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木薯叶饲料化利用技术研究进展
《饲料工业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木薯是中国华南主栽作物之一,其叶片及其嫩茎干物质含有16%~38%的粗蛋白,适合加工成畜禽饲料,每年木薯块根收获后数百万吨木薯茎叶被废弃在田里。为使这些秸秆转化为饲料,国内外从19世纪50年代起,就开始对木薯叶的饲料利用进行系统的研究,涉及木薯茎叶营养成份分析、饲用木薯品种栽培与茎叶收割、动物喂养试验评价、饲料抗营养因子消除等,这些研究证明木薯叶可以作为一种高蛋白的畜禽养殖饲料原料。为促进我国木薯叶饲料的商业化开发,笔者从饲用木薯栽培、机械化技术、饲料技术体系建设等几方面可能性,简要讨论下一步需要开展的技术工作,以期为产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茄子对褐纹病的抗性及其生理响应
《中国瓜菜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褐纹病是茄子生产和留种过程中的一种严重病害,从田间疑似病果中分离纯化微生物,对其进行鉴定;然后将纯化后的病原菌回接到‘黑贵长茄’和‘长丰二号’2个材料中,测定叶片和果实的发病率并计算其病情指数,以及叶片内5种防御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在接种后8 d内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疑似病果中分离纯化的微生物为褐纹病病原菌茄褐纹拟茎点霉;在‘黑贵长茄’和‘长丰二号’2个品种中,‘黑贵长茄’为易感病材料,‘长丰二号’为抗病材料,‘黑贵长茄’在苗期和果实上发病率及病情指数均显著高于‘长丰二号’;和‘黑贵长茄’相比,‘长丰二号’的防御酶系统基础活性较高,且对病原菌的响应更加敏感。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不同茄子材料对褐纹病的生理响应,可为茄子抗褐纹病育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南无刺蜂蜂蜜中多酚类物质成分分析及其抗氧化、抗炎活性评价
《食品科学 》 2018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海南无刺蜂蜂蜜及其多酚类提取物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分析无刺蜂蜂蜜的理化成分和多酚物质,研究其抗氧化和抗炎活性。通过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分析多酚类成分,并采用福林-酚法和硝酸铝比色法测定多酚类提取物总酚酸和总黄酮含量。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自由基(2,2’-azinobis-(3-ethylbenzthiazoline-6-sulphonate)radical,ABTS~+·)清除实验和铁离子还原力实验评价多酚类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并采用细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诱导的RAW 264.7细胞体外炎症模型,探究多酚类提取物的抗炎活性。结果显示,无刺蜂蜂蜜水分质量分数为(26.3±0.1)%,p H 3.7±0.2,蛋白质含量为(628.2±9.0)mg/kg,淀粉酶值为(19.6±0.2)m L/(g·h),总糖质量分数为(46.7±6.0)%,包括果糖(21.0±3.7)%、葡萄糖(24.9±2.2)%、蔗糖(0.8±0.1)%;多酚类提取物的总酚酸和总黄酮含量分别为(96.6±0.4)μg CAE/g和(16.1±0.3)μg QE/g;多酚类提取物的DPPH自由基和ABTS~+·清除能力IC50值分别为(435.1±0.4)、(423.0±0.3)μg/m L,铁离子还原力为(0.6±0.02)μmol Trolox/g;在体外抗炎实验中,多酚类提取物能显著抑制由LPS诱导的RAW 264.7细胞NO的释放,并显著抑制促炎症基因i NOS、IL-1β、IL-6和MCP-1的表达,显著增强抗氧化基因HO-1的表达,并呈剂量相关性。综上所述,海南无刺蜂蜂蜜营养成分丰富,富含酚酸和黄酮类物质,且具有很强的抗氧化和抗炎能力,具有良好的开发利用价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番荔枝果实后熟过程多糖代谢与果实软化和采后裂果的关系
《植物生理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AP番荔枝正造果后熟过程中多糖代谢与果实软化和釆后开裂的关系,本研究以AP番荔枝正造果为试材,用乙烯利、1-MCP、高锰酸钾处理采后果实,测定淀粉、可溶性糖、蔗糖等糖类含量以及果皮和果肉中果胶含量和细胞壁代谢相关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纤维素酶(Cx)、果胶甲基酯酶(PME)]活性,分析果实多糖代谢的变化。结果表明:乙烯利处理抑制了原果胶的合成,促进了原果胶向可溶性果胶的转化,提高了果皮中PG、Cx和PME活性,造成果皮开裂;同时乙烯利促进果肉中淀粉转化为可溶性糖,并加速果肉中原果胶的降解,提高果肉中PG和Cx活性,加快果肉的软化和开裂。而1-MCP和高锰酸钾一定程度上延缓果实软化和开裂,其中1-MCP的作用略大于高锰酸钾。番荔枝后熟过程中果皮中原果胶同时存在合成和降解。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与果皮开裂相关性最高的是原果胶含量,其次是果皮中的PG、Cx和PME活性;而与果肉软化和开裂相关的主要是淀粉、原果胶含量,果肉中的PG、Cx活性。其中PG和Cx既参与果实软化,又参与果实开裂;而PME参与果皮开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国产沉香HPLC-MS研究
《中草药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采用HPLC-MS分析国产沉香的特征成分,为国产沉香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依据。方法 Dionex-Acclaim120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5%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4 m L/min;检测波长254 nm;柱温26℃;ESI源;二级质谱;阳离子模式。利用SPSS软件分别对10批国产沉香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10批国产沉香经HPLC-MS分析确定14个flidersia类型色酮的共有峰,并与对照品的保留时间和质谱数据进行比对,鉴定了其中7个共有峰。聚类分析将10批样品分为5类,结果表明,生结沉香与熟结沉香的成分差异较大;黄熟香的成分与产地关系明显。结论建立的对flidersia类型色酮的分析方法可用于沉香样品的质量评价。
关键词: 沉香 HPLC-MS 聚类分析 色酮 质量评价体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A/O型FMDV多抗原表位融合基因植物表达载体构建及转化柱花草的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获得含有A/O型FMDV多抗原表位融合基因4种不同组合的转基因柱花草植株。【方法】用限制性内切酶Xba I和Sac I双酶切4个中间载体和质粒pBI121,回收连接后获得4个重组植物表达载体(pBI-xsB/xs T/xsBT/xsBTT)及相应农杆菌工程菌株,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热研2号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s cv.ReyanⅡ)子叶叶盘。采用卡那霉素筛选,特异引物和转基因检测引物进行PCR及RT-PCR检测不同组合多抗原表位融合基因的转录情况。【结果】获得36株抗性转化株,经PCR检测有16株为阳性,RT-PCR检测后有11株为阳性,表明4种组合多抗原表位融合基因在转基因植株中获得转录。【结论】此研究为进一步揭示同型与异型FMDV之间多抗原表位基因不同融合方式的免疫原性和免疫效果奠定了研究基础。
关键词: 蹄疫病毒 多抗原表位融合基因 农杆菌介导法 柱花草 遗传转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瓜CMO基因序列分析及受乙烯诱导后表达特性分析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CMO基因作为植物体内甜菜碱合成过程中的关键性基因,对植物抗逆有重要作用。为研究西瓜中逆境信号对CMO基因的调控机理,本研究从西瓜基因组数据库选取CMO同源的基因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对该基因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ClCMO基因的转录起始位点位于起始密码子上游236 bp处,启动子区域包含多个激素响应元件和逆境胁迫响应元件等;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含有417个氨基酸,分子量为47 190.4 Da,理论等电点为6.01,而蛋白功能预测显示具有氧化还原酶活性;系统进化树显示西瓜在同源关系上与同科的黄瓜和甜瓜更近。此外,以二倍体西瓜悬浮细胞为材料,结合qRT-PCR技术,对乙烯诱导下ClCMO基因的表达特性进行研究,发现乙烯模拟逆境信号诱导后整体呈现出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诱导后2 h ClCMO基因的表达量达到最高。以上结果表明ClCMO基因可被乙烯信号调控并能迅速响应逆境胁迫,并推测其可受多种不同激素信号综合调控甜菜碱生物合成来抵御逆境。本研究不仅为利用乙烯提高西瓜抗逆性提供了理论支持,而且为以后植物中CMO基因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