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基于重测序的槟榔InDel标记开发及应用
《分子植物育种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槟榔是海南重要的热带特色经济作物,栽培品种‘热研一号’全基因组已经公布,为InDel标记的开发提供研究基础。本研究利用果实为长椭圆形的槟榔材料的重测序数据与参考基因组序列比对,在1号染色体上选取42个In Del位点设计引物,筛选出16对多态性好的引物对24份槟榔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评价,每个标记的信息多样性(PIC)值变幅为0.115 0~0.414 5,平均值0.325 8,进行聚类分析,在遗传相似系数0.64处将供试材料分为3组,一份来自云南的卵形果单独聚类为第Ⅲ组,来自台湾的2份资源与斯里兰卡的3份材料聚类为一个分支,大部分材料划分到第Ⅱ组,均为来自海南的栽培品种,表明国外收集引进的资源拓宽了海南栽培槟榔的遗传基础。本研究开发的InDel标记能有效地揭示不同材料间的遗传距离,反映种质资源之间的亲缘关系,将来可有效应用于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关联分析等方面的研究。


初榨椰子油加工技术的研究进展
《中国粮油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初榨椰子油是从成熟椰肉中提取的可食用油脂,在护肤护发、减肥、调节脂质代谢、维护心血管健康等方面具有显著功效,是近年来健康食品中的明星产品,市场消费规模也越来越大.加工技术与工艺是影响椰子油品质的关键因素,国内外学者除了在对传统干法和湿法加工技术进行优化升级外,在初榨椰子油的新型加工技术和工艺方面加大研究力度如超临界二氧化碳技术,也在油脂的营养功能价值挖掘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本文旨在归纳总结近年来初榨椰子油的加工工艺、油脂品质和功能特性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情况,以期为广大从业者和相关科研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不同木豆幼苗低温胁迫下的生理响应及耐寒性鉴定
《热带作物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木豆[Cajanus cajan (L.) Millsp.]为热区重要的粮饲兼用作物。为解析木豆响应低温胁迫生理特性及耐寒能力,本研究以8份木豆种质幼苗为试验材料,通过低温胁迫(4℃)处理,对木豆8个生理指标测定分析,运用隶属函数综合分析法鉴定其耐寒性。结果表明:随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木豆相对电导率(REC)和可溶性糖(SS)、丙二醛(MDA)、脯氨酸(Pro)的含量呈升高趋势,超氧化物气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随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呈先升后降之势,叶绿素(Chl)含量总体呈下降趋,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变化存在差异,仅P2中CAT活性差异显著。运用隶属函数综合评价木)豆耐寒性强弱为:缅甸木豆>海南儋州木豆>木豆(170306001)>木豆(060302216)>ICPL7086>木豆(南02137)>广西木豆>海南琼中木豆,且木豆耐寒性与Chl含量、SOD和POD活性呈显著相关,这些指标可以作为木豆耐寒性评价的可信指标。


海南椰子木维管束形态特征及其与物理力学性能的关系
《木材科学与技术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维管束是椰子木组织构造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承重单元,维管束的形态特征影响椰子木的宏观物理力学性能.以树龄40 a的海南高种椰子木(Cocos nucifera)为材料,以径向和高度方向为考察因素,分析维管束的分布密度、直径、横切面面积和总面积占比在株内的变异规律,并探究维管束总面积占比与密度、顺纹抗压强度等物理力学性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树株间,除了维管束总面积占比、抗弯强度有显著差异外,维管束其他形态特征和物理力学性能指标差异均不显著.在径向从内部向外部,椰子木维管束的分布密度、直径、横切面面积和总面积占比逐渐增大,与径向位置呈高度线性正相关;椰子木的密度和顺纹抗压强度等物理力学性能亦逐渐增大,与维管束总面积占比呈高度线性正相关.在高度方向从底部向上,维管束的直径和横切面面积逐渐减小,分布密度和总面积占比先增加后减少,与高度位置呈显著或高度相关.基于维管束总面积占比指标建立椰子木物理力学性能的模型,模型预测结果可为椰子木下锯方法和锯材质量分等提供依据.


五指毛桃鉴别及质量标准研究进展
《热带农业科学 》 2024
摘要:五指毛桃作为药食同源中药材具有悠久的应用史,主要有健脾补胃、行气利湿等功效。近年来,由于过分采挖、种植品种混杂及茎枝等不同部位混用,导致五指毛桃质量良莠不齐,真假难辨。本综述查阅了国内外近20年来的文献资料,总结五指毛桃的功效、鉴别方法及现行质量标准,旨在为五指毛桃准确鉴别及标准化质量评价体系建立提供参考。


CRISPR/Cas9技术在热带作物育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热带地区种植的香蕉、番木瓜、甘蔗、木薯、天然橡胶、油棕等热带作物,是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的原材料,而且为我国热带与亚热带地区的主要农业产量和经济增长做出了贡献。然而,这些作物的现代分子育种受其生物学特性和遗传复杂性的严重阻碍,多倍化、杂合性、无性繁殖、童期长和植株高大等问题导致热带作物的传统杂交育种周期长、难度大、进展慢。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为热带作物育种带来了新途径和新机遇。CRISPR/Cas9系统介导的基因组编辑技术以其更高的靶向效率、多功能性和易用性,已被广泛应用于植物基因组编辑育种中。近年来,该技术在香蕉、木薯、天然橡胶、甘蔗等热带作物上也实现了广泛应用。本文介绍了基于CRISPR-Cas9系统的基因组编辑、CRISPR-Cas9在热带作物改良中的应用进展以及所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同时对热带作物基因编辑育种方面提出建议,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思路,并为进一步开发应用该技术以有效改良热带作物的植物性状提供参考。
关键词: 热带作物 基因组编辑 CRISPR/Cas9


16个矮蕉品种(系)组织培养条件优化
《中国果树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矮蕉品种(系)的培育与推广有助于减少台风损失及降低劳动力、物资成本,提高产业效益,前期已筛选、培育了一批矮蕉品种(系),具备推广潜力,但组培、快繁的效率非常低,为此,开展矮蕉品种(系)组织培养技术的筛选和优化,以推进矮蕉品种(系)的应用。结果表明:矮蕉品种(系)启动增殖、继代培养、生根培养所需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水平均低于常规对照品种巴西蕉;巴西蕉最适宜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为4.0 mg/L 6-BA+0.1 mg/L NAA(启动增殖)、3.0 mg/L 6-BA+0.2 mg/L NAA(继代培养)、0.3 mg/L NAA(生根培养);矮蕉品种(系)的最佳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为1.0~2.0 mg/L 6-BA+0.05~0.1 mg/L NAA(启动增殖)、1.0~2.0 mg/L 6-BA+0.05~0.1 mg/L NAA(继代培养)、0.1~0.2 mg/L NAA(生根培养),诱导率、增殖率、有效芽率及根系发育均接近巴西蕉。研究结果有助于矮蕉品种(系)组培苗的生产、外源植物生长调节剂调控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以及矮蕉品种的推广。
关键词: 矮蕉品种(系) 组织培养 植物生长调节剂 体系优化


全球健康信息采纳行为研究热点与前沿分析
《现代情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SCI
摘要:[目的/意义]对全球健康信息采纳行为的研究热点与前沿进行深入分析,旨在展现该领域的研究进展,提供研究方向和方法参考。[方法/过程]运用VOSviewer等工具对现有研究成果的发文情况进行可视化分析,以揭示本领域的发展趋势和研究热点。[结果/结论]国外文献聚焦4个主题:健康信息采纳的行为机理、影响因素以及健康信息采纳行为视域下的服务框架、公众决策;国内文献聚焦3个主题:在线健康社区信息采纳的影响因素研究、健康信息采纳视域下的健康传播研究、健康信息采纳行为的预测分析。研究前沿主要聚焦两个方面:针对健康信息采纳行为的模型构建、影响健康信息采纳行为的用户特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