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优质高抗宜机收玉米新品种鹏玉14的选育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21
摘要:为促进优质玉米品种鹏玉14的推广,本文介绍了鹏玉14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栽培技术要点及双亲和杂交种繁育.鹏玉14是黑龙江大鹏农业有限公司2012年以自选系扎吉变为母本,以自选系fm104为父本组配而成.该品种幼苗拱土能力强,成株株型半紧凑,株高260 cm,穗位高110 cm.籽粒容重748~775 g·L-1,粗淀粉70.75% ~73.99%,粗蛋白8.69% ~11.98%,粗脂肪4.03% ~4.18%.高抗大斑病、丝黑穗病和茎腐病.并具有优质宜机收等特点.在适应区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为120 d左右,需≥10℃活动积温2400℃左右.2020年通过黑龙江省审定,审定编号:黑审玉2020L0019,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自交系合选16的丝黑穗病接种抗性试验
《现代化农业 》 2021
摘要:玉米丝黑穗病是黑龙江省玉米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在世界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发病率基本上等同于损失率.培育抗丝黑穗病玉米新品种是控制该病的重要措施之一.该文利用玉米自交系合选16对3种接菌措施下7种接种浓度进行致病率研究.结果表明,合选16表现为中抗,播种前现拌菌土浓度为2‰时,致病效果最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内部控制的运用
《中国管理信息化 》 2021
摘要:固定资产是具有一定价值的非货币性资产,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是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出发,指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内部控制的改进措施,并结合案例进行分析,以期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成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外源ABA对小豆株高的抑制效果及产量因子的调控
《淮阴工学院学报 》 2021
摘要:为探究外源脱落酸(ABA)对小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以龙小豆4号为供试小豆品种,大田叶面喷施ABA后,于成熟期调查株高、底荚高度等形态指标,并对产量因子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三叶期和花期施用浓度为50 mg·L~(-1)的ABA显著降低龙小豆4号的株高、增加主茎粗度。不同时期喷施外源ABA对小豆的主茎节数、底荚高度、单株总荚数及单株有效荚数、百粒重没有显著影响。综合以上分析,在小豆花期喷施外源ABA可降低株高、增加茎粗,可有效增加小豆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5G时代科普微视频传播策略研究
《中文信息 》 2021
摘要:在网络新媒体的发展中应运而出了一种新的科普方式为科普微视频.现在我国正处于全民科普的快速发展道路之中,但在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也陆续暴露出来.许多科技资源存在不亲民的状况出现,科普知识支持推广率较差,缺乏一个大众化的呈现方式.但是随着微视频的广泛介入,可以使内容在短时间内进行生动的表述,并且在学习过程中不会给学习者带来过度的负担,独特的播放方式吸引了广大观众的喜爱.但是根据调查研究,我国科普微视频的资源总体量较小,存在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在5G时代,科普微视频该如何进行有效传播,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温室大冠稀植葡萄套种草莓栽培技术规范
《果农之友 》 2021
摘要:近年来,黑龙江地区葡萄产业发展迅猛,但随着设施葡萄栽培面积扩大过快、劳动力成本的逐年上涨,葡萄品种老化单一、上市时期过于集中等瓶颈问题的出现,葡萄生产效益大幅度降低,严重挫伤了果农或企业的生产积极性,威胁着黑龙江省葡萄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为此,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庆分院葡萄课题组立足黑龙江地区的气候特点,积极开展温室大冠稀植葡萄套种草莓生产试验,采取限根栽培模式的葡萄只占天不占地,萌芽较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技术探讨
《河南农业 》 2021
摘要:本文首先对大豆种植技术进行分类,讲述了大豆种植技术要点,针对精细选种、翻整土地、播种方式、田间管理等过程进行详细讲解,最后根据化学防治技术、农业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来开展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以保证大豆种植技术的快速发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晓光春蕾种衣剂在寒地水稻苗床应用效果研究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21
摘要:为明确新型种衣剂晓光春蕾在寒地水稻苗床上的应用前景与价值,明确最佳用量,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于2020年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育秧大棚进行,设置6个处理,调查出苗率、发病率及秧苗素质各项指标。结果表明:晓光春蕾种衣剂16mL包衣4kg处理出苗较早,出苗率较高,发病率为零,且在株高、根数、百株地下干重、茎基宽和充实度等方面均优于其他处理,有利于形成壮苗,是寒地水稻床应用的最佳用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分蘖期氮素应答的转录组动态分析
《华北农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氮素是水稻生长发育必需的大量营养元素,通过探索水稻分蘖期对氮的转录响应,筛选氮素应答基因用于培育氮素利用率高的水稻品种,同时为水稻的精准栽培提供转录组学指导。以五优稻4号为材料,于施氮后7,14,21 d分别收获了五优稻4号叶片,并进行动态转录组分析。氮素处理使分蘖期水稻叶片颜色加深,并检测到3 870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GO分析显示,这些基因主要参与了代谢过程、细胞过程、细胞组分、催化活性和结合等方面,KEGG分析表明,有22个DEGs与半乳糖代谢、氨基糖和核苷酸糖代谢、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途径显著相关。另外,通过互作蛋白预测发现35个互作蛋白。上述代谢途径在分蘖期不同时间点对氮的应答是有差异的,在氮素处理后,前期应答的差异表达基因galA、galE(LOCOs05g51670)、malZ主要参与半乳糖代谢途径;中期应答的差异表达基因HEXAB、GNPNAT1、GlmS、UAP1、RGP、XYL4、AXS、UXS1、UGDH、RHM、galE(LOCOs09g15420)和GAUT主要参与氨基糖和核苷酸糖代谢途径;后期应答的差异表达基因AsnB、ASL、NadB、GOT2、GLT1和GlnA主要参与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的代谢途径,这些结果表明,上述基因在水稻不同生育进程中对氮素应答有时间上的差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