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基于转录组测序的柴达木地区枸杞根腐病发病机理研究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为初步了解柴达木地区枸杞根腐病发病机理,文中通过转录组测序技术对健康和发病枸杞进行测序分析。结果共筛选得到6503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3558个差异上调基因,2945个差异下调基因。通过差异基因GO功能注释分析,GJ(健康组) vs GF(发病组)中差异表达基因主要表现在代谢过程、细胞过程、催化活性、结合、细胞和细胞部分等生物学功能上。KEGG代谢通路分析显示,差异上调基因主要富集在内质网中的蛋白质加工、植物激素信号传导、植物-病原体互作等代谢通路;差异下调基因主要富集在碳代谢、氨基酸生物合成、光合作用生物的碳固定、糖酵解/糖异生、光合作用等通路上。转录因子预测结果显示:24个转录因子表达发生了变化,分别归属于13个转录因子家族,C2H2、TCP、WRKY等多个转录因子的表达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挑选的10个关键差异表达基因进行验证,结果显示10个差异表达基因表达趋势与转录组测序相一致。


大蒜内参基因筛选及AsACO基因对盐胁迫和促生菌的响应分析
《南方农业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筛选大蒜在盐胁迫下的稳定内参基因,并分析1-氨基环丙烷-1-羧酸氧化酶基因(AsACO)对盐胁迫和促生菌的响应表达特性,为深入探究促生菌的促生机制及大蒜对盐胁迫的响应机制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乐都紫皮大蒜为试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5个内参基因ACT、UBC、HIS3、18S rRNA、TUB在盐胁迫下的表达稳定性,结合GeNorm、NormFinder和BestKeeper筛选出最稳定的内参基因,并分析恶臭假单胞菌UW4对盐胁迫下AsACO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5个候选内参基因引物的特异性强、无引物二聚体。GeNorm分析得出候选内参基因稳定性排名为18S r RNA=TUB>HIS3>UBC>ACT,NormFinder分析得出内参基因稳定性排名为18S r RNA>HIS3>TUB>UBC>ACT,BestKeeper分析得出内参基因稳定性排名为UBC>HIS3>18S rRNA>TUB>ACT,最终以几何平均数综合分析得出18S rRNA为最稳定的内参基因。以18S rRNA为内参基因,检测出AsACO基因表达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在叶片中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根。整个处理过程中,盐胁迫明显诱导AsACO基因在不同处理时间及不同组织中表达上调,根和叶片中AsACO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分别在2 d和12 h时达最高,较正常培养(CK)分别显著升高124.43%和238.34%(P<0.05,下同),与盐胁迫处理相比,盐胁迫+浇施恶臭假单胞菌UW4处理显著降低AsACO基因在不同处理时间根和叶片中的相对表达量,其中在2 d和12 h时降幅较大,分别降低了112.08%和343.34%。【结论】18S rRNA是盐胁迫下大蒜中最稳定的内参基因。盐胁迫可诱导大蒜根和叶片中AsACO基因的上调表达,从而间接促进ACO和乙烯水平升高,加速由乙烯调控的细胞衰老,甚至死亡,但盐胁迫下恶臭假单胞UW4具有抑制AsACO基因表达的作用,以减少ACO和乙烯的合成,从而延缓大蒜细胞衰老,提高逆境耐受性。
关键词: 大蒜 盐胁迫 内参基因 1-氨基环丙烷-1-羧酸氧化酶(ACO) 恶臭假单胞菌UW4


大蒜己糖激酶基因AsHXK2的克隆及其参与根际促生菌缓解干旱胁迫的表达分析
《浙江农业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AsHXK2基因在根际促生菌缓解干旱胁迫下的作用,采用TA克隆方法克隆得到乐都紫皮大蒜AsHXK2基因序列,并对其基本特性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析了AsHXK2基因在大蒜不同组织和干旱胁迫、根际促生菌等条件下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AsHXK2开放阅读框全长1500 bp,可编码499个氨基酸,分子量约为57.77 ku,理论等电点为6.37;亚细胞定位预测结果显示,AsHXK2蛋白主要定位于叶绿体,含有一个特异位点,属于己糖激酶2家族.在进化关系上,大蒜AsHXK2与天门冬科的芦笋HXK2亲缘关系最为接近.qRT-PCR分析表明,AsHXK2基因表达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其中鳞芽中的表达量最高.此外,不同组织中AsHXK2对根际促生菌作用下的干旱胁迫表现出不同的响应模式.干旱胁迫能够显著上调大蒜根、叶和鳞芽的AsHXK2表达水平;而在干旱胁迫施加根际促生菌的处理下,仅在叶中AsHXK2表达量显著高于干旱胁迫,表明叶片中AsHXK2对根际促生菌缓解干旱胁迫的响应较为明显.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究根际促生菌缓解大蒜干旱胁迫的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盐胁迫对牧草型菊苣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种子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不同浓度的盐溶液处理牧草型菊苣品种"欧洲""将军""玲珑""普那""哈哈草"和"斯巴达"种子,测定发芽率和发芽势等指标,探讨6个菊苣品种种子的耐盐特性.结果表明,种子萌发阶段耐盐性为:"将军">"哈哈草">"普那">"玲珑">"斯巴达">"欧洲";而幼苗期耐盐性为:"将军">"玲珑">"普那">"欧洲">"哈哈草">"斯巴达".综合耐盐性依次为"将军">"普那">"玲珑">"哈哈草">"欧洲">"斯巴达".本研究可为菊苣在盐碱地区的种植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不同加工方式对藜麦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
《中国粮油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加工方式对藜麦特征香气的影响,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未处理、炒制、气流膨化和挤压膨化藜麦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鉴定分析.结果表明:藜麦样品共鉴定出142种香气成分,其中挤压膨化(57种)>气流膨化(53种)>未处理(51种)>炒制(49种).未处理组相对质量分数最高为酯类(56.66%),炒制组为杂环类(40.48%),气流和挤压膨化组为醛类(17.41%和32.99%),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1香气分别有4、2、5和12种.加工后酯类大量减少,杂环类(11.87%~40.48%)、醛类(17.41%~32.99%)和酮类(6.29%~24.79%)显著增加.加工藜麦指纹香气共17种,主要为吡嗪类、醛类和烃类.未处理组以蜡香为主,加工组坚果香突出;加工前后藜麦风味差异较大,且气流膨化和挤压膨化组相似度相对较高.
关键词: 藜麦 加工方式 挥发性风味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主成分分析


不同樱桃品种对叶斑病菌刺盘孢属真菌的抗性评价
《北方园艺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以青海省引进的28个樱桃资源品种为试材,采用室内离体叶片接种和田间活体叶片接种的方法,研究了叶斑病菌对28个引进资源品种的影响,以期筛选出抗病能力较强的品种,为青海省抗叶斑病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运用瓦尔德法和欧式距离进行聚类分析,室内离体叶片接种结果和田间活体叶片接种结果高度吻合.28个樱桃品种中抗性较强的品种为'Early Robin''Lambert'和'Moreau';抗病能力较差的品种为'Rainier''Tieton''Sunburst'和'Hongdeng'.
关键词: 樱桃;品种;叶斑病;刺盘孢属;抗性评价


47份箭筈豌豆品种(系)在青海作秋绿肥的能力评价
《草业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箭筈豌豆是我国重要的肥饲兼用绿肥作物之一,麦田套复种箭筈豌豆是青海等西北地区重要的农牧结合措施.在青海农区,田间条件下分析了47份箭筈豌豆品种(系)分枝期和初花期地上部生物量、氮磷钾累积量及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变化.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不同箭筈豌豆品种氮磷钾吸收能力进行综合评价,以期筛选出适宜青海地区作绿肥栽培的品种(系).结果表明,47份箭筈豌豆资源初花期鲜草产量及氮磷钾累积量分别为21.33~47.31 t·hm-2、100.34~212.51 kg·hm-2、10.31~25.25 kg·hm-2和63.89~140.41 kg·hm-2.匈牙利初花期鲜草产量、氮钾累积量均最高,比当地主栽品种西牧333分别提高了58.92%、44.78%和54.40%.7501磷累积量最高,比西牧333提高了27.78%.两个时期生物量及氮磷钾累积量10个指标的主成分分析显示排名前五的品种分别为匈牙利、草原79-1、清水河麻箭豌(麻色)、324和黑皮741箭豌,匈牙利综合得分最高(6.84),751箭豌得分最低(-3.87).聚类分析显示,氮磷钾素吸收能力均聚为强、中、弱3类.氮素方面,吸收能力强的有4份资源,占8.51%,包括初花期氮累积量最高的匈牙利;吸收能力居中的有33份资源,占70.21%;吸收能力弱的有10份资源,占21.28%.磷素方面,吸收能力强的有7份资源,占14.89%,包括初花期磷素累积量最高的7501;吸收能力居中的有28份资源,占59.58%;吸收能力弱的有12份资源,占25.53%.钾素方面,吸收能力强的有8份资源,占17.02%,包括初花期钾累积量最高的匈牙利;吸收能力居中的有37份资源,占78.72%;吸收能力弱的有2份资源,占4.26%.47份箭筈豌豆资源的氮磷钾吸收能力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氮磷钾吸收强的分别有4、7和8份,这些资源平均吸氮量、吸磷量和吸钾量分别达到200.62 kg·hm-2、23.10 kg·hm-2和115.23 kg·hm-2.种植箭筈豌豆可显著降低分枝期和初花期土壤无机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能够充分利用休闲期土壤养分.综合来看,主成分分析显示排名前五的品种中匈牙利、草原79-1、清水河麻箭豌(麻色)和324表现较强的氮、钾吸收能力,草原79-1和匈牙利表现出较强的磷、钾吸收能力,可作为青海省有潜力的箭筈豌豆品种(系)在生产中验证.


木霉菌微生物菌剂对枸杞生长及土壤性状的影响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施用木霉菌微生物菌剂对柴达木地区有机枸杞生长发育、产量品质及土壤性状的影响,以"宁杞7号"为试验材料,使用5种不同用量的木霉菌微生物菌剂(A1、A2、A3、A4、A5)处理,以不施加木霉菌微生物菌剂(CK)为对照,对枸杞生长和土壤性状的变化进行了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与CK相比,施用木霉菌微生物菌剂促进了枸杞生长,枸杞的株高、冠幅、地径、结果枝长和SPAD值明显增加,A4(74.25kg·hm-2)处理的促生效果最佳.施用木霉菌微生物菌剂显著增强了枸杞的光合作用,其Pn、Tr、Gs、Ci较对照均显著增强,A4(74.25kg·hm-2)处理提升效果最佳.与CK相比,施用木霉菌微生物菌剂增加了产量,A4处理效果最好,较CK增产59.4%;施用木霉菌微生物菌剂可以改善果实品质,枸杞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枸杞多糖、甜菜碱、总黄酮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较CK显著提高,A3(59.40kg·hm-2)处理的效果最佳.施用微生物菌剂之后土壤有机质含量大幅提高,枸杞可直接吸收利用的碱解N、速效P、速效K等物质也大幅提高,且降低了土壤电导率,A3(59.40kg·hm-2)处理的土壤改良效果最明显.经综合评价后得出,不同用量木霉菌微生物菌剂处理下枸杞的生长状况均得到一定程度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得到改良,其中每公顷施用木霉菌微生物菌剂59.40kg·hm-2效果最好.


甘蓝型油菜叶绿素含量与产量关系研究及叶绿素主效QTL位点cqSPDA2连锁标记开发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前期以中双11(ZS11)作母本、QU作父本通过小孢子培养构建了一个包含282个株系的DH群体,并通过两环境表型考察及DH基因型分型,对甘蓝型油菜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值)进行分析和定位,在A2染色体21.87~22.91 Mb区间获得一个主效QTL,为了进一步明确甘蓝型油菜叶绿素含量与产量的关系,通过分子标记和KASP技术以ZS11作轮回亲本构建了叶绿素主效QTL单位点的近等基因系群体,基于DH群体和单位点近等基因系群体为研究材料,对苗期叶片叶绿素含量和产量性状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西宁和互助两个环境中,DH群体叶片SPAD值呈正态分布,双亲SPAD值呈极显著差异,F1的SPAD值呈偏高值分布,表明该性状为部分显性,且不同环境条件下,同一群体叶绿素的含量不同,高海拔和低温条件下SPAD偏高;在一定范围内,叶绿素SPAD值与单株产量正相关,且相关系数随样本量的减少而增加;单株产量在两组不同基因型近等基因系中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根据遗传连锁图置信区间,开发了2个多态性较好的共显性InDel标记和基于KASP技术的6个分型较好的SNP标记作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筛选的候选标记.本研究为油菜高叶绿素性状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了标记基础,为高光效新品种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SPAD值 近等基因系 产量 相关性 连锁标记


早熟结球甘蓝叶球农艺性状综合评价
《江苏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为建立早熟结球甘蓝综合评价体系,并筛选综合性状优良的早熟结球甘蓝品种.选用14个早熟结球甘蓝品种为材料,对测量的33个农艺性状指标进行变异分析、主成分分析、模糊综合评价以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结球甘蓝各性状变异系数介于4.68%~30.12%之间.各品种指标间存在差异,其中球叶数与中心柱高,中肋长与中肋外表面积,中肋中部厚度与中肋上部厚度、中肋下部厚度,中心柱下部宽度与中心柱表面积,叶皱缩度与叶球宽,中部叶间距与上部叶间距、下部叶间距,叶纵卷指数与叶侧卷指数、叶长、叶宽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提取了叶片着生、中心柱、叶球、厚度、质量、中心柱上部宽度因子,累贡献率为81.701%,表明以上6个为关键因子;计算因子综合得分并进行排序,排名前5的品种依次为20-H16、日本绿玉、20-H22、20-H18、XC60-3;对33个分析指标进行模糊综合评价,综合隶属函数得分排名结果与因子综合得分结果一致,表明该评价体系具有可行性.结果表明,20-H16综合得分最高,品质最优,可进一步作为甘蓝育种的材料.
关键词: 结球甘蓝 农艺性状 模糊综合评价 变异分析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