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3527条记录
甘肃省小麦品种(系)抗条锈性鉴定及评价

西北农业学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甘肃省40个小麦品种(系)进行抗条锈性鉴定。结果表明:全生育期抗病的参试材料较少,在苗期感病的许多材料,在成株期抗病,并且反应型非常低,说明小麦不同生育阶段抗性存在差异;而且成株期绝大部分品种(系)的严重度、普遍率及病情指数均低于苗期。并针对本研究结果对今后品种抗条锈鉴定、抗锈育种及现有品种的生产应用所涉及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小麦 抗条锈性 鉴定 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持久抗条锈病品种的定量判别研究

西北农业学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甘肃省陇南地区多年种植没有丧失抗病性和已丧失抗病性的9个品种进行了田间成株期条锈病发生情况及特点的比较研究,测定了潜育期、普遍率、严重度、病情指数和侵染机率等抗性组分。结果表明,持久抗性品种与感病品种的抗性组分大不相同。运用DPS统计软件依上述抗性组分对试验材料进行了聚类分析,初步建立了判断小麦持久抗条锈性品种的判别函数,其回判结果符合率100%,表明利用抗性组分在成株期进行持久抗性品种的鉴定是可行的。

关键词: 小麦 品种 条锈病 持久抗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提物中黄芩苷含量的测定方法

时珍国医国药 2006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建立以水作溶剂的水系三波长-紫外分光光度法,用于测定水提物中黄芩苷的含量,使之与水煎煮法提取黄芩苷工艺的溶剂体系相兼容,评价从黄芩中浸提黄芩苷的工艺并实现终产品的质量控制,以满足工厂大批量在线检测的需求。方法以水作溶剂的水系三波长-紫外分光光度法,有别于前人以甲醇作溶剂的三波长-紫外分光光度法,并进行了精密度实验,以验证方法的准确性。结果水溶黄芩苷标准溶液在0.5~12.0μg/m l范围内,浓度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A=0.032 77C-0.009 08,相关系数r=0.997 08,三组样品测得的相对标准偏差RSD<2.1。结论以水作溶剂的水系三波长-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提物中黄芩苷的含量是可行的,操作简便、快速、准确,可以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满足工业化需要,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黄芩苷 黄芩水提物 三波长-紫外分光光度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论农业技术推广的制度创新

农村经济 2006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针对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技术推广各主体的价值取向与农技推广所具有的准公共产品属性的分析,提出了对农业技术推广进行制度创新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业技术推广 制度创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农问题与西部对策

生产力研究 2006 北大核心

摘要:文章探讨了中国的农业、农村和农民等三农问题的实质与解决策略,分析指出三农问题源于小农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矛盾,提出了通过农民市民化、农村城镇化、农业产业化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路。针对西部地区在解决三农问题时的特殊矛盾和形势,提出了五点具体建议。

关键词: 三农问题 非农化 西部 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试论农业技术推广体制的创新

科研管理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针对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技术推广各主体的价值取向,探讨了经济转型期农技推广所具有的准公共产品属性,最后提出了改革和创新农业技术推广体制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业技术推广 体制创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天水旱作农业区膜侧小麦不同施肥水平增产效应分析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不同施肥条件对膜侧小麦水分利用、农艺性状、增产效应、经济效益等方面分析,研究干旱地区膜侧小麦的施肥问题。结果表明:施肥可以提高水分利用率1.1~3.1 kg/(mm.hm2),促进小麦生长发育;不同施肥水平对小麦的增产效应不同:低肥、中肥、高肥3种施肥水平分别比不施肥的对照增产731.5 kg/hm2,1461.0kg/hm2和1 648.5 kg/hm2,增产率分别为25.5%、50.9%和57.4%;经济效益以中肥水平(折合施纯N118.1kg/hm2,P2O594.5 kg/hm2和K2O 60.0 kg/hm2)最高,产值可达2 045.4元/hm2,产投比为2.7∶1。因此,在低、中、高3个施肥水平中,中等施肥最为有效、合理,有利于增产增收。

关键词: 天水旱作区 膜侧小麦 施肥 增产 水分利用率 经济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兰州核不育小麦不育基因的遗传研究

麦类作物学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石蜡切片显微观察、雄性不育基因遗传分析和缺体定位等方法,对兰州核不育小麦不育基因进行了遗传研究,以明确该不育基因的遗传学特性。显微观察发现,兰州核不育小麦不育系257A的不育花药各壁层组织在不同发育时期没有明显的结构发育异常现象,但不育花药的绒毡层及中层组织有延迟解体的趋势。257A与中国春等小麦品种的杂交F1结实率、F2和F1BC1代育性分离比率调查结果表明,该突变体材料不育性是受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不育性遗传稳定,不受小麦品种细胞质以及光、温等生态因子变化的影响。缺体分析将不育基因定位在4B染色体上。

关键词: 兰州核不育小麦 花药发育 遗传分析 基因定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土壤含水量对兰州百合鳞茎发芽出苗的影响

北方园艺 2006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控制土壤水分含量,对盆栽兰州百合鳞茎造成水分胁迫,结果表明,兰州百合发芽出苗期适合的土壤含水量在17%~24%,23.40%为最佳。过高过低都不利于鳞茎发芽出土;兰州百合鳞茎也有一定的耐涝能力。

关键词: 兰州百合 鳞茎 水分胁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具有优异性状的小麦种质资源鉴定与评价

中国种业 2006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