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基于TOPSIS法对和田地区温室番茄滴灌方案优选研究
《节水灌溉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确定和田地区日光温室越冬茬番茄适宜的灌溉指标,进而为该地区设施农业的科学灌溉提供理论依据,于2020年10月至次年4月,以番茄"粉保利"为材料,在新疆昆玉市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进行了灌溉试验.设置了4种土壤水分下限处理T1、T2、T3和CK(分别为田间持水率的45%、60%、70%及80%),利用TOPSIS法对滴灌方案进行综合评价优选.研究表明:T3水分下限处理与CK处理相比可提高番茄产量7.5%,T1处理番茄产量最低.随着番茄水分下限升高,灌水量增加,灌溉水利用效率和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降低.降低水分下限对番茄可溶性固形物(TSS)、可溶性糖、Vc、可滴定酸含量和果实硬度影响显著(P<0.05).采用TOPSIS法,对番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灌溉水利用效率及品质综合评价,得出适宜本地区越冬茬番茄滴灌水分下限最优处理为T3(70%田持)处理.
关键词: 新疆和田 滴灌 日光温室番茄 水分下限 产量 品质 综合评价 亏水灌溉


新疆叶城两种主栽红枣土壤养分、微生物多样性与营养品质的比较分析
《微生物学杂志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比较新疆叶城两种主栽红枣—骏枣与灰枣的土壤养分、微生物多样性和枣营养品质之间的差异,分析土壤养分、微生物与枣营养品质之间的相关性,从土壤养分、微生物角度研究枣营养品质的影响因素。通过化学分析法测定叶城骏枣与灰枣土壤养分、枣营养品质指标,高通量测序分析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将土壤养分和微生物优势门属微生物进行冗余分析,研究枣营养品质指标与土壤养分、微生物功能类群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新疆叶城两种主栽红枣土壤的全氮、速效氮、有机质含量显著不同;细菌群落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土壤TN(全氮)值,真菌群落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土壤AN(速效氮)值。两种主栽红枣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显示,骏枣土壤微生物在细菌水平上具有更高的物种丰富性和多样性,薄壁杆菌属(Gracilibacillus)、芽胞杆菌目(Bacillales)等溶磷微生物、固氮微生物等功能土壤微生物相对丰度和占比较高,差异显著;枣营养品质,尤其是不可溶膳食纤维、Fe、K、Zn的含量差异明显。而不可溶膳食纤维、K、蔗糖含量与TP(全磷)、OM(有机质)存在显著负相关;Fe、Zn含量与薄壁杆菌属、芽胞杆菌目等九类功能微生物存在显著正相关;Mg、可溶性糖、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与Paenibacillaceae存在显著负相关。相关性结果表明,新疆叶城两种主栽红枣的枣营养品质与土壤养分、微生物功能类群具有密切的联系,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也影响着枣果的营养品质。
关键词: 红枣 土壤养分 微生物多样性 营养品质 相关性 微生物功能类群


增施铃肥对化学封顶棉花光合特性、秋桃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化学封顶会加快棉花衰老进程,造成棉花养分供应不足,影响顶部棉铃正常发育,导致棉花顶部不结铃、结铃少、铃质量低,最终影响产量。为解决该问题,以J206-5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设置2个铃期增施尿素处理[0 kg/hm2(N0)和150 kg/hm2(N1)],副区设置4种铃期叶面肥喷施处理[不喷施叶面肥(F0)和喷施1%硫酸钾(F1)、0.1%硼酸盐(F2)、0.3%磷酸二氢钾(F3)],共8个处理,探究化学封顶条件下增施铃肥对棉花光合能力、秋桃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棉花功能叶SPAD值在增施铃肥后21 d达到峰值,所有处理中以N1F3处理SPAD值最高,较N0F0提高15.02%。增施铃肥后21 d,N0水平下F3、F1、F2处理净光合速率(Pn)分别较F0处理显著提高20.72%、17.71%和14.42%,N1水平下,F3、F1处理分别较F0处理显著提高20.00%、11.81%。增施铃肥处理的秋桃棉铃长度、体积均高于N0F0处理,其中除N0F2处理外,各处理秋桃棉铃长度均与N0F0处理差异显著。在同一氮肥水平下,F1—F3处理秋桃棉籽与纤维干质量均高于F0处理;N0水平下,F1与F3处理棉籽、纤维干质量分别较F0处理显著提高31.43%、25.53%与38.57%、35.46%;N1水平下,F1—F3处理棉籽干质量较F0处理显著提高32.92%、17.39%、37.89%,F1与F3处理的纤维干质量分别较F0处理提高23.81%与32.65%。增施铃肥各处理的秋桃单铃质量与籽棉产量均高于N0F0处理,其中N1F3处理秋桃单铃质量最大(6.18 g),较N0F0处理显著提高14.44%;除N0F2、N1F0、N1F2处理外,各处理籽棉产量均显著高于N0F0处理,其中N1F3处理籽棉产量最高,达7 273.35 kg/hm2,较N0F0处理显著提高30.20%。综上所述,基于棉花化学封顶且纯氮施用量为南疆常规水平300~375 kg/hm2条件下,建议于棉花铃期增施尿素150kg/hm2配合叶面喷施0.3%磷酸二氢钾,可提升棉花光合能力,利于秋桃生物量的积累,增加棉花秋桃数量及单铃质量,进而提高棉花产量。
关键词: 棉花 化学封顶 增施铃肥 秋桃发育 光合特性 产量


鲜食枣果实发育期糖酸组分含量及比例的变化
《北方园艺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以新疆喀什地区3个鲜食枣(Zizyphus jujuba Mill.)品种果实为试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 C)对"冬枣""伏脆蜜""京沧1号"3个鲜食枣品种果实发育过程中糖类和有机酸类各组分含量进行测定,比较不同品种间的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糖酸积累差异,以期为揭示其动态变化规律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3个鲜食枣品种果实中糖以蔗糖为主,且属蔗糖积累型果实,糖组分含量随果实发育呈整体上升趋势;有机酸以苹果酸为主,且属苹果酸型,酸组分含量随果实发育呈先增加后下降趋势;糖类和有机酸类各组分间各自存在一定相关性;蔗糖和苹果酸是3个鲜食枣品种果实全红期糖酸组分首要指标.


1961-2022年新疆棉花花铃期高温热害时空变化规律研究
《棉花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高温热害是新疆棉花花铃期最主要的气象灾害,严重制约着棉花的安全生产。明确该地区高温热害的演变特征,为科学制定防灾减灾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新疆植棉区55个国家基本气象站1961―2022年日最高气温资料以及24个棉花气象观测站1991―2022年棉花开花期、吐絮期观测资料,结合棉花花铃期高温热害监测指标,利用气候倾向率、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分析方法,揭示新疆棉花花铃期不同等级高温热害的时间和空间变化规律。【结果】1961―2022年新疆植棉区花铃期日最高气温、极端高温(日最高气温≥38.0℃)和极端高温累计日数呈极显著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16℃·(10 a)-1、0.07℃·(10 a)-1和0.45 d·(10 a)-1。新疆各植棉区棉花花铃期高温热害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均呈增加趋势。1961―2022年东疆亚区96.0%以上的年份发生了不同等级的花铃期高温热害,南疆亚区花铃期轻度和中度热害发生频率分别为88.7%和51.6%,北疆亚区花铃期轻度热害发生频率为64.5%。【结论】新疆植棉区花铃期高温热害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呈现出“东强西弱,南多北少”的区域性特征。新疆植棉区应注重耐高温棉花品种的选育与应用推广,合理调整棉花种植布局,加强气象灾害监测与预警工作,保障新疆棉花生产安全稳定发展。


气单胞菌属低温淀粉酶基因改造与原核表达
《新疆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获取低温淀粉酶基因,分析其相关功能,为工业生产上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气单胞菌(Aeromonas)LA77 为出发菌株克隆低温α-淀粉酶基因,以BL-21(DE3)为宿主菌进行克隆.分析其它已知气单胞菌属低温α-淀粉酶基因同源性,设计特异引物,PCR扩增获得C13 片段,将其克隆到pMAL-2X,转化到BL-21(DE3)中,筛选蓝白斑,验证PCR及EcoRⅠ和HindⅢ的双酶切,获得高效表达生物工程菌株pMAL-2X-C13.设计定点突变引物,以 pMAL-2X-C13 为模板,获得低温淀粉酶基因突变株三株 C19、C29、C43.[结果]表达蛋白的分子大小为114kD,突变菌株C19 蛋白表达量均高于pMAL-2X-C13.[结论]低温淀粉酶基因突变株C19 比原始菌株pMAL-2X-C13 淀粉酶基因蛋白表达量更高.


农业遥感应用现状与展望
《农业展望 》 2024
摘要:农业遥感是以遥感技术为核心,融合农学、地理信息等多学科知识的综合性交叉学科,可实现农业资源空间分布信息的高效获取及管理,常用于农作物长势监测、产量预测、灾害评估等领域.本研究通过对国内农业政策和国内外农业遥感发展的文献收集、整理,揭示了遥感技术对国内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和意义,对当前农业遥感在土地资源勘测、农作物种植环境监测、农作物长势监测与产量评估、农业灾害监测与应急管理等方面的应用现状进行梳理,并结合农业遥感的技术特点和农业发展的需求,对未来农业遥感技术发展与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抗旱节水玉米品种筛选试验
《农村科技 》 2024
摘要:为筛选出抗旱节水玉米品种,利用新疆干旱半干旱生态条件和完善的膜下滴灌技术,选取6个玉米品种,设置3个灌水量处理,分别为667米2滴水400米3、330米3、260米3,即正常灌水处理、比正常灌水节水17.5%处理、比正常灌水节水35%处理,分析不同玉米品种在不同灌水量处理下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供试的6个玉米品种中,和育187和华美1号在正常灌水条件下产量较高,667米2产量分别为903.72、832.63千克,在全生育期节水17.5%和35.0%条件下抗旱性等级均为强,可以作为抗旱节水的玉米品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