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6030条记录
火龙果黑腐病病原鉴定与ITS序列分析

贵州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对火龙果黑腐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对从火龙果黑腐病病株上分离得到的病原菌进行形态特征、致病性以及核糖体DNA.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引起火龙果黑腐病的病原只有1种,其分生孢子单生,梭形,PDA培养基上菌落生长圆形;克隆分析菌株的核糖体DNA.ITS区域序列,该病原菌与B.cactivora的菌株同源性高达100%。引起火龙果黑腐病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平脐蠕孢属(Bipolaris)的B.cactivora。

关键词: 火龙果 黑腐病 rDNA-ITS序列 病原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辣椒盛果期的冠层反射光谱特征

贵州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对辣椒品种识别、生产及产量监测提供更加可靠的技术手段,分析了4个辣椒品种盛果期冠层反射光谱数据的差异及其与叶片全氮、叶片SPAD和地上干生物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盛果期的可见光波段和近红外波段冠层光谱反射率能容易地区别4个辣椒品种;叶片全氮含量敏感波段8819线椒为753nm,黔春201为698nm和764nm,日本三樱椒为494nm,遵义朝天椒为767nm;叶片SPAD敏感波段8819线椒为720nm,黔春201为726nm,日本三樱椒为548nm,遵义朝天椒为718nm;地上干生物量的敏感波段8819线椒为728nm和1 345nm,黔春201为727nm和1 145nm,日本三樱椒为690nm,遵义朝天椒为767nm。

关键词: 辣椒 冠层光谱反射率 全氮 SPAD 地上干生物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蚕不同饲育条件对柞蚕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贵州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为进一步探讨柞蚕小蚕保护饲育技术,分析小蚕(收蚁至二龄盛食期)不同饲育条件(大棚与露地、麻栎和槲栎、柞树施肥与否)对柞蚕的生长发育、产量及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棚栽植麻栎并适施有机肥条件下饲育柞蚕小蚕,柞蚕一龄期经过、全期经过分别为6.06d和46.34d,二龄蚕体重和体长分别为0.42g和2.6cm,蚕茧千粒重8 780g,万头蚁蚕收茧量、万头蚁蚕茧层量分别为66.68kg和7.291kg,全期蚕头遗失率12.46%。结论:大棚栽植柞树饲育小蚕优于露地,麻栎饲育优于槲栎,麻栎施肥饲育优于不施肥饲育;大棚栽植麻栎立体饲育小蚕,柞蚕发育进度快,产量高,茧质优,病虫害发生轻,蚕头遗失率小。

关键词: 柞蚕 小蚕 大棚立体饲育 生长发育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马铃薯转三价病毒YRX外壳蛋白基因片段株系的核型及荧光原位杂交分析

贵州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解外源三价外壳蛋白基因保守片段重组序列YRX(马铃薯X病毒、Y病毒和卷叶病毒)在转基因马铃薯染色体中的位置,分析其遗传稳定性,采用核型分析与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转基因马铃薯夏波蒂株系pHeYCPC326-XC-Sh进行染色体分析。结果表明:夏波蒂的染色体数目为48条,臂比范围为(1.37±0.23)~(2.28±0.14),核不对称属2B型,核型公式为2n=4x=7m+5sm,其中C组与J组含随体。发现外源基因YRX在染色体A、B、E、G、I组均存在,大多位于染色体短臂端部。

关键词: 外源基因 转基因马铃薯 核型 荧光原位杂交(FISH)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伪狂犬病毒野毒株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诊断试剂盒的研制

河南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GenBank中猪伪狂犬病毒(PRV)gE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的引物,PCR扩增获得PRV gE基因片段,构建重组质粒pMD18-T-gE,作为阳性标准品。对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建立猪PRV 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诊断方法,研制诊断试剂盒。扩增产物的熔解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只出现单特异峰,无引物二聚体,对猪圆环病毒(PCV-2)、猪细小病毒(PPV)、PRV(gE基因缺失株)、猪源E.coli、猪瘟病毒(CSFV)、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PRRSV)均无阳性信号扩增,且重复性好,灵敏度可达2.3×101拷贝/μL。结果表明,研制的PRV野毒株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试剂盒特异、灵敏、快速、重复性好,适于伪狂犬病毒临床样品的检测。

关键词: 猪伪狂犬病毒 野毒株 gE基因 荧光定量PCR 诊断试剂盒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麦草新品种引种观察试验

种子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品种对稻田轮作黑麦草产量的影响,引进6个黑麦草新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各品种出苗速度基本一致,但分蘖期有所差异,长江2号和特高分蘖较早,泰德、钻石T、奇瑞思和海湾分蘖晚3 d,以后各生育期没有差异;产草量以长江2号最高,为72 536.25 kg/hm2,其次是钻石T,为71 785.88 kg/hm2,海湾最低,只有59 029.50 kg/hm2;6个品种茎叶比差异较大,海湾和泰德茎叶比都达2以上,特高和长江2号茎叶比分别为1.79和1.77,说明产量潜力大,品质较好;泰德、钻石T和奇瑞思3个品种的平均分蘖数都达8个以上,特高和长江2号平均只有7.7和7.4个,海湾平均最低,只有6.9个。生产中可优先选用长江2号多花黑麦草和钻石T多花黑麦草。

关键词: 黑麦草 新品种 引种观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玉米和土壤中的氟磺隆

农药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建立玉米和土壤中氟磺隆残留的液质串联快速分析检测方法。[方法]样品中的氟磺隆经乙腈提取,N-丙基乙二胺(PSA)和石墨化炭黑(GCB)净化,利用超高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在多反应监测模式下进行检测。以碎片离子对418.2/252.1定性、离子对418.2/139.1进行外标法定量。[结果]仪器在0.005~1.0 mg/kg范围内,具有良好线性关系。在0.005~0.5 mg/kg添加水平范围内,氟磺隆在玉米和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4.8%~103.9%,变异系数为2.8%~7.5%。该方法的检出限(LOD)为0.031~0.034μg/kg,定量限(LOQ)为5μg/kg。[结论]方法简便、快速、准确,能满足国内外法规的要求,可用于玉米和土壤样品中氟磺隆的农药残留确证检测。

关键词: 氟磺隆 超高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分散固相萃取 玉米 土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花炭疽病的病原鉴定

贵州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对棉花炭疽病的防治奠定病原学基础,采用单胞分离法对引起贵州、湖北、河南3省棉花炭疽病的病原菌进行了分离,并通过形态学和多基因系统学方法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具有病斑的棉花叶上分离到8株炭疽菌属菌株,分属于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核果炭疽菌(C.fructicola)、可可炭疽菌(C.theobromicola)和豆类炭疽菌(C.truncatum)4个种。

关键词: 棉花 炭疽病 炭疽菌属 多基因分子系统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玉米及其土壤丁基嘧啶磷残留的方法

贵州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为寻求玉米及其土壤中丁基嘧啶磷的快速测定方法,采用乙腈提取样品,N-丙基乙二胺(PSA)净化、洗脱,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电离(ESI+)多反应离子检测(MRM)模式定性分析和外标法定量等方法,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检测玉米及其土壤中丁基嘧啶磷残留量的分析方法。结果表明:在1~1000μg/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丁基嘧啶磷添加水平为0.01~1mg/kg时,在玉米和土壤中平均回收率为86.5%~95.5%,相对标准偏差为1.58%~6.69%,在玉米及土壤中的最低检测限(LOD)(S/N=3)分别为0.034μg/kg和0.035μg/kg,定量限(LOQ)(S/N=10)分别为0.112μg/kg和0.118μg/kg。该方法适于大量玉米和土壤样品中丁基嘧啶磷农药的残留检测要求。

关键词: 丁基嘧啶磷 玉米 土壤 UPLC-MS/MS 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贵州南部地区鸭茅种子生产关键技术研究

种子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9~2011年进行了贵州南部地区鸭茅种子生产的高产品种选择、不同生育期施氮量以及不同种植行距对鸭茅种子产量的影响等关键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黔草4号鸭茅新品种单位面积生殖枝数、种子粒数、结实率等种子产量构成因素明显优于对照品种(国外引进品种),可用于替代国外引进品种作为贵州鸭茅生产的当家品种大量繁种推广应用,以黔草4号鸭茅为供试品种的不同生育期氮肥施用量和行距对种子产量影响试验表明,不同生育期不同施氮量处理的种子产量差异极显著,分蘖期或孕穗期追施氮肥225 kg/hm2可获得鸭茅种子694.5~723 kg/hm2的高产水平,在贵州南部鸭茅种子生产中,适宜种植行距应为65 cm。

关键词: 贵州 南部地区 鸭茅 种子生产 品种选择 高产栽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