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温室中南美斑潜蝇幼虫的空间分布型研究
《植物保护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南美斑潜蝇(Liriomyza huidobrensis Blanchard)幼虫在温室蔬菜上的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南美斑潜蝇幼虫在温室黄瓜、番茄、茄子上呈均匀分布,且个体间相互排斥;南美斑潜蝇幼虫在其作物植株上的分布主要集中在下部叶片,其次是中部叶片,上部叶片数量较少;根据空间分布的研究结果,组建了3种温室蔬菜上的理论抽样数模型。


甘肃灌漠土土壤肥力的空间变异性典型研究
《中国沙漠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结合传统统计与地统计学方法对甘肃省河西地区武威灌漠土土壤肥力的空间变异性进行了分析。描述性统计结果显示,该地土壤肥力具有较大的空间变异,土壤NH+4 N的变异系数最高,为62 656%,速效磷的变异系数次之,为47 369%,pH的变异系数最小,仅为1 284%,有机质和速效钾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3 208%和38 075%。地统计学分析表明该区域土壤特性的块金方差/基台值比值[C0/(C0+C)]在0 0413%~13 7801%之间,说明该土壤性质的各项指标均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其中NH+4 N和pH值的空间相关性相对最强,[C0/(C0+C)]分别为0 0413%和0 0978%;速效磷相对最弱,[C0/(C0+C)]为13 7801%;有机质与速效钾居中。土壤肥力性质的相关距变化范围为176~294m。该土壤性质的克立格插值结果显示出一定的空间相似性,显示地统计学方法可用于分析土壤肥力在空间上的变异。


纳米SiO_x保鲜果蜡研制
《食品科学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动、植物源蜡质作为果蜡的成膜剂,研制出棕、黄、红三种类型和浓度任意调配的水溶性油状液体果蜡。成膜剂浓度、纳米SiOX浓度均可影响RY蜡的透气性,纳米SiOx对RY保鲜蜡透气性的降低效应大于成膜剂。纳米SiOX保鲜果蜡在增加果品色泽、亮度及降低果品干耗等性能方面与进口果蜡相近,在防腐性能方面优于进口果蜡。


陇东旱塬休闲期农田雨水收集及补灌技术研究
《灌溉排水学报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陇东旱塬休闲期农田采用集流场收集天然降水,富集叠加于农田作物可有效提高单住面积产量和总产量,抗逆减灾。收集的雨水应按照作物灌溉制度,以圆艺作物为主要供水对象,大田作物上补灌应以稀植作物为主,密植作物为辅。同时,集流场雨季集流后,翌年可用于适雨型作物种植。


日光温室双孢蘑菇床架栽培技术研究
《中国食用菌 》 2003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对日光温室床架栽培中各架层间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光照等环境因素的研究分析 ,找到了造成双孢蘑菇各架层间菌丝生长、出菇、产量以及形态差异的主要原因 ,并且提出了缩小差异的基本途径和解决办法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集雨补灌灌溉制度研究
《灌溉排水学报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集雨技术及设施为基础 ,分析该区集雨水源的基本特征和特点 ,通过优化的补充灌溉方式 ,研究了不同作物在不同时期的补充灌溉定额、灌溉次数以及灌溉效果。试验研究表明 ,旱作区集雨补灌采用不同的微灌方式 ,在作物关键需水期和受旱后补充灌水 ,有显著的增产和保苗稳产效果。旱后补偿效应的研究表明 ,在作物受旱后供水 ,水分利用效率 (WEU)显著增加。


李、杏属间远缘杂交及杂种胚培养技术研究
《果树学报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李为母本、杏为父本进行李、杏远缘杂交,在获得果实的5个杂交组合中,授粉后30d的坐果率为4%~30%,授粉后90~100d的坐果率为4%~16%。杂交后90~100d,取杂种胚进行离体培养,结果表明在S1:改良SH+6-BA1.0mg/L+IAA1.0mg/L和S2:改良SH+6-BA2.0mg/L+NAA0.2mg/L培养基上,杂种胚均可萌发。对萌发芽进行继代培养,结果在MS+6-BA1.0mg/L+NAA0.5mg/L培养基上增殖和生长良好。


辣椒新品种‘陇椒2号’
《园艺学报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陇椒 2号’为早熟辣椒一代杂种 ,适宜于北方保护地和露地栽培 ,抗烟草花叶病毒病 ,耐疫病 ,果实商品性状好 ,产量可达 5 2 .3t·hm-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