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6030条记录
马铃薯抗寒材料的筛选及鉴定

西南农业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给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抗寒品种选育提供基因资源,采用测定叶片渗透率、SOD酶活性以及离体叶片低温胁迫方法对地方品种普安紫洋芋和费乌瑞它自然及辐射变异株系的抗寒性进行鉴定。结果显示:从处理组间渗透率与SOD来看,普安紫洋芋和费乌瑞它变异株系不同温度处理组的渗透率与SOD检测结果一致,均是常温对照组(CK)>0℃(或-3℃)处理组>4℃处理组;各处理单株之间渗透率与SOD差异较大。从离体叶片低温胁迫鉴定来看,当最低处理温度为-6℃时,费乌瑞它自然变异抗寒株系Ⅲ-25-5的存活率为85.7%,其CK的存活率为57.1%;当最低处理温度为-7℃时,费乌瑞它辐射变异株系3-23X的叶片存活率为42.9%,其CK的存活率为7.1%。普安紫洋芋和费乌瑞它变异株系不同单株间抗寒能力表现出明显差异,在其中进行单株抗寒性的选择有效果。

关键词: 马铃薯 抗寒性 渗透率 SOD 低温胁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梯级溢流堰对入湖河流水环境的影响

中国水土保持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控制和削减进入受纳水体的径流污染负荷,根据贵州山区河流落差大的特点,开发了山区污染河水梯级溢流堰生态净化技术,并进行了工程示范。结果表明:梯级溢流堰系统对总磷、总氮、氨氮、有机质和悬浮颗粒物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6.62%、57.77%、71.96%、61.38%和59.60%,所有水质指标都好于工程实施前,改善的幅度在17%~71%。此外,河道梯级溢流堰系统管理简单,建设成本低,基本不需运行费。因此,梯级溢流堰系统是一种适用于贵州喀斯特山区污染河流净化的生态技术,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 梯级溢流堰系统 污染河水净化 氮磷营养盐 悬浮颗粒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茶树病虫害生物防治应用研究进展

广东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化学农药防治茶树病虫害效果迅速,然而其长期使用所带来的"3R"问题直接影响茶叶的可持续发展。随着茶叶质量安全问题日受关注,生物防治作为病虫害综合治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茶树病虫害防治体系中有着广阔的应用与发展前景。概述生物防治的定义、演变及茶树病虫害生物防治的主要措施如害虫天敌、植物源农药、微生物制剂、信息素及昆虫生长调节剂等在茶树上的应用研究进展,总结茶树病虫害生物防治存在的不足,并对茶树病虫害生物防治提出展望:充分利用生防微生物来拮抗茶树病原菌、构建载体植物系统防治茶树虫害、充分发挥天敌对茶园害虫的调节作用、加强茶树生物农药的研究及其产品的开发推广应用。

关键词: 茶树 生物防治 应用 研究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菜蛾不同抗性品系与敏感品系杂交的生物适合度

西南农业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小菜蛾不同抗性品系与敏感品系杂交的生物适合度变化,通过构建小菜蛾抗阿维菌素(A)、抗高效氯氰菊酯(B)和抗杀虫双(D)3个抗性品系及其6个杂交F1代(敏感品系分别与抗性品系杂交)和敏感品系(S)的种群生命表,研究了小菜蛾3个抗性品系分别与敏感品系杂交后的生物适合度。结果表明:3个抗性品系(A,B,D)的相对生物适合度均比敏感品系(S)的生物适合度(1.00)低,分别为0.72、0.79和0.59;6个杂交F1代A♀+S♂、A♂+S♀、B♀+S♂、B♂+S♀、D♀+S♂和D♂+S♀的生物适合度分别为0.82、0.79、0.87、0.90、0.71和0.74,比敏感品系低,但与抗性品系相比,其生物适合度均有所提高,有利于小菜蛾抗性品系种群的发展。

关键词: 小菜蛾 抗性品系 敏感品系 杂交 适合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鸡群淋巴性白血病的生产防治试验初报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面对鸡淋巴性白血病在我国养鸡生产中的不断"再现"和局部流行,其危害是有目共睹的,为了寻求有效的相关防控措施,在2006—2013年间,笔者从生产防治的角度对贵州部分地区发生的20余例确诊和疑似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es,ALV)感染鸡群病例进行了临床防治实践探索,初步建立了较为有效的中西兽医结合防治方案。防治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案能在5~8 d时间将该病进行有效控制和治愈,临床治愈率均在95%以上,且患病鸡只的肝脏、脾脏、肾脏肿瘤性病灶几乎完全消失。笔者认为这对解决禽白血病(AL)的生产防治、降低患病鸡群的死淘率和减少经济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鸡淋巴性白血病 生产防治 中西兽医结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1份野生金荞麦资源的性状表现与聚类分析

贵州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在金荞麦育种和生产中有效利用野生种质资源,对从各地收集的11份野生金荞麦进行田间试验,观察其性状表现,并作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野生金荞麦的叶面积变异幅度最大,为29.2~82.8cm2、变异系数达38.04%,其中来自罗甸金荞麦的叶面积最大,为87.4cm2;其次是贵阳金荞麦,为82.8cm2;水城的叶面积最小,为29.2cm2。营养成分中粗蛋白含量为2.98%~3.69%,变异系数为7.1%。11份野生金荞麦资源中来自罗甸、平坝和贵阳的金荞麦叶面积较大、粗蛋白含量较高且粗纤维含量较低,其叶面积分别为87.4cm2、78.2cm2和82.7cm2,粗蛋白含量分别为3.69%、3.59%和3.48%,粗纤维分别为1.62%、1.64%和1.71%。从表型性状聚类分析可将11份资源分为4类,其中第Ⅰ类具有高产牧草的特性,可从中选育出高产品种;从营养聚类分析可将11份资源分为2类,其中第Ⅰ类的粗蛋白较高且粗纤维和木质素较低,可作为高蛋白的金荞麦育种材料。

关键词: 金荞麦 营养成分 表型性状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贵州省仁怀市农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基于对仁怀市农业企业生产活动、农户生产生活方式、酒业企业酒糟、养殖场粪便、高粱秸秆等废弃物治理情况的调查研究,总结了该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做法、成效和模式,并提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析了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结合实际,提出了该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原则、规划、布局和保障措施等建议。

关键词: 农业 可持续发展 对策 仁怀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麻味与麻姜味营养型核桃调味油的配制

贵州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为全面提升核桃深加工技术,延长产业链、提高核桃产业整体经济效益,采用气质联用测定核桃油、紫苏油、花生油、菜籽油、米糠油、芝麻油等原料油内脂肪酸的构成,利用Matlab软件将核桃油与紫苏油等原料油调配成脂肪酸合理构成的调和油,再加入花椒精油、姜精油进行风味调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麻姜味营养型核桃油的配方。结果表明:脂肪酸合理构成的调和油配方为核桃油30%,紫苏油1.64%,菜籽油41.13%,花生油27.24%;麻味营养型核桃调味油的花椒精油添加量为16%;麻姜味营养型核桃调味油的花椒精油和姜油添加量分别为16%和0.9%。该类调味油呈自然棕黄色,外观澄清透明,理化指标均符合国家一级压榨油标准,口感滋味宜人,兼有花椒的清新麻香味和生姜的辛辣芳香味。

关键词: 核桃 麻味 麻姜味 调味油 风味调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生态条件对两优585米质的影响

种子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弄清不同生态条件对优质两系杂交稻两优585稻米品质的影响,将两优585分别安排在湖南、海南和贵州(7个)共9个不同生态条件的地方进行种植,成熟后分别取样进行稻米品质的理化分析。结果显示:从贵州省内9个不同生态点中,除湄潭这一生态点特殊外(糙米率77.7%,精米率67.8%,粒长6.8 mm,长宽比3.0),其余省内外不同生态条件对该品种的糙米率、精米率、粒长和长宽比4个性状影响较小;胶稠度虽然变化较大(60~86 mm),但都能达到部颁一级优质米标准;透明度除湖南点外,基本上在部颁一级和二级优质米标准之间;碱消值和直链淀粉含量一般由品种本身决定,其变化有随着海拔增高而增加的趋势。

关键词: 生态条件 两优585 米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田间玉米温度测定方法初探

种子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12个玉米自交系为试验材料,利用冠层平行、冠层45°、穗位平行、穗位45°4种方法分别测定其大喇叭口期、抽穗期和灌浆期的温度。结果表明:冠层45°测定方法测定不同材料时温度最敏感,重复测定材料温度最稳定;大喇叭口期测定材料温度最佳。

关键词: 玉米自交系 植株温度 测定方法 测定时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