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9911条记录
春大豆新品种宁镇1号

江苏农业科学 1984

摘要:本品种由江苏省农科院与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科所协作,利用江苏农学院提供的1138-2×比松第二代群体,经多年选育而成.株高50厘米左右,株形紧凑,秆硬不倒.主茎节数10个左右,分枝一个左右.叶椭圆形,棕毛.紫花.亚有限结荚习性,单株结荚约14个,每荚2.4粒,单株约32粒.粒椭圆形,种皮黄色,黑脐,籽粒饱满,微有光泽,百粒重20克左右.种子蛋白质含量40.8%,脂肪18.7%.全生育期108~110天.一般3月底4月初播种,5月下旬开花,7月20日前后成熟.不裂荚,落叶性好,较抗病毒病,耐阴,耐湿,喜肥水.在肥沃地上种植,更能发挥其增产潜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地膜棉花棉铃发育的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1984

摘要:1981~1983年试验示范结果,地膜棉花一般比露地直播棉增产,在沿海棉区尤为显著.地膜棉花产量的增加,除了单株结铃数增多外,铃重增加是一个重要因素.为了阐明地膜棉铃重增加的原因,实行合理栽培管理,特进行本项研究.方法和经过试验在南京本所进行.设地膜覆盖及露地直播(对照)两个处理.1982年供试品种为抗病棉86-1,4月21日播种;1983年用本所培育的抗病棉9101,5月1日播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薯的综合加工利用(二)

江苏农业科学 1984

摘要:3.淀粉发酵产品 在酿造工业中,以甘薯为原料,借助于各种发酵微生物的作用,可制成各种食品及化工产品.发酵微生物种类很多,除曲霉菌及少数细菌外,大多数微生物是不能直接利用甘薯淀粉的,它们只能利用甘薯淀粉的糖化液,进一步发酵产生新的代谢产物.因此,在甘薯酿造过程中,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结荚习性的研究——1.不同结荚习性的本质区别及其分类

大豆科学 1984

摘要:大豆不同结荚习性各方面表现的内在联系的差异,即其本质区别,是主茎顶端花芽分化期的个体发育年令不同。大豆结荚习性是在个体发育阶段不同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数量性状。这方面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后,便使品种特性发生质变,从而形成生产上结荚习性不同的三种生态类型。有一类结荚习性是在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这二个发育阶段交错程度不同的基础上产生的。另一类是在开花和结荚这二个发育阶段的交错程度不同的基础上产生的。在本文中,称前一类为“甲类结荚习性”;后一类为“乙类结荚习性”。结荚习性可按一株的顶叶与最大叶的中间小叶的“长+宽”的比值分为十一级。0至4级为无限性;5至8级为亚有限性;9至10级为有限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盐分浓度对细绿萍长势和固氮活性的影响

土壤通报 1984

摘要:细绿萍是一种固氮能力强、繁殖速度快、耐盐性较强的高产水生绿肥作物.为了在盐土上放养好细绿萍,充分发挥其生物固氮作用,加速重盐土的改良和培肥,1981—1982年我们对细绿萍在不同盐分浓度下的长势、固氮活性及萍体氮磷含量作了测定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方法与经过试验分两组:一组用海水稀释成0.1,0.2,0.3,0.4,0.5,0.6,0.7,0.8,0.9,1.0等10种含盐浓度的溶液,各加0.2%的磷酸二氢钾和20ppm柠檬酸铁.每体(面积314厘米~2)放置溶液1000毫升,并经常添加蒸馏水保持原溶液浓度.每钵放种萍20克,重复三次,每期放养15天,共做两期(一在温室、一在露天).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紫云英开花结荚习性与留种技术

江苏农业科学 1984

摘要:紫云英是我省稻田主要冬绿肥作物,由于种子产量低,价格高,影响种植面积.1982年春,我们与六合、昆山县农科所和溧水渔歌、丹阳新桥群益等农科站协作,统一进行紫云英开花结荚习性与留种技术试验.经过与方法定时定点定株对紫云英现蕾、开花、结荚及落蕾、落花、落荚数进行观察记载.南京点为旱地,在早、迟两个播期试区内各于25%、50%植株现蕾时固定10枝进行观察.六合、昆山两点为水田,品种均为晚熟种茜墩78-8-3,以观察同一品种在不同土壤和地区的表现.丹阳点在紫云英高产区,溧水点在留种老区,两处均用当地品种(按初花期前者为晚熟种,后者为早熟种),以了解不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晚熟抗病小麦种质资源

江苏农业科学 1984

摘要:1.ACD“s”—PVN“s”CM4990k1-9Y-1Y-1M-3Y-0M:来源于墨西哥,于1982年引进试种.株高114厘米,穗长方形,长芒、白壳、白粒,穗长13.1厘米,主穗22~23个小穗,结实41~45粒,籽粒饱满度中等偏上,整齐度好,千粒重42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983年卅烷醇应用效果联合试验小结

江西农业科技 1984

摘要:卅烷醇是一种含三十碳的直链伯醇,分子量438。1933年最早由Chibnall鉴定得知,它是苜蓿等植物体内含有的天然成份。1977年Ries等发现从苜蓿提得的卅烷醇有调节植物生长的活性。其后,在国外有的实验证实了卅烷醇的上述效应,有的实验不能证实,争议较大。1978年,我国厦门大学、江西工学院等许多单位相继研制成功卅烷醇。接着,许多单位进行了卅烷醇对作物的活性和产量试验,其结果也很不一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丹毒G4T10弱毒菌种冻干保存期试验

兽医药品通讯 1984

摘要:猪丹毒 G4T10弱毒菌种于1977年1月与1979年11月分别冻干二批菌种,至今已保存4~6年以上,为了鉴定本菌种的原有特性,以便确定冻干菌种的使用期限,我们进行了保存期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于后:一、菌种的冻干与保存的温度第一批菌种是于1977年1月28日在南京药械厂冻干,第二批是1979年11月3日在中国兽药监察所冻干。两批菌种均保存于—14~—16℃的低温冰箱中。第一批菌种已保存6年又8个月,第二批菌种已保存4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营养水平对二花脸肥猪采食、胴体和消化率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1984

摘要:1980年5~10月,我们从丹阳县种猪场选购出生日龄和体重相近的健康二花脸仔猪42头,经断奶、去势、驱虫和防疫后进入预试.分为Ⅰ,Ⅱ,Ⅲ组,每组11头,分圈饲养.另9头平分为三个组笼饲.试验期共150天,按4月龄(前期)、5~6月龄(中期)、7~8月龄(后期)分为三个饲养阶段.各饲养阶段日粮分三种不同营养水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