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市售香蕉15种酚酸化合物含量的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明香蕉中酚酸化合物的种类及含量,本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法对香蕉果肉样品进行分析,并对色谱、质谱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香蕉富含多种酚酸化合物,且酚酸化合物主要以游离酯型和结合型存在。含量较高的2种酚酸为异阿魏酸(112.54~370.34μg/g)、阿魏酸(83.96~157.54μg/g)。酚酸含量由高至低依次为异阿魏酸>阿魏酸>对香豆酸>3,5-二羟基苯甲酸>芥子酸>香草酸>咖啡酸>对羟基苯甲酸>鞣花酸>丁香酸>反式肉桂酸>水杨酸。方法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检出限低、线性范围宽、灵敏度高,定量结果准确、可靠,适用于实际样品检测;香蕉样品酚酸组分与含量检测结果可为香蕉的营养成分和功能活性物质评价提供参考。
关键词: 香蕉 酚酸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知识图谱的天然橡胶研究热点计量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文献计量方法结合Cite Space技术,对2002~2016年Web of Science收录天然橡胶研究文献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以可视化图谱呈现不同时期(2002~2006、2007~2011、2012~2016年)天然橡胶领域的研究热点。结果表明:该领域由早期橡胶树天然橡胶生物合成与调控、产排胶及防御关键蛋白与基因、橡胶林土壤有机碳、生态效应与生物多样性研究,逐渐转向产胶植物天然橡胶生物合成、橡胶树胶乳再生及其对外界刺激或非生物胁迫的响应、橡胶林土地利用变化效应研究;3个时期研究内容由少到多,由浅入深,学科交叉明显。研究热点还涉及橡胶树杂交育种、遗传转化和分子标记等辅助育种、天然橡胶制品胶乳蛋白过敏,天然橡胶微生物降解是新兴研究热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菠萝果实发育过程中的内源激素变化及品质形成特点
《南方农业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菠萝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内源激素变化及品质形成特点,为菠萝品种改良和优质栽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巴厘菠萝果实发育过程中的主要内源激素、可溶性糖、有机酸和维生素C(Vc)含量,并分析其变化规律。【结果】在菠萝果实发育过程中,其单果重呈不典型的单S形曲线变化趋势;玉米素(ZT)含量最高,呈先升高后下降再升高的变化趋势;吲哚乙酸(IAA)含量呈先降后升、再降再升的动态变化;脱落酸(ABA)含量变化与ZT相似,幼果期ABA含量随着果实发育不断升高,进入果实膨大期后趋于稳定,成熟期缓慢上升;赤霉素(GA3)微量存在。在菠萝果实发育过程中,糖分积累以果糖、葡萄糖和蔗糖为主,果糖和葡萄糖含量随果实发育逐渐升高,而幼果期蔗糖含量逐渐下降,进入果实膨大期至成熟期后蔗糖含量急剧升高;有机酸积累以马来酸、柠檬酸和苹果酸为主,幼果期以苹果酸和马来酸积累为主,进入果实膨大期后柠檬酸含量急剧升高,成为成熟菠萝的主要有机酸;此外,在菠萝果实发育过程中检测到微量的富马酸和酒石酸。Vc含量在果实发育初期不断升高,进入成熟期后急剧下降。【结论】ZT和ABA是影响菠萝果实发育及成熟的重要内源激素,其含量随果实的发育呈动态变化;蔗糖和柠檬酸是决定巴厘菠萝果实品质的主要可溶性糖和主要有机酸。
关键词: 菠萝 内源激素 可溶性糖 有机酸 维生素C(Vc)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5个产区咖啡果皮成分分析与营养评价
《热带作物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5个产区咖啡果皮基本成分、脂肪酸和氨基酸组成测定,并对脂肪酸和氨基酸进行营养评价,为咖啡果皮开发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纤维素、蛋白质和总糖是咖啡果皮主要成分,纤维素和总糖含量最高是海南产区分别为18.585%和19.315%,蛋白质含量最高是德宏产区为15.916%,均显著高于其他4个产区。共检出17种氨基酸,色氨酸均未检出,氨基酸含量最高为海南产区样品(7.072%);经氨基酸比值系数法(SRC)评价得分为42.43~52.68,最高为德宏产区样品,说明各产区咖啡果皮中必须氨基酸均有较佳的均衡性;5个产区样品共检出15种脂肪酸,含量最高为海南产区样品,为6.752%,∑ω-6/∑ω-3得分为2.975~4.710,不饱和脂肪酸不太均衡。综上,咖啡果皮营养价值丰富,具有较高的开发和利用价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P5CR基因的进化及其在木薯中的表达分析
《生物技术通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吡咯啉-5-羧酸还原酶(P5CR)催化脯氨酸合成途径的最后一步反应,在植物逆境胁迫响应中起重要作用。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等45个已完成基因组测序的植物中共鉴定出54条P5CR序列,分析其在不同物种的分布和序列特征;用MEGA软件构建Neighbor-joining系统进化树;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MeP5CR在不同组织和胁迫处理下的表达特性。P5CR在内含子长度上差别较大,而在氨基酸长度、外显子数目、等电点和分子量等方面差别不大。在大多数植物(如木薯)中,P5CR有且仅有1个拷贝,表明P5CR在进化上比较保守,且是单基因起源。然而,在某些植物(如大豆、苹果等)中存在2-3个拷贝,说明在物种进化的过程中P5CR发生了多次重复事件,并将它们归纳为3种进化模式。表达分析表明,MeP5CR在叶片、须根和储藏根中表达量最高,而在叶柄和茎中的表达量最低。MeP5CR表达量受低温胁迫诱导、但被干旱胁迫抑制。MeP5CR在转录水平参与木薯干旱和低温胁迫响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日本食蚧蚜小蜂对寄主的龄期选择性
《环境昆虫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寄主龄期对日本食蚧蚜小蜂Coccophagus japonicus Compere的产卵选择及后代发育的影响,本文在橡副珠蜡蚧Parasaissetia nigra Nietner 1龄若虫、2龄若虫、3龄若虫、初期成虫、褐色期成虫、初产卵期1-2 d成虫等6个发育阶段条件下观察了日本食蚧蚜小蜂的产卵选择系数、发育历期、寄生率、羽化率及性比。结果表明:选择性产卵条件下,日本食蚧蚜小蜂对褐色期成虫的产卵量、寄生率、选择系数最高,其次为初期成虫,1龄若虫最低均为0;日本食蚧蚜小蜂在橡副珠蜡蚧2龄若虫-褐色期成虫体内能完成世代发育,发育历期以褐色期寄主最长(24. 0 d),2龄若虫最短(22. 1 d);羽化率以3龄若虫最高(99. 12%),雌性比均为1。综合考虑,可选用橡副珠蜡蚧初期成虫及褐色期成虫作为日本食蚧蚜小蜂的室内扩繁寄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转录因子FoSwi6调控香蕉枯萎病菌的生理特性和致病性
《植物病理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bense)是威胁香蕉生产的重要土传病原真菌。为了解析该病原菌的致病机理和探索新的防治途径,本研究利用同源重组的方法获得了转录因子FoSwi6的敲除突变体菌株,与野生种菌株相比,敲除突变体菌株ΔFoSwi6表现为生长缓慢、气生菌丝显著减少且部分菌丝膨大畸形、产孢量降低、对H_2O_2过敏感、镰刀菌酸合成相关基因FoFUB4的表达量下调及致病性减弱。由此表明,FoSwi6参与调控香蕉枯萎病菌的生理特性和致病性。
关键词: 香蕉枯萎病菌 MAPK信号通路 抗氧化反应 镰刀菌酸 致病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巴西橡胶树次生乳管分化能力的早期评价方法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天然橡胶产量是通过测量割胶收集从次生乳管中流出的胶乳而得到,具有连续收获和累进计产的特点,这也是目前橡胶树的产量构成性状难于剖析和橡胶树产量育种周期长且效率低的主要原因。橡胶树次生乳管分化能力是决定橡胶产量的关键因子之一,通过对幼树的次生乳管分化能力进行早期预测对于缩短橡胶树产量育种周期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实验形态学技术,以不同树龄和不同次生乳管分化能力的橡胶树种质为材料,系统地分析机械伤害、割胶和茉莉酸类物质处理对其次生乳管分化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割胶处理相同种质的二年生幼树与八年生成龄未开割树,得到次生乳管分化能力的效应是一致的,所以使用二年生幼树就可以较好地区分出橡胶树种质间的次生乳管分化能力差异。因此,割胶处理二年生幼树的方法可以作为橡胶树次生乳管分化能力的早期评价的有效方法。这些研究结果不仅丰富了橡胶树产胶潜力的早期预测技术,而且为产胶潜力相关分子标记研发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 巴西橡胶树 产量育种 早期预测 乳管分化能力 茉莉酸信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个木薯种质田间农艺性状及叶片生理指标比较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块根采后变质是困扰木薯产业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筛选抗采后变质木薯种质是解决该问题的途径之一。本研究对一个抗采后变质木薯种质与SC8木薯的田间农艺性状和叶绿素含量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显示两个种质外观表型上差别不大。但RYG-1木薯块根较SC8块根更耐储藏。通过对两个种质的株高、叶面积、茎粗、节间长、单株薯数、单株薯重和干物质率等比较发现,RYG-1在株高、叶面积、节间长、单株薯数、单株薯重方面较SC8高,而RYG-1在茎粗和干物质含量方面较SC8低。生理指标的比较发现RYG-1中叶绿素含量较SC8含量略高,但二者在不同生长期的变化不大。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的含量在两个种质中的变化不规则。H2O2含量测定显示四个时期的波动幅度较小,但在11和12月份RYG-1中的H2O2含量低于SC8。两个种质中SOD和CAT酶活性均随着种植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且RYG-1中的两种酶活性均高于对照SC8。综合所有的结果显示SOD和CAT酶活性可作为抗采后变质木薯的筛选指标。本研究结果为木薯育种上种质筛选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巴西橡胶树次生乳管分化能力早期预测的相关基因初步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前通过常规的试割测产进行橡胶树产量育种的方法,周期长且效率低,亟须改进。橡胶树次生乳管分化能力是决定橡胶产量的关键因子之一,因此,次生乳管分化能力的早期预测对缩短橡胶树产量育种周期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割胶处理不同次生乳管分化能力等级的橡胶树种质的杂交后代,对水囊皮组织中的茉莉酸生物合成关键酶基因、茉莉酸途径关键环节基因和橡胶生物合成关键酶基因等20个基因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并将基因表达与橡胶树种质次生乳管分化能力等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茉莉酸生物合成关键酶基因HbAOCa和橡胶生物学合成关键酶基因HbHevb7在割胶处理后上调表达,且与橡胶树种质的次生乳管分化能力等级相关性较好。该方法可用于区分橡胶树种质间次生乳管分化能力的差异。研究结果不仅可以夯实橡胶树种质的乳管分化能力的早期预测方法,而且可为开发次生乳管分化能力的相关分子标记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巴西橡胶树 产量育种 早期预测 乳管分化能力 茉莉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