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围封年限贵州中部暖性草丛草地的特征变化
《贵州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为合理利用喀斯特暖性草丛草地,通过调查2010—2012年贵州中部喀斯特暖性草丛放牧与围封区草地植物群落特征,分析不同围封年限对草地基况、草地初级生产力和多样性的影响及其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围封区以白健秆(Eulalia kunth)、金茅(Eulalia speciosa)、野古草(Arundinella hirta)、矛叶荩草(Arthraxon lanceolatus)和十字苔草(Carex cruciata)为主的建群种相对地上现存量呈增加趋势;随着围封年限的增加草地基况得分增加,连续放牧、围封1年和围封2年的草地基况等级分别为低劣或一般、良好和极佳;围封1年和围封2年的草地初级生产力显著高于放牧和围封3年的(P<0.05),且围封区草地初级生产力显著高于放牧区(P<0.05);随围封年限的增加丰富度指数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则一直增加,但3个指数在同年内围封和放牧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草地基况得分的增加,草地初级生产力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而多样性指数呈先减少后增加趋势。短时间的围封(2年)有利于草地初级生产力的增加,较长时间(>2年)的围封有利于草地多样性的增加。
关键词: 暖性草丛 草地基况 围封年限 草地初级生产力 多样性 特征变化 贵州


七彩山鸡常规营养成分及氨基酸含量测定与分析
《黑龙江畜牧兽医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研究七彩山鸡的肉质特性,试验通过对10只(公母各半)300日龄七彩山鸡进行屠宰,测定其肉质常规营养成分及氨基酸组成。结果表明:七彩山鸡肌肉蛋白质含量较高(公母鸡分别为26.62%、27.14%),脂肪含量较低(公母鸡分别为0.94%、1.26%)。七彩山鸡肌肉氨基酸总量较高(公母鸡分别为632.47 mg/g、1 054.96 mg/g),其中公母鸡鲜味氨基酸总量(谷氨酸、甘氨酸、天门冬氨酸、丙氨酸)分别占总氨基酸的31.37%、53.58%,公母鸡必需氨基酸总量分别占氨基酸总量的46.83%、33.62%。七彩山鸡富含17种氨基酸,各种氨基酸含量存在性别差异。说明七彩山鸡肌肉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肉味鲜美,含有人体所需的全部氨基酸,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干旱胁迫对百脉根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中国草地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8个百脉根种质为材料,采用盆栽连续干旱法测定干旱胁迫不同时间各百脉根种质的叶绿素荧光参数,探讨百脉根对干旱胁迫的适应机制和抗旱性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对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非常显著(P<0.05)。随着干旱胁迫天数的增加,叶片PSⅡ的潜在活性、最大光化学效率、实际光量子产量和光化学猝灭系数等荧光参数均呈下降趋势,而叶片非光化学荧光猝灭系数则呈现先升高后降低(B01、B02和B12)或呈一直升高(B04、B05、B08、B03和B18)的变化趋势。干旱胁迫下,种质B04、B05和B08的光合机构受破坏轻,初步评定其抗旱能力较强;其次为B03和B18;B01、B02和B12的光合机构受破坏重,初步评定其抗旱性较差。


贵州烟草病毒病的主要种类及分布特点
《贵州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为弄清贵州主要烟草病毒病种类及分布情况,采用TC-RT-PCR检测方法,对从贵州五大烟区15个采样点采集的330份烟草病毒样品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贵州有烟草病毒病12种,分别为烟草普通花叶病毒病(TMV)、黄瓜花叶病毒病(CMV)、马铃薯Y病毒病(PVY)、马铃薯X病毒病(PVX)、烟草线条病毒病(TEV)、烟草蚀纹病毒病(TSV)、烟草脆裂病毒病(TRV)、烟草环斑病毒病(TRSV)、烟草曲叶病毒病(TLCV)、烟草轻绿花叶病毒病(TMGMV)、番茄斑萎病毒病(ToSWV)和烟草脉带花叶病毒病(TVBMV)。TMV和PVY几乎分布于所有的烟草种植区;CMV、TEV和TSV在5个县以上均有分布;而贵定、平坝和威宁县分布的病毒病种类较多,各分布有6种。


贵州水稻品种适宜施氮量的初步研究
《贵州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为明确水稻品种的产量潜力及适宜施氮量,以贵州省生产上广泛使用以及具有高产潜力的35个水稻品种(组合)为材料,设置5个施氮水平(0,10,12.5,15,17.5kg/667m2),研究各水稻品种(组合)在不同施氮条件下的平均产量、最高产量及适宜施氮量,并进行类型划分。结果表明,1)35个参试品种施氮区平均产量变幅为523.6~833.4kg/667m2,参试品种的最高产量变幅为562.4~856.9kg/667m2。2)适宜施氮量为10kg/667m2的水稻品种有2个,占5.7%;适宜施氮量为12.5kg/667m2的水稻品种有9个,占25.7%,适宜施氮量为15kg/667m2的水稻品种有20个,占57.1%;适宜施氮量为17.5kg/667m2的水稻品种有4个,占11.4%。
关键词: 水稻 品种(组合) 适宜施氮量 产量 基因型差异 贵州


不同栽培基质对炼苗期铁皮石斛生长动态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铁皮石斛炼苗期适宜栽培基质的选用提供参考,以铁皮石斛组培苗为材料,采取盘栽试验研究炼苗期树皮基质与水苔基质对铁皮石斛幼苗生长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水苔基质栽植铁皮石斛幼苗的新根萌发快,新芽分蘖力较强,幼苗生长强壮,叶色浓绿;而采用树皮基质栽植的幼苗根系萌发慢、易出现失水萎蔫、叶片发黄或脱落现象。在炼苗结束时,树皮基质和水苔基质栽植铁皮石斛幼苗的叶厚为(0.57±0.09)和(0.68±0.11)mm,茎粗为(2.76±0.47)和(3.38±0.75)mm,差异均达极显著;株高为(58.1±10.5)和(66.8±13.9)mm,叶宽为(7.6±1.1)和(8.4±1.4)mm,根长为(54.4±15.0)和(63.3±15.9)mm,根数为(18.9±4.9)和(25.3±5.7)条/丛,生物量为(0.217±0.014)和(0.259±0.008)g/10株,差异均达显著;而两种基质栽植幼苗的叶长、叶数、节数、根粗及根冠比差异不显著。建议:铁皮石斛炼苗期选用水苔作为幼苗栽植基质较好。


基于SNP遗传图谱定位甘蓝型油菜千粒重QTL位点
《中国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甘蓝型油菜籽粒重量是构成油菜单株产量的三大因素之一(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果粒数、粒重),是重要的育种目标。通过对5种环境下甘蓝型油菜千粒重进行QTL定位分析,寻找甘蓝型油菜千粒重的QTL及影响本甘蓝型油菜群体千粒重的候选基因。【方法】利用重组自交系群体在德国吉森、重庆北碚5种不同的环境下,测定各株系天然种子千粒重。利用重庆市油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室构建的SNP高密度遗传图谱扫描5种环境中的千粒重QTL。该遗传图谱包括2 795个SNP位点,覆盖甘蓝型油菜基因组1 832.9 cM,标记之间的平均距离为0.66 cM。利用Windows QTL Cartographer2.5复合区间作图法对千粒重进行QTL定位。将49个拟南芥粒重相关基因与QTL对应置信区间序列进行同源比较分析(E值<1E–21),找出可能与甘蓝型油菜千粒重关联的候选基因。【结果】5种环境中千粒重变异范围较大,且均呈现正态分布,符合QTL定位要求。在5种环境之间千粒重均表现出正相关,其中,2013年北碚与2012年北碚、2008年吉森达到极显著水平,相关系数分别为0.248和0.249;2012年北碚与2010年北碚、2011年北碚及2008年吉森达到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26、0.397和0.190。5种环境中共检测到14个QTL,分布在9条染色体,其中,C03染色体3个,A06、A07和C01各有2个,A03、A05、A08、A10和C02染色体上各有1个,LOD值在2.57—6.05,单个QTL解释的表型变异为4.64%—14.13%。与拟南芥粒重基因进行同源性分析,有16个粒重相关基因落在8个QTL置信区间,匹配E值介于0—2E-21。其中QTL qTSWA07-2区间内筛出7个粒重基因。粒重基因TTG2在qTSWA03-1与qTSWC02-1 2个QTL区间内均被检测到。AHK3在qTSWA07-2、qTSWA08-1与qTSWC01-1区间内被检测到。【结论】利用该套油菜60K芯片准确定位了5种环境条件千粒重的QTL位点,与拟南芥粒重基因比对出该群体油菜粒重基因,该结果有利于不同材料在使用该套SNP芯片分析及对千粒重QTL位点的比对和候选基因的分析。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单核苷酸多态性 遗传图谱 粒重 数量性状位点


不同管理措施对黄壤坡耕地径流氮输出的控制效果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黔中黄壤坡耕地氮磷流失长期定位监测基地为平台,于2008—2012年连续5 a进行观测,研究玉米-油菜种植模式下,6种管理措施对黄壤坡耕地地表径流、径流氮输出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黄壤坡耕地产流系数为15.1%~20.1%,平均18.1%;氮肥流失系数为0.81%~1.34%,平均0.99%;径流氮输出以颗粒态氮所占TN比例46.9%最高,可溶性总氮流失以硝态氮为主,占TN流失的31.1%。优化施肥+横坡垄作+秸秆覆盖+等高植物篱的耕作管理措施截流效果、氮输出控制效果最佳,产流量较CK减少25%;氮肥流失系数最小,为0.81%;TN平均输出总量最小,为4.63kg·hm-2。顺坡常规耕作条件下,优化施肥与常规施肥径流量相当,TN输出量减少23.2%;优化施肥条件下,横坡垄作较顺坡常规耕作径流量减少6.7%,TN输出量减少7.3%;优化施肥+横坡垄作条件下,秸秆覆盖较无秸秆覆盖径流量减少4.8%,TN输出量减少3.4%;秸秆覆盖+等高植物篱较秸秆覆盖径流量减少11.6%,TN输出量减少6.8%。横坡垄作、优化施肥、秸秆覆盖、等高植物篱是控制黄壤坡耕地地表径流、径流中氮输出的有效措施。


贵州白及生长适宜区产地环境质量评价
《贵州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评价贵州省白及生长适宜区的产地环境质量,依据《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调查单位、监测与评价导则》(NY/T1054-2006)标准,对贵州省白及生长适宜产地的土壤、灌溉水、大气环境进行了采样、监测和分析,并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贵州省白及生长适宜区产地土壤、灌溉用水、大气单项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均小于1,达国家Ⅰ级标准,无任何污染。结论:贵州省白及生长适宜区环境总体状况符合绿色食品A级产地环境质量标准,完全满足目前国家所规定的农产品安全生产、中药材安全生产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