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7889条记录
几种杀虫剂对荔枝蝽蟓若虫的毒力及田间药效评价

环境昆虫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常规喷雾法,比较了几种药剂对荔枝蝽蟓Tessaratoma papillosa Drury若虫的室内毒力和田间药效。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有5种药剂毒力较高,依次为:丁硫克百威>高效氯氟氰菊酯>啶虫脒>敌百虫>呋虫胺,24 h的LC50分别为4.24、6.43、7.57、11.55、14.14 mg/L。田间试验结果表明,5%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剂、20%呋虫胺可溶粒剂、25%啶虫脒乳油、200 g/L丁硫克百威乳油、90%敌百虫晶体1000倍液药后1-14 d对荔枝蝽蟓若虫的防效分别为99.26%-100%、91.77%-100%、80.40%-90.09%、78.37%-85.65%、80.33%-91.14%。5%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剂和20%呋虫胺可溶粒剂对荔枝蝽蟓若虫的防治效果最好,25%啶虫脒乳油和90%敌百虫晶体的防效一般,而200 g/L丁硫克百威乳油的防效则相对较差。

关键词: 荔枝蝽蟓 杀虫剂 毒力测定 田间防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曲霉发酵鸡血血红蛋白工艺条件的优化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提高鸡血血红蛋白(Hb)降解率为目标,利用正交设计方法考察了发酵培养基中不同浓度的蔗糖、Hb、Mg SO4、KH2PO4和Na Cl对黑曲霉发酵鸡血Hb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影响Hb降解率的最主要因素是Hb添加量,其次是蔗糖浓度,而其他3个因素的影响比较小。当发酵培养基中蔗糖含量为20 g/L,Hb粉8 g/L,MgSO40.4 g/L,KH2PO42 g/L,Na Cl 5 g/L时,其Hb降解率最高。在优化的发酵培养基基础上对不同发酵条件进行单因素试验,得出当接种量为9%,装液量为30 m L/250 m L,温度为30℃,发酵时间为7 d时,其Hb降解率达到最高。采用优化发酵工艺后,Hb发酵培养基的降解率由28.2%提高到了46.8%。

关键词: 黑曲霉 鸡血Hb 正交设计 蛋白降解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火龙果与大豆间作的效应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CSCD

摘要:为给火龙果园合理间作提供科学依据,以红皮红肉型火龙果间种大豆‘毛豆5号’和‘华夏3号’,研究果豆间作模式对主要生态因子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果豆间作可明显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土壤容重比对照处理降低了5.07%~7.97%,总孔隙度提高了5.51%~8.66%,土壤含水量增加了56.40%~59.66%;果豆间作可提高土壤有机质36.61%~42.62%、全氮75.67%~77.03%、碱解氮48.57%~61.92%、速效钾81.64%~103.12%,有效磷含量降低了31.89%~35.99%;果豆间作有效改善了果园微生态环境,气温和地表温度分别降低2℃和3℃左右,相对湿度提高4%~6%;果豆间作栽培模式总体表现出一定程度的间作优势,明显提高火龙果园的经济效益,纯收入增加17.86%~24.93%。

关键词: 火龙果 大豆 间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干燥方式及温度条件对桑椹干营养保健品质的影响

蚕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果品干燥技术,将不易保存的新鲜桑椹加工成营养品质优良的桑椹干,为有效拓展桑椹消费市场提供技术支持。采用真空干燥、热风干燥、热泵干燥3种方式结合4种温度(45、50、55和60℃)处理新鲜桑椹,分析不同干燥方式及温度条件加工桑椹干的感官色度和活性成分含量与抗氧化活性。与新鲜桑椹相比,3种干燥方式制备的桑椹干样品的色度均有较大变化(ΔE*>9),同一干燥方式处理温度越高,色度变化越明显(P<0.05);不同干燥方式制备桑椹干样品中的游离态酚、结合态酚、总酚及总黄酮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并且干燥温度对游离态酚和总黄酮的含量影响较大;桑椹干样品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ORAC抗氧化能力与其提取液中的多酚含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综合考虑各项营养品质指标检测结果,建议在实际加工生产中采取45℃低温热风干燥处理新鲜桑椹,有利于保护桑椹色泽,并减少桑椹中酚类活性物质的损失。

关键词: 桑椹 干燥方式 温度 色度 活性成分 抗氧化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实时荧光定量PCR对转基因樱桃番茄外源基因拷贝数的检测

分子植物育种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转基因植物中外源基因的整合拷贝数是影响外源基因表达水平及遗传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并以番茄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ascorbate peroxidase)基因和光诱导的早期蛋白elip(early light inducible protein)基因为内参开展对12株转基因樱桃番茄外源基因拷贝数的检测。研究结果表明:常规番茄使用的内参基因apx在樱桃番茄中可能以多拷贝形式存在;以elip基因为内参检测到转基因植株内整合的拷贝数为0~20不等,其中4株在普通PCR检测中存在假阳性,且80%的转基因植株发生了基因重排现象。

关键词: 樱桃番茄 实时荧光定量PCR 转基因 插入拷贝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作物航天诱变育种变异特征研究进展

广东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作物航天诱变变异的主要遗传特征及遗传性状将有效指导作物航天诱变育种实践。概述了作物经航天搭载后发生变异的各种特征,包括细胞结构、染色体的遗传特征,DNA和基因组水平上的遗传特征,同工酶等生理生化特征,主要遗传性状变异特征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作物航天诱变育种需要加强和完善的问题。

关键词: 航天诱变 育种 遗传变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脱脂米糠复合酶解工艺条件优化及其营养特性评价

中国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建立复合酶同步酶解脱脂米糠工艺,比较其在酶解前后营养特性的变化,为脱脂米糠高值转化利用提供技术指导。【方法】以脱脂米糠为原料,先经高温糊化和高温α-淀粉酶液化,再经糖化酶、纤维素酶和蛋白酶3种酶同步酶解,制备高营养价值脱脂米糠复合酶解提取物。以还原糖得率和蛋白提取率为评价指标,针对双评价指标对工艺参数的优化有差异性,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对工艺参数进行双评价指标综合评判,优化建立糖化酶、纤维素酶和蛋白酶3种酶复合酶解工艺。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脱脂米糠热水浸提物冻干样、脱脂米糠复合酶解提取物冻干样。参考国标方法,测定脱脂米糠原料、脱脂米糠热水浸提物冻干样和脱脂米糠复合酶解提取物冻干样中固形物含量、碳水化合物物含量、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和总蛋白含量,通过比较热水浸提和复合酶酶解后提取物中营养组成变化来评价复合酶解工艺优劣。利用高速氨基酸分析仪测定3种样品中氨基酸含量,并根据FAO/WHO必需氨基酸参考模式,对3种样品中的蛋白进行营养价值评价。【结果】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确定最佳脱脂米糠复合酶解工艺条件为:复合酶的总添加量3.5%,复合酶添加比例为糖化酶﹕酸性纤维素酶﹕酸性蛋白酶=1﹕3﹕3,酶解p H 4.1,酶解温度57.5℃,料水比1﹕5,酶解时间190 min。采用复合酶同步酶解脱脂米糠时,原料利用率、碳水化合物转化率、可溶性膳食纤维得率和蛋白提取率分别为48.34%、65.33%、6.68%和58.75%,复合酶解提取物蛋白中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比例达到36.93%。与热水浸提相比,采用复合酶解工艺原料利用率、碳水化合物转化率、可溶性膳食纤维提得率和蛋白提取率分别提高了118.73%、90.74%、284.22%和257.14%,必需氨基酸含量提高了276.33%(P<0.05)。与脱脂米糠原料相比,复合酶解提取物中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提高13.62%,单位质量固形物蛋白中必需氨基酸含量提高了14.78%,其中赖氨酸、甲硫氨酸、苏氨酸和缬氨酸含量分别提高了35.38%、37.75%、40.06%和7.70%(P<0.05),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比值(EAA/NEAA)为0.59,更加接近WHO和FAO参考标准值0.6。【结论】采用复合酶解脱脂米糠工艺可以显著提高脱脂米糠原料的利用率,复合酶解提取脱脂米糠后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可溶性膳食纤维、可溶性蛋白和必需氨基酸含量较热水浸都有显著提高,这为开发脱脂米糠制备功能性食品配料提供了一条可靠途径。

关键词: 复合酶解 脱脂米糠 还原糖得率 蛋白提取率 营养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籼粳交育种策略的优化及育种实践

广东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籼粳交育种是水稻育种取得突破的基本途径,以培育掺粳籼稻为主题,分析了籼粳交育种的多个育种策略,利用典型粳稻和采用三交(回交)方式是优先可取的方法,但存在工作量大的问题。为此,提出了工作量小、能有效缩短育种时间的高效育种策略,即(籼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对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具有保持能力的典型粳稻品种F1//具有恢复能力的籼稻品种或恢复系"的育种策略,回顾了籼粳交育种历程及所取得的成效,并对籼粳交育种策略的进一步优化进行展望。

关键词: 水稻 籼粳交 育种策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措施改良反酸田及水稻产量效果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针对反酸田土壤酸性强、有效磷含量极低、活性铝铁毒性重及结构性差等特征,研究不同措施改良反酸田土壤理化性质,提高水稻产量的效果,为施用合理的改良剂消减各种障碍因素、提高土壤肥力、恢复土壤生产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三年田间定位试验,设置不施肥(CK1)、专用肥(NPK,CK2)、NK+钙镁磷肥、NK+磷矿粉、专用肥+石灰、专用肥+粉煤灰、专用肥+生物有机肥7个处理,研究不同改良措施对华南稻区反酸田水稻产量、土壤酸度、养分状况、团聚体及腐殖质组分的影响。【结果】连续3年添加改良剂钙镁磷肥、磷矿粉、石灰、粉煤灰和生物有机肥的处理早、晚稻平均产量较CK1处理均显著增加,其增幅分别为38.78%~75.00%和38.31%~56.75%;与CK2处理相比,添加改良剂的处理三季早稻和两季晚稻平均产量均有所增加,其增幅分别为9.15%~26.10%和5.71%~13.33%,且添加石灰、粉煤灰和生物有机肥的处理水稻增产率大于钙镁磷肥和磷矿粉处理。添加改良剂的处理土壤p H、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较CK1和CK2处理均有所增加,而交换性H+、交换性Al3+、有效硫含量则显著降低。与CK1和CK2处理相比,各添加改良剂处理>5 mm粒级水稳性团聚体占团聚体比例均显著提高,而2~1 mm、1~0.5 mm以及0.5~0.25 mm粒级团聚体所占比例均有所下降。添加粉煤灰和生物有机肥处理有利于提高>0.25 mm水稳性团聚体数量及稳定性,其团聚体破坏率分别降低至14.11%和16.99%。与CK1处理相比,添加石灰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略有下降,而其他施肥处理均有增加;各施肥处理土壤胡敏酸碳和胡敏素碳含量较CK1处理均有增加,而富里酸碳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与CK2处理相比,连续3年添加钙镁磷肥和生物有机肥的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总有机碳含量,添加粉煤灰和生物有机肥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水溶性碳和胡敏酸碳含量。施肥处理HA/FA比值较CK1处理均有所提高,其增幅为16.44%~47.69%;与CK2处理相比,添加粉煤灰、生物有机肥处理其值增幅最大,分别提高26.83%和24.53%。【结论】添加粉煤灰或生物有机肥处理对反酸田土壤的改良效果最佳。

关键词: 反酸田 改良措施 土壤团聚体 腐殖质组分 水稻产量

龙眼果实发育过程中果糖激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分析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以石硖龙眼Dimocarpus longan cv.shixia为材料,研究了龙眼果实在发育过程中假种皮蔗糖、葡萄糖和果糖含量的变化规律,以及果糖激酶活性及其基因的表达变化情况.【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果实糖含量变化;RT-q PCR测定基因表达变化量;构建原核表达载体,并在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 Rosetta(DE3)中进行表达.【结果和结论】随着龙眼果实的发育,假种皮中蔗糖、葡萄糖和果糖的含量逐渐增加,但进入成熟期后,糖含量水平趋于稳定;在果实成熟前,果糖激酶活性随着果实发育逐渐降低,由发育最初的25.97μmol·g~(-1)·h~(-1)下降到13.18μmol·g~(-1)·h~(-1),而在成熟时增大到22.44μmol·g~(-1)·h~(-1);荧光定量分析显示,龙眼果糖激酶基因的表达量在果实发育前期变化不大,而在假种皮迅速膨大、含糖量迅速上升时期则呈下降趋势;SDS-PAGE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pET-32a-DlFRK原核表达载体,经IPTG诱导能够在大肠埃希菌中得到高效表达.

关键词: 龙眼 果糖激酶 荧光定量 原核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