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在鱼类养殖应用的研究进展
《黑龙江畜牧兽医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水产品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鱼类养殖是水产养殖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养殖鱼类的产量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育种为提高养殖鱼类产量做出了重大贡献,为满足全球对优质蛋白日益增长的需求,亟需应用新技术加速育种进程,以进一步提升鱼类产量。基因编辑技术(包括ZFNs、TALLENS和CRISPR/Cas9)是目前加快遗传改良进程的重要工具,其中CRISPR/Cas9技术在编辑基因方面具有速度快、成本低、精度高等优点,因此在养殖鱼类基因编辑中的应用不断扩大。目前研究人员已对20多个鱼类养殖品种进行优良性状改良。文章总结了CRISPR/Cas9技术及其在鱼类养殖业中的应用及现状,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为CRISPR/Cas9技术在鱼类养殖中的应用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 鱼类养殖 CRISPR/Cas9 基因编辑 育种 性状


三角梅研究概况文献计量学简析
《中国花卉园艺 》 2024
摘要:近年来,三角梅已逐渐成为我国大宗主流观赏花卉,产业蓬勃发展,呈现出产品类型多、生产季节长、市场范围广、产业规模大的特点。相应地,三角梅领域相关研究也逐渐活跃,产出了体量庞大、内容多样的学术研究成果,为我国三角梅的资源基础研究和产业开发利用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为进一步认识国内外研究的发展脉络、研究近况和热点的演进趋势,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以公开发表的科技论文为数据样本,


香蕉AP2/ERFs超家族的重新鉴定及在果实采后成熟过程中的差异表达特性
《果树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在全基因组水平上重新鉴定香蕉A基因组中的AP2/ERF家族成员,研究其在香蕉果实采后成熟过程中的差异表达特性,明确可能参与香蕉果实成熟调控的关键基因。【方法】对香蕉A基因组中AP2/ERF家族成员进行系统进化、结构特征、蛋白质特性、保守结构域分析和两大类主栽品种巴西蕉(AAA)和粉蕉(ABB)果实采后成熟不同阶段的转录组分析。【结果】发现AP2/ERFs家族共有317个家族成员,分为AP2(49个)、ERF(253)和RAV(15)三个亚家族,他们不均匀地分布在染色体上。根据保守结构域和基因结构特征,ERF又分为a、b、c、d、e、f、h、i、j和k共10个亚类。转录组分析结果表明,在巴西蕉果实采后成熟过程中差异表达的AP2/ERFs家族成员有77个,其中高水平表达的有MaERF15、36、42和AP2-28。在粉蕉果实采后成熟过程中差异表达的AP2/ERFs家族成员有74个,其中高水平表达的有MaERF42和AP2-28。同时在巴西蕉和粉蕉果实成熟过程中差异表达的基因有57个,其中高水平表达的基因有MaERF15、42和AP2-28,只在巴西蕉果实中特异表达的有20个,只在粉蕉中特异表达的有17个。【结论】重新鉴定了香蕉AP2/ERFs超家族成员及其在果实后熟过程中的差异表达特性,为系统深入解析香蕉AP2/ERF基因功能奠定了基础,对为调控香蕉果实成熟提供靶标基因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关键词: 香蕉 AP2/ERFs 全基因组分析 果实成熟 差异表达分析


斯里兰卡瓦拉沉香中2个新的5,6,7-三羟基-2-(2-苯乙基)-5,6,7,8-四氢色酮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斯里兰卡来源瓦拉(Aquilaria walla)沉香中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从其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个2-(2-苯乙基)色酮类化合物,通过质谱、核磁共振等现代波谱学方法分别鉴定为(5R,6S,7S)-5,6,7-三羟基-2-(2-苯乙基)-5,6,7,8-四氢色酮(1)和(5R,6S,7S)-5,6,7-三羟基-2-[2-(4-甲氧基)苯乙基]-5,6,7,8-四氢色酮(2),均为新化合物。化合物1和2对脂多糖诱导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产生NO无抑制作用,MTT法表明对5株人肿瘤细胞不具有体外生长抑制作用,200μg/m L的化合物2对酪氨酸酶具有弱抑制作用,抑制率为(21.67±1.67)%。
关键词: 瓦拉沉香 5,6,7-三羟基-2-(2-苯乙基)-四氢色酮 酪氨酸酶抑制 新化合物


石斛兰新品种‘热科朝霞’
《园艺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热科朝霞’石斛兰是以‘红霞’为母本,‘水蜜桃’为父本,通过人工杂交选育出的优良新品种。植株中等,株高28~40 cm,每个假鳞茎1~2个花序,花序长30~40 cm,每花序花朵数8~11,花紫红色,平均长5.6 cm,宽6.0 cm,单朵花期平均52 d,整株花期2~3个月。是优良的盆花和切花品种,适合华南地区温室栽培。


采自海南省的环纹炭团菌属3个中国新记录种
《热带作物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形态学研究和分子系统发育分析的基础上,本研究报道了采集自海南省的环纹炭团菌属3个中国新记录种,分别为白色环纹炭团菌(Annulohypoxylon albidiscum)、班帕登环纹炭团菌(A. bahnphadengense)和斯普格环纹炭团菌(A. spougei)。根据国内采集标本材料,文中提供了3个新记录种形态特征描述和图示。基于ITS序列采用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法构建系统发育树,3个种均得到分子数据的支持。此外,将每种都与模式标本的特征进行比较,并讨论与相似物种的鉴别特征。研究标本现存放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大型真菌标本馆(FCATAS)。


昌江石碌铁矿排土场边坡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植物筛选
《热带农业科学 》 2024
摘要:以海南省昌江石碌铁矿排土场边坡3种修复植物香根草、皇竹草和猪屎豆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种植1年后对土壤重金属的富集转移情况,以期为矿山优势边坡修复植物的选择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种植3种边坡修复植物1年均可使石碌铁矿排土场土壤5种重金属砷(As)、镉(Cd)、铅(Pb)、镍(Ni)、铬(Cr)质量分数降低,污染指数呈下降趋势。种植香根草可使As的污染程度从重度污染降为轻度污染,种植皇竹草可使Pb的污染程度从轻度污染降低为无污染。3种植物均对Cd具有较好的富集作用,尤其是香根草,富集系数达到4.19,表明其对Cd的富集作用最好;其次为皇竹草,富集系数为2.59;猪屎豆对Cd的富集作用相对最低,富集系数为1.52;Cd在香根草和皇竹草体内主要囤积于根部,但在猪屎豆中则主要转移至地上部分。3种植物对除Cd以外的4种重金属的富集系数均小于1,属于规避型植物,可作为矿区植被恢复的先锋植物。


不同覆盖对圣女果秸秆简化静态堆肥与腐殖化进程的影响
《农业工程学报 》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热带圣女果种植分布广,产生的秸秆废弃物难收储.在热带高温多雨气候条件下,如何高效、简单、低成本实现圣女果秸秆的就地无害化与腐殖化还田,是热带圣女果秸秆废弃物处置利用面临的重要难题之一.该研究以构建秸秆简化、就地的静态堆肥工艺为目标,模拟了polytetrafluoroethylene(PTFE)分子膜、polyvinyl-chloride(PVC)塑料膜、无覆盖(即干秸秆原料)3种不同覆盖所形成的静态环境对堆肥理化性质与腐殖化进程的影响,结合冗余-相关性分析与二维相关傅立叶红外光谱阐明腐殖化的影响规律及其关键组分的分子结构演化机制.结果表明:3种覆盖下≥50℃高温期持续时间均超过 5d;促进产热-蓄热-保温能力上,由高到低顺序依次为:分子膜、无覆盖、塑料膜.秸秆堆肥过程中酸碱度、电导率、氮磷钾、容重升高,大颗粒破碎,小颗粒占比提高.覆盖塑料膜堆肥有效积温相对较低,有机碳损失相对较低,堆肥后有机碳降幅分别为 20.12%(分子膜)、4.63%(塑料膜)与 16.13%(无覆盖).相比于无覆盖,分子膜覆盖可以显著加快堆肥腐殖化进程;塑料膜覆盖堆肥虽能实现一定程度腐殖化,但腐殖化率最低.3种处理下腐殖化指数分别为 15.61%(分子膜)、9.95%(无覆盖)、6.17%(塑料膜).二维相关光谱表明木质纤维素分解产生的醌、醛、酮、多酚类化合物与氨基聚合,多酚缩合可能是秸秆腐殖酸合成的主要途径.分子膜与塑料膜覆盖下,重点调控物料结构与养分,并提高温度,是提高腐殖化效果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