冻的能力越差;在早、中、晚熟组中抗霜性较好的品种分别是太原475、西峰22、OS.U.W8034;关于叶片汁液可溶性固形物浓度与品种抗晚霜性的关系,有待继续进行研究。

关键词: 陇东旱塬 冬小麦品种 抗晚霜能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