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4193条记录
油菜撒播轻型栽培技术研究 Ⅰ.油菜不同种植方式的产量及经济效益分析

贵州农业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中等施肥水平(纯N 7.36 kg/667m2)下采用油菜育苗移栽、开行点播、条播和撒播,667m2相应密度分别为4 167株、1万株、2.2~2.4万株和2.3~2.5万株的情况下,贵州思南塘头和安顺兴隆两地试验油研10号产量水平分别为165.0~175.0 kg/667m2和208.1~232.4 kg/667m2,产量间差异不显著,但点播、条播和撒播比育苗移栽用工减少7.29~10.56个/667m2,总投入减少130.67~173.72元/667m2,单位面积纯经济效益比育苗移栽高79.27~151.32元/667m2。单位劳动生产率比育苗移栽高16.88~30.45元/个工。点播、条播和撒播经济效益显著。

关键词: 种植方式 产量 投入 产出 经济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油菜撒播轻型栽培技术研究 Ⅳ.撒播油菜单产160~220kg/667m~2的群体产量结构及栽培措施分析

贵州农业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撒播油菜单产达到160~220 kg/667m2,应使667m2有效角在440~500万角以上、角粒数12~13粒、千粒重3.3~3.5 g。栽培上要留苗2.5~3万株/667m2,并施纯氮10~15 kg/667m2。

关键词: 撒播 产量 产量结构 群体结构 轻型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的研究进展

贵州农业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游离小孢子培养是近年来大白菜育种上研究的热点之一。该文阐述了大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的优势,对影响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的主要因素,包括材料的基因型、花粉发育时期、供试材料生长的外界环境、培养方法和培养条件以及胚状体发生及植株再生等的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提出了小孢子培养存在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从理论和实际意义上论述了游离小孢子培养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大白菜 游离小孢子培养 胚状体 培养基 植株再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鹅毛玉凤花内生真菌的初步研究

贵州农业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鹅毛玉凤花菌根的基本结构进行了研究。发现,其菌根菌是通过根毛进入根被细胞,进而向通道细胞和皮层细胞侵染;经春、秋两季用鹅毛玉凤花菌根真菌单菌丝团进行真菌分离,共得到186个菌株,其中优势种属为兰科丝核菌类。结果表明,鹅毛玉凤花具有典型的兰科植物菌根构造,菌根菌的种类与季节有关。

关键词: 鹅毛玉凤花 菌根显微结构 菌丝团 菌根真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阳猕猴桃引种试验示范

贵州农业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优化贵州猕猴桃品种结构,提高猕猴桃果品质量,使猕猴桃产业能更好地发展。2000年在贵州省水城县引种试验示范,2003年开始初花初果,2005年进入盛果期。4个试验点在中等肥水条件下,平均产量2006年1 382.3 kg/667m2、2007年1 555 kg/667m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达19%,口感好,品质佳,丰产稳产。从试验结果看,红阳猕猴桃早实、丰产、优质,适宜在贵州类似地区推广。

关键词: 红阳猕猴桃 引种 示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油菜撒播轻型栽培技术研究 Ⅱ.不同密度和施肥量对撒播油菜产量与农艺性状的影响

贵州农业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撒播油菜田间密度低于2.5万株/667m2时,较高的施氮水平有利于获得最大的生物群体产量和经济产量,田间密度在1.78万株/667m2左右,施氮量在11.5 kg/667m2的情况下,经济产量为216.8 kg/667m2,物资投入回报为1∶8.2,是最佳收益点。田间密度高于3万株/667m2后,较高与较低的施氮水平都不能获得最佳的生物群体产量和经济产量;随着田间密度的增大油菜单株产量有明显的下降,但密度的改变对油菜的株高、千粒重、含油率影响不大。随着施肥量的加大,油菜的株高、单株有效角、角粒数相应上升,单株产量有所增加,但油菜的千粒重下降,含油率下降明显。

关键词: 撒播 油菜 密度 施肥量 干物重 经济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水稻新品系大粒香的选育及应用

贵州农业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优质水稻新品系大粒香是采用粳、籼杂交方法育成的,其稻米品质优异、外观靓丽、食味滋润、气味清香、产量较高。用其加工生产的茅贡牌大粒香米自2003年以来连续5次荣获中国十大金奖大米。表明,利用籼粳或粳籼杂交,只要亲本选择恰当,是选育优质稻新品种和优质恢复系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品质 水稻 大粒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蝉拟青霉多糖反馈抑制的初步研究

贵州农业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摇瓶中考察了蝉拟青霉发酵菌丝体生长、多糖合成的动态过程,探讨了蝉拟青霉多糖自身反馈抑制作用。在培养144 h后,生物量达到最大值31.07 g/L;培养168 h后,蝉拟青霉多糖达到最高浓度3.24 g/L,大致与生物量变化的趋势呈正相关。在摇瓶培养基中添加同源多糖,以浓度梯度实验法考察培养基中的同源多糖浓度对蝉拟青霉菌丝体及多糖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培养基中添加的同源多糖浓度大于0.6 g/L时,蝉拟青霉菌丝体及多糖的产生明显受到抑制,随着培养液中同源多糖浓度的增加,反馈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当浓度达到2.2 g/L时,蝉拟青霉菌丝体的生长和多糖的产生完全被抑制。

关键词: 蝉拟青霉 同源多糖 反馈抑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种杀菌剂不同配比对稻瘟病菌的联合作用

贵州农业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药剂A、药剂B及不同配比对稻瘟病菌的联合作用效果。结果表明,药剂A和药剂B的EC50为1.44μg/mL和56.14μg/mL,药剂A∶药剂B按1∶1、2∶1、3∶1、1∶2、1∶3混配,测定结果以1∶3的效果最佳,其EC50为4.41μg/mL,共毒系数为121.46,具有显著增效作用。

关键词: 稻瘟病菌 联合作用 共毒系数 增效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仁怀引进甘薯品种的茎尖培养研究

种子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不同浓度的6-苄氨基嘌呤(6 BA)和不同种类的生长素(NAA、IAA、GA3)作为仁怀引进甘薯品种的茎尖诱导培养基,结果表明:茎尖先培养在MS+6-BA0.5+IAA 0.1上10~15 d,再转入MS+IBA 0.5+GA30.5上进行二次诱导培养,茎尖诱导成苗的效果最佳,成苗率为52.8%左右;而茎尖先在MS+6-BA 1+IAA 0.1+GA30.5上培养相同时间,再转入MS+IBA 0.5+GA30.5培养,可显著缩短成苗时间。

关键词: 甘薯 茎尖培养 病毒 试管苗 诱导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