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5920条记录
菜豆(油豆角)炭疽病菌的分离鉴定及抗病资源筛选

中国蔬菜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对侵染菜豆(油豆角)品种群的炭疽病菌进行分离鉴定,并对该品种群进行抗炭疽病资源筛选。结果表明,通过形态学和分子鉴定,确定从油豆角炭疽病样本中分离纯化的病原菌为菜豆炭疽菌。利用该菌液分别侵染48份油豆角品种的苗期叶片和成熟期嫩荚,发现苗期抗病品种为44份,感病品种为4份,其中1份为高感品种;成熟期抗病品种为40份,感病品种为8份,其中高感品种为3份。以叶片和荚的病情指数为变量显示苗期和成熟期的抗性呈极显著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Kendall:0.315,Spearman:0.411。

关键词: 菜豆(油豆角) 炭疽病 抗病资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小豆挤压膨化产品的质量性状分析

食品工业科技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确定红小豆挤压膨化产品质量性状与工艺参数间关系,初步构建产品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挤压膨化产品的开发利用、质量管理及标准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回归旋转实验研究物料水分、螺杆转速和膨化温度对挤压产品质量性状(膨化率、吸水性指数、水溶性指数)的影响。采用相关性分析法研究各质量性状间的相关关系。结果:挤压工艺参数影响红小豆膨化产品质量性状的顺序为膨化温度>物料水分含量>螺杆转速,膨化温度和物料水分含量显著影响产品质量性状,螺杆转速影响不显著;挤压产品质量性状中,吸水性指数与水溶性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红小豆挤压膨化工艺参数与产品质量性状间相关性显著,在应用中要根据所需的质量要求选择恰当的工艺参数。

关键词: 红小豆 挤压膨化 质量性状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根瘤菌对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及大豆农艺性状的影响

大豆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施用根瘤菌条件下,大豆不同生育期土壤中微生物数量的动态变化及其对大豆农艺性状的影响,于大豆苗期、花期、结荚期、鼓粒期、成熟期分别对大豆根际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采用平板计数法进行数量测定;于大豆成熟期对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数目随大豆生育期不同而发生变化。与对照相比,根瘤菌的施用均增加了除花期外各时期土壤中细菌的数量,在结荚期、鼓粒期和成熟期,增加了土壤真菌数量,在结荚期和成熟期增加了土壤放线菌数量;根瘤菌的施用增加了大豆的株高、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且有效增加了大豆产量,与对照相比增产19.44%。

关键词: 大豆 土壤微生物 根瘤菌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MC4R与Leptin、MC3R和CCKAR基因的互作研究

华北农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4个与采食量相关功能基因可能存在的互作关系,采用基因重组的方法构建了黑素皮质激素受体-4(MC4R)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采用脂质体法将该表达载体转染入成纤维细胞,瞬时转染24 h后,采用Real-timePCR的方法检测和分析了Leptin、黑素皮质激素受体-3(MC3R)和猪缩胆囊素受体(CCKAR)基因mRNA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成纤维细胞中,过表达MC4R基因后,Leptin、MC3R和CCKAR基因的mRNA水平均无显著变化。据此推测,MC4R基因与其他3个基因虽都参与调节动物的采食量,但很可能是通过不同的调控路径来发挥功能的。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 MC4R Real-timePCR 过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野生大豆接种大豆疫霉根腐病菌后总多酚含量的变化

作物杂志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豆疫霉根腐病是由大豆疫霉菌(Phytophthora sojae Kaufmann&Gerdemann)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大豆生产的土传性病害,可在大豆生长的各个时期对其造成危害。总多酚(polyphenol)是植保素的重要组成成分,与植物抗病性密切相关。研究将抗感不同的野生大豆接种大豆疫霉菌,并测定其根、茎、叶中总多酚的含量。结果表明:接种大豆疫霉根腐病菌后,抗感野生大豆根、茎、叶中总多酚活性在病程的大部分阶段均高于相应对照。总体而言,抗病野生大豆总多酚类物质含量变化幅度(30%,55%,-40%,-100%)高于感病野生大豆(20%,35%,50%,90%)。

关键词: 大豆疫霉根腐病 野生大豆 总多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龙江省大豆灰斑病菌生理小种及遗传关系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调查黑龙江省大豆灰斑病菌(Cercospora sojina)的生理小种类型,分析黑龙江省大豆灰斑病菌各生理小种间的亲缘关系。【方法】2006—2011年,对黑龙江省进行大豆灰斑病样本的采集和病菌的分离。利用11对SSR引物对黑龙江省的24个灰斑病菌菌株进行EST-SSR基因型分析。【结果】共分离获得大豆灰斑病菌2 674株,鉴定出1—15号共15个生理小种。SSR结果共检测出等位变异46个,平均每个位点为4.2个,相似系数范围为0.091—0.956,平均相似性系数达到0.589。聚类分析结果与大豆灰斑病菌小种类型呈现出较高的相关性。【结论】黑龙江省大豆灰斑病菌间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大豆灰斑病菌的亲缘关系与生理小种类型密切相关,与采集年份、采集地点相关性不大。

关键词: 大豆灰斑病菌 生理小种 基因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沼渣与化肥配施对大豆田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为保障大豆可持续生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沼渣与化肥配合施用对大豆田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果]与不施肥对照(C1)相比,施入沼渣肥3年后,土壤容重降低,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以及田间持水量提高,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都明显增加。土壤微生物(真菌、细菌、放线菌)在不同大豆生育期规律不一。总的来说,开花期―结荚期表现活跃,在苗期和成熟期动态变化一致。[结论]沼渣与化肥配施可明显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

关键词: 沼渣 化肥 土壤特性 土壤微生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测定及方法研究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利用免疫亲和柱对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的特异吸附性,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样品进行测定.研究了提取方式、样品粒度、样品溶液稳定性、振荡提取时间等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当标准曲线在0~2.0μg/mL之间,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达到0.999 1.检测结果 RSD小于8.0%,不同水平的加标回收率处于92.0%~107.4%之间,通过回收率试验和标准物质试验验证了方法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关键词: 小麦 免疫亲和柱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混施对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大豆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按尿素种类和施肥量共设6个处理,研究控释尿素和普通尿素混施对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控释尿素和普通尿素混施能够提高大豆不同生育期的株高和干物质积累量,且T6(控释尿素100%)提高最多。从R2到R6时期,叶绿素含量逐渐增加,R4和R2期施肥各处理与对照相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处理T4(控释尿素50%+常规尿素50%)叶绿素值最高,但各施肥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叶面积指数(LAI)值先增大后减小,R4时期最大,施肥处理LAI显著高于不施肥对照,且以处理T4最佳。控释尿素和普通尿素混施极显著提高了大豆的产量,且以T4处理产量最高。控释尿素不同比例混施能够提高蛋白质含量,降低脂肪含量,并使蛋脂总量增加。综合试验结果可知,控释尿素50%+常规尿素50%为最佳混施比例。

关键词: 控释尿素 混施 大豆 农艺性状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寒地春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对花前夜间增温的响应

应用生态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田间开放式夜间增温试验方法,研究雨养农区寒地春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对花前夜间增温的响应.结果表明:夜间增温条件下,0~10cm耕层土壤夜间温度升高1.7℃,土壤水分略有下降;夜间增温使春玉米物候期明显提前,花前生育期缩短1d,花后生育期延长1d;夜间增温明显促进春玉米幼苗生长,提高根系长度,单株绿叶面积和棒三叶面积分别比对照提高13.5%和14.6%;与对照相比,春玉米地上生物量和籽粒产量分别显著增高8.2%和9.3%,百粒重显著增高7.1%.东北地区气候变暖尤其是日最低温度升高对春玉米的直接影响效应可能以增产为主.

关键词: 气候变暖 东北 春玉米 田间增温 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