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多元共治的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探索
《环境保护 》 2021 北大核心 CSSCI
摘要:近年来,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本文总结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的特点,提出当前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存在政府、市场与社会主体责任不够明确和治理能力明显不足等问题。基于整体性治理理念,尝试构建政府、市场(企业)、农村社区以及农民共同参与的多元共治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基本框架,并从明确多元主体的职责边界,探索政府、市场与农村社区多元共治模式,坚持农村生态环境系统性治理以及完善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的制度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农村生态环境多元共治的基本路径。
关键词: 农村生态环境 污染特点 治理路径 多元共治 治理体系


“乡村·未来”:库哈斯带来了什么?
《晋阳学刊 》 2021 CSSCI
摘要:2020年2月20日"乡村·未来"展览在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开展,这是通过建筑师和城市主义者的视角来解答当前紧迫的环境、政治和社会经济问题的展览。它以独特的方式探索未来乡村和边远地区的变化与走向。一个以"大手笔"专事设计城市建筑的雷恩·库哈斯先生为何关注"乡村"?策划并举办此展览的目的是什么?动机是什么?又给处于后疫情时代的我们带来什么启示?我们试图以库哈斯的"乡村·未来"为背景,反思城—乡发展中的弊端,反思人与自然关系构建的路径,重新审视现代化中的谬误以及城—乡关系融合的价值。


发展油菜种植机械化对劳动力替代影响研究
《价格理论与实践 》 2021 北大核心 CSSCI
摘要:油菜是我国最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研究油菜种植机械化发展对劳动力的替代可为油菜产业提升效益、保障食用植物油供给、增强国际竞争力提供参考.本文基于2004-2020年15省油菜产业面板数据,利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分析油菜种植机械化对劳动力的替代及产出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省份机械投入、劳动力投入对油菜籽产出均有正向影响,劳动力投入是影响油菜籽产量的主要因素;油菜籽生产过程中机械投入对劳动力呈现明显的替代关系.实现油菜生产机械化对于保障国家食用植物油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必须通过以下措施推动油菜产业机械化:加大购机补贴扶持力度,为普及油菜机械化生产奠定基础;发展规模化种植,实现机械化与规模化种植协调并进;增强设备稳定性,调整种植方式,进一步推广生产机械化.
关键词: 油料作物 农产品成本 机械化 劳动力 产出弹性 替代弹性


基于深度学习的细粒度命名实体识别研究-以番茄病虫害为例
《情报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CSSCI
摘要:【目的/意义】开展面向领域的细粒度命名实体识别研究对于提升文本挖掘精度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番茄病虫害命名实体为例,探索采用深度学习技术实现面向领域的细粒度命名实体识别研究方法。【目的/意义】文章以电子书、论文、网页作为数据源,选择品种、病虫害、症状、时间、部位、防治药剂六类实体进行标注,利用BERT和CBOW预训练字向量分别输入BiLSTM-CRF模型训练,并在识别后补充规则控制实体的边界。【结果/结论】BERT预训练的字向量和BiLSTM-CRF结合,在补充规则控制后F值达到了81.03%,优于其它模型,在番茄病虫害领域的实体识别中具有较好的效果。【创新/局限】BERT预训练的字向量可以有效降低番茄病虫害领域实体因分词错误带来的影响,针对不同实体的特点,补充规则可以有效控制实体边界,提高识别准确率。但本文的规则补充仅在测试阶段,并没有加入训练过程,整体的准确率还有待提高。
关键词: 细粒度 BERT模型 BiLSTM模型 命名实体识别 番茄病虫害


未来预期、农户分化与宅基地退出抉择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建立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是缓解城乡用地供需矛盾、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方面。基于宅基地退出试点地区农户调研数据,通过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检验,考察农户未来预期对宅基地退出行为的作用机理。研究表明:积极的预期使农户具有更高的宅基地退出意愿,并对农户退出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农户分化在"未来预期—宅基地退出意愿—退出行为"影响路径中具有调节效应,非农收入占比越高的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对退出行为的正向影响越强,农户将积极的预期转化为退出行为的概率越大。故此,可从稳定农户预期和创造农户宅基地退出的能力及条件入手,稳定农户预期,关注农户就业,鼓励和引导有积极预期、有条件的农户参与宅基地退出。
关键词: 未来预期 农户行为 宅基地退出 中介效应 调节效应


中国农业环境技术效率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变迁——基于种养结合视角的再考察
《农业经济问题 》 2019 北大核心 CSSCI
摘要:本文运用Super—SBM模型和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标,基于种养结合视角,考虑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还田和农作物对养分的吸收等因素,选取农地氮盈余强度为非期望产出指标,测算了1997—2016年中国29个省份的农业环境技术效率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情况,并对农业环境技术无效率的来源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构成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在中国农业生产实践中应更加注重农业资源环境保护、推广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模式、提高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化水平,以此推动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提升。
关键词: 农业环境技术效率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种养结合 Super—SBM模型 ML指数


2020年后中国的减贫战略思路与政策转型
《中州学刊 》 2019 北大核心 CSSCI
摘要:脱贫攻坚正引领贫困地区发生历史性转变,到2020年中国将实现现行扶贫标准下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面脱贫,反贫困取得历史性胜利。但由于贫困是一个客观现象,不仅相对贫困问题没有解决,绝对贫困问题也将长期存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防止返贫,需要及早谋划脱贫攻坚目标任务2020年完成后的战略思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调整优化现有的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教育扶贫、健康扶贫、住房保障扶贫、兜底保障扶贫等相关扶贫政策,推动政策、责任、帮扶、监管统筹接续,夯实防止返贫的基础,构建长效脱贫机制。


产权稳定性对农户农田基本建设投资行为的影响
《中国土地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研究目的:从产权稳定性的角度研究其对农户农田基本建设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方法:基于全国8省地块层面的调查数据进行计量经济分析。研究结果:产权稳定性对农户农田基本建设投资行为有显著影响,产权稳定性越低,农户进行农田基本建设投资行为的可能性越小。Logit模型估计结果显示,与没有使用凭证的地块相比,农户在有使用凭证的地块上进行农田基本建设投资的概率将提高2.54个百分点;村级农地调整每增加1次,农户进行农田基本建设投资的概率将下降1.70个百分点。这是因为,地块缺少使用凭证和农地的频繁调整提高了农地政策变化的不可预期性,导致农地产权在法律和事实上变得不稳定,进而抑制农户对农田进行基本建设投资。研究结论:为提高农户农田进行基本建设投资的积极性,应确保农地确权政策落实,深化农地产权制度改革,提高农民产权主观认知,全面增强农地产权稳定性。
关键词: 土地经济 产权稳定性 农田基本建设投资 Logit模型


社会网络、节水意识对小麦生产节水技术采用的影响——基于冀鲁豫的农户调查数据
《农业技术经济 》 2019 北大核心 CSSCI
摘要:小麦作为最依赖灌溉的农作物之一,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加剧,小麦生产节水势在必行。本文基于河北、山东和河南3省的小麦种植户调查数据,运用双变量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社会网络和节水意识对小麦生产节水技术采用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社会网络、节水意识对采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和节水品种选育技术均有显著正向影响;小麦种植户采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和节水品种选育技术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内在联系;小麦每一地块种植面积、农业用水价格和政府推广服务对节水灌溉技术和节水品种选育技术的采用有显著影响。因此,为促进小麦生产节水技术采用,达成小麦稳产高产与节水的统一,一方面应积极拓宽农户社会网络,提高农户节水意识;另一方面应加强小麦生产节水技术培训,推进小麦适度规模经营和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