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0450条记录
2株有效抑制剑麻斑马纹病菌的生防细菌鉴定

热带作物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剑麻斑马纹病是一种由烟草疫霉(Phytophthora nicotianae)引起的传染性病害,导致剑麻出现叶斑、茎腐和轴腐的症状,对剑麻纤维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目前,剑麻斑马纹病的防治主要采取以农业栽培措施为主,抗病育种和化学药剂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策略,但是农业防治人工成本高,工人操作技术参差不齐;抗病育种难度大,周期长;化学防治受剑麻叶片表面带有蜡质层的影响,存在药液不易吸附的问题,而且大量施药也容易造成病原抗药性提高和环境污染.因此,开发防治剑麻斑马纹病的生防菌资源,探索综合防控新途径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以烟草疫霉菌为靶标菌,通过五点对峙法筛选,获得 2 株生防菌PpHyHNCJ2 和PpHyHNCJ5,其菌丝生长抑制率分别为 85.92%和 83.10%.通过对烟草疫霉菌菌丝显微结构进行观察发现,菌株 PpHyHNCJ2 和 PpHyHNCJ5 均抑制了烟草疫霉菌菌丝的生长,生防菌对峙的烟草疫霉菌出现菌丝体膨大增粗、分枝畸形、缠绕等现象.基于细胞形态、生理生化反应以及 16S rDNA基因序列比对分析,菌株PpHyHNCJ2 和PpHyHNCJ5 鉴定为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进一步研究显示菌株 PpHyHNCJ2 和 PpHyHNCJ5 均具有广谱拮抗作用,能够很好地抑制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a)、大豆疫霉菌(P.sojae)、瓜疫霉菌(P.melonis)、棕榈疫霉菌(P.palmivora)、豇豆疫霉菌(P.vignae)、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黑曲霉菌(Aspergillus niger)、暹罗刺盘孢菌(Colletotrichum siamense)等 11 种病原菌的生长.此外,菌株PpHyHNCJ2 和PpHyHNCJ5 具有解有机磷能力、解无机磷能力、解钾能力、固氮能力和产铁能力,可为作物的良好生长提供条件.结果表明,菌株PpHyHNCJ2 和PpHyHNCJ5 对剑麻斑马纹病的防治具有良好的潜力,可为剑麻斑马纹病的生物防治提供基础材料.

关键词: 剑麻斑马纹病 烟草疫霉菌 生防菌 促生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木薯MeEIN3.1基因克隆及其在采后生理性变质中的信号转导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ethylene insensitive 3/ethylene insensitive-like 1(EIN3/EIL1)是乙烯信号通路的重要成员,克隆并分析其在木薯块根采后生理性变质(post-harvest physiological deterioration, PPD)过程中的表达情况,可以为深入研究乙烯信号在木薯块根PPD过程中的功能提供参考。【方法】通过RT-PCR技术从木薯栽培品种SC8中克隆得到了木薯MeEIN3.1基因,然后对MeEIN3.1基因的遗传进化关系、结构域、蛋白质结构、理化性质等进行分析。对MeEIN3.1蛋白进行亚细胞定位,并通过荧光定量PCR和酵母双杂交技术对MeEIN3.1基因在木薯块根PPD过程中的表达水平以及下游互作转录因子进行分析。【结果】MeEIN3.1基因的长度为1 452 bp,编码483个氨基酸残基,等电点和分子质量分别为5.08和55.12 ku,氨基酸序列包含7个EIN3/EIL1结构域,和橡胶HbEIN3-like基因的亲缘关系最近,序列一致性为69.35%。MeEIN3.1蛋白的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该基因位于细胞核。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在木薯块根的PPD过程中MeEIN3.1基因的表达量和对照0 h相比,表现为显著上升趋势,即MeEIN3.1基因的表达受到PPD过程的诱导。另外,酵母双杂交结果显示MeEIN3.1能够与MeERF1.2和MeERF1.3产生互作。【结论】MeEIN3.1基因的表达在采后过程中受到诱导,推测其通过下游转录因子MeERF1.2和MeERF1.3进行乙烯信号转导来参与木薯块根的PPD过程。

关键词: 木薯 乙烯 EIN 活性氧 采后生理性变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六个荔枝品种的挥发性香气成分比较分析

南方农业 2024

摘要:为了丰富了荔枝品种香气数据,为荔枝果实风味鉴赏提供理论依据,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分析法测定6个荔枝品种观音绿、岭丰糯、桂味、妃子笑、灯泡荔和御金球的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组分,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观音绿和御金球的总离子图较相似,妃子笑的峰型与其余5个品种不相似;不同荔枝品种的香气物质主要由烯类、醇类、醛类及烷烃化合物组成,桂味和灯泡荔的香气组分差异小,观音绿、岭丰糯和御金球的香气组分差异较小,表明6个品种香气组分和相对含量具有独特性。

关键词: 荔枝品种 香气 顶空固相微萃取 GC-MS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有机物料对盐碱地改良效果的研究进展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土壤盐碱化是全球影响较大的一种土壤退化形式,对农业生产有着耕作困难、作物减产的影响,而有机物料作为一种可循环利用且副作用较小的资源,是应用于改良盐碱地的较为有效的修复方法。汇总了不同的有机物料(粪肥、植物残体、社会生活副产品和加工产品等)对于盐碱地的改良效果,包括土壤的物理性质(土壤容重、渗透性、孔隙等)、化学性质(土壤养分、pH值、阳离子交换量等)和生物性质(微生物活性、酶活性、微生物丰度等)方面的具体响应。为了进一步改善盐碱地的状况,防止土壤退化,综述了不同有机物料对盐碱地的具体改良效果并总结了物料的使用方法,以期为后续盐碱地改良的研究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关键词: 有机物 土壤改良 盐碱地 生物炭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木薯块根灰分和水分近红外光谱预测模型的构建与优化

热带生物学报 2024

摘要:为快速检测木薯的灰分和水分含量,以同地块同一时期木薯种质资源为材料进行建模,采用GB 5009.3—2016和GB/T5009.4—2016法对木薯灰分和水分含量进行测定,同时使用近红外光谱分析仪对137份样品进行光谱采集,利用TQ Analyst 9.0分析软件,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构建木薯灰分和水分近红外定标模型。实验结果显示,木薯灰分、水分模型相关系数(R)分别为0.94、0.93,校正均方根误差(RMSEC)分别为0.22、0.48,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分别为0.21、1.46,交叉验证均方差(RMSECV)分别为0.40、1.54;选用未参与建模的20份木薯种质资源对该模型进行外部验证,预测值与真实值进行差异性分析(P>0.05),P值分别为0.464、0.459说明差异无显著性,表明该模型可适用于木薯灰分和水分检测。

关键词: 木薯 灰分 水分 近红外光谱 预测模型 快速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椰林间作中纳米铁对鹧鸪茶叶片生长、光合及化学特征的综合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林下间作鹧鸪茶可破解用地瓶颈制约,应用绿色纳米技术提高其复合种植成效具有重要意义.为明确纳米铁在椰林间作鹧鸪茶中的调控作用,以鹧鸪茶一年生苗为研究对象,开展林下栽培试验,探讨 5 个浓度的纳米铁处理(CK:0 mg/L,T1:25 mg/L,T2:50 mg/L,T3:75 mg/L,T4:100 mg/L)对鹧鸪茶叶生长、光合及化学特征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第一次纳米铁处理后,仅 T3 处理的鹧鸪茶叶长、叶宽和叶干重显著高于 CK,但所有处理叶片数均显著多于CK.4 个浓度纳米铁处理的鹧鸪茶叶绿素含量与CK相比显著增加 14.96%(T1)、16.18%(T2)、17.91%(T3)、20.58%(T4).随纳米铁浓度提高,鹧鸪茶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PSⅡ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和表观电子传递速率(ETR)均呈增加趋势.第二次纳米铁处理后,T1、T3、T4 处理的鹧鸪茶叶长、叶宽、叶干重、叶片数均显著高于 CK.各处理的鹧鸪茶叶绿素含量相比 CK 显著提升 10.28%(T1)、7.53%(T2)、11.13%(T3)、11.41%(T4).随纳米铁浓度提高,鹧鸪茶叶片Pn、Tr和Gs显著增加,但浓度达到T3 时,以上3 项指标显著降低.鹧鸪茶叶片 PSⅡ潜在活性(Fv/Fo)和Fv/Fm也在 T3 处理中显著降低.2 次处理后,与CK相比,鹧鸪茶叶片黄酮、脂肪和灰分含量在T1 处理中显著增加,其脂肪和灰分含量随纳米铁浓度提高有所下降.因此,纳米铁对林下鹧鸪茶生长具有积极调控作用,但浓度过高会抑制其光合生长,使用浓度在 25~50 mg/L为宜,本研究可为椰林间作鹧鸪茶中纳米铁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纳米铁 椰林间作 鹧鸪茶 光合作用 生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推进新时代区域乡村建设调查研究的一部力作——《海南乡村建设调查研究》评介

武陵学刊 2024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直面“大国小农”的基本国情,中国在从农业大国迈向农业强国的进程中,必须高度重视乡村建设行动。然中国地广人多,不同区域之间乡村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差异显著,乡村建设行动必须从地方实际出发。在此背景下,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科技信息研究所热区乡村振兴创新团队核心专家金丹、赵松林、张丽英所著《海南乡村建设调查研究》一书,历经三年筹备,于2022年2月恰逢其时地出版了。研究团队足迹遍布海南、广东、广西、云南等热区省份(自治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间作模式对胶园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间作模式对胶园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为今后橡胶林下间作模式优化和间作栽培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Biolog-ECO技术研究土壤微生物代谢功能特征,分析不同间作胶园土壤微生物碳源代谢活性和多样性的差异。【结果】土壤微生物对碳源利用在培养216 h时达到稳定,不同处理的平均吸光值AWCD依次为橡胶/王草间作>橡胶/咖啡间作>橡胶/益智间作>纯林胶园。间作模式不仅增加了土壤微生物利用的碳源种类,还增强了碳源代谢活性,橡胶/王草间作土壤微生物对碳水化合物类、氨基酸类、酚酸类、羧酸类、多聚物类的代谢能力较强,橡胶/咖啡间作土壤微生物对胺类的代谢能力较强。主成分分析表明,间作胶园与纯林胶园之间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特征差异显著,橡胶/王草与橡胶/咖啡、橡胶/益智间作之间差异显著,橡胶/咖啡与橡胶/益智间作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不同间作模式提高了胶园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各处理之间的AWCD值和McIntosh指数差异显著,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无显著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胶园土壤微生物碳源代谢功能与土壤环境因子密切相关,土壤含水量、pH、有机质是影响胶园土壤碳源代谢差异的主要因子。【结论】橡胶林下间作王草、益智和咖啡作物有利于改善土壤生态环境,促进土壤碳源利用,提高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

关键词: 间作 胶园 土壤微生物 碳源代谢 功能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番木瓜畸形花叶病毒HC-Pro蛋白的原核表达与纯化

分子植物育种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番木瓜畸形花叶病毒(papaya leaf distortion mosaic virus,PLDMV,Potyvirus属)是目前威胁中国番木瓜种植的主要病原之一.辅助成分-蛋白酶(helper component-proteinase,HC-Pro)是PLDMV编码参与病毒运动、复制、媒介传播、基因沉默抑制的多功能蛋白.为了获得HC-Pro基因的纯化蛋白,本研究通过密码子优化HC-Pro基因序列,成功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ET-30a-HCPro,经IPTG诱导后实现HC-Pro在大肠杆菌中的原核表达,在0.5 mmol/L IPTG,20 ℃条件下诱导过夜时其表达量最高;破碎菌体后,SDS分析全菌、破碎上清以及沉淀中目标蛋白的表达量,结果显示重组HC-Pro蛋白主要以不可溶的包涵体形式在沉淀中表达;进一步溶解包涵体通过Ni-NTA层析柱进行纯化,在500 mmol/L浓度咪唑下可以获得分子量大小约为54 kD的HC-Pro重组蛋白;Western Blot分析纯化后的目标蛋白,结果显示54 kD处有明显的条带,与预期的HC-Pro重组蛋白大小一致.本研究成功表达并纯化获得了 PLDMV重组蛋白HC-Pro,为后续抗体制备和探究其功能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番木瓜畸形花叶病毒 HC-Pro 原核表达 纯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南省菠萝生产比较优势分析及提升策略

热带农业科学 2024

摘要:菠萝是海南热带水果的重要组成部分,菠萝产业的发展对促进海南热带特色农业的高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围绕海南省菠萝生产比较优势,基于区位商(LQ)、规模优势指数(SAI)、效率优势指数(EAI)、综合比较优势指数(AAI)等4个指标的数理统计及比较,对海南、广东、云南、广西、福建五个菠萝主产区的比较优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海南省菠萝生产相对于其他主产省(区)而言,具有较高的规模比较优势和综合比较优势,专业化水平突出,但缺乏效率优势;从整体来看,海南菠萝生产比较优势呈现下降趋势,结合竞争力分析和发展实际,从生产管理技术、机械化水平、品种结构调整等3个方面提出了促进海南菠萝产业高效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菠萝 海南 比较优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