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1996年甘肃陇南麦区小麦条锈病发生特点及今后的防治策略
《植物保护 》 199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1996年陇南地区小麦条锈病局部发生严重,整个麦区呈区域性流行,病害发生程度属中度偏重发生年,发病面积16.7hm2以上。发生特点是突发性流行,流行期偏迟,4月上、中旬仅个别地块发病,6月上旬后,该地小麦条锈病普遍发生,部分重病田普遍率和严重度达到“双百”。病害流行的主要原因是,新的毒性小种上升,导致生产品种抗性丧失;气候条件有利于条锈病发生;1996年四川省小麦条锈病发生严重且早于陇南,为陇南麦区提供了大量菌源。
关键词: 小麦条锈病,发生特点,防治


植物补偿作用机制探讨
《生态学杂志 》 199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无论是在自然生态系统还是农田生态系统中,植物生长的最适环境往往很少存在[10],植物在其生活史中常会遇到各种类型灾害的胁迫,而生长于亚适宜环境中,在多数发展中国家,这些胁迫植物生长的环境往往又是种植农业的唯一生境。了解在这些亚适宜环境中植物的生长、存...


陇东旱原集雨节灌农业技术研究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199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陇东旱原区实施集水农业气候学基础的分析,总结了以集水区表面处理、储水容器建造和田间供水设施为主的雨水集蓄工程技术,研究了集雨储水在地膜冬小麦、地膜春玉米、果树、塑料大棚蔬菜上的效果和农艺学节水技术,以及夏闲期塬面农田地膜覆盖集水保水效果。并对集雨节灌农业技术的运用效果进行了评价,提出了集水农业今后拟解决的几个理论和技术问题。


玉米种子携带矮花叶病毒调查研究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 1998 北大核心
摘要:经几年来对240个玉米品种(系),62841株的调查,从中发现54个品种(系)出现种子带毒苗,平均带毒苗率为0.56%,最高的6174×墨黄二为27.03%。后经过对25个品种(系)进行田间种子带毒苗率的测定,有16个品种(系)出现种子带毒苗,带毒苗率为1.23%~6.90%。经过种子存放时间、种衣剂包衣和不同温度处理种子带毒测定结果表明,玉米种子存放31个月后,所携带的矮花叶病毒仍具有侵染活性,种衣剂包衣和不同温度处理也不能使病毒失去活性。通过不同种植方式带毒测定结果证明,地膜覆盖种植可大幅度降低种子带毒苗率。因此,地膜覆盖种植对降低初侵染源具有明显的作用。


早熟番茄陇番3号的选育
《中国蔬菜 》 1998 北大核心
摘要:选用早熟亲本北10-2-4-1-6与5-78-6-7-6-2-1组配的番茄一代杂种陇番3号,果实扁圆形,大红色,单果重135~150g。熟性极早,可比对照早丰提前7~10天采收,前期产量约占总产量的55.49%,且采收集中,其总产量可达5000kg/667m2左右。现已在甘肃省及宁夏、青海、内蒙古等地推广
关键词: 番茄,陇番3号,早熟性


小麦新资源对条锈病白粉病的抗性鉴定
《植物保护 》 1997 北大核心
摘要:1991~1997年在甘谷田间对远缘小麦新资源进行抗条锈病、白粉病鉴定。结果表明,在供试160份材料中,对条锈病免疫或高抗、白粉病免疫的有25份,其抗性比较稳定,是良好的抗源材料,可供抗病育种利用。
关键词: 小麦,抗条锈性,抗白粉性
旱地地膜小麦研究成效和加快发展的必要性及建议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199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1995~1996年度陇东旱原干旱年份旱地冬小麦全生育期地膜覆盖穴播栽培技术的试验研究表明:冬小麦全生育期地膜覆盖有效地减少了播种到拔节期间土壤水分的无效蒸发,具有超常的增产效果和明显的经济效益。干旱年份不施肥、中肥、高肥、超高肥条件下,地膜冬小麦较露地冬小麦分别平均增产32.9%、62.5%、99.9%、105.5%。在地膜覆盖条件下,中肥、高肥、超高肥较不施肥冬小麦产量分别提高23.1%、52.6%55.4%,并且地膜覆盖有助于小麦根系向土壤深层延伸吸收水分。随着生育期内集雨灌溉量的增加,地膜冬小麦产量提高,拔节期灌溉效果最明显,增产57.1%。地膜冬小麦适宜播期较露地冬小麦可推迟10d左右
关键词: 地膜小麦,旱地,集雨灌溉,增产


陇南地区小麦条锈病发生动态与治理
《植物保护学报 》 1997 北大核心
摘要:1985~1990年作者对甘肃省陇南地区小麦条锈病秋苗菌源动态、越冬情况及其春季流行等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秋苗发病重、越冬菌源多是导致春季小麦条锈病大流行的重要原因之一。海拔1600~1800m及其相邻的部份地区秋苗发病严重或较重,是发病基地或菌源基地,亦是治理的关键地区。其治理的配套关键技术包,括改制控害、抗病品种合理布局、适期晚播和粉锈宁拌种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技术。其中通过改制,建立新的农业生态体系,兼与抗病品种合理布局和调节播期相结合,构成综合的生态治理工程,并不断优化,便有可能实现持久控害致富的目的。
紫花苜蓿优异种质资源筛选与评价
《作物品种资源 》 1997 北大核心
摘要:1990年~1994年在甘肃河西灌区对22份紫花苜蓿品种进行鲜草产量、植株性状和品质测定,筛选出Kisvardai-1,Commandor、Fortress、猎人河苜蓿、阿根廷苜蓿等5个优良品种
关键词: 紫花苜蓿,优异性状,筛选评价


串珠藁本分布与危害的调查研究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 199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实地访问、调查表明,串珠藁本(LigusticummoniliformePengZXetZhangBY,sp.nov.)广布于甘肃南部与青海东部海拔2200m以上的高寒阴湿区,随海拔的升高,其发生危害也越重。在各类杂草中串珠藁本占61.0%~98.0%.还发现前茬是蚕豆、油菜的小麦田发生较轻,前茬是小麦、青稞的蚕豆、油菜田发生则较重。田间试验表明,串珠蒿本密度与小麦产量呈显著负相关,当每公顷密度由0增至900万株时,小麦每公顷减产由0增至852.0kg.
关键词: 串珠藁本,杂草分布,危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