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砧木嫁接对品质番茄植株生长和果实风味的影响
《北方园艺 》 2025 北大核心
摘要:以品质番茄“京采8号”为接穗,采用“果砧1号”和“砧爱1号”2个番茄砧木对其进行嫁接,测定了生长期植株株高、生物量和叶绿素含量,以及果实营养和风味品质,明确嫁接对高品质番茄植株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期为高品质番茄的优质安全生产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相比不嫁接处理,砧木嫁接,尤其是“砧爱1号”,显著促进叶片叶绿素b合成和植株生长(单株生物量提高了73.88%)、提高了果实产量(132.14%)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30.00%),但是降低了果实中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和含量。这说明砧木和接穗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信号传导不仅影响植株生长和生理变化,也影响了果实营养和风味品质。


大葱SVP基因的克隆及其对温度与干旱胁迫的响应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SVP (short vegetative phase)是调控植物开花的重要基因之一。本研究克隆了大葱(Allium fistulosum)的AfSVP基因(GenBank No. AfisC4G02946),其CDS长744 bp,编码247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AfSVP蛋白分子量为60.35 kD,属疏水性蛋白,在多个物种中具有保守性;将AfSVP基因转入本氏烟草(Nicotiana benthamiana)原生质体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表明,AfSVP定位于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其组织表达分析显示,AfSVP在花中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在高、低温胁迫、干旱胁迫响应分析显示,AfSVP表达量在高温胁迫12 h达到最高(P<0.05);在低温胁迫72 h达到最高(P<0.05);在干旱胁迫在12 h达到最高(P<0.05)。本研究为大葱非生物因素诱导抽薹开花调控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大葱 SVP (short vegetative phase) 环境胁迫 表达分析 生物信息学分析


JMPR农药残留评估方法及重点关注事项
《现代农药 》 2025
摘要:农药残留专家联席会议(JMPR)是进行农药残留风险评估的国际机构,为国际食品法典农药残留委员会标准制定提供支撑。JMPR采用的农药残留风险评估方法得到了世界各国的认可,研究JMPR的评估方法 可以为我国开展农药残留风险评估提供重要的借鉴和参考。本文系统介绍了JMPR评估的原则与方法,包括植物和动物代谢的评估、MRLs的计算方法、比例原则的使用、试验点数的考虑等,结合组限量制定和膳食风险评估2个重点关注事项对JMPR评估方法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 农药残留专家联席会议 国际食品法典农药残留委员会 农药残留 风险评估 原则与方法


食物源微塑料研究方法和风险评估综述
《环境科学 》 2025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微塑料逐渐成为备受人们关注的新兴环境污染物,环境中大量存在的微塑料会在人类食物系统中积累,进而威胁人体健康.明确微塑料在食物中的污染特征,对于科学评估人体的摄入风险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当前已发表文献,从食物原料、加工和包装过程这3个方面分析了人体通过饮食接触微塑料的暴露途径.进一步总结食物中微塑料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密度浮选、膜技术和电动分离技术系列检测方法及视觉分析、光谱法、色谱法和激光红外成像系列鉴定方法 .最后计算了人体通过食物接触微塑料的估计日摄入量(EDI),论述了微塑料对人体的潜在危害.提出今后需要在分析检测、来源追溯和毒理研究方向进行系统研究,可为微塑料综合防控和人类健康风险评估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微塑料(MPs) 食物 来源 赋存 检测 风险评估


唑虫酰胺和丁醚脲在甘蓝上的残留与膳食风险评估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 2025
摘要:目的 评估甘蓝中唑虫酰胺和丁醚脲的残留水平及其慢性膳食摄入风险。方法 采集喷施30%丁醚脲·唑虫酰胺悬浮剂的甘蓝样品,采用分散固相萃取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法检测农药残留量。基于检测结果,通过风险概率公式计算慢性膳食摄入风险,并进行安全性评估。结果 当30%丁醚脲·唑虫酰胺悬浮剂按照推荐最高剂量180ga.i./hm2施药1次,且安全间隔期为7d时,甘蓝中唑虫酰胺的残留浓度为<0.01~0.39 mg/kg,丁醚脲的残留浓度为0.03~0.12 mg/kg。两种农药的残留量均低于我国规定的最大允许残留限量(唑虫酰胺0.5 mg/kg,丁醚脲2.0 mg/kg)。结合我国农药登记使用情况,普通人群对唑虫酰胺和丁醚脲的国家估算每日摄入量分别为0.2215 mg和0.0967 mg,其风险商分别为58.6%和51.2%,均低于100%,表明膳食摄入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内。结论 按照推荐剂量和7d安全间隔期使用30%丁醚脲·唑虫酰胺悬浮剂防治甘蓝小菜蛾时,收获的甘蓝中农药残留量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普通人群的长期膳食摄入风险可控,食用安全性有保障。
关键词: 甘蓝 唑虫酰按 丁醚脲 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法 膳食风险


基于EA-BiLSTM-SCSO的多步逐小时参考作物蒸腾量预测方法
《节水灌溉 》 2025 北大核心
摘要:在农业水资源管理领域,参考作物蒸腾量的精确预测对灌溉水高效利用至关重要。当前逐日预测方法未能充分利用日内动态变化信息,限制了预测准确性。为解决该问题,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外部注意力机制(EA)的双向长短时记忆网络(BiLSTM)模型,使用沙猫群算法(SCSO)优化模型超参数,实现逐小时参考作物蒸腾量预测。首先利用SCSO方法对EA-BiLSTM模型进行优化,优化后的算法在70个epoch后收敛,平均R2升至0.750;进而通过特征相关性分析,将模型输入的特征数据由10个减少为历史ET0、太阳辐射、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和最大风速5个。以北京市昌平区的国家精准农业研究示范基地大田种植区ET0预测为例进行了方法验证,在对未来第7小时的预测中,R2从0.619提高到0.644,获得了更好的预测效果;最后通过对模型可解释性分析证实,历史ET0对预测的贡献最高,贡献率达到了0.043,其次是空气湿度和总辐射。与DT (决策树)、Lasso (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法)、LMP (多层感知机)、CNN (卷积神经网络)等预测方法的对比结果表明,采用EA-BiLSTM-SCSO的预测结果在MAE和MSE指标上均获得了最低的误差值,在R2指标上,EA-BiLSTM-SCSO模型平均达到0.722较CNN模型提升了12.6%。研究验证了深度学习与特征工程在提高作物参考蒸腾量逐小时预测精度方面的优势。该方法在智慧灌溉中用于估算作物的水分需求,能够实现对未来灌溉的精准预测,从而制定合理的灌溉计划,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进行有效的灌溉用水调度。
关键词: BiLSTM 外部注意力机制 沙猫群优化算法 逐小时参考作物蒸腾量预测 模型可解释性


AcCdr4对炭黑曲霉生长和赭曲霉毒素A合成的调控功能
《核农学报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AcCdr4是一种氨基酸序列具有多处跨膜域的ABC转运蛋白,该蛋白可能影响炭黑曲霉(Aspergillus carbonarius)的生长及赭曲霉毒素A(OTA)的产生。为了明确ABC转运蛋白AcCdr4的调控功能,本研究构建了炭黑曲霉AcCdr4基因敲除突变株,对该基因参与调控炭黑曲霉生长和OTA合成的功能进行了初步探索。结果表明,AcCdr4基因敲除后,炭黑曲霉在体外培养基和葡萄果实上生长发育缓慢,OTA产量显著下降。进一步对ΔAcCdr4突变株中OTA合成基因簇基因的表达量进行分析,发现Acpks、Acnrps、AcbZIP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下调,菌体对OTA的分泌能力下降,说明该基因参与调控炭黑曲霉中OTA毒素的合成。此外,以丁香酚作为抗真菌剂处理AcCdr4敲除突变株,发现AcCdr4基因敲除后菌体对丁香酚的敏感性增强,说明该基因有助于菌体抵抗外源活性物质的刺激。本研究为探明炭黑曲霉生长发育及产毒的分子机制提供了理论数据,为研制新型抗真菌药物提供了潜在靶标。
关键词: 炭黑曲霉 OTA ABC转运蛋白 AcCdr4 调控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