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冠突散囊菌野生型与△veA突变菌株的差异蛋白研究
《菌物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分离和鉴定冠突散囊菌野生型与veA基因缺失菌株的差异表达蛋白,寻找并比较与veA基因相关的产孢蛋白,为进一步研究丝状真菌产孢机理打下基础。经veA基因缺失,利用双向电泳技术分离差异表达蛋白,经凝胶银染显色后,Bio‐Rad凝胶扫描仪扫描,Imagemaster图像软件分析,差异蛋白点进行质谱鉴定。所获肽序列与生物信息数据库匹配,在NCBI及Uniprot数据库中查找蛋白质信息,并归纳分析。结果显示,野生型菌株中出现表达上调的蛋白点77个,veA缺失型菌株中出现表达上调的蛋白点有116个,得到鉴定的30个功能各异的蛋白点,其中大多数蛋白与代谢相关。


贵州辣椒疫霉种群的组成与分布
《贵州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对贵州辣椒疫病的防治与抗病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采用苗期人工接种技术,对不同年度分离自贵州省遵义、贵阳、六盘水、黔南、毕节和安顺等6个地区(州、市)12县(市、区)的49个辣椒疫霉单孢菌株进行了生理小种鉴定。鉴定出race 0、race 1、race 2和race 3共4个生理小种,race 0为新小种。贵州辣椒疫霉生理小种的组成、分布以及优势小种的种类因时间和空间不同而有所差异,2004-2007年4个小种组成相对均衡,2009年优势小种为race 1、出现频率50.00%,2012年优势小种为race 3、出现频率高达71.43%。不同地区间生理小种数以贵阳最多,有4个小种;其次是遵义和六盘水,均有3个小种;安顺、黔南和毕节只有2个生理小种。贵阳、安顺和黔南的优势小种为race3,遵义是race1,毕节和六盘水的小种分布较为平均。


贵阳地区猪弓形虫病的血清学调查与分析
《畜牧与兽医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掌握贵阳地区猪弓形虫的感染情况及流行趋势,2012年11月至2013年12月分别采集贵阳地区3县1市6区猪血清样本共1 494份,其中:息烽县355份,开阳县90份,修文县247份,清镇市66份,南明区147份,云岩区140份,白云区193份,观山湖区140份,花溪区94份,乌当区22份。应用间接血凝试验(IHA)检测血清中的弓形虫抗体。结果:1 494份猪血清中,阳性样本240份,弓形虫感染阳性率为16.06%,其中规模养猪场感染率最低,为6.56%;散养户感染率次之,为18.65%;临床发病猪感染率最高,为47.37%。表明贵阳地区猪弓形虫病感染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土壤水分运动规律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更好地认识喀斯特地区土壤水分运动规律,以贵州石漠化地区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模拟降水法,通过对石漠化地区土壤水分的临界饱和持水量、水分渗漏速率及水分蒸散速率等参量的分析,研究其水分运动规律。结果表明:模拟降水量130~140 mm为渗漏临界点,此时达到饱和田间持水量;145~165 mm时,10 min内达到最大下渗速率;超过165 mm后,在前5 min就可达到最大值;而小于临界点时,水分均以蒸散方式损失,以平均0.00001122 g/s的速度减少。此研究发现了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土壤水分运动的基本规律,并提供了相关的基础数据,对今后的进一步研究以及喀斯特生态系统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杂交玉米新品种宝玉999的选育及配套技术
《贵州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宝玉999是贵州禾睦福种子有限公司用自选系QS089作母本,外引系QB48作父本组配而成,2012年6月通过贵州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两年平均产量为9 231kg/hm2,比对照增产8.15%,增产点达88.9%。生产试验平均8 587.5kg/hm2,比对照增产7.94%,增产点达100%。该品种抗大斑病和纹枯病,中抗小斑病、丝黑穗病和玉米螟,感茎腐病,抗倒性较强,稳产性和丰产性好,适宜贵州山区及相似生态区域种植。


三种饲用灌木形态特征指标与单株产量回归分析
《黑龙江畜牧兽医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在不破坏石漠化草场脆弱植被的情况下定株连续观测灌木产量,试验对杭子梢[Campylotropis macrocarpa(Bunge)Rehd]、多花木兰(Indigofera amblyatha Craib)和白刺花(Sophcra viciifolia Benth)3种灌木形态特征指标进行了测定,并进行了灌木产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建立各种灌木形态特征指标与灌木产量之间回归模型的方法。结果表明:灌木等级间株高和平均冠幅直径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灌木等级(x1)、株高(x2)和平均冠幅直径(x3)与产量(y)呈极显著相关(P<0.01),回归模型:杭子梢y=-1 091.314+155.862x1+5.223x2+5.764x3;多花木兰y=-61.624-17.387x1+1.321x2+2.969x3;白刺花y=-172.292+5.491x1+1.024x2+3.588x3。说明通过测量灌木等级、株高和平均冠幅直径就能准确估测灌木单株鲜草产量。


GHSR基因变异及其与贵州黑山羊体重体尺的关联研究
《中国畜牧杂志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本实验以82只贵州黑山羊为研究对象,采用DNA池结合PCR产物测序及PCR-SSCP技术检测GHSR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探讨GHSR基因SNP与山羊体重、体尺性状的关联性。结果表明:在GHSR基因外显子2′和3′UTR区分别检测到1个SNP位点(G996A和T1424C),而在外显子1′和5′UTR区未发现多态性;G996A为错义突变位点,表现为3种基因型,分别命名为GG、GA和AA,其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2317、0.5122和0.2561,等位基因G和A的频率分别为0.4878和0.5122;χ2适合性检验表明,贵州黑山羊GHSR基因外显子2等位基因的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基因型分型后个体体重体尺性状间差异显著性分析显示,GG基因型个体的体重与AA基因型个体的体重间差异显著;GA基因型个体的体高和体斜长与AA基因型个体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3种基因型个体的胸围、管围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说明,G996A位点突变与贵州黑山羊体重、体高和体斜长间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与胸围、管围间没有明显的关联。


基于养分平衡法的贵州籼型杂交稻推荐施肥参数
《贵州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为确定本土化的水稻推荐施肥参数,建立施肥指标体系,对近年来贵州各施肥分区"3414"肥料效应田间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建立不同施肥分区下籼型杂交稻的养分吸收量、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肥料当季利用率等施肥参数。结果表明,利用养分平衡法确定土壤供肥量和水稻需肥量,设计肥料配方,配方施肥区实际产量与设定的目标产量的平均吻合度为93.89%。推荐施肥参数的确定解决了水稻施肥指标体系不系统或缺失的问题,为水稻产前定肥和肥料配方设计提供依据,提高了推荐施肥技术方案的可靠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