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6365条记录
哈尼梯田稻鲤共作模式下的微生物群落结构

水产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究哈尼梯田稻鲤共作模式(复合生态系统)微生物菌落结构特征,本实验拟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稻鲤共作(RC)与稻田单作(CK)2种模式下水体、表层以及根系土壤及鲤肠道细菌(16S rDNA)多样性特征进行分析。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复合生态系统中主要细菌门类为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厚壁菌门、绿弯菌门、酸杆菌门、拟杆菌门及硝化螺旋菌门等。与CK相比,RC表层土壤中绿弯菌门和厚壁菌门相对丰度显著增加,主要显著增加的优势菌属为厌氧绳菌(Anaerolineaceae_norank)、Aminicenantes_p_norank、未定义的绿弯菌(Chloroflexi_P_unclassified)、梭菌(Clostridium_sensu_stricto_1)、梭菌(C._sensu_stricto_12)、互营菌(Syntrophaceae_f_norank)、芽单胞菌(Gemmatimonadaceae_f_norank);RC根系土壤中绿弯菌门含量显著高于CK组,主要是Anaerolineaceae_norank、Sideroxydans、Aminicenantes_p_norank、Chloroflexi_p_unclassified、Gemmatimonadaceae_f_norank优势菌属显著增加。RC模式中鲤肠道优势菌主要为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其中厚壁菌门相对丰度为58.59%,超过一半的丰度。RC模式组相比CK组,土壤的有机质、总氮、总磷等理化指标都有所降低,其中pH、总磷和速效磷显著降低;稻田表层和根系土壤的细菌Sobs指数及PD指数也均增加,其中稻田表层土壤组显著增加。研究表明,增加鲤养殖后,稻田表层土壤的理化性质和细菌群落结构产生明显变化,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水稻根系和养殖生物肠道的群落结构产生了影响。本研究初步揭示了RC复合生态系统优于CK系统的微生物生态基础。

关键词: 哈尼梯田 稻鲤共作模式 菌群结构 高通量测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体长频率数据的西江封开段赤眼鳟可捕规格与资源保护研究

南方水产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该研究于2014年在西江封开段进行了8个月的渔获物调查,采集了526尾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的体长、体质量等生物学信息,利用体长频率分布估算赤眼鳟生长、死亡参数,并分析渔业资源利用状况.结果显示,赤眼鳟体长-体质量的幂函数关系参数a=0.0288,b=2.8582.von Bertalanffy生长参数渐近体长Linf=74 cm,生长系数K=0.1,自然死亡系数M=0.19,总死亡系数Z=1.51,捕捞死亡系数F=1.32,开发率E=0.88.渔业资源量分析显示,2014年西江封开段赤眼鳟资源量为2234652尾、428.558 t.单位补充量渔获量(Yield per recruit,YPR)模型分析显示,当前赤眼鳟首次开捕体长为12.3 cm,F为1.32,YPR为1.89 g;当首次开捕体长调整为27.8 cm、F调整为0.45时,可获得YPR 7.76 g.当前赤眼鳟资源处于过度开发状态,建议将开捕体长设为27.8 cm,将捕捞强度降至0.45.

关键词: 赤眼鳟 体长频率 可捕规格 资源保护 西江封开段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团头鲂必需氨基酸营养研究进展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离不开优质水产饲料的支撑,而蛋白质(氨基酸)作为水产饲料中最昂贵的成分,一直是水产营养与饲料研究的热点之一,结合国内外研究资料,本文主要就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ocephala)饲料必需氨基酸需求、氨基酸对团头鲂的营养生理与代谢调控机制及免疫功能、氨基酸平衡饲料的开发及合理利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更加优质、绿色、高效的团头鲂人工配合饲料的研发提供科学参考。

关键词: 团头鲂 氨基酸 代谢 免疫 调节机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主成分分析算法的市售南极磷虾油品质分析模型构建

南方农业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和评价市售南极磷虾油产品营养品质,为南极磷虾油的质量监管提供技术参考.[方法]对市售18个南极磷虾油产品的功能性成分(4个指标)、挥发性风味物质(14个指标)和色泽(3个指标)进行检测分析,建立基于主成分分析(PCA)算法的南极磷虾油品质分析模型.[结果]通过PCA算法对功能性成分、挥发性风味物质和色泽3类指标进行数据降维至每类1个主成分指标,3个主成分指标的贡献率分别为93.23%、94.32%和95.49%,均能较好地代表对应多个指标的特征.建立了市售南极磷虾油产品品质的分析和对比模型,该模型包括三部分,分别为基于现有18个样品的基础模型、现有18个样品的品质指标基础数据库和实现数据库相关及PCA相关的Python程序模块.由模型分析可知,样品2和样品7的功能性成分指标相对于其余样品较为突出,18个样品的色泽和挥发性风味物质指标能够在模型中得到显著区分.[结论]建立的市售南极磷虾油产品品质分析和对比模型能够实现对南极磷虾油产品品质进行分析并与市售同类产品进行对比,且可在分析新样本时,通过基于Python的程序语言模块根据新样本对模型自身进行优化.

关键词: 南极磷虾油 功能性成分 挥发性风味物质 色泽 主成分分析(PCA) 品质分析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渔船姿态导航图形化界面研究

渔业现代化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目前船舶自主航行和姿态导航信息快速交互的需要,借鉴航空多功能显示器显示理念,开展了一种基于姿态球和导航罗盘的多功能船舶姿态导航图形化显示界面研究与设计.基于OpenGL开放图形库技术编制了界面图形产生算法、视口控制算法、汉字显示算法、用色优选等;使用Lab Windows CVI开发平台对所述算法进行绘制,完成了界面输出,优化调整了软件效率与细节体验等.结果显示,所述界面能以姿态球的形式与渔船载体随动指示平台摇摆数据,能以罗盘旋转的形式指示航向信息,能以刻度尺平移的形式指示速度当前值信息、变化趋势、变化速率等,达到设计目标.经论证,该软件界面具有信息表述容量大、交互效率高、人机功效好等优点,可用作渔船数字座舱及无人驾驶渔船遥控基站的基础配套部件,具有较强实用价值.

关键词: 船舶显示器 渔船导航 姿态导航 OpenGL开放图形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白洋淀“以渔养水”生态修复效果及展望

淡水渔业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白洋淀"以渔养水"生态修复效果其发展方式,以白洋淀水生生物资源环境调查及水域生态修复示范项目研究进展为依据,分析白洋淀水域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介绍白洋淀主要的生态修复措施、取得的效果、以及实施"以渔养水"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总结白洋淀"以渔养水"生态修复技术的启示并提出相关发展建议。可为下一步开展白洋淀"以渔养水"生态修复研究提供思路,也可为全国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和水域生态修复提供参考。

关键词: 白洋淀 以渔养水 生态修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硝化细菌对加州鲈池塘水质影响及底质净化作用

水生生物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有益菌硝化细菌(Nitrifying bacteria)对加州鲈(Micropterus salmoides)高密度养殖池塘水质及底质的影响,在模拟加州鲈高密度养殖池塘单独施用硝化细菌,通过检测养殖水体pH、氨氮(NH4+-N)、亚硝酸盐氮、总氮(TN)及总磷(TP)等水质指标,底质沉积物中有机物、全氮及全磷等指标以及池塘浮游动植物量,以评价硝化细菌处理对加州鲈高密度养殖水体水质影响及底质净化作用。结果表明,硝化细菌能够稳定养殖水体pH,降低水体亚硝酸盐氮浓度,减缓养殖水体TN浓度上升,去除底质沉积物中有机物及全磷含量,有机物去除率达54.17%,全磷去除率达43.34%。硝化细菌处理前期浮游动植物总量高于对照池塘,后期逐渐减少并趋于稳定。

关键词: 硝化细菌 加州鲈 底质调控 池塘养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以科技创新驱动引领山东高质量发展

科技导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养殖中华绒螯蟹体内砷形态的分布特征及膳食风险评估

南方水产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评价安徽典型池养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体内砷(As)污染水平和膳食风险,该研究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和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HPLC-ICP-MS)分别检测了安徽8个主要养殖区共计27份中华绒螯蟹样本体内总砷及砷胆碱(AsC)、砷甜菜碱(AsB)、一甲基砷酸(MMA)、二甲基砷酸(DMA)、亚砷酸盐(AsⅢ)和砷酸盐(AsⅤ)6种砷形态水平.结果表明,总砷和6种砷形态总和质量分数范围分别为0.073~1.433 mg·kg-1和0.039~0.543 mg·kg-1,且在无为、芜湖、当涂、滁州和蚌埠研究区6种砷形态总和均达到总砷质量分数的60%以上.AsB为砷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在所有研究地区AsB占6种砷形态总和的55%~91%;除安庆、巢湖、宣城和滁州外,AsB占总砷比例均高于50%,且6种砷形态质量分数比较为AsB>AsC>AsⅢ>DMA>MMA>AsⅤ.以无机砷(AsⅢ和AsⅤ)总质量分数和靶标危害系数(THQ)值评价中华绒螯蟹的膳食风险,8个地区27份样本中中华绒螯蟹体内无机砷质量分数为0.004~0.040 mg·kg-1,计算THQ值介于0.006~0.065,远低于标准1,说明该批中华绒螯蟹不存在膳食风险.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砷形态 HPLC-ICP-MS 膳食风险评估 安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密度胁迫对中国对虾幼虾生长、抗氧化系统功能及水质指标的影响

渔业科学进展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室内40 d养殖实验,研究了4个养殖密度G0(250尾/m~3)、G1(500尾/m~3)、G2(1000尾/m~3)、G3(2000尾/m~3)对体重为0.08 g的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幼虾生长、抗氧化系统功能及水质指标的影响。研究表明,密度胁迫20d时,G1、G2生长和成活率与G0差异不显著(P>0.05),G3显著低于G0(P<0.05);胁迫40d时,G1生长和成活率显著低于G0(P<0.05),G2生长显著低于G0(P<0.05),G2成活率与G0差异极显著(P<0.01),G3生长和成活率均与G0差异极显著(P<0.01)。通过检测血淋巴、肝胰腺、鳃和肌肉组织中抗氧化系统指标发现,中国对虾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随密度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20 d时,4种酶的活性在G1和G2中显著高于G0(P<0.05);40 d时,则显著降低(P<0.05)。中国对虾中丙二醛(MDA)含量随密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G3的MDA含量始终显著高于G0(P<0.05);G1、G2的MDA含量仅在40 d肝胰腺中显著高于G0(P<0.05),其他组织内均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养殖密度对主要水质指标pH、DO、NO_2-N、NO_3-N、NH_3-N和COD无显著影响(P>0.05),均在中国对虾生长的适宜范围内。本研究表明,密度胁迫显著影响中国对虾的生长及抗氧化能力,养殖20 d时的适宜密度为1000尾/m~3,40 d时的适宜密度为250尾/m~3。

关键词: 中国对虾 密度 生长 抗氧化酶 水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