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玉米SSR标记DNA指纹数据库中N+1峰的消除
《分子植物育种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解决玉米SSR标记DNA指纹数据库构建时,N+1峰带来的指纹数据标准化采集问题,本研究对40个玉米品种鉴定核心引物进行评估,其中13对引物的扩增产物产生N+1峰。对于这些引物,通过增加PCR程序最后一步的延伸时间和下游引物5'端加一个G(鸟嘌呤)两种方法进行N+1峰的消除。结果表明:与标准中提供的程序和引物序列相比,将PCR程序最后一步的延伸时间增加至90 min,消除了9对引物扩增产物的N+1峰,下游引物5'端加一个G能消除12对引物扩增产物的N+1峰。最终提出两种消除N+1峰的方案,均能有效改善玉米标准DNA指纹数据库的图谱质量。


利用SSR标记解析京科968等系列玉米品种的杂优模式
《玉米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SSR标记从分子水平上对京科968、京科665、NK718和京农科728系列玉米品种的杂种优势模式进行分析。40对SSR引物在37份供试自交系中共检测出270个等位基因变异,平均每对引物检测出6.75个等位基因,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为0.66。UPGMA聚类分析和群体结构分析结果一致,所测自交系被划分成8个杂种优势群,京科968母本京724等5个自交系单独成群,命名为X群;两个骨干父本自交系京92、京2416与自交系黄早四、昌7-2划为一群,同属黄改群(塘四平头群);其他6个群分别为旅大红骨群、瑞德群、P群、兰卡斯特群、改良瑞德群和Iodent群。京科968等系列品种的杂优模式为"X群×黄改群"。通过近年来育种实践和大面积生产证明,"X群×黄改群"已成为我国玉米生产上一种快速上升的主要杂优模式。
关键词: 玉米 京科968 SSR标记 杂种优势模式 X群×黄改群


锌胁迫下马蔺种质材料的耐受性与生理响应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盆栽砂培试验,设置5种不同浓度锌(Zn)处理(0、50、150、450、900 mg/kg),对16份野生马蔺种质材料苗期株高、存活率、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以及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丙二醛(MDA)、可溶性蛋白含量等生长和生理指标进行测试分析,旨在揭示其在Zn胁迫下的耐锌能力及生理响应规律.结果表明,随着Zn浓度的升高,16份马蔺种质材料苗期的相对存活率,9份材料的相对株高和相对地下生物量,5份材料的相对地上生物量均呈显著下降趋势,其他材料的相对株高、相对地上生物量和相对地下生物量呈先升后降趋势;经聚类分析法和标准差系数赋予权重法的综合评价,筛选出耐锌能力较强的材料有7份(BJCY-ML014、BJCYML017、BJCY-ML032、BJCY-ML022、BJCY-ML007、BJCY-ML005、BJCY-ML019),耐锌能力较弱的材料有3份(BJCYML035、BJCY-ML029、BJCY-ML004),其余材料为耐锌能力中等.随着Zn胁迫浓度的增加,马蔺叶片中SOD、P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但耐锌能力较强的材料变化幅度较平缓,而耐锌能力中等和较弱的材料变化幅度较急剧;Zn胁迫处理对叶片中丙二醛(MDA)含量也有显著影响,不同材料间变化差异明显.以上结果表明,16份马蔺种质材料对锌胁迫的耐受性存在显著差异,强耐锌性马蔺种质材料在重金属锌胁迫下受到的伤害较轻,在Zn~(2+)污染土壤种植马蔺时要根据污染程度合理选用种质材料.


北京市常见绿化树种叶片秋季滞纳不同粒径颗粒物能力
《生态学杂志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择不同区域典型园林区,于秋季应用气溶胶再发生器(QRJZFSQ-I)测定北京市常绿化树种叶片单位面积滞纳不同粒径颗粒物能力,并推算单位面积林地滞纳颗粒物的物质量。结果表明:针叶树种对各粒径颗粒物(PM_(10)、PM_(2.5)和PM_(1.0))的滞纳能力均高于阔叶树;针叶树种间对不同粒径颗粒物滞纳量没有显著差异,不同阔叶树在南海子公园(城区)差异显著,其中,对PM_(10)滞纳力强的树种为杨树(1.256 kg·hm~(-2)·a~(-1))和柳树(1.153 kg·hm~(-2)·a~(-1)),对PM_(2.5)和PM_(1.0)滞纳力强的树种为白蜡(0.367和0.107 kg·hm~(-2)·a~(-1));相同树种在不同地点对总悬浮颗粒物(TSP)和PM_(10)的滞纳规律相同,对PM_(2.5)和PM_(1.0)的滞纳规律与前两种类型颗粒物略有不同,桧柏对这两种颗粒物的最大值出现在南海子公园(11.043 kg·hm~(-2)·a~(-1)),是最小值北京植物园的15倍;树种滞纳的各种颗粒物以PM_(10)比例较大,且其比例变化按"城区-近郊-远郊"呈渐降的趋势。


菜保拾零(四) 难以应对的蔬菜灰霉病
《中国蔬菜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蔬菜灰霉病"柔中有刚",难以防治,在蔬菜保护地生产和储运过程中危害越来越严重,应引起植保人员的重视。2017年春节过后,我去了一趟北京大兴区的某蔬菜基地。在基地白技术员的陪同下到蔬菜温室走了一圈,发现灰霉病较多。不仅番茄、茄子、辣椒、黄瓜等果菜有这个病,一些叶菜如生菜、韭菜都有


不同包装材料对鲜切黄瓜品质的影响
《食品工业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探究不同透性包装材料对鲜切黄瓜贮藏期间感官品质变化的影响。采用3种不同透性的薄膜对鲜切黄瓜进行包装,4℃下贮藏7 d,每隔1 d测定鲜切黄瓜的可溶性固形物、袋内顶空气体组分、质构、颜色、风味、感官及菌落总数的变化。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所测定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PE2相较于其余两种包装材料,效果较好,可以很好地维持鲜切黄瓜的品质,其透氧率(OTR)、透二氧化碳率(COTR)和透水率(WVTR)分别为2 244.67±23.68 cm~3·(m~2·d·0.1 MPa)~(-1)、8 332.33±733.43 cm~3·(m~2·d·0.1 MPa)~(-1)和1.53±0.081 g·(m~2·d·0.1MPa)~(-1)。


兰花eIF5A基因家族鉴定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福建农业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系统分析兰花真核翻译起始因子5A(Eukaryotic translation initiation factor 5A,eIF5A)基因家族在兰花中如何发挥作用,利用兰花基因组数据库,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方法,鉴定兰花eIF5A基因家族的基因结构、编码蛋白和磷酸化位点预测,通过序列比对进行进化分析。结果表明,兰花eIF5A基因家族含有eIF5A1和eIF5A2两个基因,分别含有5个和6个外显子。MEME保守基序分析显示,兰花eIF5A1和eIF5A2蛋白均含有1个保守的DNA结合寡核苷酸结合结构域(PF01287)。磷酸化位点预测分析表明兰花eIF5A1和eIF5A2蛋白均含有大量的潜在磷酸化位点。以上结果将为今后揭示兰花eIF5A1和eIF5A2蛋白的功能提供重要的线索。


番茄栽培基质中菊芋发酵秸秆的适宜配比研究
《园艺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菊芋发酵秸秆作为无土栽培基质的可行性,并筛选适宜的复配基质配比,开展了番茄基质栽培中适宜配比的研究。选取草炭与蛭石体积比2︰1的基质为对照,设置发酵后菊芋秸秆的添加比例为10%、20%、30%、40%、50%等复合基质处理,测定复配基质的理化性状,研究其对番茄生长、品质、产量、抗病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基质容重、总孔隙度、持水孔隙随菊芋发酵秸秆添加量的增多而降低,持水能力、通气孔隙、大小孔隙比随着菊芋发酵秸秆添加量的增多而增大;菊芋发酵秸秆添加量30%处理的番茄株高比对照增加8.22%;随着菊芋发酵秸秆添加量的增大番茄叶片Pn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菊芋发酵秸秆添加量10%、20%、30%和40%处理比对照处理高21.53%、17.72%、14.77%和14.20%。对照处理番茄病情指数(70.00)高于其他处理(35.72~51.98)。番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可溶性糖含量和糖酸比均随菊芋发酵秸秆添加量的增大而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菊芋发酵秸秆添加量20%~30%处理维生素C、可溶性糖含量和糖酸比显著高于对照;可滴定酸以对照最高,糖酸比以30%处理最高,显著高于对照处理110.39%。各处理单株总产量,菊芋发酵秸秆添加量20%和10%的处理,分别显著高于对照14.50%和12.50%。试验表明,适宜番茄基质栽培菊芋发酵秸秆的添加量为20%~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