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4300条记录
QuEChERS-UPLC-MS/MS法同时检测李子中29种农药残留

植物保护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建立了基于QuEChERS前处理方法同时检测李子果实中29种农药残留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分析方法。样品经1%乙酸-乙腈提取,50 mg PSA和30 mg GCB净化后采用UPLC-MS/MS检测,以0.5 mmol/L乙酸铵-0.1%甲酸水为水相,乙腈为有机相进行梯度洗脱,基质外标法定量。29种农药在0.001~0.1 mg/k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决定系数(R2)大于0.990;在0.001、0.01、0.1 mg/kg 3个添加水平下,29种农药在李子中的平均添加回收率为70.6%~114.0%,相对标准偏差为1.0%~9.7%(n=5)。29种农药的定量限为0.001 mg/kg。采用所建立的方法对贵州省10批李子样品进行残留检测,结果显示,李子中共检出18种农药,残留量均小于0.104 7 mg/kg。该方法的精密度和灵敏度均满足农药残留检测分析要求,能简单、快速地同时检测李子中29种农药残留。

关键词: 农药 残留 李子 QuEChERS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茶树L型凝集素受体激酶基因家族鉴定及其对茶轮斑病和茶炭疽病的响应

茶叶科学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植物L型凝集素受体激酶(LecRKs)是植物受体激酶家族的重要亚家族,在植物发育和免疫反应中发挥关键作用。本研究系统鉴定并分析了茶树L型凝集素受体激酶(CsLecRKs)基因家族,探讨其在茶树生长发育及抗病防御中的潜在功能。通过HMMsearch分析,共鉴定出59个含有PF00069结构域和PF00139结构域的L型CsLecRKs。基于系统发育分析将其分为5个亚组,不同亚组在外显子-内含子结构上存在显著差异。启动子区域富含与激素响应和逆境胁迫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转录组数据分析表明,L型CsLecRKs在茶树不同器官中呈现表达差异。qRT-PCR结果显示,CsLecRK IV.1.2和CsLecRK S.5在茶炭疽病侵染早期以及茶轮斑病侵染中后期均显著上调表达,且在抗茶炭疽病茶树品种‘黔湄419’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易感品种‘黔湄818’,表明其在茶树对病原菌侵染的免疫反应中发挥关键作用。本研究揭示了L型CsLecRKs在茶树对茶轮斑病和茶炭疽病防御中的关键机制,明确了CsLecRK IV.1.2和CsLecRK S.5在病害侵染过程中的表达特征,证实其具有通过激活茶树免疫系统增强植株抗病能力的潜力。研究结果为茶树抗病分子育种和绿色病害防控策略提供了重要的基因资源和理论依据。

关键词: 茶树 L型凝集素受体激酶 茶炭疽病 茶轮斑病 免疫反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高粱株高和节间数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及候选基因预测

作物学报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适当降低株高可以提高植物的养分利用效率和抗倒伏性,对高粱的高产和稳产具有重要意义。为揭示高粱株高遗传机制,本研究以242份中国高粱为研究对象,利用2,015,850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标记,在7个不同环境条件下对株高、节间数及节间长度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GWAS)。表型调查表明,株高、节间数和节间长度的表型变异系数在13.47%~30.06%之间,在所有环境下的偏度和峰度的绝对值均小于1。利用2种不同的关联模型(Blink和FarmCPU)对株高、节间数及节间长度进行GWAS分析,在10条染色体上共鉴定出118个与这3个性状显著相关的数量性状核苷酸(QTN)。其中,与株高、节间数及节间长度显著相关的QTN分别为60个、37个和32个,株高与节间数、节间长度共定位QTN分别有8个和3个。通过对候选基因的序列分析和功能注释,在12个QTN置信区间或附近鉴定出14个候选基因,它们与水稻和玉米中参与糖代谢、激素合成与信号传递以及细胞分裂的基因同源。选择性消除分析揭示,位于1号染色体的候选基因Sobic.001G510400在中国南北高粱群体中受到强烈选择,形成了以北方矮秆高粱为主的单倍型Hap1和以南方高秆高粱为主的单倍型Hap2。携有Hap1的北方种质871255和携有Hap2的南方种质红缨子之间,该基因表达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结果为中国高粱品种株高遗传改良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高粱 株高 节间数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 候选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4种干燥方式下火龙果挥发性成分的比较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不同干燥方式对火龙果果干挥发性成分的影响,本研究利用电子鼻和气质联用技术对热风干燥、超声处理+热风干燥、微波干燥+热风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4种不同干燥方式干制火龙果果干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测定和分析。4组样品中共检测出挥发性成分66种,分为烷烃类、醇类、醛类、酮类、酯类、烯烃类和酸类7类,其中热风干燥、超声处理+热风干燥、微波干燥+热风干燥、真空冷冻干燥处理组中分别检测出44、46、51和32种挥发性物质,烷烃类物质是火龙果果干的主要化合物,不同干燥处理的火龙果果干可以通过电子鼻有效区分。电子鼻结合气质联用技术可用于火龙果果干风味的评价,不同干燥方式使火龙果果干的各类挥发性物质间产生较大差异,其中,微波干燥+热风干燥处理的果干中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和百分含量最多,为进一步优化火龙果干制工艺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火龙果 干燥方式 挥发性成分 电子鼻 气相色谱-质谱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明小花蝽储蓄植物系统防控设施草莓害虫棕榈蓟马

植物保护学报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捕食性天敌昆虫明小花蝽Orius nagaii储蓄植物系统控制设施草莓Fragaria ananassa关键害虫棕榈蓟马Thrips palmi的可行性,以蚕豆Vicia faba和蚕豆蚜Aphis fabae分别作为储蓄植物和替代猎物,以明小花蝽作为天敌昆虫构建储蓄植物系统,测定蚕豆蚜对草莓的取食适合性以确定其作为替代猎物对草莓的安全性,比较明小花蝽对替代猎物蚕豆蚜和目标害虫棕榈蓟马的取食偏好性,并通过田间试验评价明小花蝽储蓄植物系统对草莓害虫棕榈蓟马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蚕豆蚜取食草莓后死亡率不断增加,最长存活时间为12 d,对草莓安全;当棕榈蓟马数量大于或等于蚕豆蚜的数量时,明小花蝽偏好取食棕榈蓟马,当蚕豆蚜数量较多时,明小花蝽对这2种猎物无明显偏好性;在田间试验中,与缺少天敌储蓄植物系统和空白对照相比,35 d内明小花蝽储蓄植物系统能够显著降低棕榈蓟马种群数量,防治效果最高可达83.84%,防治效果和持效性优于直接释放明小花蝽。表明利用明小花蝽储蓄植物系统可有效防控设施草莓害虫棕榈蓟马。

关键词: 天敌昆虫 小花蝽 蓟马 储蓄植物系统 生物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干燥条件对钩藤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

分子植物育种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究钩藤产地初加工最适干燥条件,本研究对钩藤在不同干燥梯度下,不同温度对钩藤不同部位品质的差异及对不同药用组分含量的影响进行可行性分析,并对钩藤中钩、茎等不同药用部位的钩藤碱、异钩藤碱、钩藤总碱含量进行差异分析。结果表明,65℃烘干的钩藤中钩藤碱和异钩藤碱的含量较高,分别为0.003 19 mg/g和0.001 90 mg/g,阴干和晒干的钩藤碱和异钩藤碱含量较低,分别为0.001 18 mg/g、0.000 80 mg/g以及0.002 11 mg/g、0.001 07 mg/g,65℃是钩藤产地初加工最宜干燥条件选择。

关键词: 钩藤 干燥方法 含量测定 化学组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6份玉米Suwan改良系抗病性评价与育种应用

种子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西南地区300份玉米育种材料进行筛选与鉴定,从中选取12ED-27、QB2182、QB2218、QB4122、QB5910和QB6231共6份Suwan种质改良系,根据农业农村部《玉米抗病虫性鉴定技术规范》病害鉴定标准,将玉米丝黑穗病、穗腐病、纹枯病、茎基腐病、大斑病和小斑病等6种病害进行人工接种,并对其进行抗病性评价。结果表明,6份Suwan改良系对常见的6种病害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抗性,不同材料间对不同的病害抗性存在差异。其中,QB6231高抗(HR)丝黑穗病,12ED-27高抗(HR)穗腐病,QB5910高抗(HR)茎腐病,QB2182、QB2218和QB6231高抗(HR)小斑病,QB2182和QB5910高抗(HR)大斑病。这些材料可在西南地区直接或改良利用。

关键词: 玉米 Suwan种质 改良系 抗病性 育种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芥菜Trihelix转录因子家族全基因组鉴定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Trihelix转录因子在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生理代谢和响应逆境胁迫等方面起重要作用。为了研究芥菜Trihelix基因家族的生物学功能和参与调控茎膨大的机理,从芸薹属基因组数据库下载芥菜基因组数据,结合从转录组数据,对芥菜Trihelix转录因子家族成员进行鉴定,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在芥菜全基因组数据库中鉴定出81个Trihelix家族成员。利用生物信息软件对芥菜的Trihelix家族成员进行全面分析,包括理化性质分析、染色体定位、亚细胞定位、系统发育关系、共线性分析、基因结构及保守基序分析、茎膨大时期的特异性分析。根据亲缘关系分为4个亚家族,并且基因结构分析、保守基序分析与聚类分析具有一致性。表达模式分析显示Trihelix家族基因可能在芥菜茎膨大中起重要作用。在鉴定出的81个芥菜Trihelix家族基因成员中,SIP1亚组成员在芥菜茎发育时期特异性表达,推测在芥菜茎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中BjuA010701、BjuB046251、BjuB046548、BjuB042327、BjuB023618、BjuA017962在茎瘤芥茎的不同发育阶段表达量较高,可为芥菜的发育研究提供候选基因。该研究同时也为其他植物中Trihelix家族的鉴定提供了基础,为进一步明确芥菜Trihelix家族转录因子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依据。

关键词: 芥菜(Brassica juncea) Trihelix家族 全基因组鉴定 生物信息分析 表达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SRAP和ISSR标记的花椒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群体结构分析

种子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国内花椒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群体结构,本研究采用ISSR和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48份花椒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亲缘关系及群体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利用筛选的6对SRAP、7条ISSR引物分别扩增出43条、56条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率分别为87.73%、88.89%;48份花椒种质材料的平均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437 2,平均Shannon's信息指数为0.621 7。根据不同来源地,对8个花椒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遗传多样性排序表现为贵州省遵义市群体>陕西省群体>四川省群体>贵州省黔西南州群体>江西省群体>贵州省铜仁市群体>贵州省黔东南州群体>贵州省贵阳市群体;分子遗传变异分析表明,在花椒种质资源总遗传变异中,92%的变异发生在种源内,只有8%的变异发生在种源间;Structure群体遗传结构和UPGMA聚类结果表明,种源间存在中等程度的基因交流现象。利用SRAP和ISSR标记可以对花椒种质资源进行较高效的多态性检出,花椒种质资源的种间遗传分化明显,而同一种类不同来源地资源的遗传分化较小。

关键词: 花椒 SRAP分子标记 ISSR分子标记 遗传多样性 群体结构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高密度SNP标记对玉米株型相关性状的QTL定位

种子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玉米温热改良系QB7866和QB5725构建131份F2∶3家系,对其株高、穗位高、全株叶片数、穗上叶片数、雄穗主轴长和雄穗分枝数进行调查,并结合基因数据进行QTL分析。结果表明,共定位到78个与株型性状相关的QTL,其中,株高13个、穗位高6个、全株叶片数15个、穗上叶片数14个、雄穗主轴长16个、雄穗分枝数14个。

关键词: 玉米 SNP标记 QTL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