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松毛虫赤眼蜂防治高粱田亚洲玉米螟技术的研究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21
摘要:为加强高粱田玉米螟的生物防治,进一步提高高粱的产量和质量,针对玉米螟在高粱上的发生规律及危害特点,使用不同放蜂量进行玉米螟防治,采用大区对比试验方法,调查松毛虫赤眼蜂对玉米螟的平均防治效果,最终确定最佳放蜂时间与放蜂量.结果表明:松毛虫赤眼蜂能有效防治高粱田玉米螟.当玉米螟田间卵块1~2块·100株-1时开始释放松毛虫赤眼蜂进行防治,放蜂量3.5万头·667 m-2,放蜂2次,第一次放蜂1.5万头,7 d后第二次放蜂2.0万头,每667 m2放蜂3点,秋季调查防治效果达65.29%.松毛虫赤眼蜂防治玉米螟防治效果好,防治成本低,在生产中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花期低温胁迫及喷施烯效唑对绿豆光合特性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 2021
摘要:为探究初花期低温胁迫及喷施烯效唑(S3307)对绿豆[Vigna radiata(L.)Wilcz]光合特性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于2020年以绿丰2号和绿丰5号为试验材料,盆栽条件下,于初花期进行预喷施S3307,同时连续低温处理4 d并每天取样,测定分析相关光合及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在初花期对绿豆进行低温胁迫,绿豆叶片的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总叶绿素含量显著下降,丙二醛含量显著增加;绿丰2号的减产率为13.31%~58.25%,绿丰5号的减产率为8.53%~46.60%。喷施S3307后显著提高了低温胁迫下绿豆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胞间CO2浓度(Ci),并显著降低了丙二醛(MDA)含量;促进绿豆叶片SOD、POD、CAT活性显著升高。绿丰2号在喷施S3307后产量的缓解率为8.06%~20.12%,绿丰5号的缓解率为1.01%~13.42%。综上可知,S3307处理可以明显提高低温胁迫条件下绿豆叶片的光合能力以及生理功能,最终达到增产的目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普通和富硒黑木耳及香菇硒含量分析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 2021
摘要:为掌握并评估我国普通及富硒黑木耳和香菇硒含量,在全国10个省市主要地区两年里采集普通和富硒黑木耳、香菇样品总计555个,检测了总硒含量。结果显示,我国普通黑木耳和普通香菇两年总硒平均含量分别为0.10 mg/kg和0.13mg/kg;富硒黑木耳和富硒香菇两年总硒平均含量分别为0.50 mg/kg和0.17 mg/kg。因我国尚未制定富硒食用菌标准,参照GB28050-20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规定,富硒黑木耳和富硒香菇硒含量应>0.15 mg/kg。以此判定,本研究中富硒黑木耳和富硒香菇样品的合格率分别仅为28.7%和36.2%。检测证明,我国缺硒地区生产的黑木耳和香菇不一定缺硒,富硒地区生产的也未必富硒。我国富硒黑木耳和富硒香菇声称不规范,硒含量不合格占比较高,主要原因可能与生产者技术水平不高、缺乏有效培训、技术指导不力、市场监管不严等有关。建议加强这些方面的管理和技术指导,提升产业技术水平,保障富硒黑木耳和香菇质量安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向日葵抗F-生理小种列当资源筛选
《东北农业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向日葵列当是一种寄生在向日葵根部的恶性杂草,对向日葵的生长造成极大的影响,开展向日葵抗列当资源筛选和抗列当育种对向日葵产业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采用室外盆栽鉴定的方法,利用高致病力的列当F-生理小种,对42份向日葵资源进行抗性鉴定,鉴定出2份免疫资源、2份高抗资源、3份抗性资源、18份易感资源和17份高感资源。从国外引进的油用向日葵材料整体对列当的抗性较好,而食用向日葵材料包括食用自交系材料和食用型向日葵品种整体对列当的抗性较差,除了ZJ105和GSK18,其余都是易感和高感列当材料。利用本试验筛选出来的抗性材料,为今后选育抗列当向日葵品种奠定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影响饲料安全的因素以及解决对策
《现代畜牧科技 》 2021
摘要:近些年,虽然我国畜牧业不断发展,养殖规模化程度也越来越高,但是在畜禽养殖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其中饲料安全问题便是众多问题之一。常见影响饲料安全的因素有生物性污染、农药残留、养殖人员饲料卫生知识的缺乏、添加剂的违规使用等。现通过阐述影响饲料安全的因素,提出保障饲料安全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供相关人员参考借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作物秸秆肥料化利用现状与发展建议-以黑龙江省为例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1
摘要:黑龙江省秸秆资源丰富,开展秸秆肥料化利用,不仅可减少秸秆焚烧和丢弃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还可改良土壤结构、培肥地力,对于改善黑龙江省耕地质量、提升土壤固碳增汇能力、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调研和文献分析,基于秸秆直接还田(翻埋还田、耕层混拌和覆盖还田)和间接还田(秸秆堆沤、秸秆制沼、种养结合、秸秆炭化还田和秸秆基质肥料化)方式,解析了目前黑龙江省秸秆肥料化利用现状、效应和不足:缺乏持续有效的监管政策体系,秸秆直接和间接还田成本高,技术与经济扶持力度低,秸秆还田农机农艺结合不紧密,季节约束性强导致秸秆还田效果差,宣传推广力度不够,农户认识不足。最后,从政府统筹、政策支持、科技研发和强化宣传等方面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期为有序推进黑龙江省秸秆肥料化利用和实现农业碳中和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 秸秆资源 秸秆还田 肥料化利用 低碳农业 黑龙江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