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1983—2010年北京市大豆育成品种的亲缘关系分析
《作物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追溯北京市1983—2010年90个大豆品种的系谱信息,计算其亲本间及品种组合间亲缘系数(coefficient of parentage,COP)并据此聚类,旨在探讨北京市育成大豆品种的遗传多样性特点。结果表明,19个品种的父母本间存在亲缘关系,占品种总数的21.11%;90个品种间共组成4005对组合,其中63.62%存在亲缘关系,COP平均值为0.031,表明大部分品种亲缘关系相对较远。随着时间的推移,品种间亲缘系数呈下降趋势,但从2005年至2010年亲缘系数值增大。除12个品种各自独为一类外,其余78个品种被聚成10类,反映出不同年代的育种特征和品种演化过程;中品661等9份种质是对北京市大豆品种培育贡献较大的骨干亲本。北京市品种总体的遗传背景丰富,但随年代推移,遗传多样性有逐渐降低趋势。
猪圆环病毒2型Cap蛋白原核可溶性表达及分析
《西北农业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得到可溶性表达的Cap蛋白并确定其抗原活性及存在形式,通过对IPTG浓度、诱导表达温度和时间进行优化,最终确定在OD600值为0.6~1.0时加入终浓度为1mmol/L的IPTG,37℃诱导4h为最佳的诱导表达条件。镍离子亲和层析对Cap蛋白进行纯化后,间接ELISA表明,重组Cap具有良好的抗原活性。非还原SDS-PAGE电泳分析表明,Cap重组蛋白除以26ku的单体分子存在外,还有一部分形成52ku的二聚体,为Cap病毒样颗粒的制备奠定基础。
关键词: 猪圆环病毒2型(PCV2) Cap蛋白 二聚体


RNA干扰技术及其在动物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生物技术通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是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的基因特异性沉默机制,可以抑制病毒抗原基因的表达或抵御转座子转座。自从发现以来,RNAi技术已在基因的功能性研究上显示出了强大的优势,特别是在动物病毒性疾病的治疗和预防上,相对于传统的疫苗预防和药物治疗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在动物细胞中转入针对特异病毒的小干扰RNA(siRNA)或短发卡RNA(shRNA)激活RNAi通路可有效抑制病毒的复制。阐述RNA干扰的发生机制及其在动物疾病防治中的应用。


转基因抗虫短季棉新品种豫早棉9110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河南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豫早棉9110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以豫1335为母本、中825为父本,采用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的短季棉新品种。该品种纤维长度30.3mm、比强度30.1cN/tex、马克隆值4.4;高抗棉铃虫和枯萎病、耐黄萎病;2011年河南省短季棉生产试验中皮棉平均产量1 112.1kg/hm2,比对照中棉所50增产6.4%。2012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冬小麦测产系数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提高小麦研究和生产过程中理论测产的准确度,2005-2008、2009-2010年以5个冬小麦主产区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小麦测产系数试点间、品种间差异及与实际产量、产量构成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小麦测产系数5个生态区4年的平均值为0.90,比实际应用的测产系数(0.85)高5.88%,其中不同生态区间差异达0.05显著水平,不同年份间差异较小;各生态区测产系数试点间差异达0.01显著水平,北方麦区和黄淮北部的品种间差异不显著,其它生态区品种间差异显著。各生态区小麦实际产量与测产系数间呈正相关关系且多数达0.01显著水平;成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与测产系数呈负相关关系,且多数生态区达0.05或0.01显著水平。因此,在理论测产时可以根据已调查的成穗数和穗粒数、考察产量水平和品种特性,结合相应的回归方程校正测产系数或选用0.90。
关键词: 冬小麦 测产系数 基因型 生态区 产量及其构成因素


7类重要蔬菜中农药残留风险分析
《河南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全面了解和掌握郑州市蔬菜农药残留现状,为政府和相关部门的管理提供依据,2010-2012年对郑州市蔬菜生产基地七大类21种蔬菜开展了农药残留监测工作,采用危害物风险系数法评估农药残留的风险性。结果表明:所检测的32种农药中有30种农药被检出,检出率大于5%的农药有溴氰菊酯、百菌清、三唑酮、腐霉利及五氯硝基苯。农药残留超标率随季节呈"正弦线"的变化趋势,不同类蔬菜农药残留平均超标率大小表现为鳞茎类>绿叶菜类>芸薹类>豆类>瓜类>根茎类>茄果类。蔬菜中氧化乐果的风险系数大于2.5,为高度风险;毒死蜱、甲拌磷的风险系数介于1.5~2.5,为中度风险;其余检测的农药残留风险系数均小于1.5,为低度风险。


基于主成分回归的河南省地下水硝酸盐脆弱性评价
《应用生态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水文与地貌特征将河南省分为山区和平原区,选取富水程度、降水入渗、单位面积施肥量、蔬菜种植面积比例和土壤质地作为共性指标,坡度和地下水埋深作为个性指标,利用主成分回归分析确定指标权重,在ArcGIS 9.2的支持下对河南省地下水硝酸盐脆弱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河南省地下水硝酸盐脆弱性程度以中低水平为主,中等脆弱性以下地区占总面积的68.4%,高脆弱性地区占19.8%,极高脆弱性地区占11.8%.影响河南省平原地区地下水脆弱性的主要因素依次为土壤质地、施肥水平和降水入渗,而影响山区地下水脆弱性的主要因素依次为施肥水平、土壤质地和坡度.研究结果为合理施肥和农业环境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