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3527条记录
温度对半夏种子萌发的效应

种子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不同发芽温度和浸种温度对半夏种子发芽的影响,主要试验了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三项重要指标。结果表明,不同发芽温度和浸种温度对半夏种子以上三项指标的影响均达到了显著差异,其中20、25℃是半夏种子发芽的较适宜温度。浸种温度与发芽温度交互作用显著。

关键词: 半夏种子 温度 发芽率 发芽势 发芽指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肃胡麻地方品种种质资源品质分析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甘肃116个胡麻地方品种种质资源的粗脂肪含量、5种脂肪酸含量及碘价等主要品质性状进行测定分析,对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甘肃胡麻地方种质资源粗脂肪含量,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含量及碘价的平均值分别为37.48%、5.90%、5.32%、29.05%、10.94%、48.76%和175.60。粗脂肪含量普遍较低,油酸和亚麻酸含量高。5种脂肪酸中棕榈酸、亚麻酸、亚油酸含量变异较小,硬脂酸和油酸变异较大;不同品质性状间的相关关系和相关程度不同,粗脂肪含量与亚油酸含量有极显著的正相关,与硬脂酸含量有极显著的负相关;亚麻酸与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含量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碘价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棕榈酸与油酸含量有显著的正相关,硬脂酸与油酸含量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油酸与碘价呈极显著负相关。初步筛选出一批高油分、高油酸、高亚麻酸的优良种质。

关键词: 胡麻 种质资源 粗脂肪含量 脂肪酸含量 碘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A-3中抗条锈新基因YrTp1和YrTp2的分子标记定位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半个多世纪的中国小麦育种史基本是育种家与条锈病的赛跑史。因此,筛选、鉴定、储备和利用新抗源是我国育种和资源研究中的一个长远战略性课题。方法利用小麦条锈菌条中31、32号生理小种,对来自小麦与十倍体长穗偃麦草[Thinopyrumponticum(Host)Liu&Wang]的杂交后代材料A-3进行抗性遗传分析。用荧光SSR分子标记技术,鉴定所携带抗条锈病基因是否为新基因,并对其进行染色体定位研究。结果遗传分析表明,A-3对条中31号和32号的抗性由一显一隐2对基因控制。经过对196对微卫星引物的筛选,发现2B染色体短臂上的WMC477-167bp与显性基因紧密连锁,遗传距离为0.4cM,将该显性基因定位于2BS上;7B染色体短臂上的WMC364-208bp与隐性基因连锁,遗传距离为5.8cM。图位比较、系谱分析和抗谱分析表明,A-3所含抗条锈基因不同于已知抗条锈基因,暂定名为YrTp1和YrTp2。结论可利用A-3中与条锈病抗性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YrTp1和YrTp2将抗性基因转移到主栽品种中,在小麦育种和生产上发挥作用。

关键词: 分子遗传学 小麦 十倍体长穗偃麦草 抗条锈病基因 分子标记 染色体定位

海藻提取物(海藻肥)在蔬菜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土壤肥料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海藻提取物在蔬菜上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海藻提取物可提早蔬菜的采收期6~14 d,前期产量提高10.8%~27.4%,总产量提高6.8%~19.2%,并明显改善品质;以2.0 g/L的海藻提取物处理日光温室番茄植株,可使番茄最大节水率达到22.6%;用不同浓度的海藻提取物处理菠菜叶片,可降低菠菜硝酸盐含量66.3%~93.2%;以2.0 g/L的海藻提取物对辣椒进行灌根处理,可使辣椒生育期施用化肥量节约20%。

关键词: 海藻提取物 蔬菜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豌豆遗传图谱构建及QTL定位研究进展

西北植物学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豌豆的许多性状是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QTL定位就是以分子标记技术为工具、以遗传连锁图谱为基础、利用分子标记与QTL之间的连锁关系确定控制数量性状的基因在基因组中的位置.本文对QTL定位原理、方法进行了简单介绍;对豌豆遗传图谱构建及主要性状,如产量、品质、抗病性等QTL定位、遗传效应分析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对目前基于QTL豌豆分子标记育种存在的问题、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数量性状基因座(QTL) 分子标记 遗传图谱 豌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瓤西瓜新品种陇金兰的选育

长江蔬菜 2006 北大核心

摘要:陇金兰是以自交系FA26为母本、H14为父本配制而成的一个优质、早熟且适应性广的优良黄瓤西瓜新品种。全生育期88天,果实圆球形,翠绿皮上覆有深绿色齿条带,果形整齐美观,果皮薄但较耐贮运,瓤色橙黄,肉质酥脆,口感细腻,汁多爽口,风味好,中心含糖量达12.5%以上,品质极佳。单瓜重3.0kg,产量3000kg/667m2左右。既适宜露地种植,又适宜日光温室等保护地栽培。

关键词: 黄瓤西瓜 陇金兰 优质 早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有限灌溉条件下春小麦的蒸散特征及其与产量的关系

麦类作物学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河西地区农田水资源短缺和水分利用效率较低的问题,利用人工控制灌水的方法研究了春小麦的蒸散量阶段变化特征和日变化特征、蒸散量的影响因子及蒸散量与产量的关系,旨在为该地区小麦水分利用率的提高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春小麦阶段蒸散量高峰值集中于灌浆期,占全生育期的41.3%~68.6%,其次为拔节期到抽穗期。不同生育阶段蒸散量的日变化为一单峰曲线,一天中16:00时达最大值,2:00时至6:00时为最低值。回归分析表明,太阳辐射、气温、相对湿度、灌溉定额和土壤含水量是影响蒸散量的主要因子。拔节期至抽穗期蒸散量对产量的影响较大,并与穗粒数和千粒重有很大的相关性。通过用Jensen模型分析生育期不同阶段缺水与产量的敏感程度,以拔节期~抽穗期的敏感指数最大,为0.4238,说明此时期为春小麦需水的临界期。

关键词: 春小麦 有限灌溉 蒸散量 蒸散特征 产量 Jensen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芸芥形态特征特性及类型研究

作物学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择不同生态地区的代表性芸芥材料研究表明,我国芸芥形态特征差异明显,可分为全缘叶芸芥(如和田芸芥)与羽状裂叶芸芥2大类型。和田芸芥的植物学形态特征特殊,茎直立,茎杆光滑、无刺毛;基生叶和茎生叶均为完整叶,披针形,叶缘波状,叶脉脉序羽状,茎生叶略小,不抱茎,花蕾顶部光滑或被少量刺毛;花为乳黄色,花瓣上部开展,下部具长爪,具绿色脉纹;角果表面光滑,无毛,平生,紧贴于果轴,四棱状,先端具扁平的剑形喙;果梗粗,略长,种子卵形,灰色,千粒重3 g左右。RAPD分子标记分析表明,和田芸芥与其他材料的遗传距离最大,具有其特征带,聚类分析中,独自成为一类。和田芸芥生育期与其他芸芥相近,无生殖隔离现象。由此推断,和田芸芥可能是我国芸芥种内的一个新类型,其分类地位有待进一步研究确定。

关键词: 芸芥 类型 形态特征 RAP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半干旱黄土丘陵区梯田集水增产效应研究

水土保持学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表明,半干旱区梯田平均可拦蓄入渗92.4%的雨水径流及泥沙,正常年份2 m土层有效贮水量比坡地多112~184 mm,可基本满足当地春小麦160.7 mm的亏缺水分的补给;增加土壤水分的高峰期主要在3~5月和7月份,增加量为9.15~46.41 mm,对本区土壤水分的快速补充恢复和缓解5,6月份的“卡脖旱”具有极其显著的作用;建成3年以上的梯田较10°以上的坡地增产幅度可达27.07%~52.78%,水分利用效率也高1.01~3.38 kg/(mm.hm2)。在限量供水条件下,相应的水分利用效率平均达17.9 kg/(mm.hm2),比旱作提高14.42%。因此,是半干旱区聚水增产的重要措施之一。

关键词: 梯田 集水 水分利用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肃省秦安县苹果叶缘焦枯死亡原因的初步研究

西北农业学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甘肃秦安县苹果叶缘焦枯发生严重的情况,对该地果园叶片和土壤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正常果园叶片全钾含量平均值为9.2 g/kg,叶片钠含量平均值为315 m g/kg,K+/N a+为29.2;而发病果园叶片全钾含量平均值为4.2 g/kg,叶片钠含量平均值为3 900 m g/kg,K+/N a+为1.1,与正常果园K+/N a+相比,相差26.5倍。正常果园土壤pH值为8.2,发病果园土壤pH值为8.6,相差0.4个单位;发病果园要比正常果园土壤水溶性N a+高84.9 m g/kg,初步认为秦安县苹果叶缘焦枯死亡的原因是由于土壤中钠盐含量过高所致。

关键词: 苹果 叶缘焦枯 死亡原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