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大麻中3种酚类成分测定专用固相萃取柱的设计与应用
《色谱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麻中的主要成分大麻二酚(CBD)、大麻酚(CBN)和Δ9-四氢大麻酚(Δ9-THC)的含量决定了其性质和应用。在液相色谱分析中,由于大麻提取液中含有较多杂质,需要净化。该文基于大麻中CBD、CBN和Δ9-THC的结构特征及样品基质组成,根据中性氧化铝、硅酸镁和石墨化炭黑的不同表面特征,考察了这3种吸附剂对大麻提取液中叶绿素、多糖、高级脂肪酸酯及重金属离子的去除率和对3种大麻酚的回收率,确定了3种吸附剂的用量分别为1.80 g、0.15 g、0.05 g混合装填成的2 g/6 mL小柱为3种大麻酚类化合物测定的专用固相萃取柱。该小柱对大麻乙酸乙酯-甲醇提取液样品中CBD、CBN和Δ9-THC的回收率分别为98.9%, 95.7%和99.2%,对叶黄素、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去除率分别为96.3%、99.2%和95.5%,对总糖的去除率为98.5%,对脂肪酸甘油酯的去除率为96.9%,对重金属离子的平均去除率为85.4%。优化了色谱分析条件,采用Eclipse Plus C18色谱柱(50 mm×2.1 mm, 1.8μm),在1%乙酸水溶液-乙腈(30∶70, v/v)流动相条件下等度洗脱,流速为0.5 mL/min,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10 nm,进样量为1μL,在10 min内可完成样品分析。方法学考察表明,在0.5~50 mg/L范围内,CBD、CBN和Δ9-THC的液相色谱峰面积与其质量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98 3、0.999 5和0.998 1,检出限分别为0.45μg/L、0.53μg/L和0.38μg/L,加标回收率为90.3%~97.0%、93.7%~95.6%、90.8%~96.1%,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2.2%~6.1%、4.1%~8.0%、2.4%~4.8%。研究结果表明,该文以中性氧化铝、硅酸镁和石墨化炭黑制作的复合型大麻酚类成分测定专用固相萃取柱在大麻植物中3种酚类化合物的测定中具有净化杂质、防止色谱柱污染的功能。由于大麻不同部位的化学成分存在差异,在后续的研究中,还要进一步考察小柱对其他杂质的去除情况,使得制备的固相萃取小柱更具有普适性。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 大麻二酚 大麻酚 Δ9-四氢大麻酚 大麻 专用固相萃取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CRISPR/Cas9系统的蒺藜苜蓿高效基因组编辑载体构建
《黑龙江畜牧兽医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构建基于CRISPR/Cas9系统的蒺藜苜蓿高效基因组编辑载体,便于开展蒺藜苜蓿的基因组编辑研究,试验以蒺藜苜蓿基因组中的PDS基因为靶标,应用CRISPR-P软件设计2条特异sgRNA靶位点序列,以pYLCRISPR/Cas9-P35S为骨架载体,以适合双子叶植物的AtU3b作为sgRNA转录启动子,并引入可以显著提高基因编辑效率的tRNA保守序列,采用Golden Gate克隆法构建双靶点CRISPR/Cas9植物表达载体。结果表明:针对蒺藜苜蓿PDS基因设计的双靶点pYLCRISPR/Cas9植物表达载体的各个表达盒组装顺序完全正确,DNA碱基序列准确无误。说明pYLCRISPR/Cas9-AtU3b-tRNA-sgRNA基因编辑载体构建成功,可以为进一步开展农杆菌介导的蒺藜苜蓿基因组编辑研究提供载体,为双子叶植物开展基因编辑研究提供新的载体构建策略。
关键词: CRISPR/Cas9系统 蒺藜苜蓿 基因组编辑 载体构建 靶位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六个蓝莓品种日光温室栽培对比研究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21
摘要:为了比较不同蓝莓品种在日光温室栽培的生长情况,以6个蓝莓品种(奥尼尔、密斯提、蓝丰、康维尔、美登和斯维克)为试验材料,调查并测量日光温室栽培条件下6种蓝莓的物候期、植物学特性、果实品质等各项指标。结果表明:果实成熟期由早到晚依次为奥尼尔>美登>蓝丰>斯维克>密斯提>康维尔;植株株丛高由大到小依次为康维尔>蓝丰>奥尼尔>密斯提>斯维克>美登;叶片纵径由大到小依次为奥尼尔>康维尔>蓝丰>斯维克>密斯提>美登;叶片横径由大到小依次为康维尔>奥尼尔>蓝丰>密斯提>斯维克>美登;果实平均单果重由大到小排序为奥尼尔>康维尔>密斯提>蓝丰>斯维克>美登;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由大到小排序为斯维克>美登>奥尼尔>康维尔>蓝丰>密斯提。结合各项观测指标,综合评价认为奥尼尔、密斯提和斯维克适宜采摘、鲜食等用途。蓝丰和康维尔是生产加工的好材料。美登生态适应性好,抗逆性强,可在气候条件、土壤条件稍差的地区广泛种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有机硒对马铃薯生理生化指标、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21
摘要:为筛选马铃薯喷施有机硒最佳用量,本文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不同有机硒喷施量下,马铃薯生理生化指标、品质指标及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有机硒用量为6.0 L·hm-2时,马铃薯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0.63μg·g-1)、SOD(142.62 U·mg-1)、POD(123.03 U·mg-1)、CAT均达到最高值,丙二醛(MDA)含量达到最小,低于对照30.95%,差异极显著(P<0.01),同时块茎中淀粉含量与薯块蛋白也显著高于对照.马铃薯淀粉含量变化随着有机硒用量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再增加的趋势,喷施有机硒能够显著提高马铃薯块茎中淀粉含量以及薯块蛋白含量.有机硒喷施量为6.0 L·hm-2的处理马铃薯产量最高,经方程后拟合有机硒营养液喷施浓度为5.62 L·hm-2时理论产量最高.薯块硒含量随喷施量增加而升高,富硒效果显著.综合来看,当有机硒用量为6.0 L·hm-2时,可有效促进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提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物活性硒营养液对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和硒含量的影响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21
摘要:为促进黑龙江省玉米高产优质生产,本研究在大田常规种植模式下,以合玉29为试验材料,分别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和抽雄期叶面喷施生物活性硒营养液(奥可富),调查其对玉米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和硒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抽雄期叶面喷施处理增产效果最好,较对照增产7.29%,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大喇叭口期叶面喷施处理的玉米含硒量为0.17 mg·kg-1,较对照增加183.33%,达到国家富硒玉米标准(≥0.10 mg·kg-1),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浅析工业大麻育种中几种杂交的操作方法
《园艺与种苗 》 2021
摘要:杂交育种是工业大麻育种中最普遍运用的重要手段,该文通过对几种杂交育种中常用杂交操作方法的分析解释,为育种工作者在已有的条件、环境下采用更适合的杂交操作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核盘菌菌丝内POD和SOD活性与其对大豆致病力关系初探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 2021
摘要:大豆菌核病致病菌为核盘菌属,核盘菌菌株间存在致病力差异,探索核盘菌菌株致病力与菌株过氧化物酶(POD,Peroxidase)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Superoxide Dismutase)活性关系,为明确核盘菌致病机制提供新思路,为病害防治提供基础研究.分离得到黑龙江省大豆菌核病致病菌10株,离体叶片接种法检测菌株致病力,测定比较菌株体内POD及SOD活性.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大豆菌核病菌致病力分化较大,菌株致病力差异与菌核来源地无明显相关;同一菌株体内POD和SOD活性表现相似;致病力差异较大菌株间的POD及SOD酶活性亦存在差异,菌株致病力强弱与POD及SOD酶活性正相关,核盘菌菌株致病力越强,POD和SOD活性越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四株生防菌对大豆根腐尖镰孢菌及根腐病的作用效果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21
摘要:为筛选评价优良生防菌,本试验选取4株生防菌,通过平板扩散法对大豆根腐病优势致病菌尖孢镰刀菌进行平板抑菌试验测定及盆栽防效初探。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HMGR-8和解淀粉芽孢杆菌NH2对靶标菌表现出较好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是46.52%和65.95%,木霉菌4-R-8以竞争方式对靶标菌产生强抑制作用。木霉菌MM2除了以重寄生方式抑制靶标菌外,其代谢产物对靶标菌菌丝生长起到了一定抑制作用。盆栽试验中,4株生防菌均有不同程度的促生作用,且经木霉菌MM2菌悬液和枯草芽孢杆菌HMGR-8发酵液单一菌剂处理以及两者混合处理的植株病情指数为25.33%、25.60%和24.17%,与化学药剂多菌灵处理组病情指数17%差异不显著,与只接病原菌处理组病情指数53.33%差异显著。筛选出的木霉菌MM2和枯草芽孢杆菌HMGR-8可有效降低大豆根腐病的危害程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