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新疆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4717条记录
维药材刺山柑种子形态特征与发芽条件研究

种子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刺山柑是分布于新疆干旱荒漠地区的传统维吾尔药材。本实验以刺山柑为研究材料,对其种子形态及其在不同温度和光照条件下发芽情况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刺山柑种子为肾形,其表面粗糙,有网格状纹路,无特殊附属物,属于有胚乳类种子。最适萌发温度为30 cC,在20℃/30℃变温条件下,种子发芽较快且整齐,其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分别可达到25.56%,25.56%和7.1,与其它变温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光照对种子萌发的促进作用在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关键词: 刺山柑 种子形态 种子萌发 温度 光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花植株水提取液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自毒作用

新疆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棉花植株提取液对自身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方法】以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为种子萌发参数,以茎粗、子叶节高度和根、茎叶的湿重作为幼苗参数,分析棉花根系、茎叶不同浓度提取液对自身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棉花水浸提取液对棉花种子发芽有"低促高抑"的影响,对茎、根和叶的生物质合成量有着不同程度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整体表现为抑制幼苗生长。【结论】高浓度棉花水浸提取液对棉花种子发芽、幼苗生长有抑制作用,自毒作用在多年棉花连作产生连作障碍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 自毒作用 棉花提取物 种子发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空间诱变突变品系主要农艺经济性状分析

西北农业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于2006年选用新稻11号干种子搭载实践八号返回式卫星进行处理,经多年南繁北育,对筛选出的10个高代突变品系农艺经济性状进行考察。结果表明,突变品系间产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中,XD11-6产量最高,比新稻11号(CK)增产8.52%。与对照相比,供试突变品系植株偏高,穗长变短,千粒质量偏高,精米率提高,生育期提前。简单和偏相关分析中分别有5对和2对性状相关性极显著。植株高度与穗长和千粒质量关系密切,而千粒质量更多受生育期的影响,表明空间诱变可望在株高、穗长、千粒质量、精米率及生育期等方面对水稻进行遗传改良。

关键词: 水稻 空间诱变 农艺经济性状 简单和偏相关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药剂拌种对棉花种子低温萌发和成苗的影响

种子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4种不同药剂处理的棉花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在低温胁迫和不同水分梯度条件下,不同药剂拌种对棉花种子萌发和苗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药剂拌种能提高棉花种子出苗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同时能促进苗期棉花生长。与18.6%拌福乙种衣剂相比,用18.6%拌福乙种衣剂+NAA+GA拌种,棉花种子出苗率提高3.3~14.7个百分点,发芽指数提高5.3%~24.4%,活力指数提高34.4%~39.3%,棉花苗期生物量提高11.6%~27.7%。综上所述,低温胁迫下,用18.6%拌福乙种衣剂+NAA+GA拌种能有效促进棉花种子的萌发和生长。

关键词: 棉花 药剂拌种 低温萌发和成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复合微生物菌剂在绿化垃圾堆肥中的作用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针对绿化垃圾自然腐化周期长的问题,筛选高效分解木质纤维素的微生物菌株,制备复合微生物接种菌剂,使绿化垃圾粉碎物能够快速腐化,以最终实现绿化垃圾的无公害循环利用。[方法]从自然腐化的绿化垃圾中分离筛选高效分解木质纤维素的微生物菌株,制备复合微生物接种菌剂后接种绿化垃圾粉碎物,检测腐熟料的理化性质和营养成分。[结果]筛选得到能够降解木质纤维素的6株真菌和细菌,并进行初步分类鉴定,绿化垃圾粉碎物接种复合微生物接种菌剂堆制腐化5个月后完全腐熟,腐熟料的主要理化性质和营养成分都达到了有机育苗基质的质量要求。[结论]从自然腐化的绿化垃圾中分离筛选得到了高效分解木质纤维素的微生物菌株,接种复合微生物接种菌剂可明显加速绿化垃圾的腐化过程,为绿化垃圾无公害循环利用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绿化垃圾 堆肥 腐化 复合微生物菌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冬油菜新品种筛选及灰色综合评判

新疆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通过对不同冬油菜品种在新疆地区综合性状的比较,筛选适合新疆种植的冬油菜品种。【方法】应用灰色评判分析法,对10个冬油菜品种的10项性状进行综合评判,将众多性状视为灰色系统,综合为一个整体进行比较,以综合性状的优劣对品种做出评价。【结果】陇油9号、陇油7号的灰色综合评判值G>0.847,为一级品种;陇油6号、天油4号、陇油8号的灰色综合评判值G介于0.703~0.785,为二级品种;其余5个品种的灰色综合评判值G<0.677,为三级品种。【结论】陇油9号、陇油7号为新疆冬油菜生产应用首选品种。

关键词: 冬油菜 综合性状 灰色评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杏麦间作环境温湿度日变化规律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了解间作系统内环境温湿度的变化规律。【方法】利用EI-USB-2温湿度记录仪及StevensPOGO便携式土壤温湿度测定仪观测杏麦间作区与杏单作区内空气和地表温度、相对湿度的日变化。【结果】间作区与单作区的温、湿度变化具有相同的规律,气温和地温均随太阳辐射的升高而上升,随其下降而降低,呈正比关系;相对湿度变化则呈负相关。间作区内平均空气、地表温度分别较单作区低4.53和0.7℃;间作区内平均空气、地表相对湿度分别较单作区高4.90%和3.93%。【结论】间作在一定程度上对果园有降温增湿的作用。

关键词: 间作 温度 相对湿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防寒措施对南疆果树越冬温度指标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防寒措施对南疆果树越冬期间温度指标的影响及不同防寒材料的保温性能,提出保温效果好、符合实际生产的果树越冬防寒措施。【方法】以稻草帘、短绒毛毡、塑料发泡材料三种包裹物防寒和培土防寒措施为研究内容,通过定点连续测定包裹物内外的温度,对不同包裹物防寒、培土防寒措施的保温效果进行分析。【结果】三种包裹物防寒措施中,稻草帘包裹措施的温度日较差小、夜间平均温度高、对低温及低温持续时间的干预最明显,能够提高最低温度4℃以上且低温出现天数明显减少。此外,树干基部培土20 cm能够提高最低温度9~12℃以上,是一种温度波动小、保温效果好、操作简便的防寒措施。【结论】培土措施和稻草帘包裹措施的保温效果更好,也符合实际生产。

关键词: 果树越冬 防寒措施 温度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期不同施肥下新疆灰漠土土壤呼吸特征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长期不同施肥下新疆灰漠土的土壤呼吸变化特征,为西北干旱区灰漠土农田土壤碳通量的计算以及灰漠土固碳潜力的评估提供依据。[方法]在连续定位施肥22 a灰漠土长期试验的12个处理中选择5个处理,利用英国ACE土壤碳通量测量仪,对其呼吸速率进行24 h的连续监测。同时监测试验区气温和5 cm地表温度等相关气象数据。[结果]长期施用有机物料(NPKM、M、S)的土壤呼吸速率总体高于不施用有机物料(NPK、CK)的处理,以单施有机肥(M)处理对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最为显著,秸秆还田处理其次。NPKM处理的土壤呼吸速率小于M和S,说明化肥配合有机肥的施肥方式能够减缓农田CO_2的释放,长期施用有机物料处理的土壤呼吸速率对环境温度的敏感性大于不施用有机物料的土壤,除NPKM处理外,其余处理与地表温度间存在线性关系。[结论]从农业固碳减排和土壤肥力培育的角度,有机无机配合施用是实现新疆农田地力提升和环境友好双赢的重要培肥措施。

关键词: 长期施肥 灰漠土 土壤呼吸特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RS的吉尔吉斯斯坦中部山区植被覆盖动态变化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吉尔吉斯斯坦中部山区植被覆盖动态变化。【方法】利用1975、1994、2001、2004年间的四期Landsm TM/MSS影像,采用基于植被指数的像元二分法计算吉尔吉斯斯坦中部山区的植被覆盖度,并对研究区1975~2004年植被覆盖的变化情况进行遥感监测和定量分析。【结果】吉尔吉斯斯坦中部山区的植被覆盖度由1975年的79%下降为2004年的70%;植被退化的总面积为1054 km~2;植被覆盖度在50%~100%的退化面积最大,为611 km~2。四个时期中1994年植被覆盖较高,面积占研究区面积的比例为81%,2001年植被覆盖为最低,只占研究区面积的比例60%。三个时间阶段中1994~2001年退化最为严重植被,退化的总面积为5 913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50.4%。【结论】吉尔吉斯斯坦中部山区的植被退化主要是由于气候变化、自然灾害、人类活动等因素造成的。针对不同的情况,因势利导借助人工干预和自然力进行生态修复,改善吉尔吉斯斯坦中部的生态环境。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动态 遥感 监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